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途径

试谈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途径

田学光(四川省达县三里坪小学63500)

【摘要】:语感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语感培养尚未有固定的定性或定量的教学模式作为参考。

【关键词】: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积淀语文

何谓语感?“语感,就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它是一种直觉地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才甚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标志。“语感的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是人们在长期言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语感具有直觉性特点,是一种凭借言语?验,直觉地对言语做出敏锐的感受,瞬时性地感知和领悟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作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培养语感呢?

一、在语言积累中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得鱼忘筌,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有了速读作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二、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另外,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

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

三、思维训练转向

语感培养要从简单的课堂讲解转向直觉体悟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强化形象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大凡传授技能知识,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好习惯的养成,终身受益。农村小学生身心特点处于不稳定性,所以需要教师的长时间监督及推动,在教学上,需要从简单的课堂讲解向直觉体悟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强化形象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实践,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延伸到生活,进一步扩展阅读课外书籍,使学生从感性上升为更深层次的理性思维,形成更丰厚的语感积淀。

四、在积淀语文知识中培养语感

高品质语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理性在感性中长期沉淀的过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所以强调语感训练,决不能排斥或轻视理性的语文知识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内,语文知识应该是指一些浅显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如“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按一定顺序写”等。此外教师如果能做到深入浅出、“蜻蜓点水”般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言语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理性的语文知识不能孤立的讲解,只有在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过程中点点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语感的深化服务。否则就会变得抽象、空洞令人难以理解。

综上所述,语感培养的“三个转向”途径模式充分考虑薄弱的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下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以学生为本,通过教材教学转向、课堂教学转向和思维训练转向,提高学生直觉感悟,增加学生语感积累,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语感的培养水平。

标签:;  ;  ;  

试谈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