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科学技术局山西阳泉045000)
【摘要】地籍调查通过地籍测量的方式,对土地的形状、位置、面积等关数据进行准确收集和处理,有助于农村地籍的高效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地籍管理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推动我国土地管理数字化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3S技术;农村;地籍调查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8-0231-02
1.3S技术概述
3S技术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RS(遥感)这三大技术,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共同构成动态观测、实时影像以及统计分析的全方位综合应用系统。随着我国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实际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我国农村地籍调查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1.1RS基本原理
所谓遥感技术,就是采用一种远离、非直接的接触方式来感知和测量目标对象,从而对目标物的性质和类型、空间分布以及数量进行分析和判断。遥感技术基于物体反射光线不同的这一原理,综合利用摄影或扫描方式对信息数据进行感应和接收,并对远距离目标数据进行传输,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译,以此为参照依据,制成遥感影像图。
1.2GPS基本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个综合的卫星系统,它由24颗卫星组成,通过空间后方交会原理对全球范围进行覆盖,主要包括GPS卫星、GPS接收机、主控站和注入站,能够为相关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全天候动态精准时间以及高度和经纬度位置,充分实现定位、授时、导航等功能效用。
1.3GIS基本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对地球表层空间中产生的地理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并依靠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再现。GIS系统的核心是位置与地理信息,只有依托具体的坐标数据,才可以准确标注出地点方位,从而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在获取到相关的位置信息后,还要结合自身所处环境,在充分掌握自身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强大的图形编绘功能,绘制地籍调查信息的底图。
2.3S技术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2.1RS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2.1.1RS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较于传统的地籍调查方法,遥感影像更具精准度和清晰度,能够对土地利用类型、位置、面积等信息进行真实有效、清晰直观的反映,显著提高了土地测量的效率,大大节省了成本投入。本文以某农村地区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工作底图,红线边为该矿山采矿许可证边界,蓝线为实际开采边界,绿线边农村数据库地类图斑边界,对其进行比对分析之后可以发现该矿山开采边界超出许可标准范围。通过观测遥感影像图制作成的监测图,能够为土地执法人员获取基础资料和数据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2.1.2RS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RS遥感影像十分适用于恶劣环境地区的土地测绘工作,能够为相关执法人员了解测量区域的状况并估算出工作量提供参照依据,从而为测量方案的制定提供便利。首先,要加强前期数据选取。地籍调查对法律性和技术性的要求较高,作为一项工程量浩大且严谨性高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以遥感影像为工作底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图像的清晰度和数据的充足准确。
其次,要加强数据处理工作。在权属调查阶段将高分辨率的RS影像图作为调查底图,结合相关的农村二调数据库图,在影像图中进行宗地预编号及宗地界线的预先绘制,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加强监测精度评定工作。正是因为RS影像的高精度位置显示和高分辨率的特性,使得其在外业采集中的应用广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分辨率为0.5m的卫星遥感影像图作为权属调查底图,对采集到的界址点及地物点位置进行对比,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读取内外业数据并自动判断出数据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减少因地籍测量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农村宅基地纠纷事件的发生。
2.2GPS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2.2.1GPS控制测量
传统的导线测量或三角测量方式必须要做到相邻控制点间的通视,对测量条件的要求较高,由于农村地形不平整、不规则,存在较多临时建筑物,有可能会形成视角盲点,对相关测量工作造成较大干扰。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对控制点之间通视性没有要求,并且测量工作不受测区地形影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高精度的控制点坐标。
2.2.2地籍要素数据采集技术方法
相关测绘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现有的地籍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PS(S86)、计算机、绘图仪等仪器,采用数字测绘、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对地籍进行调查,并建立起专门的数据图件库。地籍测绘的主要目的就是测定出每宗地准确的界址点及宗地内的主要地物点坐标,从而达到地籍要素数据采集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基于CORS基站的GPS-RTK测量技术,对地籍要素进行采集。为了避免测绘数据的误差,进一步提高地籍测绘精度,在采集隐蔽的坐标时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全解析法作业,采集数据时在图根点上架站,测距均不超过100米,采用支导线方法测量,且边数不超过3条。
2.3GIS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GIS技术可以对农村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一系列的采集加工、导入导出、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与成果输出、属性检查与空间拓扑检查等工作,通过GIS技术与GPS,RS技术的结合,将传统的地籍调查工作从单一、二维的方式转变为多维、开放的工作方式。将数字地籍调查的最终成果进行编辑处理、检核加工并录入地籍要素属性从而形成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使用相关软件对外业采集的地籍数据成果进行格式转换并导入数据,数据检查合格后对所有数据进行属性赋值,完成后进行属性检查,检查合格后就可以输出宗地图及各类汇总统计表。
3.结语
3S测绘技术在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广泛,对于提高测绘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我国国土数字化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娟.我国农村地籍测量方法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9):39.
[2]李剑涛.地籍调查与测量新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299.
[3]童昌义、张亮.基于3S技术在城镇变更地籍测绘中的探讨[M].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6).44-48.
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空间尺度研究
王贤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兰州市东方红广场被誉为“兰州人的客厅”,始建于1968年,先后经过了三次大型的整改,由最初的政治性广场逐步演变成了游憩广场。本文针对东方红广场的空间尺度做出调查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东方红广场;空间尺度;优化
【中图分类号】TU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8-0232-02
1.广场宏观尺度
东方红广场东起平凉路,西至金昌南路,北起庆阳路,南至广场南路。最初出于政治因素修建,构图规矩严谨,尺度宏伟。后逐步演变成为休闲型广场,尺度显得不亲切。此外,由于先后的无规划建设,广场本身及周边构筑物杂乱无序,广场空间整体性也被分割得面目全非;其次,东方红广场作为兰州市景观轴线的重要节点,自身景观环境不突出,削弱了城市的景观连贯性。
2.广场的中观尺度
(1)广场基面:东方红广场整体空间形态呈长方形,东西长638米,南北最宽处155米,基面长宽比约为4:1。草坪面积3.6万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40.31%。广场可划分为中心区、次要景观区和辅助区。其中中心区占广场用地的45%,次要区域占45%,辅助区占地10%,广场分区较合理。
(2)边围尺度:东方红广场边围环境并不理想,景观天际线不连续。广场北侧边围最开阔,建筑平均高度与广场基面比约为1:4,垂直视角约为12°;南侧建筑高度平均40米左右,东方红广场的基面宽度远大于此,D/H值约为4:1;广场西侧直接边围建筑是兰州体育馆,建筑高度约28米;东侧的国芳百货主体楼高度与广场长边基面深度的比值约为1:21,垂直视野为仰角2.26°。对于大型广场,广场中心点应作为最佳观察点,垂直视角应在18°到27°之间,而东方红广场与这一理想值相差甚远。
3.广场的微观尺度
(1)喷泉和升旗台:圆形喷泉池位于广场中央,直径为10米,常年未作使用,水管道裸露在外,毫无美感。喷泉正北侧是升旗台,旗杆高度为30米,两者之间空地深度约50米,根据27°仰角理论,站在广场空地周围观看升旗可使使观者保持应有的肃穆感。升旗台和喷泉的位置选取相得益彰,本应是广场中心景观轴线所在,但由于利用不当,并未得到相应效果。
(2)绿地:东方红广场草坪面积宏大,东侧草坪东西长约54米,西侧草坪东西长约67米,中间两条通道划分区域,草坪不可进入,利用率低,内部雪松栽种随意凌乱。
(3)铺装:东方红广场硬质铺装占45%包括4种不同的形式。中心区域铺装采用边长10cm的红白瓷砖拼贴成1㎡的正方形规格;通道部分采用同规格瓷砖,拼接花式不同;广场休闲区采用正六边形混凝土砖铺装。广场东部区域使用石材切割成不规则梯形拼接。整体上,广场铺装起到了划分区域的作用,尺度上有所区分,但无节奏性变化,各区域之间缺少联系性。
4.广场空间使用状况和感受调查
针对东方红广场各分区使用状况做了分时间段观察记录,如下:
(1)8.00~10.00活动以群体行活动为主:广场舞,羽毛球等。喷泉附近有喂鸽子的人群。附近居民过来晨练,有利用健身器材锻炼,有的在空地锻炼。偶尔有跑步的人,上班经过的人数逐渐增多。
(2)10.00~12.00晨练人群减少,上班人群经过,购物人群进入国芳百货。以老人、孩子为主,有老人带着孩子来散步锻炼。经过的人群达到第一次高峰。
(3)14.00~16.00经过的人群络绎不绝,有人在路过时,在草坪旁的座椅稍作休息;有家长带着孩子散步,在喷泉旁边围成圈喂鸽子。老人聚集在国槐树下围坐下棋或打牌,也有在空地上站着聊天。健身器材上有孩子和年轻人使用。经过的人群稍微减少。
(4)16.00~18.00购物的人络绎不绝,家长带小朋友散步和轮滑,其他地方有稀疏的人经过,人群逐渐散去。打牌和散步的老人和玩耍的孩子逐渐散去,有来往行人稍作休息。经过的人群达到第二次高峰。购物的人络绎不绝,座椅使用基本饱和。
(5)仍有饭后购物或散步的人。有附近居民饭后散步,做小幅度的锻炼。路过的人减少,偶尔有散步的人。
针对东方红广场的空间感受,对使用者问卷调查,共分发问卷25份,收回22份,其中11份为基本满意,占50%,多数表示对广场空间质量还算满意;6份为一般,多数表示广场规模过大大,占27%;5份为不太好,认为广场布局杂乱,占23%。
由调查可知,东方红广场的空间质量评价并不高,空间使用上也差强人意。
对东方红广场的优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东方红广场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广场基面尺度过大造成中心区场地浪费;边围围合感差;中心区缺少景观中心,商铺位置不当;绿地区利用率低;微观尺度上,广场景观零散、不统一。
优化思路:
(1)对广场中心区商铺进行拆除,中心景观重塑,喷泉位置保留,强调中心景观轴线。经过空间再划分,明确分区。良性地组织引导广场使用者的行为活动。
(2)对草坪区进行交通和空间再组织,各区草坪改建成四个活动次中心,硬质铺装,并由十字形园路连接。并辅以休息设施,用作半私密的空间。使草坪区尺度更人性化,丰富景观层次,同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3)对广场健身休闲区改造,保留国槐及围树座椅,修整地面铺装,增加基础设施,尽可能融合地域文化。
(4)东方红广场周边设有大型购物广场、体育馆等人口流通量大的场所,通过交通线路的组织,保证动静分区足够的公共空间。同时,增加基础服务设施,如公共卫生间等,以保证广场使用者的日常需求。
(5)对于广场上的微观尺度:广场铺装根据分区铺设,各区应选择符合广场整体尺度的铺装形式,同时应注意材质和节奏变化。广场座椅应顺应绿地形态,形势和材质要符合广场整体氛围;而在绿地区新改造的次景观区,由于预留活动地较小,选择座椅时,也应符合小景观尺度。
(6)提高广场空间环境质量、保证兰州市景观轴线的连续性、更适宜居民的活动需求和心理需求。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增强兰州市整体景观轴线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参考文献
[1]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城市轴线兰州市东方红广场设计方案[J].城市环境设计,2009(4).
作者简介:王贤,女,27岁,汉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指导教师:许新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