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政治的双重内涵: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生态政治的双重内涵: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论文摘要

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的事实,让人们愈发认识到单靠伦理道德、科学技术或经济规划不足以解决问题,必须谋求政治性力量予以支持。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思维,生态政治尚处于方兴未艾之机。与传统政治学相比,生态政治是在通晓生态学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生态”分析方法,将自然关怀和生态思维引入政治的维度,改造传统的政治知识及实践框架,强调建立一种符合自然生态要求的、可以持续性的社会。生态政治事实上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生态政治毕竟首先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中的产物,必然会存在由这种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局限,带有西方中心的痕迹,它很难做到“价值中立”。因此,需要研究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生态政治。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双重内涵之上。其中,中国生态政治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儒道释三家蕴涵的生态政治思想,它是中国生态政治的古代底蕴。中国生态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生态政治思想,这是中国生态政治的现代性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值得关注与思考的几个问题(“三何”)
  • 二、生态政治研究现状
  • 三、本文试从“一化双重”的角度研究中国生态政治
  • 第一章 生态政治研究的缘起
  • 第一节 生态与政治
  • 一、生态的词源解释
  • 二、政治的涵义
  • 三、生态与政治的关系
  • 第二节 生态危机
  • 一、生态危机的表现
  • 二、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实质
  • 第三节 生态政治运动
  • 一、生态政治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 二、生态政治运动的意义
  • 第四节 生态政治
  • 一、社会政治的历史发展
  • 二、生态政治的概念和结构层次
  • 三、研究生态政治的意义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政治意蕴
  • 第一节 儒家文化的生态政治意蕴
  • 一、生态本体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
  • 二、生态价值观:参赞化育,乐山乐水
  • 三、生态义务观:仁者爱人,民胞物与
  • 四、生态节用观:子钓不纲,弋不射宿
  • 第二节 道家文化的生态政治意蕴
  • 一、生态整体观:人与天一,万物一齐
  • 二、生态价值观:万物有道,道法自然
  • 三、生态伦理观:道生万物,德配天地
  • 四、生态治理观: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 五、生态平等观:物无贵贱,天地不仁
  • 六、生态消费观:知足知止,寡欲节用
  • 第三节 中国佛教文化的生态政治意蕴
  • 一、生态存在观:缘起性空,佛无净土
  • 二、生态平等观: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 三、生态伦理观:天下一体,泛爱万物
  • 四、生态价值观:善不受报,无得之得
  • 五、生态治理观:六和敬法,仁王之治
  • 六、生态实践观:境随心转,佛化自然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政治观
  • 一、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维度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 二、从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揭示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 三、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揭示了生态政治的发展前景
  • 第二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
  • 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生态政治思想
  • 二、邓小平和平、改革、民主、稳定、发展理论中生态政治思想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 [29].生态扶贫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之维[J]. 人民论坛 2020(01)

    标签:;  ;  ;  ;  ;  

    中国生态政治的双重内涵: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