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主体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族政策,主体性,公共性,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主体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金春[1](2019)在《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建国70年来民族政策的价值转向与实践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政策作为国家展开民族工作重要的政策工具,在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70年来,民族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有调整与变化,在价值与实践上总体呈现为从强调各民族的主体性到强调各民族共生共存之共同体公共性的过程。但是,建立在民族识别基础上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民族的意识与主体性,也难免造成政策公共性的流失,提升并重塑公共性就成为民族政策调整的重要方向。中华民族共同体塑造理念与意识筑牢要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公共性指向,也是民族政策公共性重塑的重要契机。(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汤琳琳,殷培贤,金莉[2](2019)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对我国民族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翻译教学过多地强调翻译的客观行为而忽视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性的缺失会阻碍翻译教学的质量,表现为翻译课堂教学和翻译教学定位的译者主体性缺失。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译者主体性意识,加大翻译理论的渗透以及重新定位翻译教学等方面进行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性的重构。(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8期)
贾磊磊[3](2019)在《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民族主体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究竟有没有一种属于中国特有的影像表意方式?一种能够与中国绘画、戏曲、诗歌、小说相提并论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一种能够体现我们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电影评价标准——我们将这种从民族国家的维度来探讨中国电影总体特征的努力,统称为中国电影的民族主体性建构。这种努力并不仅仅是在电影界乃至艺术界,而是近百年来整个中华民族主体性建构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电影民族文化身份与美学精神的确立,而且涉及民族文化传统、国家社会现实与大众历史记忆等重要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影艺术》期刊2019年05期)
张姗姗[4](2019)在《民族贫困地区农民主体性发挥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根本是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赋予农民更多的生产生活自主权,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弱质、农民的弱势和农村的落后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农民具体农业实践中构建农民主体性指标体系并对主体性的发挥情况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被调查农民在具体农业实践中农民主体性发挥现状的整体均值结果大小依次排序为自主创业、外出务工、掌握科普知识、加入农民合作社、运用政府政策和参加农民培训,表明在民族贫困地区,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农民主体性以推动民族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磊,杨海晨[5](2019)在《主体性的追寻:一个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群体的自我民族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数学者认为运动员缺乏"主体性",是被国家征用的个体。也有学者认为运动员的行动是在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误识"下形成的"合谋"。鉴于这些观点均产自于客位的、截面的视角,笔者希望从"我们"这一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群体主位的、过程性的视角出发,用自我民族志讲故事方式重新审视前人观点。基于民族志叙事发现,运动员所呈现出的"主体性"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学术认识进路是"被家庭和社会做主的个体-权力文化网络下的主体性提升-象征资本下的反向征用"。运动员主体性的动态变化,实质是中国社会愈益开放和民众追求自我实现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的得出,不仅适合于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乒乓球运动员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放在其他项目的运动员身上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效度。(本文来源于《体育与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胡兆义[6](2019)在《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论我国和谐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间性强调主体间的平等、互动、互惠与共享,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主体性的继承和超越,可以为多民族国家理解和处理民族关系提供新视角。借鉴主体间性思维模式审视我国民族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主体间性视角下,通过准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心共筑中国梦等途径,不仅强调了作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相关性和整体性,还可以发挥各民族的自身特性,对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巩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何小虎,冯金美,张文强[7](2019)在《民族地区农民主体性发挥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民族地区农民主体地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为分析对象,探讨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坚持农民主体性的必要性,阐述了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困境及建议,以便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推动乡村振兴。(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08期)
郭佩英,王玉[8](2019)在《阐释学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葛浩文《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文学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学全面真实对外传播,译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葛浩文《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结合阐释学翻译理论,通过原着和英译本对比,从译前文本选择、翻译策略方面分析了葛浩文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在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中的体现。研究发现,藏族文学特有的语言风格、民风习俗、人物特性在英译本中得到很好的呈现,民族文学的生命得以延续,体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再创造性和受动性。(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章旭清[9](2019)在《亚洲新电影民族主体性的建构与世界电影史的重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主体性是亚洲新电影发展叁十余年来的重要标签。在艺术上,亚洲影人用以书写东方文化的民族范式,与好莱坞电影范式、"欧陆派"电影范式相得益彰。在工业上,亚洲民族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电影已是当今世界电影不可小觑的新势力,然而,在现有的世界电影史书写中,亚洲电影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与其应有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有必要重写世界电影史。(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2期)
刘洪强[10](2019)在《历史叙事与主体性的建构——以章太炎、陈汉章关于中国民族起源的论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遭遇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近代史叙事也被笼罩在一种顿挫的气氛中。在这种境况下,国人的自我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者来界定,人种西来说在清末流行。章太炎、刘师培等人都曾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人种西来说,民国之后陈汉章、柳诒徵等人则对这种观点进行驳斥,尽管双方在观点上截然对立,但他们在试图以历史唤起民族救亡图存的信心上是一致的。该文以章太炎及陈汉章《上古史》讲义中关于中国民族起源的探讨为中心,试图在这两种叙述的张力和一致中,分析晚清以来国人通过历史叙述以确立民族主体性的尝试。(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民族主体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世纪对我国民族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翻译教学过多地强调翻译的客观行为而忽视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性的缺失会阻碍翻译教学的质量,表现为翻译课堂教学和翻译教学定位的译者主体性缺失。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译者主体性意识,加大翻译理论的渗透以及重新定位翻译教学等方面进行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性的重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主体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金春.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建国70年来民族政策的价值转向与实践转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汤琳琳,殷培贤,金莉.少数民族大学生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J].海外英语.2019
[3].贾磊磊.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民族主体性建构[J].电影艺术.2019
[4].张姗姗.民族贫困地区农民主体性发挥现状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5].杨磊,杨海晨.主体性的追寻:一个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群体的自我民族志[J].体育与科学.2019
[6].胡兆义.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论我国和谐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何小虎,冯金美,张文强.民族地区农民主体性发挥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2019
[8].郭佩英,王玉.阐释学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葛浩文《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章旭清.亚洲新电影民族主体性的建构与世界电影史的重写[J].艺术探索.2019
[10].刘洪强.历史叙事与主体性的建构——以章太炎、陈汉章关于中国民族起源的论述为中心[J].社会科学论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