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的屈光和眼压研究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的屈光和眼压研究

论文摘要

视网膜脱离临床上多行环扎联合巩膜外加压以增强封闭裂孔,效果满意。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手术后伴发的近视或散光等屈光改变一直被医生和患者所关注。由于眼球是一个密闭光学系统,在巩膜环扎加压等外力的作用下,眼球构象改变,其中包括眼轴、角膜形态、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压等均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眼球屈光系统发生改变。由于角膜是眼球最重要的屈光介质,其表面微小的改变都会明显的影响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清晰度,因此,全面准确的了解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形态非常重要。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运用于临床至今已近50年,对这种手术方法可能引起的眼屈光和眼压变化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观察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眼轴长,平均屈光力,散光度,散光轴向和眼压的改变,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与分组:2006年9月-2007年1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初次入院治疗的患者57例57眼。男32例,女25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8.26±20.13岁。右眼30例,左眼27例。将患者的健眼作为对照眼,患眼作为观察跟。2.入选标准:2006年9月-2007年1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初次入院治疗的患者57例57眼。符合以下条件:(1)PVR分级为A或B级;(2)患者均为有晶体眼;(3)手术前后角膜透明;(4)既往无眼部手术史;(5)除视网膜脱离及相关眼部改变外,无其它眼部疾患;(6)可明确患者术前双眼屈光状态者。3.检查及随访以健眼作为对照眼,分别在术前、术后3周、6周、12周双眼进行屈光状态(以眼轴长,平均屈光力、角膜散光度、散光轴向为指标)和眼压变化检查。眼轴长以A超测量,平均屈光力、角膜散光度、散光轴向用Orbscan测量,眼压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4.统计分析:数据用(?)±s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手术前后角膜平均屈光力、散光度、散光轴向行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眼轴长、眼压的变化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二、结果: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眼眼轴长术后各组伸长,与术前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间无差异,环扎带的松紧与眼轴长有直接关系;术后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力变小,以前表面旁中央区改变显著,中央区的改变小。平均屈光力改变以3周最为明显,此后逐渐恢复,在术后6周已趋稳定,12周基本稳定,并与术前水平相接近。术后角膜后表面平均屈光力改变不明显。术后角膜前表面的散光度增加,在术后3周时中央区增加显著,此后较为稳定,而旁中央区散光度持续增加,12周时旁中央区散光度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术后角膜后表面散光度改变不明显。散光的轴向以前表面中央区改变显著,旁中央区改变小,散光轴向的改变在术后3周最为明显,在术后6周以后逐渐恢复,在术后12周基本稳定。术后角膜后表面散光轴向改变不明显。观察眼术后眼压增高;术前眼压低者术后眼压升高明显。三、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可引起屈光状态和眼压的改变,散光轴向的改变以短期多见,提示术后出现可暂不予处理,可进行临床观察。平均屈光力和散光度的改变需密切观察及相应处理。眼压普遍增高,表明巩膜环扎外加压术纠正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引起的低眼压是有效的。但也需密切观察眼压升高引起的眼内组织变化。眼科医师在手术操作中应尽量减少对角膜形状的改变,环扎用合适的松紧度,减少屈光状态韵改变,维持术后较为正常的眼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的屈光和眼压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的屈光和眼压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缩略词索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请教:散光轴位如何把握?[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02)
    • [2].散光表法负散光轴向的推演[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9(09)
    • [3].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2)
    • [4].双眼散光轴位匹配分类统计及其意义[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4(01)
    • [5].散光轴向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置入术后散光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17)
    • [6].散光视标检查与散光轴位关系的定量推导[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8(02)
    • [7].散光轴位参差的诊断和矫正原则(下)[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09)
    • [8].散光表自制模型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J]. 实验室科学 2014(04)
    • [9].散光轴位参差的诊断和矫正原则(上)[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07)
    • [10].白内障双散光轴向切口对不同角膜散光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3)
    • [11].双眼散光轴向关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J]. 华西医学 2011(05)
    • [12].LASIK术前角膜散光的调查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02)
    • [13].角膜最大散光轴向做切口白内障术后视力及散光变化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3)
    • [14].LASIK术后散光增大的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10)
    • [15].自制散光表模型的研制及其应用[J]. 德州学院学报 2014(06)
    • [16].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儿童散光及轴向变化的临床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 2015(06)
    • [17].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置入术中散光轴向切口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28)
    • [18].LASIK治疗高度散光临床疗效分析[J]. 眼科新进展 2009(02)
    • [19].关于眼镜瞳距、屈光度及散光轴向的分析[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9(01)
    • [20].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和确诊方法的评价[J]. 智慧健康 2020(14)
    • [21].验光时容易被忽视的两点问题探讨[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7(17)
    • [22].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不同散光轴向切口白内障手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J]. 临床眼科杂志 2014(01)
    • [23].天津地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状况调查[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03)
    • [24].光学生物测量仪角膜曲率指导下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矫正原有散光的疗效分析[J]. 上海医学 2011(11)
    • [25].再论“五轮验光法”[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2(09)
    • [26].儿童单纯远视散光的轴向分布与弱视发生率的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09)
    • [27].单散眼镜的装配[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9(09)
    • [28].正常群体3~4岁儿童与婴儿散光轴向分布的比较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05)
    • [29].国人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散光与眼球散光的定量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10(08)
    • [30].角膜曲率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5)

    标签:;  ;  ;  ;  ;  

    巩膜环扎外加压术后的屈光和眼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