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标的

论民事诉讼标的

论文摘要

诉讼标的理论作为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在民事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法学界已对诉讼标的理论展开过广泛的论争,极大的促进了整个民事诉讼体系的繁荣与发展。相比较而言,我国对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却视为畏途。然而诉讼标的理论在民事诉讼理论中不可撼动的基础性地位及对司法实践不容忽视的指导价值,决定了在我国加紧诉讼标的理论研究步伐的现实性与紧迫性。基于此,笔者以构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为目的对诉讼标的理论的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全文除前言与结语外,共分为三大部分:一、民事诉讼标的的基本理论。本章首先从诉讼标的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国内外诉讼标的含义的不同界定,揭示出诉讼标的概念的基本内核,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诉讼标的含义应以新双重含义说加以界定。紧接着对诉讼标的的性质、功能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问题上分别加以介绍,突出诉讼标的在民事诉讼中的价值与意义。二、民事诉讼标的各学说简介及评析。文章首先按照诉讼标的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标的理论进行了初步介绍,然后分别对旧实体法说、新诉讼标的理论以及新实体法说进行简介与评析,揭示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新的诉讼标的理论发展态势进行了介绍,阐明了诉讼标的理论的发展新动向,最后笔者对既往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总结,具体分析了既往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思路。三、构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设想。本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从理论研究、诉讼立法、司法实践三个方面对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现状加以评析,第二部分则详细论述了构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的具体内容:首先,总结研究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方法及思路,为下文提出新的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对双重含义说与新双重含义说的介绍与比较,对新双重含义说进行了概况说明,在以“新双重含义说”界定诉讼标的理论的基础上,主张应以传统诉讼标的理论与一分肢说结合共同加以识别;最后,对三类诉讼形态下的诉讼标的内涵分别予以确定,并总结出采纳新双重含义说之合理性与必要性。第三部分,在制度保障方面,提出应当通过完善诉讼程序的各项具体制度如起诉制度、释明权制度来保障新说的实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民事诉讼标的的基本理论
  • (一) 民事诉讼标的之含义
  • (二) 民事诉讼标的的性质
  • 1. 权利主张说
  • 2. 审判要求说
  • (三) 民事诉讼标的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1. 民事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 2. 民事诉讼标的与民事案件案由
  • 3. 民事诉讼标的与判决标的
  • 4. 民事诉讼标的与既判力
  • (四) 民事诉讼标的的功能
  • 1. 作为确认当事人适格与否的依据
  • 2. 作为判断是否构成诉的合并、分离及诉的变更与追加的依据
  • 3. 作为确定当事人攻击防御重心的依据
  • 4. 作为确认是否构成重复起诉的依据
  • 二、民事诉讼标的各学说简介及评析
  • (一)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发展历程
  • (二) 民事诉讼标的各学说及其理论难点
  • 1. 传统诉讼标的理论
  • 2. 新诉讼标的理论
  • 3. 新实体法说
  • 4.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发展新动向
  • (三) 既往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思路分析
  • 三、构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设想
  • (一) 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的理论研究现状
  • (二) 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构建的具体内容
  • 1. 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思路
  • 2. 新双重含义说
  • 3. 三类诉讼形态下的诉讼标的
  • (三) 适用新双重含义说的相关制度保障
  • 1. 完善我国起诉制度
  • 2. 完善我国释明权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文章目录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虚假民事诉讼的识别与控制机制[J]. 人民司法 2019(20)
    • [2].虚假民事诉讼的成因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6)
    • [3].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认定的困境与出路[J]. 区域治理 2019(46)
    • [4].民事诉讼生成权利规制探析——以“人脸识别第一案”为切入点[J]. 法学杂志 2020(03)
    • [5].仲裁送达对民事诉讼送达的借鉴作用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6].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规范问题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构建我国民事诉讼诉答规范的设想[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民事诉讼线上作证方式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20(17)
    • [9].民事诉讼中远程庭审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2)
    • [10].民事诉讼中证据搜集的法律适用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35)
    • [11].民事诉讼执行难问题的理论与实务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36)
    • [12].从执行角度看民事诉讼调解及其完善策略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03)
    • [13].责令退赔后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04)
    • [14].论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应用[J]. 河北农机 2019(09)
    • [15].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规制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30)
    • [16].虚假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2)
    • [17].判决既判力问题的反思——以国际民事诉讼为视角[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06)
    • [18].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之重构[J]. 法制与经济 2017(07)
    • [19].民事诉讼中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J]. 中国检察官 2017(13)
    • [20].论我国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发展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17(24)
    • [21].论我国民事诉讼转型中的诚信原则[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2].论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之理性规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 [23].浅析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J]. 商 2016(01)
    • [24].清代民事诉讼规则概述[J]. 商 2016(08)
    • [25].遏制民事诉讼中规避管辖问题的建议[J]. 商 2016(11)
    • [26].民事诉讼目的视阈下程序性制裁考察[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7].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民事诉讼率——转型期中国民事诉讼率实证研究[J]. 学术论坛 2014(10)
    • [28].论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社会组织的原告资格——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5(04)
    • [29].反垄断民事诉讼中间接购买者原告资格问题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30].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J]. 法制与经济 2015(03)

    标签:;  ;  ;  ;  

    论民事诉讼标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