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马岭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油层组是一套以三角洲前缘相为主的陆源碎屑沉积,组分复杂,发育泥质砂岩和中一细砂岩,形成一套低孔、低渗—特低渗油层组。本文在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方法指导下,分析研究区地质背景,将长8分为长81、长82两个层,并以长81油层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811、长812、长813三个小层。通过对岩心资料、测井资料的分析,运用铸体薄片、电镜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储层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数据,结合动态资料,定量划分储层的非均质性,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储层的流动单元。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孔隙差异大,微观非均质性也很强,这主要是沉积和成岩两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利用FzI法,根据取心井的物性数据,确定了该区长81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即将长81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Ⅰ类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的储集性能最差。研究区81储层以Ⅱ类、Ⅲ类流动单元为主。根据流动单元分布,Ⅰ类流动单元储集性能最好,但在研究区分布范围很小,Ⅱ类流动单元分布范围较大,孔隙度、渗透率高,砂体较厚,是下一步挖潜的重点区域,为下一步开发提供可参考的地质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1.2.2 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影响因素1.2.3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1.2.4 研究区现状及存在问题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 研究内容1.3.2 技术路线第二章 地质概况2.1 区域地质背景2.2 区域构造背景2.3 沉积与地层特征2.4 砂体展布特征2.5 沉积微相特征第三章 储层特征3.1 储层岩性特征3.1.1 岩石类型及碎屑组分3.1.2 填隙物特征3.1.3 储层结构特征3.2 储层微观结构特征3.2.1 孔隙、喉道类型3.2.2 储层储集空间3.3 储层物性特征11储层物性特征'>3.3.1 长811储层物性特征12储层物性特征'>3.3.2 长812储层物性特征13储层物性特征'>3.3.3 长813储层物性特征2储层物性特征'>3.3.4 长82储层物性特征3.4 储层成岩作用3.4.1 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3.4.2 胶结作用3.4.3 溶蚀作用第四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4.1 层内非均质性11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4.1.1 长811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12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4.1.2 长812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13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4.1.3 长813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2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4.1.4 长82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4.2 层间非均质性4.3 平面非均质性11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4.3.1 长811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12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4.3.2 长812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13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4.3.3 长813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2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4.3.4 长82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4.4 微观非均质性第五章 储层流动单元概述5.1 储层流动单元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5.1.1 储层流动单元的定义5.1.2 储层流动单元的相关概念5.2 流动单元国内外研究现状5.2.1 国外研究现状5.2.2 国内研究现状5.2.3 流动单元研究展望5.3 流动单元的划分依据及原则5.3.1 流动单元的划分依据5.3.2 流动单元的划分原则5.4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5.4.1 露头沉积界面分析方法5.4.2 沉积相法5.4.3 储层岩性、物性划分法5.4.4 地震分析法5.4.5 流动带指数法5.4.6 孔喉半径法1流动单元划分'>第六章 马岭长81流动单元划分6.1 划分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ZI)'>6.2 取心井的流动单元划分(FZI)ZI、RQI值'>6.2.1 计算FZI、RQI值6.2.2 计算累计概率并作概率图6.3 非取心井的流动单元划分1流动单元分布特征'>6.4 马岭长81流动单元分布特征6.4.1 单井流动单元划分6.4.2 剖面流动单元特征6.4.3 平面流动单元展布特征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图版1图版2图版3图版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马岭油田论文; 长油层组论文; 储层非均质性论文; 储层流动单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