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小说书写与影像阐释

新时期的小说书写与影像阐释

论文摘要

20世纪是人类文化发生转型的重大时期,它经历着从文字语言文化向视觉语言文化的转变。视觉语言文化的产生,即电影、电视和录像等影像文化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视觉文化的普及,以电影、电视为主要媒介手段的大众影像,已经带来深刻的文化转型和变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时期小说与以影像为主的视觉文化处于同步发展的过程,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促进。许多导演在拍摄影视剧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新时期小说文本作为影像阐释的对象。许多受观众欢迎、影响面广的影视剧,都是对新时期小说进行影像阐释的结果。 本论文从影像阐释的视角审视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历程和价值意义。本文认为,影像阐释既是新时期小说存在和传播的重要条件,又是推动视觉文化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更重要的是,影像阐释作为传媒工具带来的是一种本源意义的新质文学,是一个文学新纪元的开辟。在这里,影像阐释中的新时期小说显然不是“纯文学”或“纯审美”意义上的概念,无论创作主体的作家身份特征,还是文体类型及其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都已经超出了“纯文学”的范式而具有了“大文学”的特征。将影像阐释引入新时期小说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要突破传统研究方式的封闭体系,而且要在影像文本与小说文本的相互关系中,考察新时期小说的形成发展及其作为“大文学”存在的文学史意义;考察新时期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新时期小说的文本特征及其话语演变,考察小说生产与影像生产的区别。 第一章分析新时期初期的影像阐释对新时期初期的小说文本的审美态度和

论文目录

  • 引论
  • 一、新时期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
  • 二、关键词:影像阐释
  •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第一章 贴近:影像阐释对小说的再现——以《芙蓉镇》为中心
  • 第一节 历史的伤痛与反思:古华小说的叙述方式
  • 一、小人物与大社会
  • 二、身体与政治
  • 三、异彩纷呈的民情风俗
  • 第二节 从小说到电影:谢晋的再度阐释
  • 一、话语叙事与影像叙事
  • 二、文学形象与影像人物
  • 三、情节与场景
  • 第三节 忠实移植:文学化的影像阐释
  • 一、小说结构与影像结构的一致性
  • 二、影像阐释与文本内容的传神写照
  • 三、“谢晋模式”与文学深度
  • 第四节 影像阐释的效果
  • 一、影像阐释的成功
  • 二、影像阐释的传播
  • 第二章 创造:影像阐释对小说的提升——以《红高粱》为中心
  • 第一节 生命意志的爆发:莫言独特的艺术感觉
  • 一、从土匪到英雄
  • 二、民间力量与酒神文化
  • 三、艺术感觉与审美价值
  • 第二节 从小说到电影:张艺谋的选择与创造
  • 一、多层叙事的简单化
  • 二、两个场景的感官化
  • 三、镜语选择的神奇化
  • 第三节 变通取意:影像阐释的形式追求
  • 一、小说的“魂”与影像的“魂”
  • 二、视听语言的创新与有意味的形式
  • 三、主体风格与影像魅力
  • 第四节 说不完的《红高粱》
  • 一、褒扬与批评同在
  • 二、小说在影像中的传播与提升
  • 三、第五代对文学价值的开掘
  • 第三章 共谋:影像阐释与小说文本的融合——以《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为中心
  • 第一节 颠覆与反讽:王朔小说的写作策略
  • 一、商业浪潮下的叙事策略
  • 二、魔鬼与天使的爱情
  • 三、崇高退场后的话语狂欢
  • 第二节 从小说到电影:导演的追求与收获
  • 一、娱乐片需求与导演选择
  • 二、小说的电影化
  • 三、性与暴力的影像化
  • 第三节 对位复合:影像阐释与小说写作的共谋
  • 一、消费文化中的小说写作
  • 二、大众传媒时代的小说写作
  • 三、大众文化中的小说与影像
  • 第四节 “王朔现象”的再认识
  • 一、从“王朔电影”到“王朔现象”
  • 二、学者的褒贬与王朔的影响
  • 三、对“王朔现象”的思考
  • 第四章 引领:影像阐释推动小说写作——以《来来往往》为中心
  • 第一节 世俗人生与大众需求:池莉小说的写作转向
  • 一、从市民作家到大众作家
  • 二、情场与商场
  • 三、都市传奇的叙事策略
  • 第二节 从小说到电视剧:大众传媒的神话
  • 一、改编权争夺与演员风波
  • 二、影像阐释的重构与延宕
  • 三、影像阐释中的人物形象
  • 第三节 文本互动:影像阐释引领小说写作
  • 一、从电影到电视剧
  • 二、小说与电视剧的互通性
  • 三、影视小说的出现
  • 第四节 影像阐释与池莉的小说传播
  • 一、池莉的写作态度与传播策略
  • 二、小说与影视剧的双赢
  • 三、圈内冷与圈外热
  • 结语
  • 一、影像阐释与社会语境的变化
  • 二、影像阐释与小说书写的变化
  • 三、影像阐释时代的小说批评观念
  • 参考文献
  • 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明止堂影像[J]. 字砖研究 2017(00)
    • [2].影像中的福建党史[J]. 福建党史月刊 2019(10)
    • [3].影像站[J]. 文史天地 2019(12)
    • [4].影像中的福建党史[J]. 福建党史月刊 2019(12)
    • [5].影像设备故障及维修保养能力的策略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2)
    • [6].影像视界[J]. 道路交通管理 2020(03)
    • [7].影像站[J]. 文史天地 2020(02)
    • [8].陌生的影像,最熟悉的城[J]. 杭州 2020(Z1)
    • [9].影像视界[J]. 道路交通管理 2020(04)
    • [10].影像中的福建党史[J]. 福建党史月刊 2020(02)
    • [11].春节·老照片 用影像怀念时光[J]. 黑龙江粮食 2020(01)
    • [12].影像中的福建党史[J]. 福建党史月刊 2020(03)
    • [13].影像视界[J]. 道路交通管理 2020(05)
    • [14].新时代中国影像[J]. 党员文摘 2020(06)
    • [15].新时代中国影像[J]. 党员文摘 2020(07)
    • [16].2020全国两会悼念影像[J]. 台声 2020(11)
    • [17].2020全国两会聆听影像[J]. 台声 2020(11)
    • [18].2020全国两会拥护影像[J]. 台声 2020(11)
    • [19].2020全国两会入场影像[J]. 台声 2020(12)
    • [20].2020全国两会悼念影像[J]. 台声 2020(12)
    • [21].2020全国两会通道影像[J]. 台声 2020(12)
    • [22].影像中的福建党史[J]. 福建党史月刊 2020(04)
    • [23].影像中的福建党史[J]. 福建党史月刊 2020(05)
    • [24].影像中的福建党史[J]. 福建党史月刊 2020(06)
    • [25].影像视界[J]. 道路交通管理 2020(07)
    • [26].“影像史学”探析:概念、对象与操作[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7].新影像认识论:从人类学中心到“绝对他者”的转型[J]. 电影艺术 2020(05)
    • [28].甲状腺结节影像组学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09)
    • [29].技术融合语境下的多媒体影像视效构建方式[J]. 视听 2020(10)
    • [30].沉浸到间离:竖屏影像的叙事特征、审美改变及观影平权[J]. 电影新作 2020(03)

    标签:;  ;  ;  ;  ;  

    新时期的小说书写与影像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