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框架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轻钢框架,微晶发泡板,挂板方式,足尺模型
框架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董宏英,杨林,曹万林,吕晓明,边瑾靓[1](2019)在《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1个2层单跨轻钢框架外挂微晶发泡板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了EL-Centro、Taft、张家口人工波3条地震波,地震加速度考虑8度多遇到9度罕遇.通过分析模型结构的自振周期、刚度、楼层加速度以及楼层位移,研究了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的振动特性,对微晶发泡板的工程应用给出了建议.试验研究表明:在9度罕遇地震下,轻钢框架结构与外挂墙板龙骨基本无破坏,仅墙板表皮有脱落现象,部分墙板发生平面外扭转;采用微晶发泡板与框架间相对错动的装配连接方式,可一定程度上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墙板开设较大门窗洞时,该方向刚度虽有较大退化,但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无倒塌危险,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相邻墙体之间的预留缝需要添加柔性材料改善相邻墙体间的撞击挤压现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马舜,周俊坚,陈笑建,赵荆,杜小强[2](2019)在《机械式停车设备框架结构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械式停车设备故障频发问题,以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层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CAD/CAE技术开展框架结构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首先利用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建立框架结构叁维及有限元模型,开展理论模态分析;然后利用AVANT MI-7008一体式数据采集与分析仪开展模态试验测试,并通过Modal Genius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分析得到停车设备各阶固有频率及振型。最后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对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停车设备的有限元模型是正确的,理论模态分析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为停车设备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有效参考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9年11期)
杨辉,郭正兴,许傲逸,管东芝,封剑森[3](2019)在《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现场装配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干湿混合式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在施工阶段,采用梁端局部后张预应力的干式连接形成无楼板的可承力框架结构,从而实现逐跨和立体交叉装配施工.在使用阶段,通过预制梁和预制板顶部后浇混凝土面层的湿式连接,形成干湿混合式连接的有楼板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开展了4个预制和1个现浇足尺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新型节点及可能影响节点性能的相关构造包括弧形预应力筋类型、预应力筋和迭合层纵筋的黏结方式、迭合层纵筋预留孔道内灌浆料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为梁端塑性铰破坏,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试验强度与理论值相符,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与现浇节点相比,其极限变形能力较强,延性相当,因钢筋滑移的影响耗能较弱.(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有华,李英奎[4](2019)在《基于RE-AIM框架评估3-7岁儿童MVPA干预的有效性:一项集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体力活动计划是一项具有前途的健康促进战略,当前主要关注其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如内部有效性),通过对儿童(3至7岁)行为的MVPA(中等强度至剧烈强度体力活动)干预进行系统评价和RE-AIM评估,以便解决儿童MVPA干预在多大程度上报告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性测量。其重点是针对3-7岁儿童的MVPA干预,评估它们在各种环境和人群中的普遍性,并且考虑可能缓解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变量,例如成本和干预实施细节。研究方法:研究的纳入标准主要包括(1)受试者:测试前年龄在3-7岁的儿童;(2)干预:干预环境包含学校在内的旨在增加学生体力活动的至少进行4周的单成分或多成分干预研究;(3)研究设计:集群随机对照试验研究;(4)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最小化的干预或者没有进行除正常体育之外的任何干预;(5)结局指标:对同一批受试者在干预前、随访和干预后通过加速度计对全天的MVPA情况进行评估;(6)发表的类型: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与偏倚并根据RE-AIM(可及性(7项)、有效性(6项)、采纳性(8项)、应用性(3项)和持续性(3项)五个维度)框架对3-7岁儿童MVPA干预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1)从2010年1月到2019年2月确定了符合纳入标准的16项研究,样本范围从114到1154。(2)在"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两项中都被评估为高质量,在盲法评估中,62.5%的研究(n=10)被评估为中等质量,43.75%的研究(n=7)在"选择偏倚"上评估为较低,对撤出和退出以及混杂因素有较强的评价。(3)纳入研究报告27个RE-AIM项目中的平均值为18.38,报告项目为14至23。大多数研究(50%)具有RE-AIM报告的高质量,其余研究(50%)具有中等的报告质量。(4)基于RE-AIM标准,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内部有效性的指标(如样本量、干预地点和有效性),而较少报告外部有效性指标(如参与者的代表性、启动成本、实施成本和可持续性)。(5)该评价的主要优势包括系统评价和RE-AIM框架的过程评估的综合。但是根据可供纳入评价的研究,所有研究均在英语期刊上发表。因此,调查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国际。结果虽然是现有证据的呈现,但应该谨慎解释,直到有大量研究的证据可用。为了能够确定干预对儿童MVPA的影响,本评价仅关注已经报告MVPA变化的研究,其他采用体力活动的结局指标并未包括在内。(6)研究中经常缺少一些值得注意的环境和机制。其中包括结合目标设置、角色建模和监控策略,旨在实现身体环境的变化。然而,由于我们的大多数证据来自于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在这个环境下设定目标可能是一种效率较低的策略。或者这些策略应该在干预程序中更频繁地实施,以便3-7岁儿童能够评估其疗效。很少有研究将改变身体环境作为增加儿童体力活动的机制,之前的一些横断面研究已经证明了身体环境与儿童体力活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虽然特征与儿童体力活动变化之间关联的有效性尚未确定[],但这些研究对未来研究环境变化将是有利的。(7)研究中经常缺少一些值得注意的环境和机制。其中包括结合目标设置、角色建模和监控策略,旨在实现身体环境的变化。然而,由于我们的大多数证据来自于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在这个环境下设定目标可能是一种效率较低的策略。或者这些策略应该在干预程序中更频繁地实施,以便3-7岁儿童能够评估其疗效。很少有研究将改变身体环境作为增加儿童体力活动的机制,之前的一些横断面研究已经证明了身体环境与儿童体力活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虽然特征与儿童体力活动变化之间关联的有效性尚未确定,但这些研究对未来研究环境变化将是有利的。研究结论:这项基于RE-AIM评估的系统评价结果强调未来PA对儿童的干预需要报告现实世界的挑战和局限性。从系统评价的证据中得出的结论只能反映现有的数据,对3-7岁儿童MVPA的干预措施总体有效,但证据不充分,并且由于参与者的代表性、环境、采纳性以及与启动、实施和持续相关成本的报告不足,目前没有足够的干预信息供未来的用户使程序适应不同的人群和环境。因此,为了全面解决儿童MVPA的推广问题,需要增加和扩展研究结果的相关性,以包括这些外部有效性因素,并强调将基于证据的结果转化为健康促进的实践。(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薛敬丞,陈志琪,杨会峰,刘伟庆[5](2019)在《胶合木框架-CLT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设置正交胶合木(CLT)剪力墙对胶合木框架抗侧力性能的影响,本文对一榀胶合木纯框架结构和一榀胶合木框架-CLT剪力墙结构的缩尺构件分别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框架和剪力墙之间的连接采用了新型的植筋和角钢混合连接。深入探讨了两种结构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并对试验现象、极限承载力、抗侧刚度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全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木结构梁柱框架和CLT剪力墙能够很好地协同工作,胶合木梁柱框架-CLT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刚度大、极限承载力高、耗能性能好,其极限荷载、抗侧刚度和耗能分别为木结构纯框架的2.45倍、3.65倍和2.4倍,结构性能提高效果显着。此外,植筋-角钢混合连接的引入也显着提高了结构的耗能能力。(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越时,罗铃,杨彬,肖少文[6](2019)在《配置大直径高强钢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并结合试验室的加载条件,设计并制作3根缩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柱试件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观察记录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开裂、破坏过程,并依据拟静力试验结果,研究试件的滞回特性、位移延性系数、极限层间位移角、刚度退化等,分析对比了配置400MPa钢筋和500MPa钢筋的预制柱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30)
陈越时,罗铃,杨彬,肖少文[7](2019)在《配置大直径高强钢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并结合实验室的加载条件,设计并制作3个足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观察记录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开裂、破坏过程,并依据拟静力试验结果,研究试件的滞回特性、位移延性系数、极限层间位移角、刚度退化等,分析对比了配置400MPa钢筋和500MPa钢筋的预制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30)
熊仲明,陈轩,王赟,熊威扬,张朝[8](2019)在《跨地裂缝带支撑RC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跨地裂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灾害控制措施,以一个跨越西安f4地裂缝的5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非一致性地震激励下跨地裂缝无支撑结构和不同布置形式的带支撑结构进行数值分析对比,找出了跨地裂缝结构的薄弱位置,确定了合理的支撑布置方案,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并完成了一个缩尺比为1∶15的跨地裂缝带支撑结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跨地裂缝带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该结构在不同地震激励下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裂缝的存在增大了跨地裂缝结构的动力响应,且上盘对结构的影响大于下盘;该支撑布置提高了跨地裂缝结构的抗侧刚度,减小了结构在地裂缝和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同时,支撑在结构破坏前发生屈服,其屈服变形不仅耗散了地震能量,降低了结构损伤,而且实现了多道抗震设防,使跨地裂缝结构得到了有效保护。该研究成果为跨越地裂缝结构灾害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强,王连坤[9](2019)在《内嵌再生混凝土墙板薄柔钢框架结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一榀单跨双层薄柔钢框架以及一榀单跨双层的内嵌再生混凝土墙板的薄柔钢框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内嵌再生混凝土墙板后,对薄柔钢框架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在嵌入再生混凝土墙板后,钢框架结构的正向承载力提升了27%,反向承载力提升了0. 17%;正向延性系数提升了75%,反向延性系数提升了36%;能量耗散系数提升了7%。说明在嵌入再生混凝土墙板后,结构的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10期)
邵剑文,任晓阁,龚顺风,肖志斌[10](2019)在《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加固方式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对6榀采用钢支撑和剪力墙加固的单层、单榀混凝土框架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加固方式下框架结构的水平极限承载力、累积滞回耗能、变形能力和破坏方式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弱钢支撑加固的混凝土框架试件水平极限承载力和初始抗侧刚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水平承载力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试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采用强钢支撑和混凝土剪力墙加固的混凝土框架试件水平极限承载力和初始抗侧刚度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由于剪力墙以及强钢支撑加固试件的外框架发生破坏,水平承载力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试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较弱。因此采用强钢支撑加固混凝土框架时,应同时对框架构件进行加固以避免水平荷载作用下构件先于支撑发生破坏,加固后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和初始抗侧刚度,也具有较好的耗能和变形能力。(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框架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机械式停车设备故障频发问题,以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层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CAD/CAE技术开展框架结构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首先利用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建立框架结构叁维及有限元模型,开展理论模态分析;然后利用AVANT MI-7008一体式数据采集与分析仪开展模态试验测试,并通过Modal Genius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分析得到停车设备各阶固有频率及振型。最后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对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停车设备的有限元模型是正确的,理论模态分析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为停车设备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有效参考和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框架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董宏英,杨林,曹万林,吕晓明,边瑾靓.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马舜,周俊坚,陈笑建,赵荆,杜小强.机械式停车设备框架结构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J].中国测试.2019
[3].杨辉,郭正兴,许傲逸,管东芝,封剑森.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有华,李英奎.基于RE-AIM框架评估3-7岁儿童MVPA干预的有效性:一项集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薛敬丞,陈志琪,杨会峰,刘伟庆.胶合木框架-CLT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
[6].陈越时,罗铃,杨彬,肖少文.配置大直径高强钢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C].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9
[7].陈越时,罗铃,杨彬,肖少文.配置大直径高强钢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C].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9
[8].熊仲明,陈轩,王赟,熊威扬,张朝.跨地裂缝带支撑RC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
[9].刘强,王连坤.内嵌再生混凝土墙板薄柔钢框架结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19
[10].邵剑文,任晓阁,龚顺风,肖志斌.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