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多数工业过程往往有着很强的非线性,并且随着系统的运行和工业环境的变化,其内部动态也在时刻发生变化,因此难以用解析表达式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而随着对系统控制的精度、稳定性及适应能力的更高要求,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这些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已无法胜任。自适应逆控制是于1986年正式命名提出来的,以其强大的调节能力、良好的稳定性、鲁棒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去。在非线性自适应逆控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选择自适应滤波器使其拥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简单的结构;二是如何消除扰动对系统的干扰。针对这两点,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阅读了大量的自适应逆控制和神经网络文献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针对目前应用神经网络来实现非线性系统自适应逆控制的方法中存在的算法收敛性和结构复杂性的问题,引入一种特殊的动态网络——PID神经网络作为自适应滤波器。分析了这种神经网络在网络结构上和算法收敛上的优越性。然后,根据现有的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方法,结合PID神经网络结构上的特殊性,设计神经网络辨识器,辨识被控对象的正、逆模型;按照直接逆控制、模型参考逆控制等思想,设计相应的神经网络逆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内部动态。通过比较仿真效果,找到一种控制系统内部动态效果最好的控制策略。最后,针对系统中存在的扰动问题,在上一部分选择出的控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神经网络扰动消除器。提出了一种带有扰动消除器的BPTM-PIDNN控制方法,在控制对象内部动态的同时,消除系统的扰动。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 自适应逆控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章 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基本概念2.1 非线性系统逆的存在性2.1.1 SISO非线性系统的可逆性2.1.2 MIMO非线性系统的可逆性2.2 非线性系统逆模型的实现2.2.1 逆系统的解析实现2.2.2 逆系统的非解析实现——神经网络逆系统2.3 PID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器2.3.1 自适应滤波器2.3.2 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器2.3.3 PID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器2.4 本章小结第3章 PID神经网络系统辨识3.1 系统辨识简介3.2 模型类的选择——PID神经网络3.2.1 现有的神经网络模型类3.2.2 选择PID神经网络作为模型类的原因3.3 模型的确定——辨识正逆模型的方法3.3.1 现有的神经网络辨识方法3.3.2 本文采用的辨识方法3.4 准则的选取3.5 本章小结第4章 PID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4.1 自适应逆控制概述4.2 无扰动时的自适应逆控制4.2.1 直接逆动态控制4.2.2 PID控制器与神经网络逆控制器的复合控制4.2.3 逆-逆动态控制4.2.4 BPTM逆控制4.3 有扰动时的自适应逆控制4.3.1 内模控制扰动消除器的设计4.3.2 开环扰动消除器的设计4.3.3 本文采用的扰动消除结构4.4 本章小结第5章 仿真结果5.1 被控对象描述5.2 无扰动时的辨识和控制5.2.1 辨识对象正模型5.2.2 辨识对象逆模型5.2.3 直接逆控制5.2.4 PID控制器与逆控制器的复合控制5.2.5 逆-逆控制5.2.6 BPTM控制5.3 有扰动时的辨识和控制5.3.1 有扰动时的在线直接逆控制5.3.2 有扰动时的BPTM-PIDNN5.3.3 带扰动消除器的BPTM-PIDNN5.4 本章小结第6章 结论6.1 本文总结6.2 方法扩展及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自适应逆控制论文; 神经网络论文; 非线性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