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以深圳证券市场和上海证券市场上2007年亏损而2008年盈利的49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新会计准则下扭亏当年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特征、正负效应、动机及方式。其中,研究认为,拥有上市公司壳资源的优势、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存在的弹性以及退市制度的特殊性都能诱使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利用非经常性损益、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和关联交易。通过分析1993-2008年A股亏损上市公司的亏损比例以及亏损原因,并归纳出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基本特征:上市时间越长,亏损比例越高;股权结构相对分散,非经营性大股东比例较高;应收账款数额大,账龄长;逾期贷款数额大,涉讼案件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高。本文的实证部分主要是分析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是否存在偏好。其中,对于前一个问题,本文采用DeAngelo模型对亏损上市公司扭亏为盈当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扭亏当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净利润变动额进行实证分析,对其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后,证实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1:亏损上市公司在其扭亏为盈的年度,会做出调增收益的会计处理。并且对扭亏样本2007年和2008年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认为亏损上市公司在2008年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实现扭亏为盈的行为。对于后一个问题,本文选取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等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回归分析证实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2: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确实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偏好。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在新会计准则下,亏损上市公司在其扭亏为盈当年,会做出调增收益的会计处理;并且在扭亏当年确实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偏好,其最偏好的是采用资产减值损失、其次是营业外收支净额、最后是投资收益。结合我国新会计准则,从改进目前关于上市公司退市的规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完善新会计准则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2.1 国外盈余管理的研究
  • 1.2.2 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 2.1 盈余管理的概念
  • 2.2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契约理论与盈余管理
  • 2.2.2 委托代理理论与盈余管理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盈余管理
  • 2.2.4 内部人控制理论与盈余管理
  • 2.3 盈余管理的特征
  • 2.4 盈余管理的效应
  • 2.4.1 盈余管理的正面效应
  • 2.4.2 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
  • 第三章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分析
  • 3.1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概述
  • 3.1.1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简介
  • 3.1.2 监管部门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监管
  • 3.1.3 亏损上市公司的亏损历史及现状
  • 3.1.4 亏损上市公司的特征
  • 3.1.5 亏损的原因
  • 3.2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3.2.1 上市公司拥有壳资源的优势
  • 3.2.2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弹性
  • 3.2.3 我国特殊的退市制度
  • 3.3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分析
  • 3.3.1 亏损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 3.3.2 亏损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 3.3.3 亏损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 第四章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 4.1 研究假设
  • 4.2 研究依据
  • 4.3 研究设计
  • 4.3.1 研究模型的选择
  • 4.3.1.1 盈余管理的衡量
  • 4.3.1.2 盈与管理方式偏好的衡量
  • 4.3.2 检验方法和统计工具
  • 4.4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
  • 4.4.1 样本的选择
  • 4.4.2 数据的来源
  • 4.5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5.1 扭亏样本行业分布描述
  • 4.5.2 DeAngelo模型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6 实证分析
  • 4.6.1 亏损上市公司扭亏当年盈余管理衡量的实证分析
  • 4.6.1.1 DeAngelo模型的实证分析
  • 4.6.1.2 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实证分析
  • 4.6.2 亏损上市公司扭亏当年盈余管理方式偏好的实证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局限性
  • 5.3 对策建议
  • 5.3.1 改进目前关于上市公司退市的规定
  • 5.3.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3.3 完善新会计准则建设,减少盈余管理的实施空间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市公司僵尸企业非经常性损益扭亏问题研究[J]. 财会通讯 2020(02)
    • [2].公允价值计量下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 当代会计 2020(02)
    • [3].摘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分析[J]. 财会通讯 2020(10)
    • [4].内部控制、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绩效[J]. 财会通讯 2020(14)
    • [5].房地产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沪深两市2008—2018年的数据[J]. 会计之友 2020(18)
    • [6].非经常性损益的核算问题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8)
    • [7].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分析师收益预测的实证研究[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0(05)
    • [8].基于非经常性损益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02)
    • [9].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J]. 商业会计 2019(06)
    • [10].蓝光发展:全国布局成效显著[J]. 股市动态分析 2019(28)
    • [11].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重要性、披露现状及管理策略分析[J]. 齐鲁珠坛 2017(06)
    • [12].上汽集团2017年度净利预增22亿元[J]. 汽车工艺师 2018(03)
    • [13].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J]. 经贸实践 2018(05)
    • [14].上市公司2015年非经常性损益情况及问题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 2016(11)
    • [15].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分析——以电子支付行业为例[J]. 财会通讯 2017(10)
    • [16].浅谈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界定与确认原则[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6)
    • [17].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手段及其监管[J]. 会计之友 2017(15)
    • [18].试论非经常性损益的改进[J]. 西部财会 2015(12)
    • [19].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影响研究[J]. 财会通讯 2016(01)
    • [20].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以2012-2014年钢铁行业年报数据为例[J]. 商业会计 2016(07)
    • [21].上市公司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J]. 知识经济 2016(12)
    • [22].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25)
    • [23].非经常性损益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相关性研究[J]. 财会通讯 2016(24)
    • [24].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01)
    • [25].对非经常性损益内涵的相关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22)
    • [26].非经常性损益、隐蔽空间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来自沪深A股市场2009~2013年的经验证据[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05)
    • [27].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12)
    • [28].非经常性损益的国际比较与完善——基于FASB取消非常项目征求意见稿[J]. 财会研究 2015(05)
    • [29].浅谈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及解决办法[J]. 现代商业 2015(23)
    • [30].非经常性损益的国际比较与完善——基于FASB取消非常项目征求意见稿[J]. 财会月刊 2015(19)

    标签:;  ;  ;  ;  ;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