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应验记论文-李妍

观世音应验记论文-李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观世音应验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董志翘,《〈观世音应验记叁种〉校点举误》,理校法

观世音应验记论文文献综述

李妍[1](2016)在《《〈观世音应验记叁种〉校点举误》理校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董志翘的《〈观世音应验记叁种〉校点举误》一文在影印本、他书的基础上进行精校,尤其以理校法为指导,分析并纠正了学者在校勘方面的失误,为还原抄本的原始面貌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其理校思想具体分析,并归类举例,指出理校法给校勘工作带来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李妍[2](2016)在《《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复音词构词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词汇的复音化现象是汉语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由单音节词为主向复音词为主的转变过程中,汉语在语义和构成方面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作为汉语史研究的基石,专书词汇研究通过对各时代语料中的复音词的构词方式进行剖析,通过历时比较,对复音化现象进行探讨,可以了解词汇系统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与其他时期相比,中古时期的专书研究较为薄弱,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战乱不断,较多的文献原着均已散佚,后人整理追撰流传后世的作品有的已失去古籍原貌,因此,新的、好的研究材料成为中古时期专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观世音应验记叁种》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产物,大概成书于公元420年到470年间,是由叁位人士收集编撰的叁种应验故事合集,能够完整、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语言状况。因此,本文选择《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作为研究材料,一方面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古阶段涉猎较少的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对自我视野的拓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对本书内容、版本、作者、语料特点的介绍和国内外研究情况的介绍。同时,确立相应的复音词判定标准,以运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解剖麻雀”。第二部分是对合成词构词方式的研究,主要分为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表述式、附加式、重迭式、综合式八个部分,每一部分从语义构成和语素性质构成两方面进行分析。语义方面,依据《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例句,找到该复音词的意义及源头,并分析各语素义及其相互关系;词性构成方面,以每个语素为单位,对其性质进行分类整理,探索构词方式的发展趋势。第叁部分是对单纯词构词方式的研究,包括联绵词、迭音词两部分,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明确语音造词逐渐衰弱的深层原因。第四部分是对佛教复音词的研究。由于本书所涉及内容的特殊性和所处历史时期的重要性,我们将佛教词汇单独列出进行分析。从共时层面,对佛教词汇进行语义上的分类,从历时层面,对佛教词汇的来源进行了研究,指出佛教传入对汉语的重要影响。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语,主要是依据表格、数据等内容,分析一般复音词构词方式的历史演变情况,并对佛教复音词对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贡献进行总结,以呈现出该书复音词的全貌。(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0)

谷文彬[3](2015)在《六朝灵验类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种《观世音应验记》(傅亮《光世音应验记》、张演《续光世音应验记》和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既是宗教典籍,又是志怪小说。它们不仅集中保存了大量有关六朝救难观音信仰的资料,同时还是灵验类小说的肇始之作,从而成为佛教史和小说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六朝志怪小说的重视,叁种《观世音应验记》亦被不少学者纳入其研究视野。从现有情况来看,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基础文献整理、小说史定位和叙事学研究等方面,但囿于研究范式的选择和研究思路的束缚,上述研究并未能将其应有的学术价值很好地展现出来。本文本着从历史语境出发的思路,综合运用文献学、文艺学、宗教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既注重对文献材料的搜集和考订,又努力在小说史、宗教史、思想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等多重视野下寻求对叁种《观世音应验记》自身更为深入的认识。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叁种《观世音应验记》编撰者们自身情况的研究。对编撰者们个人生平事迹、家学家风和佛教信仰予以细致梳理,以便更好地呈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历史细节;同时进一步考察叁种《观世音应验记》的编撰动机、编撰体例和材料来源,可知叁种《观世音应验记》“称服灵异”的编撰旨趣、材料来源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叁书的编撰内容和体例上的特色。指出它们既有传承之实,又有出入变革之迹:传承道出了叁者之间认知和理念上的相通之处;变革则更能体现时代变迁和编撰者个性旨趣对灵验类小说的影响。二是对叁种《观世音应验记》的着录、流传、发现、整理和被征引情况进行详细考察。通过考察,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在六朝及六朝以后的传播情况,揭示出作为六朝重要的灵验类小说的叁种《观世音应验记》,频频为《冥祥记》、《高僧传》、《续高僧传》和正史所征引,说明了这一时期观音灵验传说的大量涌现,无论是志怪小说家着书还是僧侣、史家修史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主题。叁是对叁种《观世音应验记》与六朝观世音信仰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探讨,认为六朝时期观音经典的陆续输入和观音信仰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流行,为叁种《观世音应验记》的成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良好的创作氛围,而作为“六朝观音信仰的实态”的叁种《观世音应验记》,则又充分地反映了六朝民众的生存环境和心理诉求,以及观音信仰权威从谋求到建构的全过程,由此可观察到日常的灵验体验是如何上升为历史话语和情景的。要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观音信仰在民众中的传播,乃至促使其最终成为“半个亚洲地区”的信仰。四是以诵经灵验与经典崇拜以及六朝“四月八”祈子习俗为中心探讨叁种《观世音应验记》与六朝世俗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详细解读,既可以看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碰撞、整合的过程,又可以窥视到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民众心态和信仰心理,凸显了叁种《观世音应验记》在社会文化史和宗教思想史方面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毛元晶[4](2014)在《《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副词定量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中的副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调查的静态描写、举例说明的动态分析以及共时历时的比较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定量研究,旨在揭示中古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副词发展和运用的某些特点。(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黄国维[5](2013)在《佛道灵验故事中的“敬”与“畏”——以《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和《道教灵验记·老君灵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观世音信仰在民间非常普遍,各种宣扬观世音灵验的故事层出不穷。老君信仰是老子由历史人物被塑造成道教中受崇拜的神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由人到神这种权威性的转化在后来通过以老君为核心的灵验故事来强化。作为佛道二教的各自代表,以两者为主题的佛道灵验故事可以很直观反映出宗教信仰的"敬"与"畏"。(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3年12期)

郭乃鑫,丁雪梅[6](2013)在《《观世音应验记叁种》量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本文选取中古时期语料《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量词进行分类描写,力求展现各类量词在书中的使用情况,并以此来管窥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的部分特征。(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3年32期)

陶智[7](2013)在《《汉语大词典》疏漏商补——以《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中出现的"不肯"、"分"、"不觉"、"念"等四个词语在中古近代汉语中的某些特殊意义,订补了《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和书证方面的疏漏,探讨了六朝小说《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在中古汉语词汇史方面的语料价值。(本文来源于《语文知识》期刊2013年01期)

陶智[8](2013)在《《〈观世音应验记叁种〉译注》校释商补》一文中研究指出《〈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为六朝时的一部反映观世音感应的小说集,国内早佚,1943年在日本发现该书古抄本;后经孙昌武、董志翘整理校订,在国内面世,但该书似仍存一些可商之处。在此,就该书中一些字词的点校或注释提出商榷意见,共计16条,今录以作校记,或可对理解该书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施璟玥[9](2012)在《试谈《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中“大”、“相”作状语的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观世音应验记叁种》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通过列举和分析材料,试谈书中"大"和"相"作状语时的情况。(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2年34期)

刘飞[10](2012)在《《观世音应验记叁种》词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世音应验记叁种》是叁部有关于虔诚信仰观音并获得灵验的故事之合辑,其中包括东晋傅亮《光世音应验记》七则、张演《续光世音应验记》十则、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六十九则。原着是由此叁人率先总结整理并编纂成书的观世音应验故事。全书内容丰富,故事长短不一,大多叙述了主人公于苦难之中处于无助状态,虔诚诵佛、信仰观世音伟力获得感应,后幸获观世音帮助的事件。这些事件的记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面貌。本文拟通过研读《(观世音应验记叁种)译注》和其他相关的着作辞书,梳理总结原书的词汇系统,探讨词汇使用特点。文章创见在于首次对《观世音应验记叁种》词汇作系统探究。尤其对《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中有六朝特色的词语、佛教词汇、复音词、类别词、俗词语等作了深入分析,厘清六朝时期词汇系统嬗变的脉络。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涉及原着中佛理佛法的专有名词、虔诚笃信观世音的相关动词形容词、关于极乐世界和因果轮回的佛教特色词语,并对这些词语的来源和运用加以分析;第二章从六朝时期特色词语的界定与分析方法入手,用训诂学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原着中有时代特色的词汇;第叁章以《汉语大词典》收词为判定标准,对《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中的新词新义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汉语大词典》未收或收例较晚的词语,可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收词立意、词义注释等提供帮助,为古文献尤其是汉译佛经的整理作材料上的补充。而且,对其中部分词语尽可能追本溯源,得出《叁种》中词汇系统之轮廓;第四章通过对复音词和类别词两个大类的归纳探究,分析原着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类别词的形成与内部差异,特别强调语言、词汇演变的复杂性,着重研究演变方式和细节,对词汇学研究的理论略抒鄙见;第五章将《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和《齐民要术》作比较,以地域上的词汇运用差异为切入点,探讨魏晋时期词语发生巨变大环境下,南北方汉语的词汇差别和共同点,对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科学的佐证。(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2-03-30)

观世音应验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现象是汉语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由单音节词为主向复音词为主的转变过程中,汉语在语义和构成方面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作为汉语史研究的基石,专书词汇研究通过对各时代语料中的复音词的构词方式进行剖析,通过历时比较,对复音化现象进行探讨,可以了解词汇系统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与其他时期相比,中古时期的专书研究较为薄弱,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战乱不断,较多的文献原着均已散佚,后人整理追撰流传后世的作品有的已失去古籍原貌,因此,新的、好的研究材料成为中古时期专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观世音应验记叁种》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产物,大概成书于公元420年到470年间,是由叁位人士收集编撰的叁种应验故事合集,能够完整、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语言状况。因此,本文选择《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作为研究材料,一方面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古阶段涉猎较少的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对自我视野的拓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对本书内容、版本、作者、语料特点的介绍和国内外研究情况的介绍。同时,确立相应的复音词判定标准,以运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解剖麻雀”。第二部分是对合成词构词方式的研究,主要分为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表述式、附加式、重迭式、综合式八个部分,每一部分从语义构成和语素性质构成两方面进行分析。语义方面,依据《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例句,找到该复音词的意义及源头,并分析各语素义及其相互关系;词性构成方面,以每个语素为单位,对其性质进行分类整理,探索构词方式的发展趋势。第叁部分是对单纯词构词方式的研究,包括联绵词、迭音词两部分,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明确语音造词逐渐衰弱的深层原因。第四部分是对佛教复音词的研究。由于本书所涉及内容的特殊性和所处历史时期的重要性,我们将佛教词汇单独列出进行分析。从共时层面,对佛教词汇进行语义上的分类,从历时层面,对佛教词汇的来源进行了研究,指出佛教传入对汉语的重要影响。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语,主要是依据表格、数据等内容,分析一般复音词构词方式的历史演变情况,并对佛教复音词对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贡献进行总结,以呈现出该书复音词的全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观世音应验记论文参考文献

[1].李妍.《〈观世音应验记叁种〉校点举误》理校法研究[J].语文学刊.2016

[2].李妍.《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复音词构词方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3].谷文彬.六朝灵验类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毛元晶.《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副词定量分析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4

[5].黄国维.佛道灵验故事中的“敬”与“畏”——以《观世音应验记叁种》和《道教灵验记·老君灵验》为例[J].金田.2013

[6].郭乃鑫,丁雪梅.《观世音应验记叁种》量词研究[J].文教资料.2013

[7].陶智.《汉语大词典》疏漏商补——以《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为例[J].语文知识.2013

[8].陶智.《〈观世音应验记叁种〉译注》校释商补[J].嘉兴学院学报.2013

[9].施璟玥.试谈《观世音应验记叁种》中“大”、“相”作状语的情况[J].文教资料.2012

[10].刘飞.《观世音应验记叁种》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标签:;  ;  ;  

观世音应验记论文-李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