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继发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研究 ——发病机制、并发症、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时机及效果的探讨

外伤性继发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研究 ——发病机制、并发症、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时机及效果的探讨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继发性前房积血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 方法 我院2002年7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挫伤性前房积血190例中有52例出现继发性前房积血。对此52例(52眼)眼挫伤引起的继发性前房积血进行发病机制、并发症、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 结果 本组52例(52眼),按Oksala分类法,前房积血量Ⅰ级3例,占5.77%,Ⅱ级10例,占19.23%,Ⅲ级39例,占75.00%。本组出现并发症者46例,占88.46%。其中继发性青光眼39例,占75.00%,Ⅰ级前房积血中继发性青光眼1例,占33.33%;Ⅱ级前房积血中继发性青光眼5例,占50.00%;Ⅲ级前房积血中继发性青光眼33例,占84.62%。说明前房积血量越多,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越高。角膜血染9例,占17.31%。继发性前房积血发生在伤后1~3天者24例,占46.15%,4~5天12例,23.08%占,6~7天9例,17.31%占%,8~12天7例,占13.46%。52例均给予双眼包扎,半卧位,止血药物及皮质类固醇等治疗。继发青光眼者,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将52例分为两组,适时行尿激酶前房冲洗术。Ⅰ组:常规治疗1~4天,眼压仍高于30mmHg(1mmHg=0.133kPa)者,或眼压降至正常,裂隙灯下见早期角膜血染者。本组28例,出血量Ⅰ级1例,Ⅱ级5例,Ⅲ级22例。Ⅱ组:眼压低于30mmHg,但常规治疗7~9天,眼压仍无法降至正常者,或前房积血无明显吸收者。本组24例,出血量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级别及入院视力的构成作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组间的均衡性较好。对比术后两组积血吸收时间:Ⅰ组前房积血吸收时间最短1天,最长12天。1~5天吸收者17例,占60.72%,6~10天吸收者10例,占35.71%,11~12天吸收者1例,占3.57%。Ⅱ组积血吸收时间最短4天,最长15天。1~5天吸收者1例,占4.16%,6~10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与分组
  • 2 结果
  • 2.1 积血吸收时间
  • 2.2 术后眼压
  • 2.3 两组之间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 2.4 出院视力
  • 2.5 并发症
  • 3 讨论
  • 3.1 继发性前房积血的发病机制
  • 3.2 体位的选择
  • 3.3 散瞳剂和缩瞳剂的运用
  • 3.4 止血药物的运用
  • 3.5 皮质类固醇的运用
  • 3.6 甘露醇的运用
  • 3.7 手术时机的选择
  • 3.8 手术方式的选择
  • 3.9 尿激酶的应用
  • 3.10 继发性前房积血发生青光眼的原因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眼钝力伤继发性前房积血的治疗[J]. 医学信息 2008(09)
    • [2].外伤性前房积血4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02)

    标签:;  ;  ;  ;  ;  

    外伤性继发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研究 ——发病机制、并发症、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时机及效果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