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氧化物歧化酶吸附分离—化学修饰耦合过程的研究

超氧化物歧化酶吸附分离—化学修饰耦合过程的研究

论文摘要

蛋白质分子修饰是蛋白类药物二次开发中的一项热点技术,可解决诸多蛋白类药物的应用问题,如稳定性差,半衰期短等,但修饰过程一般复杂,操作步骤多、周期长。本文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为模板蛋白,探讨将分离过程和修饰过程耦合起来,从而获得活性高,稳定性更好的修饰SOD,并以此探求蛋白分离过程和修饰过程耦合的可行性。本文首先以DEAE 52为层析介质,研究了SOD阴离子交换吸附分离-PEG修饰耦合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OD最佳吸附条件:在pH7.8,温度25℃,溶液浓度1mg/ml、的吸附条件下,SOD吸附量达到5.3366x104U/g;固相SOD的最佳修饰条件:在25℃,pH9.2,50mmol/g硼砂-硼酸缓冲液中,mPEG与SOD的摩尔比为50:1;修饰后SOD的最佳洗脱条件:0-0.4 M NaCl梯度洗脱,流速为0.96mL/cm2·min。最终获得PEG-SOD的比活力:9638 U/mg,纯化倍数1.87倍,氨基修饰率:35.3%。然后,以自制Cu2+-葡聚糖凝胶G-75为层析介质,研究SOD金属螯合吸附分离-PEG修饰耦合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OD最佳吸附条件:在pH8.0,温度25℃,溶液浓度1.5mg/ml,Nacl浓度0.5M的吸附条件下,SOD吸附量达到9.69x104 U/g;固相SOD的最佳修饰条件:在25℃,pH9.2,100 mmol/L硼砂-硼酸缓冲液中,mPEG与SOD摩尔比为50:1;修饰后SOD的最佳洗脱条件:pH7.8,,25mmol/L磷酸缓冲液(0.5mol/L Nacl)洗脱杂蛋白后,再用pH6.0,25mmol/L磷酸盐缓冲液(0.5 mol/L Nacl,0.5 mol/L的NH4C1)洗脱SOD。最终获得PEG-SOD的比活:9067.8 U/mg,纯化倍数:1.755倍;氨基修饰率:40.9%,相比等量游离SOD的层析产品,活性保留:88.43%。最后,考察了修饰后SOD的部分性质,结果发现经修饰后的SOD稳定性获得了提高;同时通过对SOD新的修饰过程探讨,进一步论证了蛋白质吸附分离-化学修饰过程耦合的可行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蛋白类药物的研究概况
  •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进展
  • 1.2.1 SOD的种类和理化性质
  • 1.2.2 SOD的催化机理
  • 1.2.3 SOD类药物的应用
  • 1.2.4 SOD的化学修饰
  • 1.3 耦合技术的研究概况
  • 1.3.1 下游分离技术的集成化
  • 1.3.2 生物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SOD离子交换吸附—PEG修饰耦合工艺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剂
  • 2.2.2 仪器
  • 2.2.3 实验原理
  • 2.2.4 检测方法
  • 2.2.5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标准曲线
  • 2.3.2 DEAE-52吸附条件的考察
  • 2.3.3 固定化SOD修饰条件的考察
  • 2.3.4 耦合过程中洗脱条件的考察
  • 2.4 小结
  • 第三章 SOD金属螯合亲和层析-EG修饰耦合工艺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剂
  • 3.2.2 仪器
  • 3.2.3 实验原理
  • 3.2.4 检测方法
  • 3.2.5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2+-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制备工艺的研究'>3.3.1 Cu2+-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制备工艺的研究
  • 3.3.2 Cu2+-葡聚糖吸附条件的考察
  • 3.3.3 固定化SOD修饰条件的考察
  • 3.3.4 SOD洗脱条件的考察
  • 3.3.5 耦合过程中洗脱条件的考察
  • 3.4 小结
  • 第四章 PEG修饰SOD的稳定性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剂
  • 4.2.2 仪器(同2.2.2)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修饰前后热稳定性的比较
  • 4.3.2 修饰前后耐酸性的比较
  • 4.3.3 修饰前后耐碱性的比较
  • 4.3.4 修饰SOD对胃蛋白酶的抵抗力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二甲苯生产装置吸附分离塔管道的设计[J].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7(05)
    • [2].纤维素基吸附分离材料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 2015(06)
    • [3].基于主客体化学的吸附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08)
    • [4].发酵—吸附分离耦合技术在普那霉素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化工 2013(01)
    • [5].对二甲苯吸附分离装置的安全生产[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06)
    • [6].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生产乳酸链球菌素工艺[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10)
    • [7].连续环状色谱柱吸附分离硼酸的性能[J]. 化学工程 2015(01)
    • [8].对二甲苯吸附分离装置吸附剂水含量控制分析[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2(06)
    • [9].基于胶原纤维的吸附分离材料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4(09)
    • [10].大孔吸附树脂对盐酸克伦特罗的吸附分离研究[J]. 广州化工 2008(02)
    • [11].芳烃联合装置模拟与优化(Ⅳ)——芳烃吸附分离单元的模拟与优化[J]. 中外能源 2014(01)
    • [12].717阴离子交换树脂选择吸附分离水杨酸和苯酚[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1(01)
    • [13].福建物构所阴离子MOFs吸附分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08)
    • [14].大孔吸附树脂对虎杖中虎杖苷的吸附分离效果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09)
    • [15].掺氮多孔碳在二氧化碳吸附分离中的应用[J]. 无机材料学报 2015(01)
    • [16].混合气体直接吸附分离回收过程研究[J]. 环境科学 2011(12)
    • [17].沼气脱硫吸附分离工艺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02)
    • [18].基于MODBUS协议信捷PLC与上位机通信在化工吸附分离系统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6)
    • [19].沸石类咪唑骨架材料吸附分离天然气的分子模拟[J]. 物理学报 2013(17)
    • [20].扬子石化建成1200kt/a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J]. 乙烯工业 2012(04)
    • [21].最小化改造实现芳烃联合装置脱瓶颈的策略选择与工业实践[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9)
    • [22].金属有机骨架用于气体存储、吸附分离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7(11)
    • [23].碳纳米管吸附分离液相中微量物质的应用研究进展[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0(12)
    • [24].双筒卧式重力分离器强制旋流吸收吸附分离器对比分析[J]. 石油化工应用 2009(04)
    • [25].粒细胞单核细胞吸附分离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03)
    • [26].He/H_2/HD体系在5A分子筛上的吸附分离行为[J]. 材料导报 2014(20)
    • [27].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改性技术及其吸附分离CO_2的应用[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9(03)
    • [2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FK506的工艺研究[J]. 上海医药 2014(21)
    • [29].新型树脂扩张床吸附分离PCC的工艺及其放大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11(06)
    • [30].芳烃生产工艺改进与经济性分析[J]. 现代化工 2020(10)

    标签:;  ;  ;  

    超氧化物歧化酶吸附分离—化学修饰耦合过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