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100044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山地建筑也将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解决山地建筑设计的难点,促进山地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建筑师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山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掌握山地建筑的设计要点。本文对于山地建筑的优势、缺点及山地建筑的发展规律进行的阐述,并详细介绍了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对于山地建筑空间处理方式以及接地方式的选择根据接地方式分为相融式、依附式和分离式的山地建筑,以供同业者参考。
关键词:山地建筑;发展现状;设计原则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远离污染和噪音,追求融人自然,亲近自然。开始重视山地建筑的发展,山地建筑这种依山势而建的独特建筑不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山地建筑由于地形落差大,地质复杂等因素,使建筑的设计远远比平地建筑设计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证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情况下,掌握山地建筑的设计特点的研究就变得更加的有意义。
1山地建筑的现状
1.1山地建筑的概念
在研究山地建筑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何谓山地建筑?在建筑学上山地建筑是指:建造在山地、丘陵等地势起伏的建筑。山地建筑由于原始的基地条件,相对于平地建筑能够展现出独特的空间感受。广义的山地建筑是指在地势起伏、坡度大的用地上建设的建筑项目。狭义的山地建筑是指山地环境中的建设项目。地势起伏的特点决定了山地建筑在形态、景观、交通、技术等诸方面会产生于平地建筑不同的技术要求。山地建筑从空间层次看,其主要形式可分为地表式,即建筑与倾斜地面直接接触;地下式,比如窑洞;架空式,如吊脚楼。
1.2山地建筑发展规律
在我国的古代,因为当时战争的频发的原因,很多的城市为了自身的安全,选择以天然山体为基础,将城市依山而建,同时也因为一些宗教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城市也选择了依山而建,例如布达拉宫。因此,在古建筑史中,山地建筑占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到了近代,随着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增强,自然灾害对人的影响逐渐降低,同时,武器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墙的实际应用逐渐变小,城市发展趋向于平原地区。
进入现代以来,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原地区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发展需求以及人们随着经济发展对于生活环境的日益提高,山地建筑又再一次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发展山地建筑再一次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
1.3山地建筑的优劣
山地建筑优点:山地建筑由于其原始的基地条件,往往能够展示出独特的空间感受。针对山地类别的建筑布局,要注意建筑天际线与山体高低错落的呼应,同时要配合山间林冠线进行疏密有致处理,从而更加突出体现建筑个性。另外由于山地建筑的高低不同,使得山地建筑的视野也相较于平地建筑更加宽广,同时在采光和通风上,也比平地建筑更加具有优势。
山地建筑缺点:山地建筑相比较于平地建筑更要注重预防山洪和山体滑坡等灾害,这就增加了建筑成本。而且山地建筑受建筑规范的约束,难以有效满足消防救援等要求。
2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
2.1山地建筑的空间处理
山地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山体的限制和阻隔,空间的灵活性就大大降低。所以在空间的处理上首要任务就是模糊边界,弱化阻隔。处理方法就是尽量减少建筑与山体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自由灵活布局。充分利用建筑的垂直空间也是另一个解决方法。比如许多山地建筑中,底层建筑的顶面可以作为上层建筑的屋顶花园、户外平台,甚至为建筑的出入口。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动线分流,通风采光等问题。在也能够强化各个空间的联系。
2.2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
相对于平底的建筑,山地建筑因为山地地形的复杂,接地形态比较重要。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接地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山地建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根据其接地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建筑:相融式、依附式和分离式。
2.2.1相融式
在我国的历史上,相融式山地建筑早就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可以算是“窑洞”的出现,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还能够产生节能的效果。但是这种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采光与通风问题,并且在防水上也需要格外的注意。此种方式建筑,建筑与山地结合程度最高,对山地地表破坏也最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山地的自然面貌。而且相融式山地建筑对山体坡度要求较低,如果山体坡度较大可以选用这种形式。
2.2.2依附式
依附式建筑多建造在坡度中等的山地上,它能够完美的利用山地的走势,在山地上,最大限度的得到相对平整的空间,根据与山体接触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弯折、掉层、错层、跌落、错叠。在实际中应用中,这是最常采用的接地方式。
彎折式:建筑跟随地势走向灵活处理外部形态,基地与建筑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平面上。掉层式:当地形高差悬殊时采用掉层式,避免大规模的动土。掉层式形成的空间就是俗称的“天平地不平”,建筑物空间的顶部空间一致,地面高度不一致。错层式:错层式适用于地形坡度为10%~30%。错层式建筑内部形成不同标高的底面,并且高差不足层高,相差一般为层高的1/2。跌落式:建筑物不同部分的标高都不同,而且相对独立,特点就是“天地都不平”。错跌式:上层建筑的地面作为下层建筑的顶面,有从不同标高进入建筑的多个出入口。
2.2.3分离式
分离式建筑多建造在坡度较小,基础表面较好的山地。,此类建筑能多为内部平面布局灵活,受山地起伏地势的限制较小,而且通风采光条件都很好。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山地建筑的接地方式。分离式常用的形式有填筑、悬挑、架跨。
3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环境,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在地形、地貌、地物、地景、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特殊性,十分敏感脆弱。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山地建筑设计往往习惯性沿用平原地区建筑设计的一些方法与理论,造成了大量的建设性的破坏。如有的建设项目过于追求场地平坦开阔和轴对称关系,从而盲目削平整个山头,,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破坏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失去了山地建筑本应有的特色。还有许多建设项目不惜开山填沟、改变河道、毁坏植被从而扩大建设用地,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为此,想要做好山地建筑设计,首先要树立生态优先的意识,以“保护植被,保持水土,谨慎动土”为原则,避免建筑对山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山地建筑与随之呈现出相应发展趋势,功能类型日益多样化。山地建筑不同于平地建筑,设计要根据山体的起伏,坡度的大小,灵活运用,因势利导,选择合理的接地方式,尽量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在山地建筑设计中也要注重技术安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在设计山地建筑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文化底蕴,建筑总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来进行衬托得。
参考文献:
[1]徐广毅,基于山地建筑设计的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7),72—73。
[2]李学英,马新伟,韩兆祥,赵晶.山地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住宅与房地产,2017,(9):86。
[3]徐彤彤.山地公共建筑的选址及方案设计[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8
[4]许文彬.浅谈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7,(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