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晨辉
摘要:数学实验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全新的思路,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再创造式的数学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了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以及实验教学的主要实践模式。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作用;教学模式
“数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它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
一、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1.借助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通常数学概念教学是教师给出概念,学生加以记忆,但学生往往对其本质属性理解不够,一知半解,更别提运用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数学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2.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数学规律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压缩了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往往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既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更不可能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数学实验教学提倡重视过程教学,能展示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在揭示知识生成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理解更深刻。
3.通过数学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来自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偏差”和好奇心。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奇心越来越弱,越来越顺着教师讲课的思维想问题,思维中的“偏差”越来越少,思维的亮点也越来越少。而实验教学恰恰是提供学生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想检验的机会,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思维“偏差”的契机,恰当引导,实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利用数学实验,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成为一句空话。如何有效地借助“数学实验”,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观察、发现(猜想)—动手操作—论证这样几个学习步骤,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进一步培养数学能力的问题进行交流呢?结合笔者对“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数学实验模式。
二、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1.操作性“数学实验”教学
操作性“数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对一些工具,材料的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
实例1:九年义务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的课题学习“了解了正方形的有关性质”。(活动:在课前备好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学具)
把菱形、正方形和矩形,分别沿它们的对角线所在直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图1
得到:
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两条对称轴。
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④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⑤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比较归纳:
正方形具有菱形和矩形的性质。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不是以正方形的特征作为结果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动手实验,把学生推到思维前沿,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为学生创设参与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2.思维性“数学实验”教学
思维性“数学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对数学对象的不同变化形态的展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方式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
实例2: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一节的教学中,为达到“多面体平面展开成(折叠成)平面展开图”的教学目标,通过“数学实验”: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数学对象的形态的转化,即空间问题平面化和平面问题空间化。具体做法:沿着多面体的不同的棱将它剪开,展开成多个平面展开图,发现同一个正方体可以展开成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通过展示学生的不同作品。
图2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探究,这是思维实验常用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历实践,数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再创造,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彻底改变了“只讲授结果”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分类归纳出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类型:①四个正方形连成一排的情况有_____种;②三个正方形连成一排的有_____种。③两个正方形连成一排的有________种。接着再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式去检验数学结论。以“数学实验”创设平面问题空间化的思维情境,从而把平面展开图按照实验方式折叠成立体图形。
3.计算机模拟“数学实验”教学
计算机模拟“数学实验”教学是指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
1.猜想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大胆地作出猜想,是否在任一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2=(直角边)2+(另一直角边)2成立?
2.验证(如图4)
(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在多媒体课件上操作并验证其正确性,进行实践探索)
写出已知条件,用几何画板验证∠BCA=90°,
故△ABC为直角三角形,结果由动态的几何画板显示
S1+S3=S2
图4
故:a2+b2=c2
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更直观地体验代数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从实例出发,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可以说,正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有了“数学实验”,才有了学生合情合理的猜想,最终把这猜想论证为事实。从而使枯燥,呆板的传统数学教学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使数学充满无穷的魅力。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能以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心态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数学实验”教学已成为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教学的有效切入点。让我们合理运用“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拓展思路,形成创新意识,最终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世杰.用发现式实验开启学生的“数学之眼”[J].中学数学教育,2005(11).
[2]黄仁孟.浅谈新理念下数学实验的教学作用[J].新校园(理论版),2011(4).
作者简介:黄晨辉,本科毕业,中学数学一级教师。1997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4年教龄。现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中学任数学教师,并先后任学校总务处、教导处副主任,负责学校的后勤、教学与教研以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管理等工作,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中学邮编:516125
AProbeintoMathematicsExperimentTeachinginNewIdea
HUANGChenhui
Abstract:Mathematcisexperimentteachingisanewthoughtofmathematcisteaching,isaneffectivewaytoreappearmathematicsdiscoveringprocessandaneffectiverecreativemathematcisteachingmethod.Thispaperintroducestheroleofmathematcisexperimentteachingandmainpracticepatternofexperimentteaching.
Keywords:mathematcisexperimentteaching;role;teaching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