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益发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型斑秃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中药益发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型斑秃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益发口服液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重型斑秃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通过检测重型斑秃患者血皮质醇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重型斑秃的发病机理,分析GR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而深入探讨中药联合GC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内容,选择经临床确诊为重型斑秃并且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肾不足证的患者32例,并设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0例。将32例重型斑秃病人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17例)和西药组(15例),中医结合组予益发口服液,每次20ml,每天3次;强的松0.25mg/kg,早8时一次顿服,每天1次,法莫替丁片20mg,口服,每天2次。西药组予强的松及法莫替丁片口服,用法用量同中西结合组。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疗效性指标包括:治疗期间头发脱落的根数;治疗期间新发长出的面积;新生头发的密度、粗细、色泽;病人的整体状况。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有关内容。治疗前后均观察两组患者血、尿、便常规、心、肝、肾功能(EKG,ALT,AST,BUN,Cr)及不良反应情况。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及重型斑秃患者治疗前血清皮质醇含量并比较。应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RealTime-PCR)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及重型斑秃患者治疗前、后的GR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血清皮质醇方面:重型斑秃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皮质醇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结合组与西药组两组的血皮质醇浓度比较,差异也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 GRmRNA表达水平方面:1.正常对照组与重型斑秃病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重型斑秃病例组PBMCs均有GRmRNA表达,重型斑秃患者治疗前、后GR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GRmRNA表达水平比治疗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西结合组和西药组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GRmRN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经配对样本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中医结合组(P<0.05),西药组(P<0.01)。但西药组比中西医组下降幅度更大。(2)组间比较:治疗前,中西结合组与西药组外周血GR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GRmRNA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疗效比较:采用符合方案集分析(PP)对依从性好且完成试验的受试者进行分析;采用ITT意图治疗分析(ITT)对全部的受试者进行统计分析。方案集分析:中西结合组治愈率58.82%,总有效率为94.1%;西药组治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意图治疗数据集疗效比较结果与方案集分析结果相同。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四)按脱发面积分为普秃、全秃、斑片组,结果斑片组GRmRNA表达水平较高。普秃、全秃组GRmRNA表达水平较低。(五)按疗效分成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组,结果四组治疗前的GR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四组治疗后的GR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痊愈、显效、有效组治疗前后GRmRNA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GRmRNA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国内外首次报道重型斑秃患者治疗前血皮质醇含量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上的G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表明重型斑秃患者存在GC-GR紊乱,GRmRNA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重型斑秃的发病机制。2.国内外首次报道肝肾不足证型的重型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上的GR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这可能是重型斑秃肝肾不足证型在受体及基因水平上的病理变化。GRmRNA表达水平能否作为肝肾不足证型的现代病理学量化依据,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3.国内外首次报道中西结合组治疗后GRmRNA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西结合组治疗重型斑秃疗效要优于单纯西药组。表明益发口服液与GC合用,可提高患者血GRmRNA表达,或能减轻激素对自身受体的下调作用,从而增强GC敏感性,保证GC与GR的结合水平。从中也提示益发口服液联合GC治疗斑秃的作用与其对GR的调节作用有一定关联,这可能是益发口服液治疗斑秃的作用机制之一。4.国内外首次报道病情较轻的,GRmRNA表达水平较高。病情较重,GRmRNA表达水平较低。因此检测GRmRNA表达水平对判断重型斑秃的预后有一定作用。5.国内外首次报道疗效好的重型斑秃患者其PBMCs中GR mRNA表达水平相对高,疗效差者GR mRNA表达水平相对低。提示如果对反应不佳的患者盲目加大GC的用量只会增加不良反应,弊大于利。推测重型斑秃患者治疗前PBMCs中GR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对GC的效果,也许能作为指导治疗与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文献研究
  • 一、近5年中医药治疗斑秃的研究概况
  • (一) 临床研究
  • (二) 实验研究
  • (三) 证型研究
  • (四) 存在问题及对策
  • 二、重型斑秃治疗现状
  • (一) 中医治疗
  • (二) 西医治疗
  • (三) 中西结合综合疗法
  • 三、斑秃的免疫学研究
  • (一) 斑秃与T淋巴细胞
  • (二) 细胞因子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
  • (三)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斑秃人巨细胞病毒与斑秃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研究
  • (一) 一般资料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随机方法
  • (六) 治疗方法
  • (七) 观察内容
  • (八) 实验内容
  • (九) 疗效判定标准
  • (十)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 (十一) 质量控制
  • (十二) 不良反应分析
  • (十三) 技术路线图
  • 二、实验研究
  • (一) 标本采集
  • (二) 主要试剂
  • (三) 实验方法
  • (四) 引物设计
  • (五) 淋巴细胞分离操作方法
  • (六) 总RNA提取
  • (七) 总RNA的分析
  • (八) 总RNA反转录cDNA(RT)
  • (九) 扩增效率
  • (十) 扩增产物特异性分析
  • (十一) RT-qRealTime-PCR反应
  • (十二) qRealTime-PCR反应定量
  • 第三节 结果
  • 一、正常对照组与重型斑秃组血皮质醇的比较
  • 二、正常对照组与重型斑秃组治疗前GRmRNA的比较
  • 三、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的比较
  • 四、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血皮质醇、治疗前后GRmRNA的比较
  • 五、中西结合组与西医组脱落分析及临床疗效比较
  • 六、中西结合组与西医组临床不良反应的比较
  • 七、病情(脱发面积)与血皮质醇、治疗前后GRmRNA的关系探讨
  • 八、不同疗效治疗前后GRmRNA的比较
  • 第四节 讨论
  • 一、西医对斑秃病因的认识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 二、中医对斑秃的认识
  • 三、益发口服液组成分析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斑秃患者采取血微量元素测定的意义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7)
    • [2].斑秃患者生活方式的横断面调查[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8(01)
    • [3].斑秃患者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心理状况比较[J]. 预防医学 2017(05)
    • [4].斑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7(05)
    • [5].皮肤镜在斑秃诊疗中的应用及表现[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15)
    • [6].132例斑秃患者抗核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检测及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9)
    • [7].574例斑秃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01)
    • [8].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J]. 湖北中医杂志 2015(02)
    • [9].斑秃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的初步研究[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04)
    • [10].斑秃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测定及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7(02)
    • [11].斑秃患者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06)
    • [12].斑秃患者136例睡眠质量评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03)
    • [13].斑秃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08)
    • [14].斑秃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及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J]. 四川医学 2009(01)
    • [15].斑秃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研究[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9(03)
    • [16].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05)
    • [17].斑秃患者疗效与临床和病理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6)
    • [18].斑秃患者107例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 2011(02)
    • [19].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04)
    • [20].口服斑秃丸对斑秃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05)
    • [21].斑秃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微量元素的检测及相关性研究[J]. 江西医药 2018(06)
    • [22].斑秃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探讨[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04)
    • [23].斑秃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和心理评估研究及关系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02)
    • [24].斑秃患者对27种植物精油适应性检测结果分析[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02)
    • [25].复方甘草酸苷片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用对斑秃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改善的影响[J]. 抗感染药学 2020(03)
    • [26].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斑秃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6)
    • [27].斑秃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指标检测及其与脱发面积的关系[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01)
    • [28].复方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中国药房 2015(29)
    • [29].斑秃患者189例的疗效与临床和病理的相关关系[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07)
    • [30].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8(08)

    标签:;  ;  ;  ;  

    中药益发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型斑秃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