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由精神疾病引发的疾病负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跃居首位。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首先,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长期受到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忽略。其次,由于经济上相对落后、生活方式不合理等因素,农村居民一方面要面临较高的精神疾病发病风险,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我国精神卫生资源严重向城市倾斜的现实。最后,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对心理健康知识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他们很难像城市居民那样发现自身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并去主动寻求医疗或心理救助。因此,了解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现状、主要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精神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是极其重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了解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社会支持、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揭示生活方式、社会支持、躯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探讨经济状况、卫生资源状况以及人口特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最终提出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综合作用机制,从而为增进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提供政策建议。本研究不但能够系统了解影响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诸因素,而且还可以揭示这些因素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包括作用路径、作用大小等),使我们对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从经验的、定性的水平上升到实证的、定量的水平,从而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没有对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卫生保健,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卫生保健。因此,该研究的开展不但有助于全面贯彻我国新时期“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而且有助于全面实现WHO“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抽取了东营市垦利县、广饶县、利津县三个县作为样本地区。首先,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把每个县的所有乡镇分别进行排序,分为好、中、差三类,然后从每县每类乡镇中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共抽取9个乡镇。其次,使用相同的方法在每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自然村作为二级抽样单位。最后,对所抽取村里的所有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从调查总人群中选取15岁以上能独立回答评定量表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总体。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2611份,通过对原始资料的认真核查,最后确定2541份问卷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3%。调查工具包括自制调查问卷以及现有的成熟调查问卷。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对人口特征、经济状况、卫生资源状况、躯体健康、生活方式等的调查。现有的成熟问卷包括K10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本研究对所有的调查工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再检验,结果表明信度和效度均较高。采用Spss 17.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单一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卡方检验。采用Amos 17.0对经济状况、卫生资源状况、生活方式、社会支持、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分析。由于结构方程模型相比传统的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具有许多优点,这一方面使得它对变量之间的关系估计更加精确,另一方面它不但可以估计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而且可以估计变量之间的间接效应,特别适合于变量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此外,它还可以对整个模型的拟合情况作出整体的评估。由于结构方程模型适用于大样本的分析,而本研究的样本量足够大(n=2541),因此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性。研究结果东营市农村居民在K10心理量表上的平均得分为14.86±6.25分。心理健康良好(10-15分)的比例占67.1%,一般(16-21分)的占18.2%,较差(22-29分)的占10.1%,很差(30-50分)的占4.6%。东营市农村居民的体重指数(BMI)平均为24.46±4.43。其中,体重过低者(<18.5)占5.8%,体重正常者(18.5-23.9)占54.5%,超重者(24-27.9)为31.1%,肥胖者(≥28)为8.6%。两周内有自感发热/发烧的居民占2.7%,半年内有慢性咳嗽的居民占2.8%。半年内没有任何慢性病的居民占73.8%,患有1种慢性病的居民占19.3%,患有2种慢性病的居民占5.2%,患有3种慢性病的居民占1.4%,患有4种慢性病的居民占0.2%,患有5种慢性病的居民占0.1%。东营市农村居民在失能量表上的总均分是6.04+2.32。东营市农村居民主观支持平均分是3.30±0.56,客观支持的平均分是3.05±0.79,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分是2.46±0.82,社会支持总平均分为2.94+0.56。东营市农村居民在满分为14分的饮食方式调查问卷的得分上,最低分为7分,最高分为14分,平均分是11.02±1.15分。每周饮酒5次以上的占13.7%,每周饮酒3-4次的占1.4%,每周饮酒1-2次的占8.3%,戒酒或不饮酒的占76.6%。每周饮酒多于3次的农村居民(N=385)中,不存在酒精依赖问题的占21.6%,存在酒精依赖问题的占22.3%,存在严重的酒精依赖问题的占56.1%。东营市农村居民中,吸烟的占23.4%,已戒烟的占6.3%,不吸烟的占70.4%。吸烟者(N=594)中,低烟草依赖者占19%,中等程度烟草依赖者占40.4%,高烟草依赖者占40.6%。东营市农村居民从不锻炼身体的占78.1%,偶尔锻炼身体的占8.8%,经常锻炼身体的仅占13.1%。经常锻炼身体的农村居民中(N=333),平均每周的锻炼次数为6.38±2.02次,平均每次的锻炼时间为52.35±31.85分钟,平均坚持锻炼时间为7.79±8.23年。认为自己平时睡眠质量好的占79.3%,睡眠质量一般的占13.3%,睡眠质量差的占7.4%。高达53.2%的农村居民不关注有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27.3%的偶尔关注,仅有19.6%的经常关注。有76.1%的农村居民在过去的2年内没有进行过体检,仅有23.9%的曾经进行过健康体检。高达93.5%的农村居民从未上网,仅有6.5%的曾经上网。上网农村居民(N=165)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为11.32±10.09小时。生活方式通过3条路径对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其中1条为直接路径,2条为间接路径,直接路径产生的影响效应小于间接路径产生的影响效应。这3条路径分别是①生活方式→心理健康。②生活方式→躯体健康→心理健康。③生活方式→社会支持→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不显著,通过影响躯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产生的间接影响也较小。躯体健康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反过来,心理健康对躯体健康也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是影响效应较小。文化程度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表现为,对于初中文化的农村居民而言,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无显著的影响;但对于小学以下以及高中以上的农村居民而言,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总体上,躯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最大,生活方式次之,社会支持最小。人口特征对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是非常广泛的。首先,人口特征对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其次,人口特征通过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支持以及躯体健康而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最后,人口特征影响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广泛的间接影响。人口特征对生活方式、社会支持、躯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女性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都比男性农村居民差,但社会支持度略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变得更为不合理,社会支持度持续降低,躯体健康不断恶化,但心理健康方面并无显著变化。未婚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最合理,躯体健康最佳;已婚的农村居民次之;丧偶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最不合理,躯体健康最差。已婚农村居民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最高,丧偶农村居民的社会支持度最低,未婚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最差。随着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的提高,生活方式越来越合理,躯体健康越来越好。但是,文化程度最高和最低农村居民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偏低,只有中等文化程度(初中)的农村居民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卫生资源状况不但直接影响农村居民心理健康,而且还通过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但是,两条路径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均较小。经济状况对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效应非常大。另外,它还通过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支持、躯体健康而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因素对东营市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的综合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东营市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佳。东营市农村居民的人口特征、经济状况、卫生资源状况、生活方式、躯体健康以及社会支持通过复杂的作用机制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政策建议(1)增加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2)增加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资源是提高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3)促进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提高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4)提高社会支持是提高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5)提高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重点和难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6)
- [2].中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现状及提升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03)
- [3].基于政府积极支撑政策下的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 2016(05)
- [4].濮阳市农村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特征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08(04)
- [5].泸州市农村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思路与对策[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5)
- [6].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21)
- [7].农村居民幸福感问题研究述评[J]. 中国市场 2013(16)
- [8].农村居民责任观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06)
- [9].农村居民对中风的认识状况及健康教育[J]. 中外医疗 2008(34)
- [10].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献综述[J]. 天津农业科学 2016(03)
- [11].江西省农村居民体育需求的现状分析[J]. 学园 2015(06)
- [12].山东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J]. 西部皮革 2018(10)
- [13].江苏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行为特征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8)
- [14].提高乡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 现代商业 2012(14)
- [15].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J]. 致富时代 2014(05)
- [16].农村居民固体废弃物治理服务支付意愿研究——以河北省魏县为例[J]. 世界农业 2014(07)
- [17].社会资本与和谐村庄建设[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8].农村居民农家店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 南方农机 2015(08)
- [19].农村普通农户收入来源的调查与研究[J]. 时代报告 2018(07)
- [20].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9)
- [21].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江苏的证据[J]. 江苏科技信息 2013(18)
- [22].闽北首次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01)
- [23].农村居民慢性疾病的成因及干预措施[J]. 新西部 2019(12)
- [24].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 大众科技 2008(04)
- [25].安徽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问题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8)
- [26].当前我国农村生活面向及其治理探究[J]. 企业导报 2016(09)
- [27].调整与改善四川农村居民居住结构的对策建议[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9(02)
- [28].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现状、问题与应对[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6)
- [30].422例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