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唯意志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丁玲,《在医院中》,视点,怀疑主义
唯意志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芷晨[1](2019)在《一个“怀疑者”的离去——《在医院中》呈现的唯意志论与怀疑主义的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把握《在医院中》所呈现出的对革命者进行的情绪净化线索,梳理思想的现实化过程和思想者本身之间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具体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则易表现为唯意志论对怀疑主义的暴行。同时结合小说的叙述动力、视点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创作背景、彼时革命精神遗产,来解释小说于接受领域中备受争议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写作》期刊2019年01期)
舒张思忆[2](2017)在《高中生应于唯意志论的扬弃》一文中研究指出唯意志论发展至今,其影响涉及人类活动的多个领域。高中阶段是人生价值塑造、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对唯意志论进行扬弃,不仅能丰富高中学习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唯意志论代表学说中,对高中生应做到的扬弃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7-02-18)
马军[3](201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陆军的唯意志论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不是局限于中国战场,而是从整个世界大战的视野来看,和半近代化的中国国民党军队相比,1930~1940年代的日本陆军明显要高出一筹,但若置身列强,和英、美、苏、德等国的现代化陆军相比,它则无可争辩地显示出整体、全面的滞后。1930~1940年代日本陆军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弥漫着浓厚的唯意志论倾(本文来源于《民国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左彦凯[4](2016)在《解读电影《夜宴》中的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19世纪西方悲剧理论的重要学说之一。电影《夜宴》取材于西方经典悲剧作品,电影设置了婉后和太子两位悲剧人物形象,从正反两方面对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进行了冯小刚式的阐释。对电影进行西方悲剧理论视角上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影片。(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12期)
艾贇[5](2016)在《艺术的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哲学历史的流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继承了柏拉图、康德以及印度佛教的思想,并启发了尼采、海德格尔以及狄尔泰等人对生命哲学及存在问题的探讨。叔本华将艺术审美作为其美学思想的核心,试图通过这种审美直观的方式,达到对二元对立的超越,并且使被意志操控的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救赎。由于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建立在其哲学根基之上,本文一开始先对其哲学基本思想做一番概括,引出其美学思想。叔本华将意志的本体与康德的物自体划等号,试图借用柏拉图的理念达到对意识客体化的认识。意志不能够被我们认识,但它作为理念的客体化而存在却是人们可以把握到的。叔本华认定艺术恰是对理念的考察,从而确信艺术是独有的有效考察世界的方式。在认识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将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的人转化成为纯粹的认识主体,在转化过程中主体脱离意志的束缚,超越时间、空间等一切外界因素,成为了纯粹的审美主体。在这纯粹主体转化的过程之中不仅完成了审美,还通过对意志客体化的(理念)把握,弥补了对康德所不能体知的物自体的识知。由于叔本华说意志是盲目、冲动以及一切欲望的表达,注定使人永远无法摆脱对它的渴求,因此人们永远在周而复始的痛苦中生活着。为此,他希望寻求一条出路,解救被意志所困的人们,艺术审美便是方式之一。叔本华选择艺术这一救赎方式不仅可以暂且使人们摆脱意志所带来的痛苦,而且这一救赎方式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更是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4-01)
张乐,赵明杰[6](2015)在《理性与意志关系中的人之自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观念论与唯意志论的超越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观念论将理性主义推至高峰,由此建构了恢宏的辩证逻辑体系,但却用理性的终极存在压抑了人的意志与自由。与此相反,唯意志论在反叛理性并彰显自由之时,又将意志夸大为独立王国使人沦落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另辟蹊径,通过找寻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背后的实践动因,在社会历史领域消解了德国观念论"自在之物"的问题,并且把人的自由构筑在现实基础之上,真正实现了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而完成了对德国观念论和唯意志论的双重超越。(本文来源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孙蓬蓬[7](2015)在《叔本华唯意志论对哈代《无名的裘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意识的增强产生了重要影响。哈代对裘德、淑和艾拉白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深受叔本华意志论哲学的影响。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人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而意志又具有悲剧性,所以人生是痛苦的。哈代小说创作后期,由于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意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裘德、淑和小时光老人悲剧形象的刻画。(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朱欣欣[8](2015)在《城市商品住宅小区社区归属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城市社区研究是在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需求中凸显的课题。在中国的现阶段,以城市为中心的社区研究总是与政府驱动下的“社区建设”、“社会建设”联系在一起。“社区建设”本意包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为了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就要建立相应的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组织等。经基层社会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达至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目标逐渐成为共识。以社区参与作为现代社区形成的机制,社区参与不足是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唯意志行动理论出发,把社区归属感理解为人们对某一特定地域事物的价值关怀,并根据已有的研究认为社区归属感表现为人们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安排。研究的结果表明,社区归属感为居民在某一特定地域中对稳定日常生活的追求,而稳定的日常生活理解和安排或许来自居民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安排。从社区归属感的研究结果来看,社区中的需求和社区事务采取市场化的形式获得满足,势必会在社区内形成多个资源和服务的主体,社区归属感的表现就难以达到表达的统一性。因而在现实层面的社区建设中,往往面临着社区居民归属感强但行政主导的社区参与不足的尴尬局面。以社区参与作为现代社区形成的机制需要预设一种普遍主义的、终极的“合理性”,社区归属感与这种普遍主义的、终极的“合理性”是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5-05-01)
赵鹏[9](2015)在《中国近代唯意志论及知行之辩对毛泽东知行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知行观发生了转向和更新,正统知行观得以改造,“知”、“行”内涵得以扩展。在“知”方面,思想家不再过分关注天德良知,而是将目光投向闻见之知和科学知识;而“行”也不再狭义地指向道德践履,及对“仁、义、理、智、信”的恪守,而是赋予了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实践内容。中国近代知行之辩,经历了从单一的“贵知”和“贵行”观,发展到“知行合一”观的过程,这与历史变革、思潮变动关系紧密。毛泽东的知行观亦受到近代思潮转变之影响,五四运动之前,“贵知”论颇成气候,部分思想家还表现出唯意志论思想倾向,这时期,青年毛泽东也重视情感、知性、意念和精神的力量。近代启蒙思想家对“自我”的觉醒和对“心力”的强调,使毛泽东在个性解放方面表达了强烈的欲望,同时也十分重视英雄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后,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至此,毛泽东对中国近代知行之辩作出了科学总结,持“知行合一”的观点。毛泽东的知行观在近代得以升华、日趋完备。在新与旧、破与立、批判与继承之间,毛泽东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探索之道。他吸收了启蒙思想家、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及其他诸思想派别认识论中的科学部分,这对他形成科学的知行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后,开始信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认识论中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批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起到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毛泽东的《实践论》一文,是他对中国近代知行观的科学总结。《实践论》的知行观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知行合一”,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表述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对中国传统的唯心知行观进行了批判,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知行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其功绩无人超越,从政治上看,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入到了政治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从文化方面看,他融合了中国近代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有了中国的思维特色。(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4-07)
张晓宁[10](2013)在《马克思主义与唯意志主义哲学思潮——对尼采强力意志哲学的几点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尼采强力意志哲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其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注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23期)
唯意志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唯意志论发展至今,其影响涉及人类活动的多个领域。高中阶段是人生价值塑造、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对唯意志论进行扬弃,不仅能丰富高中学习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唯意志论代表学说中,对高中生应做到的扬弃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唯意志论论文参考文献
[1].王芷晨.一个“怀疑者”的离去——《在医院中》呈现的唯意志论与怀疑主义的冲突[J].写作.2019
[2].舒张思忆.高中生应于唯意志论的扬弃[C].“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7
[3].马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陆军的唯意志论倾向[J].民国研究.2016
[4].左彦凯.解读电影《夜宴》中的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J].戏剧之家.2016
[5].艾贇.艺术的救赎[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6].张乐,赵明杰.理性与意志关系中的人之自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观念论与唯意志论的超越理路[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
[7].孙蓬蓬.叔本华唯意志论对哈代《无名的裘德》的影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
[8].朱欣欣.城市商品住宅小区社区归属感研究[D].云南大学.2015
[9].赵鹏.中国近代唯意志论及知行之辩对毛泽东知行观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5
[10].张晓宁.马克思主义与唯意志主义哲学思潮——对尼采强力意志哲学的几点借鉴[J].学理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