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施肥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一、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郭建忠[1](2021)在《γ-聚谷氨酸及其吸水树脂对土壤性质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着农业水资源紧缺和肥料使用过量两方面的问题,合理地使用高分子材料也是农业节水和减少化肥施用的重要措施之一。γ-聚谷氨酸(γ-PGA)及其衍生物是近几年兴起的能够完全降解且对环境友好的高分子聚合物,因此也得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关注。本论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γ-PGA合成聚氨基酸型吸水树脂(γ-PGA SAP)的条件进行探索,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γ-PGA及γ-PGA SAP(施加量为土壤质量的0~0.20%)对土壤水分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盆栽实验,设置正常灌水和施肥、降低21%灌水的低水和降低30%施肥的低肥处理,研究γ-PGA和γ-PGA SAP对冬小麦生长和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研究并探索了合成符合农业部标准吸液倍率γ-PGA SAP的制备条件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测定。采取水溶液聚合法合成γ-PGA SAP,交联剂(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E))含量为γ-PGA质量的20%以上时,γ-PGA SAP能够有效合成。通过表征发现,农业用γ-PGA的热分解温度最低为286.9℃,γ-PGA SAP的热分解温度最低为239.8℃。农业用γ-PGA是典型的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其粘度随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规律。当合成γ-PGA SAP的交联剂(PEGDE)含量为γ-PGA质量的20%~60%时,所合成的γ-PGA SAP的吸水倍率(蒸馏水)在651.16 g/g~302.91 g/g之间,吸生理盐水倍率在44.83 g/g~32.93 g/g之间,满足农业部关于吸水树脂吸液范围(吸蒸溜水的吸水倍率:100~700 g/g,吸盐水的吸水倍数:≥30 g/g)的要求。不同交联剂含量的γ-PGA SAP在重复吸液-干燥使用后,其吸蒸馏水和吸盐水倍率均会明显降低,交联剂含量越多的γ-PGA SAP,吸液稳定性越好。γ-PGA SAP的粒径越小,初期吸液速率越快,达到吸液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不同粒径的γ-PGA SAP稳定后的吸液倍率无明显差异。(2)通过对施加γ-PGA和γ-PGA SAP 土壤的室内土柱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施量γ-PGA和γ-PGA SAP的施加均对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和物理性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中施加γ-PGA和γ-PGA SAP均能减少土壤水分的入渗,且施加量越多,累积入渗量的降幅越大,相同施量下γ-PGA比γ-PGA SAP对累积入渗量的减幅更大。土壤的田间持水量(FC)和可有效利用水量(TAW)(FC到凋萎含水量之间)随γ-PGA SAP施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土壤TAW在土壤中的留存时间显着延长;而γ-PGA对土壤的FC和TAW无显着性影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土壤有效水分的留存时间,不同施加量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土柱试验结束后,相比于不施加调理剂的处理在土壤中随γ-PGA SAP施加量的增加能够显着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稳定性;而在土壤中施加γ-PGA则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及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γ-PGA SAP能够显着增加土壤孔隙率,γ-P GA处理的土壤孔隙率亦高于对照组,但二者无显着性差异。(3)通过对盆栽冬小麦根区土壤微环境在不同生育期(返青期之后)的指标进行测定,发现施加γ-PGA和γ-PGA SAP对土壤根区微环境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冬小麦生育期土壤的平均含水率随土壤中γ-PGA SAP施加量的增加而升高,γ-PGA的施加则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变化不明显。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在冬小麦生育期随着γ-PGA施加量的增多而升高;而γ-PGA SAP的施加能明显增加土壤铵态氮的含量,但对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影响不大。γ-PGA和γ-PGA SAP施加量的增多均会致使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增加和土壤酶活性(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提高,但在二者施加量一致的情况下,γ-PGA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较多和土壤酶活性提高程度较大。施加γ-PGA和γ-PGA SAP的处理在历经整个冬小麦生育期后,能够增加0.25 mm以下粒径的土壤微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同时增加其稳定性。(4)对施加γ-PGA和γ-PGA SAP盆栽冬小麦的产量构成测定后发现,γ-PGA和γ-PGA SAP的施加对冬小麦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显着性影响。冬小麦产量随土壤中γ-PGA和γ-PGA SAP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γ-PGA和γ-PGA SAP的施量大于0.05%时,小麦产量的增加量降低,相比于对照组产量分别增加7.62%和4.85%。在降低30%灌水的处理中,施加相同量γ-PGA SAP对产量的增加量高于γ-PGA对产量的增加量,γ-PGA SAP能较好的体现保水作用,当y-PGA的施量大于0.15%时,小麦产量的增幅有所降低,相比于对照组产量增加14.81%;当γ-PGA SAP的施量大于0.10%时,小麦产量的增幅有所降低,相比于对照组产量增加22.46%。而在降低30%施肥的处理中,施加γ-PGA对产量的增幅高于γ-PGA SAP对产量的增幅,γ-PGA能较好的体现肥料增效作用,当γ-PGA的施加量为0.10%以上时,小麦产量的增幅降低,相比于对照组产量增加14.79%;当γ-PGA SAP的施加量为0.15%以上时,小麦产量的增幅降低,相比于对照组产量增加13.98%。γ-PGA和γ-PGA SAP在土壤中的施加,均能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在土壤中增施γ-PGA,能显着增加小麦粒籽的蛋白质含量,而y-PGA SAP的增施则对小麦粒籽的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小麦粒籽的淀粉含量和还原性糖含量受土壤中γ-PGA和γ-PGA SAP施加量的影响不大。

赵若含[2](2021)在《耕作与施氮对麦玉两熟制农田土壤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小麦-玉米轮作是黄淮海地区最常见的轮作方式,耕作与施氮是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本实验设置5个耕作处理:CT(常规耕作);NT(少免耕耕作);ST(深松耕作);D1T(深耕耕作1);D2T(深耕耕作2);每个耕作处理设置4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20 kg·hm-2);N2(180 kg·hm-2);N3(225 kg·hm-2)。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施氮互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论以期为施肥制度优化、作物产量潜力增加和品质提高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0~20 cm土层中,少免耕施氮180 kg·hm-2增加了>0.25 mm粒径团聚体总量;深松条件下不施氮20~40 cm土层大团聚体所占比例较高,且占比远低于耕层。2、0~60cm土层碱解氮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0~20 cm土层中,少免耕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最高,20~40 cm土壤全氮含量在深松、深耕耕作下较高;少免耕处理下4种施氮量0~100 cm土层铵态氮与硝态氮积累量均高于其它耕作处理,并且都在施氮225 kg·hm-2达到最大值。3、深松能有效提高小麦成熟期0~20 cm土壤酶活性,在不施氮的情况下βX(β-1,4-木糖苷酶)、βG(β-1,4-葡萄糖苷酶)与CBH(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最高,在施氮180 kg·hm-2条件下NAG(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和LAP(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同时不施氮与施氮225 kg·hm-2处理下深松能够有效的增加玉米成熟期0~20 cm土壤βX、βG与CBH活性。4、深松不施氮的情况下0~20 cm小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最高,深耕1条件下施氮120 kg·hm-2能显着提高20~4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深松处理下施氮180 kg·hm-2能显着提高0~20 cm玉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深耕1条件下施氮180 kg·hm-2能显着提高20~4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施氮225 kg·hm-2能显着提高20~40 cm土壤微生物量氮。5、小麦季到玉米季,耕层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升高,种群优势度和覆盖度表现为降低。耕作对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纲水平物种种类影响大于玉米耕层土壤,免耕处理的耕层土壤细菌丰富度相对较低,种群的优势度高于旋耕,且与深松和深耕差异不大;玉米成熟期免耕和深耕1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优势度低于旋耕和深松的处理。6、小麦籽粒产量在深松条件下,施氮180 kg·hm-2时最高。耕作与施氮互作穗数与千粒重变化差异较大,深耕30 cm施氮180 kg·hm-2穗数最多,其他耕作皆以施氮225kg·hm-2穗数最多。深松处理下,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深耕1显着提升小麦蛋白质、脂肪、面筋和沉降值含量,且在施氮180 kg·hm-2表现最优,但是会降低淀粉含量。7、经线性多元分析,由偏相关系数可知耕作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施氮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氮素、团聚体是影响小麦玉米产量的主要成分。综合以上各指标得出结果,深松施氮180 kg·hm-2最适宜在本地推广。

赵海宏[3](2021)在《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的碳效应及促生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碳素是植物体内的主要营养物质,也是植株代谢的主要能量物质。靠天补碳,不能够满足作物对于碳的需求,早在19世纪已有苏联学者提出碳酸铵可以作为无机碳素肥料对作物进行补碳,但关于含碳素无机肥料对作物的补碳促生仍缺乏广泛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在保证氮素供应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盆栽试验,探索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尿素和碳酸氢铵对作物碳氮及碳产物、光合特性、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含碳无机肥料尿素和碳酸氢铵对作物的碳效应和促生作用。主要结果有:1、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促进作物地上部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对小麦和青梗菜的碳含量均有增加趋势,显着增加全碳累积、全氮含量和全氮累积量,其中对全碳氮累积量的增幅最大达到56.61%、62.64%,碳氮的综合施用促进植株的碳累积能力,并显着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影响植株的碳氮代谢,改变了碳氮比值。2、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显着促进作物的光合特性。对青梗菜的光合作用中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有增加作用较大,其最大增幅为19.1%、9.29%,增加青梗菜和小麦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SPAD值,同时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促进青梗菜叶片光合关键酶的活性,影响作物的光合碳同化能力。3、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促进作物碳产物的转化和累积。对小麦和青梗菜地上部整株蔗糖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对小麦最大增幅为35.85%,对小麦和青梗菜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着性增加,其中对小麦的最大增幅为35.55%,提高植株体内碳产物的生成。4、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生长有促生作用。增加小麦株高;显着增长了青梗菜的叶面积,最大增长7.54cm2;对小麦和青梗菜的生物量有显着增加作用,鲜重最大增幅31.47%,干重最大增幅50.19%,影响干物质含量和含水量;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小麦含糖量、淀粉含量、降低粗蛋白,提高青梗菜含糖量、维生素C等,影响可溶性蛋白含量,促进作物产量的增长。5、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尿素和碳酸氢铵对作物的影响表现为在相同的氮素水平下,施碳量越大对作物的碳效应及生长发育影响越大,施碳量相同时尿素的作用效果较优于碳酸氢铵,对青梗菜的施肥效果较优于小麦。综上所述,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尿素和碳酸氢铵促进了作物的碳效应及生长发育,可以实现对植株的促生作用;含碳无机肥料的施用对作物产生碳效应,促进碳氮代谢能力,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产量提升,改善蔬菜及籽粒的品质。因此,土壤施用的含碳无机肥料是可以对作物的生长提供一定的碳营养,并且促进植株的光合同化能力,进一步了解尿素和碳酸氢铵作为含碳素无机肥料中碳素的作用。且在相同碳氮肥料下,尿素肥料的作用效果较优于碳酸氢铵。

侯路平[4](2021)在《追肥方式对石大硬麦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追肥方式对石大硬麦1号产量、品质以及对氮、磷、钾元素吸收特点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确定石大硬麦1号最佳追肥方式方案以及石大硬麦1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自育石大硬麦1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方式进行。田间试验于2020年3月-7月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于2020年10月-2021年2月在石河子大学温室大棚进行。按照三叶期100%、三叶期50%+拔节期50%、三叶期25%+拔节期25%+抽穗期50%以及三叶期50%+拔节期25%+抽穗期25%分别进行追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于石大硬麦1号成熟后调查了各追肥方式下石大硬麦1号籽粒产量、品质指标以及石大硬麦1号地上部分与籽粒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基础肥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田间试验中,以按三叶期50%+拔节期25%+抽穗期25%追肥方式下的石大硬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比仅施基肥增产42.21%,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较三叶期100%与三叶期50%+拔节期50%追肥方式下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3.72%和27.92%,差异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较三叶期25%+拔节期25%+抽穗期50%追肥方式下籽粒产量增长了18.28%,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盆栽试验中,追肥方式对石大硬麦1号籽粒产量的影响规律与田间试验一致,以三叶期50%+拔节期25%+抽穗期25%追肥方式下的石大硬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追肥方式下的籽粒产量。2.田间试验中,以三叶期50%+拔节期25%+抽穗期25%追肥方式下的石大硬麦1号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3.65%,较仅施基肥处理增加了29.14%;较三叶期100%追肥以及三叶期50%+拔节期50%追肥方式下硬粒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4.80%和27.85%,差异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较三叶期25%+拔节期25%+抽穗期50%追肥方式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了15.60%,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石大硬麦1号籽粒黄色素含量也以三叶期50%+拔节期25%+抽穗期25%追肥方式下最高,为10.64 mg/kg,极显着高于其他追肥方式,且籽粒容重,沉降值、吸水率和湿面筋含量及面团延展性也均为最高,均显着高于仅施基肥及三叶期50%+拔节期50%处理。盆栽试验中追肥方式对石大硬麦1号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规律与田间试验一致,以三叶期50%+拔节期25%+抽穗期25%追肥方式下的石大硬麦1号籽粒蛋白质和黄色素含量等品质性状最高,显着高于其他追肥方式下的品质指标。3.田间试验中,在总施肥量一致的情况下,以三叶期50%+拔节期25%+抽穗期25%追肥方式下石大硬麦1号植株和籽粒氮、磷、钾素含量以及氮、磷、钾吸收效率均为最高,较其余追肥方式下差异达到了极显着水平,且该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石大硬麦1号氮肥偏生产力。盆栽试验中追肥方式对石大硬麦1号植株和籽粒氮、磷、钾素含量以及氮、磷、钾吸收效率的影响规律与田间试验一致,以三叶期50%+拔节期25%+抽穗期25%追肥方式下的石大硬麦1号植株和籽粒氮、磷、钾素含量以及氮、磷、钾吸收效率最高,较其余追肥方式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4.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尽相同。无论是在田间试验还是盆栽试验中均以三叶期50%+拔节期25%+抽穗期25%追肥方式下0-20 cm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 H及EC值最高,且相对播前养分有较大幅度提高。因此,保证各生育期内均施肥时,提高三叶期追肥比例,能够显着提高石大硬麦1号籽粒产量和品质及耕层土壤肥力。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石大硬麦1号田间最优追肥方式为三叶期重施、拔节期和抽穗期轻施,有利于其产量提高与品质改善。

刘佩诗[5](2021)在《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与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文中认为施用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方式,但化肥实际施用量远高于作物需求量,肥料利用率较低,同时,剩余的氮磷养分随农田地表径流流失进入水体引起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农村部对我国化肥用量提出了“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化肥减量,包括有机养分替代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磷流失影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展开了两种化肥减量施肥试验,分别为减量化施肥试验和等氮有机养分替代化肥试验。减量化施肥试验是以习惯施肥为对照,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基础上减氮30%、减磷50%以及减量+秸秆还田等不同化肥减量施肥方式。等氮有机养分替代试验是以常规单施化肥为对照,设置了30%、50%、100%不同梯度有机养分替代处理。通过两种化肥减量施肥模式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小麦氮磷吸收利用、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2020年减量化施肥和有机养分替代试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化肥减量施用30%-50%对小麦产量无显着影响。连续十三年减量化施肥处理下,小麦产量无显着变化;连续三年有机养分替代下,30%-50%替代不会降低小麦产量,100%有机肥替代小麦显着减产。(2)化肥连续减量施用促进小麦地上部分氮磷养分的吸收,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量化施肥处理对小麦养分吸收和农业生产效率无显着影响,减量+秸秆还田显着提升了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30%-50%有机养分替代有利于氮磷养分吸收和生产效率提升。(3)化肥连续减量施用有利于农田氮磷流失浓度和氮磷流失量的控制。相较于习惯施肥处理,减量化施肥处理下总氮流失量以减量施肥+秸秆还田处理降幅最大达21.31%,总磷流失量以减磷50%处理降幅最大达31.57%。相较于常规单施化肥处理,100%有机养分替代处理降低了农田径流水总氮浓度和总氮流失量,总氮浓度以100%有机肥替代处理降幅最大为33.6%-40.9%,总氮流失量以100%秸秆有机肥替代降幅最大达19.1%;总磷浓度和流失量均以100%猪粪有机肥处理下最大。(4)化肥连续减量施用降低了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率,有利于控制氮磷养分流失风险。减量化施肥处理降低了氮磷流失率,总氮流失率以减量+秸秆还田处理控制效果最佳,总磷流失率以减磷50%处理降幅最大。等氮有机养分替代降低了氮素流失率,提升了磷素流失风险。(5)比较氮磷不同流失形态,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处理下麦季氮素均以硝态氮为主要流失形态,有机肥30%-50%替代处理提升了总氮中硝态氮的流失量;磷素流失形态上,颗粒态磷>可溶性磷,控制颗粒态磷流失是有效降低有机肥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

刘兆新[6](2021)在《小麦套种花生周年协同高效施肥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小麦套种花生是麦油两熟的重要种植方式,也是缓解粮油整地矛盾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15-202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学试验站进行。选用济麦22和山花101为试验材料,在小麦套种花生周年种植体系下,选用N-P2O5-K2O含量相同的普通复合肥(CCF)和控释复合肥(CRF),在施氮总量为30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基肥:拔节期:挑旗期:始花期施肥比例分别为:50%-50%-0-0(JCF100),50%-0-50%-0(FCF100),35%-35%-0-30%(JCF70和JCRF70)和35%-0-35%-30%(FCF70和FCRF70),以不施肥为对照(CK),同时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肥料运筹对麦套花生光合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品质以及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肥料运筹对麦套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套种花生周年种植体系下,全年氮肥两作三次施用(小麦基肥、追肥和花生追肥)能显着提高麦套花生叶绿素含量、LAI、Pn、ΦPSⅡ和qpo,且小麦挑旗期追肥效果优于拔节期追肥。在N-P2O5-K2O等比例和等养分处理下,与普通复合肥处理相比较,控释复合肥能够维持生育后期较高的SOD、POD与APX活性,同时降低各生育时期的MDA含量。表明控释复合肥有利于降低花生生育中后期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叶片衰老。两作三次施肥方式显着提高了小麦的籽仁产量和花生的荚果产量,增加了麦套花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同时控释复合肥处理促进了氮素向花生荚果的转运,从而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可见,两作三次施肥并采用控释复合肥,能够延长麦套花生叶片的功能期,延缓叶片衰老,从而增加花生产量。2.控释复合肥对麦套花生光系统II性能及品质的调控效应控释复合肥显着提高叶片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降低K点的可变荧光FK占Fj–Fo振幅的比例(Wk)和J点的可变荧光Fj占振幅Fo–Fp的比例(Vj),表明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链综合性能以及供体侧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能力均明显提高,其中受体侧性能的改善大于供体侧。在N-P2O5-K2O等比例和等养分处理下,与普通复合肥处理相比较,控释复合肥对花生脂肪含量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加了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说明控释复合肥有利于花生籽仁蛋白质积累。另外,JCRF70处理还可以增加花生脂肪酸组分中油酸含量,降低亚油酸含量,提高花生籽仁的O/L比值,对延长花生制品货架寿命有利。3.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花生周年氮素吸收的影响两作三次施肥方式同时推迟追肥时期对小麦季氮素吸收没有显着影响,但增加了花生季和周年的氮素吸收总量。小麦季15N来源于追肥的比例要高于基肥。花生季15N来源于花针期追肥的比例大约是挑旗期追肥或者拔节期追肥的两倍,在相同追肥比例下,花生季15N来源于挑旗期追肥的比例要显着高于拔节期追肥。15N示踪试验表明,小麦对挑旗期或者拔节期追肥的氮素回收效率要显着高于基肥。在相同的施肥比例下,花生对挑旗期追肥的氮素回收效率要显着高于拔节期追肥;此外,花生对花针期追肥的氮素回收效率要高于挑旗期追肥或者拔节期追肥,氮素损失率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由于同时具有较高的氮素回收效率和土壤残留率,FCF70处理的损失率在三个施肥处理中最低。4.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花生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与CK相比较,各施肥处理的N2O排放通量显着增加,尤其在灌水或者降雨后更为明显。由于较高的气温和较多的降雨量,整个花生季各施肥处理的N2O排放通量要整体高于小麦季。两作三次施肥方式N2O累积排放量要显着高于一作两次施肥,相同施肥量情况下,JCRF70处理的N2O排放量在两个生长季均低于JCF70。CO2排放通量与N2O排放通量在小麦季与花生季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各施肥处理的GWP较CK均显着增加,在相同施肥量情况下,JCF70处理的GWP较JCRF70提高了7.2%。但JCF100和JCRF70两处理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由于两作三次施肥显着增加了作物产量,JCF70和JCRF70处理的GHGI较JCF100分别降低了11.0%和18.2%。此外,由于周年产量最高,JCRF70处理的GHGI在所有处理中最低。

汤小庆[7](2021)在《减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氮素是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的主要营养元素。弱筋小麦籽粒以低蛋白质含量为优质目标,为保证其丰产且低蛋白含量,要求严格把控适宜施氮量。施氮量相同时,不同施氮运筹比例会导致弱筋小麦籽粒品质下降,难以实现量质协同。不合理施用氮肥还会降低氮肥利用率,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弱筋小麦施氮量的氮肥运筹,前人虽有大量研究,但进一步减氮对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影响如何,尚待研究明确。本试验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在弱筋小麦优势产区的盐城市大丰区和仪征市进行,选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减氮处理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农艺性状、生理特性、氮肥效率、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了减氮条件下叶面肥喷施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期探明弱筋小麦优质、丰产、增效的减氮技术与途径,为弱筋小麦大面积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施氮量 270 kg hm-2下基本苗由180×104 hm-2(CK1)增加至225×104 hm-2(CK2),未显着影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但显着提高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基本苗225×104 hm-2条件下,施氮量由270 kg hm-2减少至225 kg hm-2,不同施氮处理M5122、M7120、M5050间籽粒产量无显着差异,且与减氮前无显着差异;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减氮前或低或相似;氮肥农学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经济效益较减氮前均未显着减少。在施氮量225 kghm-2基础上拔节期施氮比例减少10%至202.5 kghm-2(M5040),籽粒产量与经济效益较减氮前(CK1和CK2)无显着变化,同时氮肥农学效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硬度指数显着降低。在施氮量202.5 kg hm-2(M5040)基础上,继续减少施氮量会显着降低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尽管测定的籽粒品质指标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但无法实现优质、丰产、高效的协同。因此,生产中在施氮量270 kghm-2基础上可适当增密减少追氮,可减氮至202.5 kghm-2,采用基本苗225×104株hm-2、基肥施氮112.5 kg hm-2和拔节肥施氮90 kg hm-2的模式,可实现弱筋小麦优质、丰产、高效协同。2、在施氮量225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施50%的基础上,基肥与拔节肥施氮比例各减少10%(M4040)会降低主要生育期群体茎蘖数,显着降低有效穗数;降低主要生育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同时降低花后剑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抗衰老酶SOD、POD、CAT酶活性,增加MDA含量,抑制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与转运,造成籽粒粒重降低,导致减产。在施氮量225 kg hm-2、基肥和拔节肥各施50%的基础上,保持基肥施氮量不变,仅在拔节肥施氮比例减少10%(M5040)可保证群体茎蘖数,对茎蘖成穗率和最终穗数无显着影响;且未导致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显着变化,构建了良好的群体结构。因此,少量减少追氮量在生育前期保证了氮素的供应,稳定群体数量,对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生产能力无显着影响,与不减氮处理维持同一水平。但拔节肥施氮比例减少20%以上会显着降低群体质量和叶片光合特性,导致减产。因此,减氮生产中应确保在生育前期有较高的茎蘖数基础上,稳定茎蘖成穗率,以保障足够穗数;同时注重花后叶片的抗衰能力,保障籽粒灌浆光合物质。3、基施氮肥和叶面肥喷施及其互作显着影响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基肥在0~180kghm-2施氮范围内,随施氮量减少,籽粒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以180 kg hm-2施氮量下穗数、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显着较高。此外,180kghm-2施氮量下花后剑叶SPAD值、SOD、CAT、POD、NR、GS酶活性均高于其他施氮量处理,MDA含量较低。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开花后喷施1.5%N、0.1%KH2PO4、1.5%N+0.1%KH2PO4等叶面肥可较喷施清水对照显着增加了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其中以喷施1.5%N+0.1%KH2PO4和1.5%N增重效果最明显。叶面肥1.5%N、1.5%N+0.1%KH2PO4可提高花后剑叶SPAD值,提高SOD、POD、CAT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延缓叶片的衰老,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加大对籽粒的供应,提高产量。叶面肥对籽粒品质的影响因肥料类型而异,其中喷施叶面肥1.5%N、1.5%N+0.1%KH2PO4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但籽粒品质均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因此,在小麦生育期仅施一次基肥的情况下,施氮量为180 kg hm-2时可保证充足的穗数与每穗粒数,同时花后喷施叶面肥1.5%N或1.5%N+0.1%KH2PO4可延缓叶片衰老,提升碳氮代谢活力,显着提高籽粒重,同时籽粒品质符合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有助于优质高效生产。

王浩琳[8](2021)在《北方麦区小麦产量及其锰含量对土壤有效磷与磷肥的响应》文中指出锰(Mn)是人体及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锰摄入缺乏或过量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小麦等粮食作物是人体日常锰摄入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探究小麦等谷物中锰的含量及影响因素,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籽粒锰含量受磷供应量、土壤p H值和土壤有效锰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土壤中磷的供应如何影响小麦籽粒锰含量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分别于2016-2019年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布置田间施磷用量试验,及2018-2020年在北方麦区的34个地点布置田间试验,并通过对农户调研和监控施肥,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结合目标产量的养分需求量,设置农户施肥、监控施肥和监控无磷3种处理,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减施磷肥引起的北方麦区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产量构成、收获指数、籽粒锰含量、地上部锰吸收量、锰收获指数和土壤有效锰含量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宜北方麦区小麦生长的土壤有效磷水平,对其调控小麦锰含量机制进行了分析。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长期定位试验中,小麦产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磷量为65.7 kg·hm-2时,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为5680 kg·hm-2。小麦籽粒锰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规律,即施磷量每增加100 kg·hm-2,籽粒锰含量将增加9 mg·kg-1。此外,小麦籽粒的锰吸收量同样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为81.3 kg·hm-2时达到最大值233 g·hm-2。2.北方麦区的小麦产量大部分偏低而小麦籽粒锰含量过高。北方麦区农户种植小麦的产量介于1783-11524 kg·hm-2范围内,平均值为6185 kg·hm-2。其中产量小于4330kg·hm-2的试验点分布于山西、黑龙江、甘肃和新疆;产量大于8041 kg·hm-2的试验点主要位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此外,农户种植小麦的籽粒锰含量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其范围介于16—83 mg·kg-1之间,平均值为41.9 mg·kg-1。北方麦区籽粒锰含量小于32 mg·kg-1的地点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宁夏;籽粒锰含量大于44 mg·kg-1的试验点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均有分布。3.与农户种植模式相比,监控施肥处理的施磷量显着降低了45.4%,但小麦产量提高了4.0%。采用农户施肥、监控施肥和监控无磷3种处理方法下小麦产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200、6446和5974 kg·hm-2;农户施肥与监控无磷的小麦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穗数显着低于监控施肥;3个处理间小麦的收获指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着差异。4.与农户施肥相比,监控无磷小麦籽粒锰含量、地上部锰吸收量显着降低,施磷肥可显着增加小麦籽粒锰含量和提高小麦锰吸收量。采用农户施肥、监控施肥和监控无磷3种处理下小麦籽粒锰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3.0、42.5和42.2 mg·kg-1。土壤有效锰含量在不同施磷处理条件下无显着差异。5.在我国北方麦区,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小麦产量亦随之增加。当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0—3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当土壤有效磷<20或>30 mg·kg-1时,不施磷肥显着降低了小麦产量。上述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无法持续提高小麦产量,而在较高的土壤有效磷水平下过量施肥甚至有减产的风险。综上所述,土壤有效磷含量建议控制在20—30 mg kg-1时较适合北方麦区的小麦生产。6.在我国北方麦区,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小麦籽粒锰含量亦随之增加。当土壤有效磷>40 mg·kg-1时,小麦的籽粒锰含量达到最高,即49.8 mg·kg-1;当土壤有效磷<10 mg kg-1时,监控施肥降低了籽粒锰含量;其他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均不降低籽粒锰含量。此外,土壤有效锰含量亦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而升高,小麦籽粒锰含量与土壤有效锰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在北方麦区,采用监控施肥技术科学优化施磷,使土壤有效磷维持在20—30 mg·kg-1时,可实现小麦高产并将籽粒锰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的目标。

刘金萍[9](2021)在《海藻复合肥减施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文中认为为减少过量施肥带来的污染问题,需在保证作物高产且稳产的情况下,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海藻复合肥这种新型肥料因添加海藻酸物质,集营养成分、植物激素、抗生物质于一体,可显着地影响植物生长。因此本研究以不施用氮磷钾肥、常规施肥做对照,设置等养分量的海藻复合肥以及减量10%、20%和30%的海藻复合肥处理,研究该海藻复合肥减施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性状、叶片SPAD值、产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率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同时以海藻酸的主要作用物质海藻寡糖为外源添加剂,研究其对小麦幼苗生理的影响。为该新型海藻复合肥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海藻复合肥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较常规施肥,施用等养分量海藻复合肥可增加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提高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和肥料利用率。2019年显着提高夏玉米产量15.27%,海藻复合肥减少10%仍可确保夏玉米稳产。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显着高于常规施肥,分别达到146.88、47.77、106.84 kg·hm-2,氮、磷、钾肥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4.0、11.0、16.7个百分点。2020年施与常规施肥等养分量、减量10%、减量20%的海藻复合肥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冬小麦产量8.1%、6.35%、5.17%,分别提高夏玉米产量8.57%、11.03%、3.23%,减量30%导致减产。两季夏玉米试验均显示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来使夏玉米增产。同时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均以与常规施肥等养分量的海藻复合肥处理最高,海藻复合肥减量10%仍可保证氮磷钾累积量不降低。养分用量相同情况下,施用海藻复合肥冬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13.5、2.1、7.0个百分点,夏玉米分别提高了1.0、8.0、5.0个百分点。(2)较常规施肥,施用等养分量的海藻复合肥可提高夏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随着养分用量减少,各指标呈下降趋势,但减量10%仍可保证夏玉米较好的生长发育。施用海藻复合肥可降低土壤p H,短期内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无显着影响。施用等养分量的海藻复合肥可提高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减量10%~20%仍有较好的培肥效果。(3)低浓度的海藻寡糖对小麦发芽率、干重、株高、叶片SPAD值起到促进作用,以100 mg·L-1处理最佳,高浓度寡糖则会起到抑制作用。同样,低浓度寡糖处理小麦根系发育情况优于高浓度处理,100 mg·L-1处理收获时根长达到最大,根平均直径最小,50 mg·L-1处理时,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达到最大,100~400 mg·L-1时根系活力达到最大范围值,说明海藻寡糖对小麦有双重调节作用,在高浓度时会抑制生长,低浓度时会促进生长,因此在施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其用量和浓度来达到促进生长和抑制旺长的作用。综合考虑,山东境内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情况,冬小麦夏玉米施用常规施肥养分量80%~90%的海藻复合肥效果较好。

马爱平,崔欢虎,亢秀丽,靖华,王裕智,张建诚[10](2021)在《无机氮磷减量、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明旱作雨养条件下无机NP减量、有机肥施用量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方法、大区对比方法分别开展了无机NP减量、有机肥及其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NP配施量、传统单施N量,减量NP配施、减量单施N其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均总体呈现随施肥量的增加在改善。其中NP配施传统优于减量,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传统单施N优于P,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减量单施N优于P,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同量N条件下传统、减量NP配施总体优于传统、减量单施N;传统单施N量与减量单施N、传统单施P量与P减量二者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均不存在差异。2种有机肥施肥量(x)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性状(y)均呈现正相关;无机NP、有机肥不同施肥量的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容重均最小,而沉降值均最大。本研究明确了无机氮磷减量、有机肥施用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讨论分析了无机氮磷减量与品质协同改善的技术途径。该项研究可为减施化肥实现绿色种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二、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γ-聚谷氨酸及其吸水树脂对土壤性质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γ-聚谷氨酸简介
        1.2.2 γ-PGA生产方式
        1.2.3 γ-PGA在各个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1.2.4 γ-PGA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
        1.2.5 吸水树脂和γ-PGA SAP的研究
        1.2.6 存在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1.1 实验试剂及设备
        2.1.2 材料的来源及制备方法
        2.1.3 测试与表征
        2.1.4 性能测定
    2.2 γ-PGA和γ-PGA SAP影响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试验设计
        2.2.1 入渗试验设计
        2.2.2 饱和导水率试验设计
        2.2.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2.2.4 蒸发试验和土壤体积变化试验设计
        2.2.5 水稳性团聚体
        2.2.6 土壤孔隙结构试验测定
        2.2.7 不同粒径γ-PGA SAP对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的试验设计
        2.2.8 试验过程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
    2.3 盆栽试验设计及测试指标
        2.3.1 供试小麦品种及肥料
        2.3.2 盆栽试验设计
        2.3.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3.4 小麦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
        2.3.5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2.3.6 小麦产量及谷物品质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
3 材料的表征及其性能
    3.1 γ-PGA和20%交联剂含量的γ-PGA SAP表征结果分析
        3.1.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1.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1.3 环境扫描电镜(ESEM)形貌分析
        3.1.4 热重分析
    3.2 不同交联剂含量γ-PGA SAP表征结果
        3.2.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2.3 环境扫描电镜(ESEM)形貌分析
    3.3 γ-PGA粘度分析
    3.4 不同交联剂含量γ-PGA SAP吸液及重复使用性能
        3.4.1 不同交联剂含量γ-PGA SAP吸液速率
        3.4.2 不同交联剂含量γ-PGA SAP重复吸液能力
    3.5 不同粒径γ-PGA SAP吸液速率
    3.6 讨论
        3.6.1 γ-PGA和20%交联剂含量γ-PGA SAP性质差异的分析
        3.6.2 不同交联剂含量γ-PGA SAP性能差异的分析
        3.6.3 不同粒径γ-PGA SAP吸液速率差异的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水分运移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4.1 γ-PGA和 γ-PGA SAP施量对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的影响
        4.1.1 γ-PGA和 γ-PGA SAP施量对土壤入渗特征影响
        4.1.2 γ-PGA和 γ-PGA SAP施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4.1.3 γ-PGA和 γ-PGA SAP施量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4.1.4 γ-PGA和 γ-PGA SAP施量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4.2 γ-PGA和 γ-PGA SAP施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2.1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体膨胀率的影响
        4.2.2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柱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4.2.3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孔隙的影响
    4.3 不同粒径γ-PGA SAP对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的影响
        4.3.1 不同粒径γ-PGA SAP对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
        4.3.2 不同粒径γ-PGA SAP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4.3.3 不同粒径γ-PGA SAP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4.3.4 不同粒径γ-PGA SAP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4.4 讨论
        4.4.1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水分运移及物理性质影响的分析
        4.4.2 不同粒径γ-PGA SAP对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影响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γ-PGA和 γ-PGA SAP对冬小麦根区微环境的影响
    5.1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5.2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3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5.4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5.4.1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4.2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交互性影响
    5.5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6 γ-PGA和 γ-PGA SAP对盆栽小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5.6.1 γ-PGA和 γ-PGA SAP对盆栽小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5.7 γ-PGA和 γ-PGA SAP对盆栽小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5.7.1 γ-PGA和 γ-PGA SAP对盆栽小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5.7.2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粒级分布状况及分形维数的影响
    5.8 讨论
        5.8.1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含水率影响的分析
        5.8.2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影响的分析
        5.8.3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影响的分析
        5.8.4 γ-PGA和 γ-PGA SAP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的分析
    5.9 本章小结
6 γ-PGA和 γ-PGA SAP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6.1 γ-PGA和 γ-PGA SAP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6.2 γ-PGA和 γ-PGA SAP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6.3 γ-PGA和 γ-PGA SAP对冬小麦干物质质量累积的影响
    6.4 γ-PGA和 γ-PGA SAP对小麦旗叶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6.4.1 不同光响应模型对冬小麦光响应曲线适宜模型确定
        6.4.2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光响应参数的影响
        6.4.3 光响应曲线参数变化特征
    6.5 γ-PGA和 γ-PGA SAP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5.1 γ-PGA和 γ-PGA SAP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6.5.2 γ-PGA和 γ-PGA SAP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6.6 γ-PGA和 γ-PGA SAP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6.7 讨论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2)耕作与施氮对麦玉两熟制农田土壤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1.2.2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1.2.3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2.4 耕作与施氮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5 耕作与施氮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耕作方式与施氮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2.1 引言
    2.2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4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0~20cm团粒结构的影响
        2.3.2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20~40cm团粒结构的影响
    2.4 结论与讨论
3 耕作方式与施氮对土壤耕层氮素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2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影响
        3.3.2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
    3.4 结论与讨论
        3.4.1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影响
        3.4.2 耕作方式与施氮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
4 耕作方式与施氮对耕层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测定项目及方法
        4.2.2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2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4.3.3 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4 结论与讨论
        4.4.1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2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4.4.3 耕作与施氮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 耕作方式与施氮对小麦和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测定项目及方法
        5.2.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耕作与施氮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5.3.2 耕作与施氮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5.3.3 耕作与施氮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影响的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5.4.1 耕作与施氮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5.4.2 耕作与施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耕作方式与施氮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6.1.2 耕作方式与施氮对土壤耕层氮素的影响
        6.1.3 耕作方式与施氮对耕层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6.1.4 耕作方式与施氮对小麦和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3)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的碳效应及促生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植物体内碳营养的来源
        1.1.2 含碳无机肥料及碳效应
        1.1.3 补碳对作物碳氮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小麦盆栽试验
        2.2.2 青梗菜盆栽试验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作物碳氮含量及碳产物的测定
        2.3.2 光合性能测定
        2.3.3 作物生长指标测定
        2.3.4 品质指标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碳氮的影响
        3.1.1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全碳的影响
        3.1.2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全氮的影响
        3.1.3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碳氮比的影响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3.2.1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2.2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蒸腾速率的影响
        3.2.3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气孔导度的影响
        3.2.4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3.2.5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瞬时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3.2.6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3.2.7 含碳无机肥料对青梗菜光合关键酶的影响
        3.2.8 讨论
        3.2.9 小结
    3.3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碳产物的影响
        3.3.1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蔗糖含量的影响
        3.3.2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3 讨论
        3.3.4 小结
    3.4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的促生作用
        3.4.1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株高的影响
        3.4.2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叶面积的影响
        3.4.3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3.4.4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3.4.5 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3.4.6 讨论
        3.4.7 小结
4 总结
    4.1 主要结论
    4.2 主要创新点
    4.3 有待改进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追肥方式对石大硬麦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追肥方式对石大硬麦1 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追肥方式对石大硬麦1 号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与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现状
        1.1.1 农田氮素径流流失
        1.1.2 农田磷素径流流失
    1.2 减量化施肥对作物生长、氮磷流失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2.1 减量化施肥对作物产量和生长的影响
        1.2.2 减量化施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1.2.3 减量化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3 有机养分替代对作物生长、农田氮磷流失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3.1 有机养分替代对作物产量和生长的影响
        1.3.2 有机养分替代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1.3.3 有机养分替代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地点
    3.3 试验设计
        3.3.1 有机养分替代试验设计
        3.3.2 减量化施肥试验设计
    3.4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4.1 土样采集
        3.4.2 植株样采集
        3.4.3 水样采集
        3.4.4 分析方法
        3.4.5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1.1 有机养分替代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1.2 减量化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2 化肥减量对小麦氮磷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2.1 有机养分替代对小麦氮磷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2.2 减量化施肥对小麦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4.3 化肥减量对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4.3.1 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对农田径流流失浓度的影响
        4.3.2 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对农田径流流失量的影响
        4.3.3 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对农田径流的影氮磷流失率的影响
        4.3.4 有机养分替代和减量化施肥对农田径流氮磷流失形态的影响
    4.4 化肥减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4.1 有机养分替代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4.2 减量化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小麦套种花生周年协同高效施肥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间套作研究进展
        1.2.2 花生施肥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内容与方法
        2.2.1 叶绿素含量
        2.2.2 气体交换参数
        2.2.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2.4 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
        2.2.5 JIP-test分析
        2.2.6 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含量
        2.2.7 ~(15)N丰度值测定
        2.2.8 NH~+_4-N和 NO~-_3-N含量的测定
        2.2.9 根系活力
        2.2.10 硝酸还原酶活性
        2.2.11 叶片衰老特性
        2.2.12 籽仁品质
        2.2.13 产量测定
        2.2.14 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测定
    2.3 数据处理与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肥料运筹对麦套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1.1 叶片光合生理特性
        3.1.2 叶绿素荧光特性
        3.1.3 叶片衰老特性
        3.1.4 产量形成
    3.2 控释复合肥对麦套花生光系统II性能及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3.2.1 叶片光合特性
        3.2.2 叶片光系统Ⅱ(PSⅡ)特性
        3.2.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2.4 籽仁品质
    3.3 不同施肥措施对麦套花生周年氮素利用的影响
        3.3.1 小麦花生周年氮素吸收、氮素收获指数和表观回收效率
        3.3.2 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花生周年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
        3.3.3 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花生周年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3.3.4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4 不同肥料运筹对麦套花生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3.4.1 土壤养分以及周年温室气体排放
        3.4.2 GWP和 GHGI
4 讨论
    4.1 不同肥料运筹对麦套花生生理特性及周年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4.1.1 叶片光合特性
        4.1.2 叶片衰老特性
        4.1.3 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
        4.1.4 氮素积累与分配
        4.1.5 麦套花生周年产量
    4.2 控释复合肥对麦套花生光系统Ⅱ性能及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4.2.1 光系统Ⅱ性能
        4.2.2 花生籽仁品质
    4.3 氮素利用效率
        4.3.1 花生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来源于肥料的比例以及在各器官的分布
        4.3.2 周年氮素平衡
    4.4 周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
        4.4.1 不同肥料运筹对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
        4.4.2 不同肥料运筹对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4.4.3 控释复合肥对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
        4.4.4 控释复合肥对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4.4.5 产量、GWP和GHGI
5 结论
    5.1 不同肥料运筹对麦套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5.2 控释复合肥对PSII性能和籽仁品质的影响
    5.3 氮素利用效率
    5.4 周年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减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氮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2 氮肥施用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3 氮肥施用对小麦氮效率的影响
    4 氮肥施用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5 氮肥施用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减氮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氮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减氮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2.3 减氮对氮效率的影响
        2.4 减氮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5 减氮间籽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间关系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减氮对弱筋小麦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氮对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2.2 减氮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3 减氮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2.4 减氮对叶片衰老酶活性的影响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减氮条件下叶面肥对弱筋小麦花后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叶片光合衰老生理的影响
        2.4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花后剑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花后剑叶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弱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减氮技术
        1.2 弱筋小麦减氮丰产机理
        1.3 减氮条件下叶面肥对弱筋小麦的影响效应
    2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北方麦区小麦产量及其锰含量对土壤有效磷与磷肥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锰与人体健康
        1.1.1 锰在人体中的作用
        1.1.2 锰在人体中存在形式、浓度及吸收途径
        1.1.3 锰缺乏和过量对人体的影响
    1.2 锰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
        1.2.1 植物中的锰
        1.2.2 锰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3 锰过量或缺乏对作物的影响
    1.3 磷对作物锰吸收利用的影响
    1.4 我国小麦磷肥施用现状
        1.4.1 磷肥用量与小麦产量
        1.4.2 磷肥用量与小麦品质
        1.4.3 我国小麦磷肥用量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内容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试验地概况
        2.1.1 长期定位试验
        2.1.2 北方麦区多点田间试验
    2.2 试验设计
        2.2.1 长期定位试验
        2.2.2 北方麦区多点田间试验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3.1 信息采集
        2.3.2 样品采集
    2.4 测定项目
    2.5 指标计算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6.1 土壤有效磷含量分组
        2.6.2 产量分组
        2.6.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长期定位试验中磷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锰吸收利用的影响
    3.1 结果分析
        3.1.1 磷肥用量对小麦产量与生物量的影响
        3.1.2 磷肥用量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3.1.3 磷肥用量对小麦籽粒锰含量与吸收量的影响
    3.2 讨论
        3.2.1 小麦产量对磷肥用量的响应
        3.2.2 小麦籽粒锰含量对磷肥用量的响应
    3.3 小结
第四章 北方麦区磷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锰吸收利用的影响
    4.1 结果分析
        4.1.1 北方麦区农户种植小麦籽粒产量与锰含量分布
        4.1.2 磷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4.1.3 磷肥用量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4.1.4 磷肥用量对小麦籽粒锰含量、吸收量和锰收获指数的影响
        4.1.5 施用磷肥对土壤有效磷、锰的影响
    4.2 讨论
        4.2.1 北方麦区小麦产量与籽粒锰含量评价
        4.2.2 小麦产量对磷肥用量的响应
        4.2.3 小麦籽粒锰含量对磷肥用量的响应
        4.2.4 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锰对磷肥用量的响应
    4.3 小结
第五章 土壤有效磷和磷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和锰吸收利用的影响
    5.1 结果分析
        5.1.1 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及收获指数对土壤有效磷和磷肥减施响应
        5.1.2 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对土壤有效磷和磷肥减施响应
        5.1.3 小麦籽粒锰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和磷肥减施响应
        5.1.4 小麦锰吸收量与锰收获指数对土壤有效磷和磷肥减施响应
        5.1.5 土壤有效锰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
    5.2 讨论
        5.2.1 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及施磷量的关系
        5.2.2 小麦籽粒锰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及施磷量的响应
        5.2.3 基于土壤有效磷的小麦产量和锰营养调控与施磷优化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试验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9)海藻复合肥减施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小麦玉米化肥减施技术类型及其应用
        1.2.1.1 有机肥配施技术
        1.2.1.2 配方施肥技术
        1.2.1.3 新型肥料技术
        1.2.1.4 水肥一体化技术
        1.2.2 海藻提取物及海藻肥的施用效应
        1.2.2.1 促进种子萌发
        1.2.2.2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1.2.2.3 提高作物产量
        1.2.2.4 提高作物抗逆性和抗病害能力
        1.2.2.5 改善作物品质
        1.2.2.6 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培肥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海藻复合肥减施试验
        2.2.2 小麦水培试验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2.3.2 植株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2.3.3 相关指标的计算
    2.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海藻复合肥减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3.1.1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1.2 养分累积量
        3.1.3 肥料利用率
    3.2 海藻复合肥减施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2.1 不同生育期夏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
        3.2.2 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叶片SPAD值
    3.3 海藻复合肥减施对不同生育期土壤肥力的影响
        3.3.1 夏玉米成熟期土壤肥力
        3.3.2 不同生育期土壤pH
        3.3.3 不同生育期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
        3.3.4 不同生育期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
        3.3.5 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钾含量
        3.3.6 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含量
    3.4 海藻寡糖对小麦幼苗生理的影响
        3.4.1 发芽率
        3.4.2 干重及根冠比
        3.4.3 叶片SPAD值
        3.4.4 株高
        3.4.5 根系生长
        3.4.5.1 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
        3.4.5.2 根系活力
4 讨论
    4.1 海藻复合肥减施对小麦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4.2 海藻复合肥减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无机氮磷减量、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不同有机肥养分含量测定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内容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机N、P施肥量对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影响
        2.1.1 无机N、P施肥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2.1.2 无机N、P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
    2.2 不同有机肥及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及其线性关系、变异系数的影响
        2.2.1 不同有机肥施肥量对小麦品质性状及其线性关系的影响
        2.2.2 有机肥不同施肥量对小麦品质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
3 讨论
    (1)关于无机氮素减量与改善小麦品质
    (2)关于有机肥与小麦品质关系
    (3)关于氮磷配施与小麦品质性状关系
    (4)关于无机氮磷、有机肥不同用量背景下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
4 结论

四、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γ-聚谷氨酸及其吸水树脂对土壤性质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D]. 郭建忠.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耕作与施氮对麦玉两熟制农田土壤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机制[D]. 赵若含.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3]土壤施用含碳无机肥料对作物的碳效应及促生作用[D]. 赵海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4]追肥方式对石大硬麦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侯路平.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5]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与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D]. 刘佩诗.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6]小麦套种花生周年协同高效施肥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D]. 刘兆新.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7]减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 汤小庆. 扬州大学, 2021
  • [8]北方麦区小麦产量及其锰含量对土壤有效磷与磷肥的响应[D]. 王浩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9]海藻复合肥减施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D]. 刘金萍.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10]无机氮磷减量、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 马爱平,崔欢虎,亢秀丽,靖华,王裕智,张建诚. 中国农学通报, 2021(02)

标签:;  ;  ;  ;  ;  

施肥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