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身份的印裔作家V.S.奈保尔是当今英国文坛上最引人瞩目的移民作家和后殖民作家,同时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作家。在小说《河湾》中,奈保尔将其对后殖民的关注投向了非洲,描述了欧洲殖民者被迫撤退之后非洲国家内部的混乱无序、政治独裁、贫困落后与原始蒙昧的社会局面。与之前发表的大多数作品相类似,奈保尔在《河湾》中表达了对于后殖民时代非洲大陆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考。在小说中,奈保尔对于非洲的描述充满了矛盾,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的矛盾心理。奈保尔一会儿站在被殖民者的立场上,抨击殖民统治,一会儿又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上,流露出对殖民统治的捍卫意识。他所使用的语言因而也就充满了各种矛盾。小说《河湾》和他的其他有关第三世界的作品一样,引起了诸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河湾》当中矛盾意识的分析以及矛盾背后奈保尔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思考,以期对奈保尔作一个较为深刻的、客观公允的评价。论文共由三章组成。第一章阐述了奈保尔的反殖民意识。在《河湾》中,奈保尔揭示了殖民给非洲国家造成的文化及经济上的破坏性影响,殖民地人民真正的解放似乎仍是个遥遥无期的乌托邦;同时戳穿了殖民者假借保护非洲文明到非洲获取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这种伪善行为对当地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水葫芦”意象的运用则是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有力抨击。第二章阐述了奈保尔的殖民意识。对饱受苦难的黑人和有色人种给予深切同情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贬抑的情绪,种族偏见表露无遗,迎合了西方社会对非洲的一贯认知;对独立后非洲的发展前景持悲观、否定的态度,隐晦的流露和表达出一种对殖民的幻想和默认;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丛林”意象也进一步加深了非洲野蛮与落后的形象,暗示非洲通过殖民才能进步。第三章对奈保尔的矛盾意识做了进一步探究。多重文化身份影响下的文学创作取向和对第三世界国家问题的深入思考共同造就了他笔下充满矛盾的文学世界。作为备受争议的后殖民作家,奈保尔对非洲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反思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