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奥运遗产的多维透视

对北京奥运遗产的多维透视

论文摘要

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先生早在奥运会申办陈述中就作出这样的庄严承诺:“北京的奥运会,将为北京、中国和世界留下一份独特的遗产”。对奥运遗产的挖掘与保护、传承与发扬,既是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也是北京组委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展望2008,发源于西方的奥运火种,将在全世界的目光中,穿越爱琴海,跨越太平洋,首次在中国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点燃,届时北京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如何将北京奥运会办成最为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如何让这届奥运会积极而长久的影响后人,在历史长河中立起一座丰碑?办好奥运会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的,奥运遗产才是是评估与检验奥运会成功与否最为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甚至超出举办奥运会本身。那么,究竟何为奥运遗产?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比较分析法,首先对北京奥运遗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北京奥运会遗产”是指,中国在申办、筹备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一系列过程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财富总和。在此基础上,作者从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国内遗产与国际遗产、体育遗产与超体育遗产三个视角展开多维的观察与思考。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是多维的,既有有形遗产,包括举办城市风貌,奥运体育场馆、奥运形象标识、奥运人力资源等,又有无形遗产,包括中国特色的主办理念、中国意境的开幕式和社会主义特色的运作模式等;既惠泽中国,突出体现在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同时属于全世界,既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范围中的一次空前的推广,又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既为体育事业的腾飞推波助澜,又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着重要价值。当然,无论是有形遗产还是无形遗产、国内遗产还是国际遗产、体育遗产还是超体育遗产,它们都不是以完全独立、排它的形式存在,而是相辅相融,既凸现特色,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它们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留给世人及后人的无价之宝。最后,作者从研究奥运评估与开发体系、营造规范的法律环境,建立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加强奥林匹克理论研究,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后奥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与完善竞技体育制度,提高群众体育参与水平,繁荣学校教育事业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奥运遗产提出自己的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概念的界定
  • 1.3.1 "遗产"的概念
  • 1.3.2 "北京奥运遗产"的概念
  • 1.4 研究方法
  • 2 分析与讨论
  • 2.1 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
  • 2.1.1 有形遗产
  • 2.1.1.1 举办城市风貌
  • 2.1.1.2 奥运体育场馆
  • 2.1.1.3 奥运形象标识
  • 2.1.1.4 奥运人力资源
  • 2.1.2 无形遗产
  • 2.1.2.1 思想遗产——中国特色的主办理念
  • 2.1.2.2 仪式遗产——中国意境的开幕式和"和谐之旅"
  • 2.1.2.3 模式遗产——社会主义特色的组织运作
  • 2.2.国内遗产与国际遗产
  • 2.2.1 国内遗产
  • 2.2.1.1 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 2.2.1.2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 2.2.2 国际遗产
  • 2.2.2.1 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
  • 2.2.2.2 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 2.3 体育遗产与超体育遗产
  • 2.3.1 体育遗产
  • 2.3.1.1 竞技体育
  • 2.3.1.2 群众体育
  • 2.3.1.3 学校体育
  • 2.3.1.4 体育产业
  • 2.3.2 超体育遗产
  • 2.3.2.1 政治遗产
  • 2.3.2.2 经济遗产
  • 2.3.2.3 文化遗产
  • 2.3.2.4 教育遗产
  • 2.3.2.5 艺术遗产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3.2.1 建立奥运遗产评估开发体系,营造规范的法律保护环境
  • 3.2.2 建立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构建奥运历史文化栖息地
  • 3.2.3 深入奥林匹克研究,吸收异地优秀文化
  • 3.2.4 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奥林匹克文化多元化
  • 3.2.5 谨防奥运低谷效应,促进后奥运经济可持续发展
  • 3.2.6 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推动运动成绩稳步提高
  • 3.2.7 大力开展奥林匹克宣传,提高群众体育参与水平
  • 3.2.8 推广奥林匹克教育实践,繁荣学校教育事业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22年冬奥会赛后张家口赛区场馆利用研究[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2].奥运遗产评估指标初探[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4)
    • [3].“奥运遗产”的内涵演变、理性认知与现实意义[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03)
    • [4].记录冬奥瞬间 传承奥运遗产[J]. 北京纪事 2020(03)
    • [5].基于游客认知与体验的北京奥运遗产的旅游和游憩开发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J]. 旅游规划与设计 2011(02)
    • [6].国际奥委会《遗产战略方针》框架下的奥运遗产愿景与治理[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9(01)
    • [7].伦敦奥运的经济遗产[J]. 北大商业评论 2013(04)
    • [8].后奥运时代北京奥运遗产旅游的开发策略[J]. 体育与科学 2011(01)
    • [9].奥运遗产的思考[J]. 投资北京 2008(03)
    • [10].奥运遗产:沉淀的文明[J]. 政工研究动态 2008(15)
    • [11].奥运遗产:等待挖掘的宝藏[J]. 体育文化导刊 2008(08)
    • [12].奥运遗产研究前沿与热点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6)
    • [13].奥运遗产与纪录电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为例[J]. 体育与科学 2018(02)
    • [14].中国式奥运会惊艳世界[J]. 青岛画报 2008(09)
    • [15].友言在先[J]. 兰台世界 2020(01)
    • [16].“奥运遗产,有这回事?”[J]. 商务旅行 2011(08)
    • [17].“奥运遗产”如何造福百姓[J]. 人民论坛 2008(21)
    • [18].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02)
    • [19].观点[J]. 政工研究动态 2008(17)
    • [20].外刊外报[J]. 领导决策信息 2013(32)
    • [21].经济萧条背景下的奥运遗产利用[J]. 中国发展观察 2009(05)
    • [22].北京奥运会遗产的评估、开发与保护研究[J]. 体育与科学 2009(04)
    • [23].后奥运,让世界变得更精彩[J].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2009(05)
    • [24].奥运遗产、世博精神与亚运财富[J]. 领导决策信息 2010(47)
    • [25].奥运遗产的难题——设计超越奥运会的交通体系[J]. 城乡规划 2013(01)
    • [26].干净的北京——完美的奥运遗产[J]. 英语沙龙(实战版) 2008(11)
    • [27].奥运遗产,融入民族发展的血液中[J]. 政工研究动态 2008(17)
    • [28].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助力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框架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0(04)
    • [29].高校“人文奥运”遗产定位及价值转化战略[J]. 运动 2014(23)
    • [30].奥运遗产在北京延伸[J]. 瞭望 2008(31)

    标签:;  ;  ;  

    对北京奥运遗产的多维透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