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和核心问题。四川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民增收问题已经成为四川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究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希望找出促进四川省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这对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实现四川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缩小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四川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与诸影响因素的关系视角,采用对比、实证等分析方法,试图找出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与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促进四川省农民增收的途径。本文具体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说明了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了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并对相关概念与数据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从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两方面对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四川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是存在收入增长慢问题;四川省农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各项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同,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增长贡献总体趋于增大。特别是与河南省农民收入进行对比分析中,进一步论证了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慢问题。第三部分对影响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因素进行建模分析。本文选取城乡居民收入比、非农人口比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农村人均财政农业支出、农村人均农机总动力、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耕地、种植业产值比重、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业贸易条件11个便于量化的指标构建影响因素与农民收入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促进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6个,阻碍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因素有5个。按照促进作用大小排序,它们依次是: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非农人口比重、农村人均农机总动力、农村人均财政农业支出、城乡居民收入比;按照阻碍程度的大小排序,它们依次是: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种植业产值比重、农业贸易条件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耕地。第四部分具体分析各主要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探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对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四川省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少,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不够,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慢的原因。通过实证分析各主要制约因素对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本文认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会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而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上升会促进农民的收入增加,因此,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发展第三产业;四川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到第二、三产业能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就业对产业结构的弹性分析,得出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对该产业产值的弹性系数为正且最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关键;牧业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较大,一直在50%左右,另外,农民收入增长对牧业所占比重的弹性为正且最大,因此,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关键提高牧业的比重。第五部分重点阐述促进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这部分将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省的实际,提出如何改善农民增收环境,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最终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J]. 统计与决策 2016(22)
- [2].甘肃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测算及其转移对策[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3].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深层次转移的路径[J]. 学术交流 2015(07)
- [4].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理性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5)
- [5].浅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14)
- [6].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解决途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9)
- [7].中、日、韩三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比研究[J]. 世界农业 2009(12)
- [8].农业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的策略分析[J]. 大众科技 2008(02)
- [9].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对策—关于湖北省某村23家农户的实地调查报告[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8)
- [10].1984~2050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估算和预测[J]. 人口研究 2018(02)
- [11].安徽省农业剩余劳动力估算与转移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4)
- [12].广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研究[J]. 西北人口 2010(01)
- [1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硅谷 2009(03)
- [14].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量及驱动机制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3)
- [15].福建泉港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04)
- [16].“新常态”下的供给约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究竟还有多少?[J]. 人口与社会 2015(04)
- [17].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08)
- [18].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分析[J]. 职业教育研究 2008(02)
- [19].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区域特征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探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2(08)
- [21].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障碍浅析[J]. 商 2012(23)
- [22].关于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研究——基于国家人力资源会计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6)
- [2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措施[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8(04)
- [24].2014-203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预测与管理[J]. 管理评论 2018(01)
- [25].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与趋势[J]. 江苏社会科学 2013(01)
- [26].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模式[J]. 学习月刊 2013(02)
- [27].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09)
- [28].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 知识经济 2011(05)
- [29].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模式[J]. 内江科技 2009(04)
- [30].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