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琥珀蚕(Antheraea assamensis)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柞蚕属(Antheraea)昆虫,利用其茧缫制的琥珀蚕丝,具有金黄色光泽,产量少,价格极其昂贵,现今只有印度从事琥珀蚕丝的研究及生产工作。我国有发现琥珀蚕资源的记载,但尚无对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报道。本课题在野外成功引进琥珀蚕资源,进行人工养殖,通过对琥珀蚕各虫态长期连续性的观察研究,较为系统的总结了琥珀蚕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人工饲养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琥珀蚕在云南西双版纳生活在海拔范围550~1200米,喜高温多湿。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成虫首次出现在3月上中旬,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一、二、三代生命周期约70~90天,其中卵期10天左右,幼虫期25-30天,蛹期22天,成虫10天。第二代幼虫出现在6~7月,到7月底8月初开始化蛾产卵,第三代成虫出现在9月中旬到10月初;第四代幼虫出现10、11月,经过30-40天的幼虫期,开始吐丝结茧,化蛹后滞抑越冬,蛹期有130~160天,到翌年3月中旬才羽化。2.琥珀蚕幼虫的外形与柞蚕属其他昆虫极为相似,幼虫头壳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1.3~1.4)成几何数增长。幼虫野性强,喜爬散,腹尾足抓附力极强,有吃卵壳吃旧皮饮水等习性。幼虫喜食天竺桂、黄心树、假柿木姜子等樟科植物,经过4眠5个龄期约25天变老熟,缠绕2-4片叶片吐丝结茧,其茧呈浅黄色,长椭圆形,有茧柄,茧的外层有明显的叶痕。3.试验比较了天竺桂和假柿木姜子两种植物作为琥珀蚕幼虫饲料的饲养效果,琥珀蚕幼虫均能食天竺桂叶和假柿木姜子叶,其龄期基本相同,发育较快的约24~25天,平均约28天。但两种饲料同时存在时,100%的幼虫趋向取食天竺桂叶饲料。4.试验观察结果表明,琥珀蚕幼虫在温度25~32℃、湿度70~85%时活动较为频繁,取食多,生长发育快。饲养表明,琥珀蚕幼虫抗病性较弱,普通的细菌病都可能造成大量损失甚至全军覆灭。抗逆性不好,对生存环境要求高,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够,或者叶质差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幼虫难以完成其正常的世代周期。5.琥珀蚕成虫为雌雄二型,雄蛾锈红色,翅展125~140mm,雌蛾棕黄色,翅型钝圆宽大,翅展和体型更大。前翅眼斑呈桔红色,中央无任何透明区域。后翅眼斑1/3区域为月形黑斑,2/3区域为桔红色斑,两区域交界中央有一条狭小的透明细缝,雌雄蛾的眼斑相同。6.本课题对琥珀蚕的人工驯养技术做了较系统的探索研究,从卵面消毒、环境消毒、枝条保鲜技术、饲养容器、饲养方法进行了摸索和创新,人工饲养琥珀蚕的关键是做好消毒防病和饲料植物枝叶的保鲜工作。将枝条插入插枝管保鲜,6~7枝组成一蔟放进小盆,再放到大型饲养箱中饲养,这样枝条可以保鲜5~7天,对幼虫干扰少,换枝条、除沙及清理、消毒工作较易。根据试验结论和饲养过程,总结提出了一套饲养琥珀蚕幼虫的方法和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