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本质主义理论研究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本质主义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关于本质主义的讨论几千年来不曾停息,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本质主义更是成为模态逻辑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谈到了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现代本质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本质主义理论以及它在模态逻辑中的表现形式,着重对亚里士多德的四谓词理论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亚里士多德的个体本质主义思想。其次针对蒯因基于其经验论立场所提出的反本质主义进行了反驳。其次文章谈到了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现代本质主义的理论观点,明确指出克里普克最杰出的贡献是将可能世界作为一种理论工具引入研究领域,并最终得出了完整的现代本质主义思想:第一是关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原理,第二是关于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论述,第三是关于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第四是关于自然种类和个体本质的理论。另外,普特南通过“孪生地球”的理论模型的构建,表达了对克里普克观点的支持。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认为古典本质主义和现代本质主义都是将本质主义看作是对事物“必然”具有的一种属性。对待这两种本质主义要从逻辑的角度来思考。对于类事物来说,对其内在结构的把握要侧重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对于个体起源的认识,一是从本体论角度考察,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来思考个体本质主义,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1.3.1 国内理论研究的现状
  • 1.3.2 国外理论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本质主义的历史渊源
  • 2.1 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
  • 2.1.1 四谓词理论与类事物本质
  • 2.1.2 亚里士多德关于个体本质的思想
  • 2.2 蒯因的反本质主义理论探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现代本质主义及其历史影响
  • 3.1 作为新工具的“可能世界”理论
  • 3.2 克里普克论个体与自然种类的本质
  • 3.2.1 克里普克的个体本质主义
  • 3.2.2 克里普克的自然种类本质主义
  • 3.3 普特南论自然种类的本质
  • 3.3.1 “孪生地球”假说
  • 3.3.2 自然种类的“内在结构”理论
  • 3.4 现代本质主义的历史影响
  • 3.4.1 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区分
  • 3.4.2 对于自然种类本质主义的进一步的说明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对现代本质主义的批判性考察
  • 4.1 古典本质主义与现代本质主义的比较研究
  • 4.2 一种新型的本质主义纲领
  • 4.2.1 从本体论角度看个体起源
  • 4.2.2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个体本质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技术本质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书法领域的本质主义[J]. 书法 2017(11)
    • [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批判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理论根据[J]. 唐山学院学报 2015(05)
    • [4].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J]. 青年文学家 2018(17)
    • [5].探究高等教育研究的两种取向[J]. 新校园(上旬) 2017(03)
    • [6].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艺学的知识建构[J]. 百家评论 2019(03)
    • [7].电子与货币——社会科学中的倾向本质主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2)
    • [8].同性恋研究的范式之争: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J]. 学术论坛 2017(05)
    • [9].课程的本质主义情愫与检视[J]. 当代教育科学 2017(09)
    • [10].世俗批评与策略性的本质主义——对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局限问题的再思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4)
    • [11].论马克思法律观总的方法论:本质主义方法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2].本质主义,还是非本质主义?——翻译研究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哲学意义观的思考[J]. 上海翻译 2019(05)
    • [13].技术本质主义与技术建构主义的分野与融合[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4(05)
    • [14].近年来文艺学有关“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讨论综述[J]. 文艺争鸣 2009(03)
    • [15].策略本质主义述评——后现代女性主义的“阿里阿德涅之线”[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1)
    • [16].齐硕姆的部分学的本质主义理论[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7].“新物种本质主义”的合理性分析[J]. 哲学研究 2016(03)
    • [18].文学语言与现实机制——当代文论中“现实主义”的本质主义形象[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9].多元的文学本质——对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论争的几点思考[J]. 文艺争鸣 2010(01)
    • [20].后本质主义文明与国际政治[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11)
    • [21].“镜像的反照”——浅析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论争下文学理论的解构与建构[J]. 文教资料 2018(36)
    • [22].论新本质主义中的自然类与自然律概念[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3(05)
    • [23].战略本质主义与后殖民译者身份定位[J]. 社科纵横 2015(09)
    • [24].当代西方新本质主义美学[J]. 文艺争鸣 2011(15)
    • [25].现代性曲径:元审美与反本质主义的纠葛历程[J]. 社会科学家 2008(02)
    • [26].霍利戴非文化本质主义视域下的称呼称谓语新解[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7].如何评价艺术的传统定义、反本质主义定义和新本质主义定义[J]. 北方音乐 2016(07)
    • [28].女性本质主义视阈下的道教女性观念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9(12)
    • [29].对象a及其对本质主义的超越[J]. 哲学动态 2011(01)
    • [30].作为“反——反本质主义”的区域文学研究[J].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2019(02)

    标签:;  ;  ;  ;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本质主义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