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旱地论文-李辉,常磊,韩凡香,程宏波,柴守玺

西北旱地论文-李辉,常磊,韩凡香,程宏波,柴守玺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北旱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西北旱地,旧膜覆盖,秸秆覆盖

西北旱地论文文献综述

李辉,常磊,韩凡香,程宏波,柴守玺[1](2019)在《旧膜及秸秆覆盖对西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旧膜二茬及秸秆带状覆盖条件下,马铃薯田的土壤水热特征及增产机制,设置旧膜直播(T1)、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带不旋耕(T2)、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带旋耕(T3)、新覆膜(T4)和露地平作(CK)5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较CK提高产量14.24%~56.33%、商品薯率1.21%~22.60%及水分利用效率8.28%~55.39%(P<0.05);产量与块茎形成期的单株薯干重正相关(r=0.744),覆盖处理在块茎形成期较CK提高单株薯干重118.0%~720.0%(P<0.05),以T4最高;覆盖处理对马铃薯水热特征有显着影响(P<0.05),T1、T2的降温效应显着小于T3,T3的蓄水保墒效应与T4差异不显着,但显着大于T1、T2及CK。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带旋耕的产量高于旧膜直播、略低于新覆膜,但蓄水保墒效应与新覆膜相近,同时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带旋耕较其余覆盖处理具有较明显的降温增墒效应,有利于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及膨大。(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马明生,郭贤仕,柳燕兰,王磊,董博[2](2019)在《西北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旱地小麦绿色覆盖与节本增效生产需求,从选地整地、合理施肥、选用良种、覆膜覆土、休闲期秸秆覆盖、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系统总结提出了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方彦杰,于显枫[3](2019)在《覆盖对西北旱地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2016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35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PMS)、全砂覆盖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分析旗叶光合特性、春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S和SM在0~3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在灌浆前分别较CK提高47.8和31.6 mm,灌浆期均较CK降低15.6 mm.PMS和SM提高春小麦挑旗-抽穗期和扬花-灌浆期的土壤耗水.PMS和SM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CK提高59.0%~73.7%和40.1%~52.7%,叶片SPAD值分别较CK提高3.5%~28.4%和2.9%~23.9%.PMS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春小麦挑旗、抽穗、扬花期分别较CK提高23.5%、33.0%、17.7%和32.6%、76.4%、66.9%,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26.2%和16.4%;PMS和SM的气孔限制值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14.6%、23.9%、22.3%和25.7%、29.8%、17.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PMS在挑旗期较CK提高57.8%,扬花期降低11.2%.PMS的表观量子效率在抽穗、扬花期分别较SM和CK增加22.6%、18.7%和26.8%、14.3%.PMS和SM春小麦的株高和产量构成因子均显着高于CK,且在干旱年份增幅较大;PMS的产量较CK和SM分别提高36.2%和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4%和3.4%.因此,PMS和SM提高了小麦灌浆前土壤贮水,加剧了挑旗到抽穗和扬花到灌浆期的耗水,提高了小麦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增强了小麦灌浆前旗叶光合功能,促进"库"的建成和同化物的转运,实现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PMS在丰水年份的增产潜力和干旱年份的适应能力比SM更强.(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方彦杰,于显枫[4](2018)在《覆盖对西北旱地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2016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甘肃定西(104°36′E,35°35′N)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35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PMS)、全砂覆盖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光响应曲线和产量构成因子,计算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和表观量子效率,分析旗叶光合特性、春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从旗叶光合特性-冠层发育-水分利用的角度揭示覆盖种植的增产机制。结果表明,PMS和SM在0—3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在灌浆前分别较CK提高47.8和31.6 mm,灌浆期均较CK降低15.6 mm。PMS和SM提高春小麦挑旗—抽穗和扬花—灌浆的土壤耗水。PMS和SM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CK提高59.0%—73.7%和40.1%—52.7%,叶片SPAD值分别较CK提高3.5—28.4%和2.9%—23.9%。PMS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春小麦挑旗、抽穗、扬花期分别较CK提高23.5%、33.0%、17.7%和32.6%、76.4%、66.9%,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26.2%和16.4%。PMS和SM的气孔限制值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14.6%、23.9%、22.3%和25.7%、29.8%、17.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PMS在挑旗期较CK提高57.8%,扬花期降低11.2%。PMS的表观量子效率在抽穗期、扬花期分别较SM和CK增加22.6%、18.7%和26.8%、14.3%,PMS和SM春小麦的株高和产量构成因子均显着高于CK,且在干早年份增加幅度越大;PMS的产量较CK和SM分别提高36.2%和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4%和3.4%。因此,PMS和SM提高小麦灌浆前土壤贮水,加剧挑旗到抽穗和扬花到灌浆的耗水,提高小麦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增强小麦灌浆前旗叶光合功能、促进"库"的建成和同化物的转运,实现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而且PMS较SM更具丰水年份的增产潜力和干旱年份的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18)

杨倩,袁飞敏,王海庆,陈志国,刘德梅[5](2018)在《西北旱地农家小麦品种抗旱生理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旱地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生理机制,利用西北地区不同生态区水旱地基因型春小麦品种‘和尚头’、‘宁春4号’和‘高原448’为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渗透胁迫法,对种子萌发期胚芽鞘长度、胚根数目及长度、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种子萌发和活力指数、出苗率及气孔密度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萌发指数差异显着(p<0.05),旱地品种各萌发指数均优于水地品种,这与旱地品种生长环境及长期人工选择有关。这对进一步确定西北旱地小麦品种抗旱生理形态指标,定位相应的抗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8期)

李辉,吴建民,柴守玺,常磊,韩凡香[6](2018)在《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旱地土壤温度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黑膜大垄(M1)、玉米秸秆带状平覆(M2)、玉米秸秆带状垄沟覆杆(M3)和不覆盖露地平作(CK)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地土壤温度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1较CK提高全生育期土壤温度0.98℃,主要提高了块茎膨大期5cm土层(2015年)及淀粉积累期10cm土层(2016年)的土壤温度;M2、M3较CK降低全生育期土壤温度1.06℃、0.59℃,主要降低了块茎形成期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两年M1、M2、M3分别平均较CK增产11.68%、21.74%、16.88%。产量与淀粉积累期至收获期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正相关(r=0.064~0.766),覆盖处理显着较CK提高淀粉积累期单株结薯数及单株产量,平水年以M1最好,偏旱年以M2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8年03期)

吴兵,高玉红,李映,牛俊义,崔红艳[7](2018)在《不同覆膜方式对西北旱地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西北旱区土壤水热条件,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研究西北旱作条件下白膜平铺覆土穴播(T1)、黑膜平铺覆土穴播(T2)、白膜垄沟覆土穴播(T3)、黑膜垄沟覆土穴播(T4)、白膜平铺无土穴播(T5)、黑膜平铺无土穴播(T6)和露地穴播(CK)对麦田土壤水热效应和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实现春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明显增温和降温双重效应。与CK相比,在春小麦苗期和分蘖期覆膜处理下0~25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增加0.73℃和0.88℃,而在扬花期和灌浆期降低0.38℃和0.75℃。从整个生育期看,不同覆膜处理在0~25cm土壤温度变异系数(18.24%~20.02%)低于CK处理(21.48%),说明地膜覆盖有利于减轻土壤温度波动。不同处理下小麦全生育期0~25cm土层地温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在25cm处的平均地温低于5cm处5.38℃。春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阶段的耗水量和耗水比例均最大,平均分别为126.83mm和47.37%,T3处理在此阶段的耗水量最高,显着高于CK处理21.33%。地膜覆盖可显着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9.64%~21.92%和6.45%~20.15%,且T3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3 915.40kg·hm~(-2));而T4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T1处理次之,T5处理最低,分别较CK显着增加20.15%、15.39%和6.45%。综合考虑,T4处理是最适宜在西北旱区条件下推广的春小麦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屈俊成,孟树明,石俊春[8](2018)在《冀西北旱地全膜覆盖窝棚式西瓜套种大白菜高效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冀西北区属丘陵山区,气候寒冷,干旱严重,"旱与寒"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谷黍等大田作物,一年一茬,复种指数低、耕地半年闲、经济效益差,亩纯收入年份好的仅500元左右。旱地全膜覆盖窝棚式西瓜套种大白菜栽培技术,集成了雨水迭加入渗、土壤水分覆盖抑蒸和太阳能辐射增温叁大原理,具有极显着的集雨、增温、保墒、抗旱、增产及提早成熟作用,采用这种技术,病虫草害发生轻,产出的西瓜品质、口感好,(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吴兵,高玉红,李映,牛俊义,崔红艳[9](2017)在《不同覆膜方式对西北旱地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西北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该区光照充足、蒸发强,自然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自然降水和小麦生长的需水分布不吻合,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春季低温干旱和伏旱高温等因素造成了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因此,发展以高效利用有限降水为核心的旱地农业技术是保证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手段。地膜覆盖作为西北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其保墒和增温效应通常被认为是旱作区地膜覆盖显着增产的关键原因。近年来,集合地膜颜色种类和栽培模式等对麦田土壤水热情况如何变化的报道较少。【材料与方法】为了改善西北旱区土壤水热条件,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以春小麦"甘春25号"为试材,研究了西北旱作条件下白膜平铺覆土穴播(T1)、黑膜平铺覆土穴播(T2)、白膜垄沟覆土穴播(T3)、黑膜垄沟覆土穴播(T4)、白膜平铺无土穴播(T5)、黑膜平铺无土穴播(T6)和露地穴播(CK)对麦田土壤水热效应和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实现春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与分析】地膜覆盖处理具有明显的增温和降温的双重均衡效应。与CK相比,在春小麦苗期和分蘖期,覆膜处理下0-25cm土层的土壤平均温度增加了0.73℃和0.88℃,而在扬花期和灌浆期降低了0.38℃和0.75℃。从整个生育期看,不同覆膜处理在0-25cm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18.24%~19.75%)低于CK(21.48%),可见地膜覆盖有利于减轻土壤温度的波动。不同处理下小麦全生育期0-25cm土层地温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在25cm处的平均地温低于5cm处5.51℃。相比CK而言,T3处理在春小麦全生育期5cm和10cm处的增温效应比较明显,增幅分别为0.72℃和0.60℃。抽穗至灌浆期阶段是春小麦的主要耗水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比例均最大,平均分别为126.83mm和47.37%,T3处理在此阶段的耗水量的最高,显着高于CK处理21.33%。地膜覆盖可显着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9.64%~21.92%和6.39%~20.09%。T3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高达3915.40kg·hm~(-2),但与T1、T4处理之间未达到显着差异水平;而T4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T1处理次之,T5处理最低,分别比CK显着增加了20.09%、15.36%和6.39%。【结论】综合考虑旱地小麦不同覆膜处理各生育期土壤温度变化、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变化,黑膜垄沟覆土穴播(T4)是较适宜在西北旱区条件下推广的春小麦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10-19)

白金顺,曹卫东,包兴国,芮玉奎,曾闹华[10](2017)在《长期绿肥翻压对西北旱地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肥对保障作物高产、土壤培肥和养分高效利用有重要影响,但长期翻压绿肥对旱地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的影响尚不清楚。故依托甘肃武威25年长期定位试验,采集试验中不施肥、化肥和绿肥3个处理的小麦成熟期籽粒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技术分析了长期绿肥翻压对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处理下小麦籽粒大部分矿质元素含量较不施肥处理有增加趋势,其中硅、铁和铷元素含量均较不施肥和化肥处理显着增加;绿肥处理下籽粒重金属元素与不施肥处理无显着性差异,但镍含量较化肥处理表现增加。因而,长期绿肥翻压能有效提高旱地小麦部分矿质营养元素,有利于在保障小麦高产的同时提高籽粒营养品质,但也应关注绿肥翻压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06期)

西北旱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旱地小麦绿色覆盖与节本增效生产需求,从选地整地、合理施肥、选用良种、覆膜覆土、休闲期秸秆覆盖、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系统总结提出了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北旱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李辉,常磊,韩凡香,程宏波,柴守玺.旧膜及秸秆覆盖对西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热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2].马明生,郭贤仕,柳燕兰,王磊,董博.西北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9

[3].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方彦杰,于显枫.覆盖对西北旱地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的调控[J].应用生态学报.2019

[4].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方彦杰,于显枫.覆盖对西北旱地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的调控[C].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8

[5].杨倩,袁飞敏,王海庆,陈志国,刘德梅.西北旱地农家小麦品种抗旱生理机制探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8

[6].李辉,吴建民,柴守玺,常磊,韩凡香.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旱地土壤温度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8

[7].吴兵,高玉红,李映,牛俊义,崔红艳.不同覆膜方式对西北旱地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8

[8].屈俊成,孟树明,石俊春.冀西北旱地全膜覆盖窝棚式西瓜套种大白菜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8

[9].吴兵,高玉红,李映,牛俊义,崔红艳.不同覆膜方式对西北旱地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C].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10].白金顺,曹卫东,包兴国,芮玉奎,曾闹华.长期绿肥翻压对西北旱地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标签:;  ;  ;  ;  

西北旱地论文-李辉,常磊,韩凡香,程宏波,柴守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