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化大革命后期到新时期初期是个十分特殊的阶段。谈及新时期初期的文学现象,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单纯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变化来认定其文学价值,而在艺术方面,尤其是在作品对现实生活的表现方面,则本然地采用断裂论来进行评价,似乎新时期初期的文学是“凌空出世”。然而,事实上,“文革”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新时期初期的文学曾经产生过相当深重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今的文学创作中。本文着重从以下几部分对新时期初期文学中的“文革”因素进行探析: 一、新时期初期文学创作传达的“文革”记忆。力求从宏观角度,通过“主题先行”消解了创作主题的自觉意识、“文革训练”弱化了文学艺术审美风格的自觉意识和“人格神”观念掩藏了文学创作主体的自觉意识等几个部分的论述,来审视“文革”因素对新时期初期的作家、作品及创作原则、创作技巧等方面的影响。 二、通过对陈建功、谌容两位“文革”中即从事创作,新时期初期成名的作家及曾在新时期初期引起过强烈反响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个案分析,具体阐述作为特殊历史阶段的“文革”对于作家和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作品中的反映。当然,这种影响与反映的程度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以及作家个人文学修养的提高而逐渐减弱,但绝对不会在一夜之间彻底消失。 三、近年文学中“文革”因素的复萌。略谈“文革”因素对近年来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作为对论文主题的补充。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山下的花环[J]. 美术界 2019(03)
- [2].高山下的花环·风声[J]. 作文与考试 2018(09)
- [3].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82无后坐力炮[J]. 兵器知识 2017(08)
- [4].高山下的花环[J]. 电影画刊 2017(07)
- [5].从《高山下的花环》到《沂蒙》:鲁剧中的红色文化与平民英雄[J]. 齐鲁周刊 2015(32)
- [6].《高山下的花环》的诞生[J]. 文艺争鸣 2019(06)
- [7].南疆烽火映军魂 从军事角度重温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上)[J]. 坦克装甲车辆 2018(12)
- [8].从小说到电影:李存葆谈《高山下的花环》幕后[J]. 大众电影 2011(16)
- [9].“崇高”主题下的“滑稽”——谈《高山下的花环》影视改编问题[J]. 文艺争鸣 2011(08)
- [10].南疆烽火映军魂 从军事角度重温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下)[J]. 坦克装甲车辆 2018(14)
- [11].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军事文学的突出重围[J]. 科技信息 2010(03)
- [12].“英雄”的“根”在哪里?——以《高山下的花环》为中心[J]. 现代中文学刊 2010(05)
- [13].转型时代的范文——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新论[J]. 文艺争鸣 2015(08)
- [14].试论《高山下的花环》人物塑造的特色[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03)
- [15].英雄书写与题材解构——《芳华》与《高山下的花环》主题塑造比较[J]. 美与时代(下) 2018(05)
- [16].新书讯息[J]. 连环画报 2011(02)
- [17].李存葆与《高山下的花环》[J]. 军营文化天地 2011(04)
- [18].高山下的花环——GE逐鹿能源新风潮[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01)
- [19].《高山下的花环》拍摄见闻[J]. 贵阳文史 2009(01)
- [20].血染的风采——谢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人物形象塑造[J]. 电影文学 2008(22)
- [21].2016年鲁剧发展综述[J]. 青年记者 2017(29)
- [22].做一个有大情怀的人——感悟《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的英雄情怀[J]. 政工学刊 2019(01)
- [23].对为国捐躯者的深沉祭奠——重读李存葆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J]. 神剑 2015(02)
- [24].高原上的木棉红[J]. 江淮法治 2015(18)
- [25].精叙深议写影评——八(上)第一单元影评写作指导[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Z1)
- [26].我的军旅情结[J]. 当代矿工 2010(12)
- [27].用爱国主义精神铸就大学生的思想支柱——由《高山下的花环》所体会到的[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08)
- [28].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们走进民心网[J]. 民心 2017(07)
- [29].对话将军作家李存葆[J]. 中国税务 2011(01)
- [30].为时代呼喊[J]. 社会观察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