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解剖外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第二磨牙,根管数目,锥形束,CT
解剖外形论文文献综述
罗瑶,徐海,张光东[1](2018)在《锥形束CT研究一中国人群上颌第二磨牙解剖外形与根管数目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锥形束CT图像来研究一中国人群上颌第二磨牙牙齿的解剖外形及其与根管数目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治疗提供便利。方法:随机选取205名患者的上颌第二磨牙(410颗)的CBCT图像,通过MimICS10.01软件(IMAGEWORKS,OrthalISE,比利时)进行叁维重建,然后分别测量其颊舌径长及近远中径长,并分析测量结果与根管数目之间的关系。结果:上颌第二磨牙的颊舌径均大于近远中径,其中单根管的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的数值(10.21+0.49mm,8.81+0.29mm)与颊舌向双根管(11.17+0.46mm,9.49+0.40mm),叁根管(11.60+0.63mm,9.47+0.47mm)均存在显着差异。结论:上颌第二磨牙牙体的解剖外形与根管数目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可以通过外形来预测上颌第二磨牙根管的发生,为临床根管治疗带来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06)
杨静远,王剑锋,伊保迪[2](2017)在《牙体外形数字化虚拟模型库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牙体外形数字化虚拟模型库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临床工作中收集完整离体恒牙225颗,清洁消毒干燥后,使用丹麦3shape TRIOS口腔扫描仪对所有牙齿表面形态进行扫描,并编号保存为stl格式文件共计225个,对2014级35名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开放下载,同时要求学生在手机中下载安装应用STL File Viewer(免费版barrythomas)或者在电脑中下载安装软件STL Viewer V2.2,可以打开并任意角度浏览牙体外形虚拟模型,自主进行恒牙体解剖外形的学习。在常规期末实验课考核中,进行10颗离体恒牙外形的识别,标明具体的牙位,答对一颗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总分10分,对学生成绩进行记录。结果:2014级学生恒牙体总体正确识别率为82.3%。调用没有使用牙体外形数字化虚拟模型库学习的2012级27名学生和2013级31名学生答题成绩进行统计,总体正确识别率分别为71.4%和72.6%,并分别与2014级学生成绩进行卡方检验,P<0.05。结论:使用牙体外形数字化虚拟模型库教学,可以显着提高学生对牙体外形知识的掌握和对离体牙识别的正确率。(本文来源于《第十五次全国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期刊2017-06-29)
杜大江,刘真,邵林,韩剑锋,牛田多加志[3](2014)在《构建仿生解剖外形的个体化人工骨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利用微球胶联法和快速成形技术制备具备解剖结构的个体化人工骨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制备叁磷酸钙微球,以兔股骨的一段作为重建模型,通过CT图像重建叁维数字模型。利用反求法建立模板数据模型,再用激光固化快速成形法制备出模板实体。将叁磷酸钙微球填充入模板,藻酸胶联塑形,去除模板后对个体化人工骨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成功制备出叁磷酸钙微球,并根据CT图像借助激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成功制备出光硬化树脂模板。将微球填充入模板并用藻酸钠水凝胶交联塑形,成功获得与兔股骨解剖外形一致的个体化人工骨。结论微球胶联法结合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可以成功制备具有解剖外形结构的个体化人工骨,该方法作为间接法制备个体化生物陶瓷支架的新技术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中。(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霍继武[4](2013)在《不同年龄段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外形继发畸形的解剖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1年,术后3年及术后6年患儿鼻唇部标记点进行相关的测量研究,探究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不同年龄段患儿鼻唇部相关线性及角度测量指标的异常性,为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严重程度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参考依据,同时为二期手术矫正鼻唇畸形,改善患者外观,以及何时通过手术对唇裂术后继发畸形进行干预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供数据支持,并进一步完善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内容。研究对象和方法:测量研究工作分6组进行,其中分实验组(A)与对照组(B)各3组。实验组又分为术后1年组(A1)12人,术后3年组(A3)13人,术后6年组(A6)12人。对照组又分为正常1岁半组(B1)13人,正常3岁半组(B3)12人,正常6岁半组(B6)15人。实验组(A)与对照组(B)各总计37人和40人,性别不限,总共77人。以Farkas的头面部测量研究内容为理论基础,选择11个测量标记点,并对被测量者的15个测量项目(其中11个线性测量项目,4个角度测量项目)进行测量。结果:分别计算出各实验组及对照组线性测量项目和角度测量项目的均数和标准差,再对各年龄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两样本t检验。在术后1年组与正常1岁半组对比中,鼻小柱高度,鼻小柱宽度,鼻孔高(患侧),鼻翼厚度(患侧与健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几项无显着性差异。而术后1年组与正常1岁半组的鼻翼基底宽,鼻宽,患侧和健侧鼻孔宽,健侧鼻孔高,患侧和健侧鼻翼长,唇高,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患侧和健侧鼻翼外侧角,患侧和健侧鼻前角测量值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些项目在术后1年组与正常1岁半组的对比中有显着性差异,这些项目可能是术后1年组鼻唇畸形变化的主要方面。在术后3年组与正常3岁半组对比中,鼻小柱高度,鼻小柱宽度,鼻孔高(患侧),鼻翼厚度(患侧与健侧),唇高,鼻翼外侧角(患侧与健侧),鼻前角(健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几项无显着性差异。而术后3年组与正常3岁半组的鼻翼基底宽,鼻宽,患侧和健侧鼻孔宽,健侧鼻孔高,患侧和健侧鼻翼长,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患侧鼻前角测量值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些项目在术后3年组与正常3岁半组的对比中有显着性差异,这些项目可能是术后3年组鼻唇畸形变化的主要方面。在术后6年组与正常6岁半组对比中,鼻小柱高度,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鼻孔宽(患侧),鼻翼长(患侧与健侧),唇高,鼻翼外侧角(患侧与健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些项目对比无显着性差异。而术后6年组与正常6岁半组的健侧鼻孔宽,患侧和健侧鼻孔高,患侧和健侧鼻翼厚度,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健侧和患侧鼻前角测量值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这些项目在术后6年组与正常6岁半组的对比中有显着性差异,这些项目可能是导致术后6年组鼻唇畸形变化的主要方面。结论:本实验选用直接测量法和照相测量法两种方法,对鼻唇部共15个测量项目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出了正常3个年龄组儿童和术后3个年龄组患儿鼻唇部线性距离以及角度测量值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单侧完全性唇裂Millard术后继发鼻唇畸形严重程度的分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参考依据,同时为唇裂术后远期手术矫正鼻唇畸形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内容。而且对照组正常儿童的测量数据也可为研究各地区,各年龄段儿童鼻唇部组织的正常发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3-05-01)
彭东,陈杰,林寿想,张晓晨,尤淑霞[5](2012)在《手的外形在心脏解剖结构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多年从事解剖教学,在经常接触尸体心脏和手的基础上,把书本上手与心脏的有关理论知识在尸体上进行观测。通过对主动脉升部和拇指近节周长的测量,观测到拇指近节周长与心脏的主动脉升部周长大小差不多,高血压的心脏明显增大,主动脉升部也大,大心脏人的手明显大,拇指也大,心脏的左、右直径与手掌的内、外宽度大体相当。由此可见,心脏(本文来源于《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任雯,韩前超,向国林,王琳琳,朱声荣[6](2012)在《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外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外形,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临床上拔出的61颗上颌第二磨牙,测量牙体全长、牙冠近远中径、牙冠颊舌径、牙冠长和牙根长,观察牙根的数目。结果:上颌第二磨牙牙体全长的平均值为(19.46±1.65)mm,牙冠近远中径大于牙冠颊舌径,牙冠长小于牙根长,且全长与牙冠长、牙根长,及牙冠近远中径与颊舌径之间存在着显着相关关系(P<0.05)。3根居多,占49.18%,其次为融合根(47.54%)和变异根(3.28%)。结论: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外形较为复杂。(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2年12期)
于春娜,付荣恕,张凡,赵东芹,刘树真[7](2012)在《家兔和小白鼠外形和内部解剖结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哺乳纲动物实验教学改革。传统哺乳纲动物实验以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作为哺乳动物的代表,教改后将家兔和小白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同时作为本实验的代表动物。在本实验中通过对2届本科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通过家兔和小白鼠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的比较,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哺乳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并且较好地掌握了哺乳类的一般观察和解剖方法,增强了独立动手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乔[8](2011)在《利用整铸瓷块制作全解剖外形前后牙全瓷冠的初步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评价IPS.e.max.Press LT全解剖外形全瓷修复体应用在前后牙冠桥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对40例前、后牙牙体缺损患者进行了IPS.e.max.Press LT全解剖铸瓷全冠修复。共制作46单位全瓷冠修复体,其中前牙19个,前磨牙17个,磨牙10个。修复后一周、叁月、半年复诊一次。采用改良的USPHS标准(本文来源于《第七次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2)
马毅慧,陈吉华,沈丽娟,李芳,肖玉鸿[9](2009)在《磨耗对上颌第一磨牙面外形高点改变影响的解剖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然磨耗对上颌第一磨牙面外形高点改变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从生活环境相近的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20~28岁组及40~48岁组人员各15名,通过制取临床模型,使用Reland pix-30叁维接触式扫描仪对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扫描获取原始数据,使用image ware 12.0和VC6.0进行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同20~28岁组相比,40~48岁组上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各外形高点距近中邻接面距离有减小趋势,颊侧牙尖咬合面高点也向近中改变,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磨耗使上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外形高点向近中方向改变。(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方溢云,林正梅[10](2007)在《广东珠叁角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解剖外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外形测量了解363颗广东珠叁角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外形解剖特征。方法:筛选出广东珠叁角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363颗。将363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编号,以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牙齿的全长、冠高、冠宽、根长;以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根尖孔位置、数目,牙根数目,牙根表面是否存在凹陷以及牙根是否弯曲及弯曲的位置。结果:363颗下颌第一前磨牙长度平均值为21.77±1.57mm。下颌第一前磨牙单牙根340颗(93.66%),双牙根22颗(6.06%),叁牙根1颗(0.27%),多牙根的牙根分叉主要发生在根尖叁分之一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孔数目为1~4个不等,以分布于根尖侧方为主(P<0.05)。248颗(68.32%)下颌第一前磨牙根面存在凹陷。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发生弯曲者为139颗(38.50%),绝大部分发生在根尖叁分之一区(92.60%)。结论:珠叁角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有其特殊的外形解剖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07年09期)
解剖外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牙体外形数字化虚拟模型库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临床工作中收集完整离体恒牙225颗,清洁消毒干燥后,使用丹麦3shape TRIOS口腔扫描仪对所有牙齿表面形态进行扫描,并编号保存为stl格式文件共计225个,对2014级35名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开放下载,同时要求学生在手机中下载安装应用STL File Viewer(免费版barrythomas)或者在电脑中下载安装软件STL Viewer V2.2,可以打开并任意角度浏览牙体外形虚拟模型,自主进行恒牙体解剖外形的学习。在常规期末实验课考核中,进行10颗离体恒牙外形的识别,标明具体的牙位,答对一颗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总分10分,对学生成绩进行记录。结果:2014级学生恒牙体总体正确识别率为82.3%。调用没有使用牙体外形数字化虚拟模型库学习的2012级27名学生和2013级31名学生答题成绩进行统计,总体正确识别率分别为71.4%和72.6%,并分别与2014级学生成绩进行卡方检验,P<0.05。结论:使用牙体外形数字化虚拟模型库教学,可以显着提高学生对牙体外形知识的掌握和对离体牙识别的正确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剖外形论文参考文献
[1].罗瑶,徐海,张光东.锥形束CT研究一中国人群上颌第二磨牙解剖外形与根管数目之间的关系[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8
[2].杨静远,王剑锋,伊保迪.牙体外形数字化虚拟模型库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C].第十五次全国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2017
[3].杜大江,刘真,邵林,韩剑锋,牛田多加志.构建仿生解剖外形的个体化人工骨的新方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
[4].霍继武.不同年龄段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外形继发畸形的解剖测量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3
[5].彭东,陈杰,林寿想,张晓晨,尤淑霞.手的外形在心脏解剖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
[6].任雯,韩前超,向国林,王琳琳,朱声荣.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外形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2
[7].于春娜,付荣恕,张凡,赵东芹,刘树真.家兔和小白鼠外形和内部解剖结构比较[J].生物学通报.2012
[8].王乔.利用整铸瓷块制作全解剖外形前后牙全瓷冠的初步临床研究[C].第七次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
[9].马毅慧,陈吉华,沈丽娟,李芳,肖玉鸿.磨耗对上颌第一磨牙面外形高点改变影响的解剖测量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
[10].方溢云,林正梅.广东珠叁角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解剖外形的研究[J].河北医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