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虚拟社区环境下信任机制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 孟魁
导师: 张根度
关键词: 虚拟社区,信任模型,声誉机制,推荐信任,评价核查,信任策略管理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以Internet为代表的开放网络及其承载业务的迅速扩大,使网络安全的研究面临新的挑战。开放网络不仅意味着网络中大量动态用户的存在,也意味着在陌生实体之间进行交互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由于交互实体并不一定隶属于同一管理机构或组织,无法采用传统的基于身份认证、授权、加密等安全技术。信任作为开放网络环境下安全技术的重要前提,正日益成为网络安全研究的焦点。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是近年来借助于Internet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应用。虚拟社区在近年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的研究侧重于在人文系统中对虚拟社区进行定性的研究。研究发现,信任的缺失问题是虚拟社区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需要一种有效的信任机制帮助虚拟社区成员建立信任。虚拟社区作为传统社区在网络空间的缩影和延伸,不仅保留有传统社区的特点,也具有网络环境中的动态、开放的特征。因此虚拟社区的信任机制设计体现出一些不同于网络信任的要求。目前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对虚拟社区以及虚拟社区信任机制的研究还不多,本文的研究在虚拟社区信任机制设计、相关算法设计以及信任策略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基于信任和虚拟社区的人文背景,本文的研究充分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传统学科的研究成果,是计算机学科和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一个交叉课题。作者首先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信任的主观性、不确定性、可度量性、上下文相关性、动态性、历史稳定性、异步性等特性,指出网络信任的研究重点不在于实体身份的验证,而在于对实体服务特性的评价。作者剖析了网络信任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在信任特性处理、信息激励、计算模型实用性以及策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作者结合当前在线声誉评估系统的实际,论述了虚拟社区信任机制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了虚拟社区信任机制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虚拟社区信任模型—CommuTrust,该模型从主观特性方面区分了信任和声誉两个概念,并对成员节点的服务信任和推荐信任分别度量,用社区成员基本属性:社区声誉、推荐信任和活跃强度来表征成员在社区中的状态信息。CommuTrust模型无需成员节点掌握并存储大量环境或交互信息,系统消息传输流量大大减小,对虚拟社区的主要服务影响较小,适合于动态性强、异构性高的虚拟社区环境。针对虚拟社区中可能存在的不实评价问题,作者提出了基于双方评价的评价核查机制,通过来自于服务方和客户方的两方面评价以及交互双方的社区属性来甄别对交互服务的不实评价,降低了不实评价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也对成员提交不实评价给予惩罚。作者提出的评价核查机制综合考虑了评价反馈激励、真实评价激励、成员身份一致性激励等多维的信息激励,提高了系统信息的充分性和真实性,保证了系统性能。实验证明,该评价核查机制有效提高了系统性能,尤其在社区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仍可以保持较好的性能。作者将控制理论的思想引入网络推荐信任的度量中,提出基于PID算法的虚拟社区成员推荐信任更新算法,根据成员评价的偏离度对其推荐信任度进行更新。基于PID算法的推荐信任更新算法简单,数据存储量不高,信息传输流量小。实验证明,将控制理论中PID控制算法应用到成员信息推荐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在恶劣环境下也可以对成员推荐信任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作者提出了新型的简单高效的虚拟社区信任和声誉生成算法。信任和声誉的计算不仅反映了信任的主观性和时效性,声誉的脆弱性和历史稳定性,也有助于激励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保证信息来源的充分性,从而提高社区成员对于虚拟社区的忠诚度,有利于虚拟社区的管理和进一步发展。最后,作者引入了信任建立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分析了信任在不同阶段的特性,给出了虚拟社区信任策略动态管理的建议方案,将信任策略(参数)的管理纳入信任机制的设计中。
论文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相关问题
1.2.1 信任的定义
1.2.2 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网络信任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计算机安全与信任
2.3 信任的分类
2.3.1 传统领域的分类
2.3.2 计算机领域的分类
2.4 信任的特性
2.4.1 主观性
2.4.2 不确定性
2.4.3 可度量
2.4.4 上下文相关性
2.4.5 动态性
2.4.6 历史稳定性
2.4.7 异步性
2.5 其它重要概念
2.5.1 信任的可传递性
2.5.2 信任与声誉
2.6 小结
第三章 网络信任模型分析
3.1 引言
3.2 信任评价模型
3.2.1 信任的概念模型
3.2.2 分布式系统信任模型
3.2.3 基于社会信息的信任模型
3.2.4 P2P网络信任模型
3.3 信任管理框架
3.3.1 PolicyMaker& KeyNote
3.3.2 SULTAN
3.4 小结
第四章 虚拟社区信任模型—CommuTrust
4.1 引言
4.2 关于虚拟社区
4.2.1 虚拟社区的定义
4.2.2 虚拟社区的发展和分类
4.2.3 虚拟社区的特点
4.3 虚拟社区中的信任
4.3.1 虚拟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2 虚拟社区信任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4.4 实际在线声誉评估系统
4.5 虚拟社区信任机制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4.5.1 身份问题
4.5.2 初始声誉问题
4.5.3 评价问题
4.5.4 信任(声誉)计算问题
4.6 虚拟社区信任机制设计原则
4.7 虚拟社区信任模型—CommuTrust
4.7.1 虚拟社区和社区活动
4.7.2 信任、声誉和推荐信任
4.7.3 成员基本属性
4.7.4 评价和评价核查
4.7.5 模型分析
4.8 小结
第五章 虚拟社区信任模型的算法设计
5.1 引言
5.2 基于双方评价的评价核查机制
5.2.1 交互评价和交互自评
5.2.2 评价核查
5.3 活跃强度
5.3.1 活跃强度定义
5.3.2 活跃强度更新
5.4 基于控制理论的推荐信任值更新
5.4.1 PID控制算法
5.4.2 推荐信任度的 PID更新算法
5.5 具时效性的声誉和信任计算
5.5.1 声誉值的更新
5.5.2 信任值的计算
5.6 仿真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5.6.1 成员类型
5.6.2 实验设置
5.6.3 实验与分析
5.7 模型分析
5.7.1 声誉和信任
5.7.2 成员身份和初始声誉
5.7.3 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激励
5.7.4 不实评价的识别
5.7.5 推荐信任度的PID更新算法
5.8 小结
第六章 虚拟社区信任模型中的其它问题
6.1 存储管理
6.1.1 模型数据格式
6.1.2 存储方案
6.2 参数和策略管理
6.2.1 信任的阶段特性分析
6.2.2 策略管理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10-15
参考文献
- [1].对等网环境下搜索策略与信任机制研究[D]. 高伟.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 [2].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中的信任机制及搜索策略研究[D]. 王平.西南大学2010
- [3].面向服务网络环境中信任机制的研究[D]. 苏志远.大连理工大学2014
- [4].云计算环境下信任模型和框架研究[D]. 范雯娟.合肥工业大学2014
- [5].网格市场环境中信任感知的资源交易机制研究[D]. 张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 [6].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D]. 王东.吉林大学2010
- [7].面向域间路由控制的信任机制研究[D]. 夏怒.东南大学2016
- [8].P2P信任机制和覆盖网络构建算法研究[D]. 牛常勇.上海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