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哲论文-刘性峰,王宏

安乐哲论文-刘性峰,王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安乐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安乐哲,诠释,翻译

安乐哲论文文献综述

刘性峰,王宏[1](2019)在《揭橥差异 多元共生——论安乐哲之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诠释与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安乐哲等英译《孝经》之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分析表明,译者在诠释、翻译、叙述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概念时,构建了一种诠释与翻译体系,该体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原初的文化背景、语言本身的词源意义、历史演变视域中内涵的流变与延宕、目的语的读者预期与接受心理、两种思维方式和哲学传统的对比考察,等等。较之于机械的语言转换和简单的文化复制,这是一种更有效的译介方式,可以为同类文本的译介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常青[2](2019)在《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与话语体系建构——以安乐哲、郝大维《中庸》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安乐哲、郝大维《中庸》翻译,对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与翻译话语体系的建构进行反思。第一、阐明安乐哲和郝大维对《中庸》的哲学解读;第二、具体阐述安、郝对《中庸》的哲学翻译;第叁、在翻译实例的基础上,探索典籍翻的话语体系建构;第四、提出关于典籍翻译的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考。(本文来源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安乐哲,倪琳娜[3](2019)在《品鉴中国式差异——安乐哲访谈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接受刘耘华、倪琳娜两位学者的访谈过程中,安乐哲援引了中国哲学经典中的几个范例来论证以下观点:应当充分运用我们的想象力来帮助古老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以自己的方式说话。安乐哲表示,要想深入品鉴中国语境所孕育出的各种差异,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从西方视角来讲,我们在理解中国哲学时一直沿用的是西方传教士所创造的语词体系,从而造成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中被边缘化,甚至沦为一种所谓的"东方宗教思想"。而从当代中国视角出发,我们理应意识到,我们事实上正在使用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哲学术语之汉译本,来促成汉语和西方现代性的融合。无视此种对西方现代性的挪用,只会导致我们深陷中国式"先验说""普救论"等令人遗憾的假说泥沼,而无法正确地将儒家真义理解为对人文价值的普及。讽刺的是,后达尔文主义对西方哲学叙事进行内在批判时针对先验说和普救论所提出的尖锐主张一直被当作一种谬论而遭到普遍抵制。(本文来源于《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2019年03期)

朱萍[4](2019)在《安乐哲过程哲学翻译思想研究——以安译《中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安乐哲英译《中庸》为例,分析了安乐哲的过程哲学翻译思想,探索他的翻译对象、翻译理论预设、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安乐哲通过比较哲学的方法发现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对比中西哲学,并用过程哲学的概念和范畴来诠释中国典籍以凸显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性。安乐哲对中国典籍的哲学性诠释为中西哲学的会通构架了桥梁,为中国典籍英译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常会营[5](2019)在《回归传统,开辟未来——《安乐哲儒家哲学研究》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听闻我的大学同学李文娟的大作《安乐哲儒家哲学研究》(博士论文)付梓出版,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都是从江北水城聊城大学走出来的学生,作为同班同学,我们都曾领略过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名胜古迹,乾隆皇帝的行宫———光岳楼,大运河的繁华与没落,孔繁森纪念馆的深深崇敬与感怀。(本文来源于《国际儒学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郭静,田耀[6](2019)在《儒林大哲——安乐哲》一文中研究指出安乐哲(Roger T. Ames),1947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父亲是一位侦探小说家。他本人有着颇为丰富的求学经历。他最初在香港新亚学院接触到唐君毅和牟宗叁的讲座,继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师从劳思光研究《孟子》。为更好地研究中国哲学,他兼修了汉语和哲学两个本科学位;此后问学于方东美先生,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完成研究生的学习;后师从着名的汉学家,伦敦大学教授刘殿爵获得博士学位。(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期刊2019年02期)

胡姗姗[7](2019)在《安乐哲与郝大维《中庸》译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的社会实践中仍有指导意义。十九世纪以来不断有《中庸》英译本出现,二十一世纪初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合译本倍受学者们的关注,其中安乐哲、郝大维对《中庸》文化负载词独特的阐释在西方学术界掀起了一阵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热议。众所周知,文化负载词是《中庸》的一大特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译介好这些文化负载词,对做好中国典籍英译大有裨益。本文采用描述翻译学理论对《中庸》英译进行深入研究。描述翻译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它以译语导向为研究视角,探讨影响翻译行为的历史、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文本外的因素。以色列学者吉迪安·图里(Gideon Toury)是描述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受到叁种规范制约:预备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翻译规范理论概括了图里的翻译思想,也是描述翻译学理论的核心,对翻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具体以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为视角,对安乐哲、郝大维《中庸》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预备规范的角度,探讨在翻译行为之前两位译者选择源文本的原因及受影响因素。其次,从起始规范的角度,分析两位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对于宏观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原因。最后,从操作规范的角度,分析两位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使用的翻译技巧。研究发现:在预备规范中,安乐哲、郝大维选择《中庸》作为翻译文本受到了社会文化背景、翻译目的和出版社的影响。西方学者想要了解中国文化,作为一部优秀的哲学典籍,《中庸》能够为他们解决西方社会矛盾提供一种思路。就译者本身而言,他们通过合作旨在改变目的语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在起始规范中,两位译者同时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为了传递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性,他们使用了大量汉语拼音和动名词。为了确保译文的可接受性,他们将中国哲学与西方过程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进行类比。在操作规范中,翻译文化负载词时两位译者采用直译、音译、补充与省略的翻译技巧,既保留了源语文化特色,又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通过对安乐哲、郝大维《中庸》译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阐释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两位译者翻译决策的影响。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基础上,为安乐哲、郝大维《中庸》英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典籍英译实践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任敏[8](2019)在《安乐哲:注解中国哲学经典的“洋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游走叁大洲,跨越中西间,如果选一个词概括美籍汉学大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的学术求索,那无疑是——儒学。他先后在美国、中国、加拿大、英国等地求学,拿下中文、中国哲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最后来到夏威夷大学执教。(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05-17)

刘毅青[9](2019)在《作为比较哲学的异化翻译——以安乐哲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安乐哲的中国哲学翻译以比较哲学为基础,安乐哲期望将中国哲学放回到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对他来说中国哲学研究目的在于打开西方哲学的思维。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安乐哲对西方传教士汉译的归化策略进行了反思,认为异化翻译能够让西方读者意识到中国思想有异于西方哲学的地方,提醒他们在面对一个全新的思想视域时要尽量更新自身的理解期待。哲学是语言的内在机制,哲学翻译最终要通过比较哲学来解决。在安乐哲看来,异化翻译使得西方能够从中国哲学汲取对现代性审理的思想资源,摆脱其思想局限。(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暴华英[10](2019)在《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之我见——从汉学家安乐哲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今的中国几欲被视为与美国一争高下的重要实体,整个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关注中国。然而,一直以来在以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世界里,中华文化长期处于弱势的边缘状态。如何准确、深入、有效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成为时代的当务之急。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人",优秀跨文化传播人才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力量。当今,我国文化传播领域的优秀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世界了解中国的巨大需求与强烈渴望。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如何有效地在中华文化本土培养高质量的跨文化传播人才成为时(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9年03期)

安乐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安乐哲、郝大维《中庸》翻译,对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与翻译话语体系的建构进行反思。第一、阐明安乐哲和郝大维对《中庸》的哲学解读;第二、具体阐述安、郝对《中庸》的哲学翻译;第叁、在翻译实例的基础上,探索典籍翻的话语体系建构;第四、提出关于典籍翻译的话语体系建构的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乐哲论文参考文献

[1].刘性峰,王宏.揭橥差异多元共生——论安乐哲之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诠释与翻译策略[J].外语研究.2019

[2].常青.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与话语体系建构——以安乐哲、郝大维《中庸》翻译为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安乐哲,倪琳娜.品鉴中国式差异——安乐哲访谈录(英文)[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9

[4].朱萍.安乐哲过程哲学翻译思想研究——以安译《中庸》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

[5].常会营.回归传统,开辟未来——《安乐哲儒家哲学研究》书评[J].国际儒学论丛.2019

[6].郭静,田耀.儒林大哲——安乐哲[J].华夏文化.2019

[7].胡姗姗.安乐哲与郝大维《中庸》译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D].江南大学.2019

[8].任敏.安乐哲:注解中国哲学经典的“洋教授”[N].北京日报.2019

[9].刘毅青.作为比较哲学的异化翻译——以安乐哲为中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暴华英.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之我见——从汉学家安乐哲谈起[J].对外传播.2019

标签:;  ;  ;  ;  

安乐哲论文-刘性峰,王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