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研究

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肖小勇

导师: 李自如

关键词: 企业网络,知识转移,组织间,聚合程度,合作范围

文献来源: 中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竞争加剧,一方面合作盛行。竞争加剧使企业面临威胁,合作盛行形成的企业网络又为企业创造了许多机会,组织间学习成为企业在网络环境下避免威胁并掌握机会的重要手段。作为组织间学习基本且主要的过程,研究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这一问题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 本文首先运用知识理论对企业合作做出解释,组织间知识转移是企业网络形成的原因,企业网络又为组织间知识转移搭建了有利平台。正因为企业网络具有促进知识转移之功能,才有本文之研究。文章接下来探讨了组织间知识转移机理和机制,在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关于网络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并以中国企业知识转移的数据为依据,对该模型包含的假设进了实证分析。最后,文章对企业怎样运用合作网络促进知识转移做出比较详尽的规范性研究,为中国企业改进技术合作不普遍、与大学间知识转移不充分的现状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的研究始终沿着问题—理论—描述性研究—规范性研究这一条主线展开并深入。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按创新程度之主次而不是行文之先后): (1)以关系的社会聚合程度与组织合作范围刻画企业网络的结构,将它们引入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了企业网络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并深入探讨了充分发挥这些调节作用的措施与方法。国外研究多从双边合作的角度研究组织间知识转移,忽视了第三方合作的存在对双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1.1.2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知识转移研究现状综述

1.3.1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转移

1.3.2 组织内知识转移

1.3.3 组织间知识转移

1.3.4 国内学者的研究及中国企业知识转移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2 结构安排与逻辑

第二章 企业知识转移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知识理论的主要观点

2.1.1 知识理论的产生

2.1.2 知识理论对企业理论核心问题的解释

2.2 知识理论对企业合作的解释

2.2.1 知识运用效率的维度

2.2.2 市场、企业与合作运用知识的效率比较

2.2.3 企业合作对开发运用前景不确定知识的优势分析

2.3 企业网络的界定与研究进展

2.3.1 企业网络的含义与特征

2.3.2 企业网络的概念辨析

2.3.3 企业网络的研究进展

2.4 企业网络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关系分析

2.4.1 企业网络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关系模型

2.4.2 企业网络形成的组织间知识转移原因

2.4.3 企业网络的知识转移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机理与机制

3.1 企业知识的分类与特性

3.1.1 企业知识的分类

3.1.2 企业知识的资产特性

3.2 企业知识的形态转化

3.2.1 认识论维度的知识形态转化

3.2.2 存在论维度的知识形态转化

3.3 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过程与阶段

3.3.1 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过程

3.3.2 组织间知识转移的阶段

3.3.3 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层次

3.4 组织间知识转移机制

3.4.1 团队间知识转移机制

3.4.2 基于知识特征与转移动机的转移机制

3.4.3 基于抽象水平与驱力类型的转移机制

3.4.4 两个典型案例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网络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与假设

4.1 网络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

4.2 网络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4.2.1 知识源组织发送知识的能力

4.2.2 知识接受组织吸收知识的能力

4.2.3 被转移知识的复杂性

4.2.4 知识转移背景的相似性

4.3 网络知识转移的调节因素

4.3.1 网络结构维度

4.3.2 关系聚合程度

4.3.3 组织合作范围

4.4 网络知识转移的变量的度量

4.4.1 被解释变量

4.4.2 解释变量

4.4.3 调节变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知识转移模型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收集

5.1.1 问卷立足点

5.1.2 问卷设计方法

5.1.3 数据收集过程

5.1.4 数据收集可靠性与有效性

5.2 数据检验

5.2.1 基本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5.2.2 信度测试与因子分析

5.2.3 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检验

5.3 数据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5.3.2 回归模型与回归分析

5.4 结果讨论

5.4.1 组织间知识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5.4.2 网络结构的调节作用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运用企业网络促进知识转移的研究

6.1 声誉网络与提高知识源开放水平

6.1.1 竞合环境中知识源开放知识的动力分析

6.1.2 声誉网络对知识源组织开放水平的调节作用

6.1.3 知识接受组织增进知识源开放水平的措施

6.2 企业网络与提升企业吸收力

6.2.1 企业吸收能力的结构模型

6.2.2 企业网络是组织吸收外界知识的有利平台

6.2.3 “变现”企业网络中企业潜在吸收能力的措施

6.3 关系资本与改善知识转移背景

6.3.1 关系资本的内涵与构成

6.3.2 关系资本在知识转移中的作用

6.3.3 关系资本的决策、形成与维护

6.4 企业网络定位战略

6.4.1 企业网络定位战略的理论框架

6.4.2 合作范围设计

6.4.3 合作伙伴选择

6.4.4 合作方式安排

6.4.5 管理启示

6.5 实证案例

案例一 从企业大学看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目的

案例二 易趣(ebay)的声誉机制

案例三 海尔的学习成长过程

案例四 星巴克与其供应商关系资本的建立和维护

案例五 飞鹿公司网络定位战略的得失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局限与未来研究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或结论

7.2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组织间知识转移问卷调查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及论文情况

发布时间: 2006-03-28

参考文献

  • [1].技术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问题研究[D]. 孙彩虹.重庆大学2009
  • [2].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D]. 段晶晶.天津大学2011

标签:;  ;  ;  ;  ;  

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