重庆产业增长极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重庆产业增长极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增长极理论是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以先发展沿海地区,再发展内陆地区的两步走战略就是不平衡发展的实践。通过不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增长极理论,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个地区经济增长极。重庆作为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从直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不如其它三个直辖市或三个区域增长极的经济发展。重庆作为在西部设立的唯一直辖市,并且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经济结构,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要通过重庆地区的发展形成西部的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极,以带动周边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要为我国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给予指导作用。然而经济发展的依托在于产业的发展,在资源和资金不充裕的情形要能通过不平衡的发展方式,选择特定产业,即产业增长极,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产业增长极的发展,将带动相关的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重庆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使重庆形成西部地区的一个区域增长极。本文通过对重庆产业增长极的选择和评价研究,不仅丰富了增长极理论,而更重要是为重庆主要产业的发展、改进和升级提供依据,同时为产业增长极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关于增长极理论和研究的现状及动态,以及本文研究的方法、创新点和研究路线。第二部分是研究和分析增长极和产业增长极理论体系,为后面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根据产业增长极的特征提出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重庆产业增长极的选择和评价研究提供分析的指标。第四部分,分析和研究了重庆产业的产值贡献度、产值集中度、综合技术效率、相对效益以及技术进步等问题,最后通过综合指标分析重庆产业的排列,以选择出产业增长极,并针对各个方面对相应的产业作出评价分析。第五部分研究了选择出的重要产业增长极的区位熵、成本竞争以及产业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情况,比较与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发展潜力。第六部分主要是针对产业增长极的培育和发展以及产业的布局提供政策建议,并且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绪论,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和有带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重难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 1.4 技术路线
  • 2 增长极理论
  • 2.1 增长极理论的渊源及形成
  • 2.1.1 增长极理论的渊源
  • 2.1.2 增长极理论的形成
  • 2.2 增长极理论的发展
  • 2.2.1 扩散—回波效应
  • 2.2.2 涓滴—回流效应
  • 2.2.3 区域增长极理论
  • 2.2.4 核心—边缘理论
  • 2.3 产业增长极理论
  • 2.3.1 产业增长极的内涵
  • 2.3.2 产业增长极的特征和类型
  • 3 产业增长极的选择和评价指标体系
  • 3.1 产业增长极的选择指标
  • 3.2 产业增长极的市场指标
  • 3.3 产业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指标
  • 3.3.1 极化效应指标
  • 3.3.2 扩散效应指标
  • 3.4 产业增长极的规模和聚集效应指标
  • 3.4.1 聚集效应指标
  • 3.4.2 规模效应指标
  • 3.5 产业增长极的区域指标
  • 4 重庆产业增长极的选择和评价分析
  • 4.1 重庆产业现状分析
  • 4.1.1 重庆的工业
  • 4.1.2 重庆的农业
  • 4.1.3 其它产业
  • 4.2 重庆产业增长极的选择和评价实证分析
  • 4.2.1 产业贡献度和集中度分析
  • 4.2.2 产业技术效率分析
  • 4.2.3 产业相对效益分析
  • 4.2.4 产业技术进步Solow余值分析
  • 4.2.5 产业技术进步DEA分析
  • 4.2.6 产业综合指标PCA分析
  • 4.2.7 产业增长极案例分析
  • 5 重庆产业增长极的发展环境和布局分析
  • 5.1 产业的区位熵分析
  • 5.1.1 劳动力区位熵
  • 5.1.2 GDP区位熵
  • 5.2 重庆产业发展的竞争成本比较分析
  • 5.2.1 土地费用比较分析
  • 5.2.2 水电价格比较分析
  • 5.2.3 劳动力成本比较分析
  • 5.3 重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析
  • 5.3.1 重庆的经济结构
  • 5.3.2 重庆的产业结构
  • 5.3.3 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
  • 5.4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分析
  • 5.4.1 重庆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 5.4.2 高新技术发展的对比分析
  • 5.5 重庆产业增长极的布局分析
  • 6 对策建议及结论
  • 6.1 加强产业增长极的转移
  • 6.2 促进产业增长极的发展
  • 6.2.1 第一层次产业增长极的发展建议
  • 6.2.2 第二和第三层次产业增长极的发展
  • 6.2.3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6.3 合理布局产业增长极
  • 6.3.1 产业布局基本原则
  • 6.3.2 产业布局模式
  • 6.4 结论
  • 6.4.1 研究成果与结论
  • 6.4.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增长极理论背景下西安经济发展[J]. 区域治理 2019(48)
    • [2].基于增长极理论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度利用研究[J]. 农业经济 2017(08)
    • [3].增长极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4].增长极理论的合肥范例探讨[J]. 智富时代 2016(12)
    • [5].基于增长极理论构建川渝增长极战略分析[J]. 智富时代 2017(06)
    • [6].增长极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基于学说史视角的考察[J]. 贵州社会科学 2013(10)
    • [7].知识经济阈境下增长极理论在中国的困境与范式转换[J]. 宏观经济研究 2011(08)
    • [8].经济增长极理论在中国的运用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34)
    • [9].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J]. 商场现代化 2008(24)
    • [10].基于经济增长极理论提升黄骅综合大港带动能力探析[J]. 中国市场 2015(12)
    • [11].增长极理论对黑龙江省贫困县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启示[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S1)
    • [12].增长极理论实践带给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发展的启示[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09)
    • [1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基于增长极理论视角[J]. 凯里学院学报 2012(05)
    • [14].增长极理论与实践评析[J]. 商业研究 2011(04)
    • [15].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协调金融资源分布的解决思路[J]. 商场现代化 2015(23)
    • [16].西藏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应用分析——经济增长极的培育[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17].增长极理论与西藏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构建[J]. 西藏发展论坛 2008(05)
    • [18].增长极理论视阙下的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建设与提质增效能力探究[J]. 经济论坛 2019(02)
    • [19].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新常态下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发展 2016(04)
    • [20].增长极理论在发展广西崇左区域旅游的应用[J]. 现代妇女(下旬) 2013(07)
    • [21].经济增长极理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 时代金融 2012(15)
    • [22].基于增长极理论的重庆两江新区发展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3].增长极理论与区域旅游规划——以渭南市为例[J]. 价值工程 2011(01)
    • [24].通过崖州区的发展浅谈“增长极理论”[J]. 四川水泥 2019(06)
    • [25].增长极理论视角下的喀什功能区规划问题探讨[J]. 特区经济 2011(04)
    • [26].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合作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1(10)
    • [27].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3)
    • [28].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山东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09(02)
    • [29].增长极理论下平凉市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J]. 管理观察 2020(11)
    • [30].城镇化进程下的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增长极理论为视角[J]. 农业经济 2012(05)

    标签:;  ;  ;  

    重庆产业增长极的选择与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