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能在高分子材料中储存分子形状和信息的有效方法,可改善人工合成膜的分离性能。然而,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膜分离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大部分分子印迹研究中,基本上都是通过模板分子与膜材料间的氢键作用实现的,因为氢键能提供精确的分子识别。可在水环境下,由于水的竞争,在印迹聚合物中自然形成的用于分子识别的氢键结构易于断裂;而静电相互作用在极性溶剂(如醇或水)中,作为印迹应用却不受影响并是适宜的。因此本研究利用高分子设计方法,以尿嘧啶(URA)为模板分子,以聚丙烯腈和具有荷正电结构的两亲性功能单体乙烯苯-氯化二甲基十八烷基胺(VSMA)与丙烯腈的共聚物为膜材料,利用相转化分子印迹法制备了不同组成的两亲共混膜,探讨了带有荷正电结构的两亲性共混(印迹)膜与模板分子间的作用机制和识别机理。研究表明,两亲组分P(AN-co-VSMA)的含量显著影响共混膜的断面和表面结构。在两亲组分含量不高的情况下,共混膜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不对称大孔结构,随着两亲组分含量的增加,分离膜的致密表层增厚,指状孔结构逐渐消失并最终呈现出均质结构。同时,从SEM和AFM图上还可观察到随着两亲组分含量的增加,膜表面也逐渐平整。当两亲组分含量从10wt%增加到54wt%时,膜表面粗糙度由5.428nm降为1.784nm,说明随着两亲组分的增加,共混膜结构和形态趋于平整和致密,这与水通量和截流率的实验结果也是一致的。通过振荡吸收实验和基质透过实验考察了所制备的印迹膜对模板分子URA吸收性能。发现在振荡吸收实验中,随着两亲组分含量的增加,膜与URA之间的静电作用加强,因而膜对URA的吸收也随之增加。然而,非印迹膜的吸收量均高于印迹膜,这是由于在相转化成膜过程中印迹膜的成膜速度要高于非印迹膜,从而使N+基团分布在印迹膜表面层的密度低于非印迹膜,不利于URA在印迹膜表面的负载。在基质透过实验中,发现印迹膜对URA的吸收量均高于非印迹膜。说明静电作用的分子印迹膜对模板分子的识别性能,不仅与膜的电荷分布和密度有关,更主要的取决于膜的形态结构。对于两亲组分含量低(10wt%和19wt%)的共混膜,印迹膜的吸收量明显高于非印迹膜;而对于两亲组分含量较高(28wt%和54wt%)的共混膜,印迹膜与非印迹膜的吸收量差距不明显。此外,以往的研究还表明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的URA分子印迹P(AN-co-MAA)膜具有较好的URA分子识别性能,为此,我们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URA分子印迹P(AN-co-MAA)和PAN铸膜液的流变行为。结果发现在静态流变实验中,铸膜液的粘度均随UR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共聚物体系中,分子间氢键作用强烈影响体系粘度,URA含量越大,体系粘度对温度变化越敏感;而在动态流变实验中,铸膜液的复合粘度在振荡频率≤1.26Hz时,变化甚微,当振荡频率≥3.47Hz时,复合粘度大幅度下降。对于共聚物体系,当URA含量为1wt%时,体系的复合粘度达最大值,并且随振荡频率的增加,下降的幅度增大。上述实验结果客观的证明了URA与共聚物膜材料上的羧基形成了氢键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子印迹膜的制备研究进展[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5(06)
- [2].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15(03)
- [3].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 应用化工 2018(08)
- [4].缩胆囊素神经肽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荧光免疫分析应用[J]. 分析科学学报 2017(01)
- [5].新型荧光分子印迹膜特异性识别和检测目标蛋白质[J]. 色谱 2017(03)
- [6].基于复式分子印迹膜识别的左奥硝唑传感器[J]. 分析试验室 2017(04)
- [7].柚皮素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评价[J]. 应用化工 2016(05)
- [8].相转移法制备熊果酸分子印迹膜[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9].浅谈分子印迹膜的发展现状[J]. 广东化工 2018(18)
- [10].间苯氧基苯甲酸分子印迹膜的电化学聚合制备及其应用[J]. 食品科学 2015(20)
- [11].含酯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的制备[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0(06)
- [12].复合型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影响因素[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0(04)
- [13].茶碱-铜(Ⅱ)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2(03)
- [14].蛋白印迹膜洗脱方式的考察[J]. 广州化工 2012(08)
- [15].S-布洛芬分子印迹膜的制备与手性拆分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2(12)
- [16].聚苯胺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氯霉素[J]. 化学研究 2013(06)
- [17].柚皮苷分子印迹膜的水相制备与识别[J]. 高分子学报 2010(04)
- [18].蛋白质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和渗透性研究[J]. 化学学报 2009(24)
- [19].荧光分子印迹膜选择性检测7氨-基-4-甲基香豆素[J]. 光谱实验室 2011(06)
- [20].“三明治”法制备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0(03)
- [21].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土壤中莠去津[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05)
- [22].基于分子印迹膜的检测牛奶中琥珀酸氯霉素残留传感方法的研究[J]. 分析化学 2008(10)
- [23].壳聚糖/三乙醇胺-银离子印迹膜的吸附性能研究[J]. 贵金属 2017(02)
- [24].热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场监测方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1(02)
- [25].魔芋葡甘聚糖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膜的工艺学研究[J]. 海峡药学 2009(10)
- [26].接枝型镉离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其识别选择性能[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18(03)
- [27].基于分子印迹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黄体酮[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 [28].二氧化硅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研究及土霉素测定[J]. 分析科学学报 2013(01)
- [29].基于制备接枝型分子印迹膜构建农药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性能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5(10)
- [30].基于分子印迹膜用于检测组胺的电化学传感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