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陇西黄土高原,即陇山以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是甘宁青黄土区的核心地带,包含于中国北方农牧经济大面积交汇之处,历史时期又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域诸地的战略缓冲地带。当今的陇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非常干旱,有着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超负荷的人口,是人地矛盾突出的赤贫地区。而据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证实,历史上的陇西黄土高原曾经覆盖着广袤的森林和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宜于狩猎放牧和采集,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是我国原始农业最为繁荣的地区,是我国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秦人便首先拉开了陇西黄土高原农牧经济开发的序幕,经历了秦汉时期农牧兼营,三国西晋至十六国时期的牧业经济为主,北朝时期农业经济开始复苏,直至隋唐时期出现农牧两旺,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但陇西黄土高原在被吐蕃占据、不久唐王朝又失而复得这转手之间,却发生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改变,建立在当地牧业发达基础之上的国马重地的地位从此丧失,土地垦殖则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唐朝之后历朝政府对陇西地区的开发经营带有越来越大的盲目性和掠夺性,本区农牧业经济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北宋时期的空前开垦,使陇西黄土高原经济过渡到单一农业经济的轨道,明清至民国时期,陇西地区的土地垦殖无论规模还是深广度均前所未有,随着滥垦滥伐滥牧的日渐加剧,森林的缩减,草原的退化,当地生态环境也逐渐恶化。特别是清代乾隆以后人口大幅度增加,造成三料不足,毁林开荒,助长了这个本身脆弱地区的生态资源、环境的恶化,天然植被的大量破坏使地理环境存储水分的能力大为减弱,以至于本区水旱失调,灾害频率大大增加,变成了现在植被覆盖率极低、环境极为恶化、生态极为脆弱、极为干旱缺水、人地矛盾极为突出、人民极为贫穷的现状。总的来说,历史时期陇西黄土高原农牧经济开发的总趋势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开发模式且农业经济所占比重逐渐加大直至形成单一农业经济的局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总趋势则表现为中唐以前基本处于全国同一时期先进水平,尤其在隋唐时期农牧两旺,达到了陇西黄土高原经济繁荣的顶点,中唐以后陇西经济则逐渐衰落,并一度停滞不前,以至在明清以后成为了全国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