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乡镇校外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与流动经历的关系

海南省乡镇校外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与流动经历的关系

论文摘要

背景:校外青年是指15-24周岁处于“不在校”状态的青年。校外青年不仅失去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他们也处于一种不归属于任何社会组织结构的“闲散”状态,因而很少有艾滋病干预项目在他们中间开展,校外青年缺乏获取正确的艾滋病知识的渠道。另外,校外青年还是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流动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性行为,增加其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目前在国内艾滋病防治领域,我们对校外青年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认识较少。本研究将描述两个农村小镇的校外青年的艾滋病知识、态度、性行为、避孕套使用情况及女性青年的人工流产情况,并探讨这些知识、态度、行为与流动经历等因素的关系,以期为在农村校外青年中预防性相关问题提供依据。目的:1.描述海南省农村地区F镇、Y镇16-24周岁有本地户籍的校外青年的艾滋病知识、态度、性行为现状以及人工流产的情况;2.探讨人口学特征及流动经历对校外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方法:本调查为横断面研究。我们采用方便配额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1月31日至2007年2月14日在海南省的F镇、Y镇共招募16-24周岁不在校读书的当地户籍青年322人。由同性别调查员以一对一询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被调查者因打工而流动的情况(包括有无流动经历、流动的累计时间、流动的范围等)、艾滋病知识、性态度、性行为以及与避孕套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等。结果:1.本次调查的青年的平均年龄为20.6±2.5岁,近90%的人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在有流动经历的青年中,73.9%的人只有一次外出打工经历。有流动经历者的累计流动时间的中位数为11个月,他们中90%以上的人仅去过1、2个城镇。我们以调查对象打工去过的最远的城镇作为标准对其流动范围进行划分,结果显示,有跨市县流动经历的人占57.0%,有跨省流动经历的人占30.9%,其余的流动均在本县其它县镇。2.被调查青年对经血液、性接触、母婴途径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90.9%、91.2%和74.4%。对由9道艾滋病知识题目计算得到的艾滋病知识得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较大年龄的青年的艾滋病知识得分相对较高,而流动经历对艾滋病知识得分无影响。3.根据被调查者对6道性态度题目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不被调查者的性态度越宽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较女性、未婚者较已婚者的性态度更宽容;被调查者报告其朋友中多性伴等危险性行为越普遍,其性态度越宽容;有、无流动经历与性态度的宽容程度无关。4.被调查者中,59.0%的人报告有性行为。有性行为者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9.0±1.9岁。53.7%的被调查者报告有婚前性行为。在322名调查对象中进行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变量后,被调查者报告其朋友中有婚前性行为的人越多,其自己报告有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有流动经历者自报有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为无流动经历者的2.1倍。190名有性行为的青年的中位累计性伴数为2个。累计性伴数大于1个者即为有多性伴。在所有被调查者中,30.4%的人报告有多性伴行为。在322名调查对象中进行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后,被调查者报告其朋友中很多人有多性伴行为、性态度较宽容的人报告有多性伴行为的可能性大;有流动经历者自报有多性伴行为的可能性为无流动经历者的1.7倍。有20名被调查青年报告有商业性行为,占所有被调查者的6.2%,占有性行为者的10.5%。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性态度较为宽容者报告有商业性行为的比例高。5.被调查青年知道避孕套可以避免怀孕、预防性病、预防艾滋病的比例分别为78.7%、73.7%、60.0%。52.0%的人3条知识全部回答正确。38.2%的人对避孕套持正向态度(避孕套态度得分>0)。在有性行为者中,男性的避孕套态度得分低于女性,有、无流动经历者的避孕套得分无差别。有性行为者中,49.5%的人从未使用过避孕套,79.8%的人上一次性行为未使用避孕套,55.0%的人从未主动提出过要使用避孕套。过去半年有性行为者中,63.2%的人从未使用过避孕套。单因素分析显示,3条避孕套知识全部答对者使用过避孕套、上次性行为使用避孕套、过去半年性行为中使用避孕套、主动提出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均高于未全部答对者。对避孕套持正向态度者上一次性行为使用避孕套的比例高于持负向态度者(29.3%vs 14.4%)。有、无流动经历者的避孕套使用情况无差别。6.14.6%的被调查者报告过去半年里有过至少一种生殖道感染症状。其中女性、有性行为者、文化程度低者自报的过去半年生殖道感染症状率较高。在有过性行为的女青年中,分别有约50%和30%的人使用过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药,27.6%的人从未使用过任何避孕措施。在所有被调查的女青年中,约有44.2%的人有怀孕史,16.0%的人做过人工流产。在有性行为的未婚女性中,分别有16.7%和13.3%的人有怀孕、人工流产史。研究结论:F、Y两镇校外青年的婚前性行为、多性伴行为较为普遍,有流动经历者报告有这两种行为的比例高于无流动经历者。当地校外青年的避孕套使用率偏低,避孕套使用与避孕套知识、态度有关,但与流动经历无关。

论文目录

  • 第一部分 论文正文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背景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场
  • 研究目的
  • 一.总体目标
  • 二.具体目标
  •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资料收集方法
  • 三、研究内容及变量定义
  • 四、统计分析方法
  • 五、质量控制
  • 结果
  • 一、人口学及流动特征
  • (一) 被调查者基本特征
  • (二) 有流动经历者的流动特征
  • 1. 初次外出打工年龄
  • 2. 外出打工次数
  • 3. 累计流动时间
  • 4. 流动城镇数
  • 5. 流动范围
  • 6. 调查前1年外出打工
  • 二、艾滋病/性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 (一) 艾滋病相关知识
  • 1. 性病、艾滋病的知晓情况
  • 2. 对自身感染艾滋病、性病危险的认识
  • 3. 艾滋病知识的获取途径
  • (二) 性相关态度及朋友性行为特征
  • 1. 性态度
  • 2. 朋友的性行为特征
  • (三) 性行为
  • 1. 初次性行为
  • 2. 婚前性行为、累积多性伴行为、商业性行为
  • 3. 过去半年多性伴行为
  • (四) 避孕套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 1. 避孕套的知晓情况
  • 2. 对避孕套的态度
  • 3. 避孕套的使用情况
  • 4. 未使用避孕套的原因
  • 三、生殖道感染症状及女性避孕、妊娠、人工流产
  • (一) 生殖道感染症状
  • (二) 女性调查对象对避孕产品的知晓和使用
  • (三) 女性妊娠及人工流产
  • 讨论
  • 一、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其与流动经历的关系
  • 二、性态度及与其有关的因素
  • 三、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 四、避孕套的知晓、使用情况
  • 五、生殖道感染症状及女性避孕、妊娠、人工流产
  • 六、研究的不足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论文附录
  • 附录1. 海南省黎族汉族青年流动性与疾病预防调查问卷
  • 附录2. 研究现场调查人数统计表
  • 附录3. 校外青少年家庭统计表
  • 附录4. 调查员手册
  • 附录5. 海南省黎族汉族青年流动性和疾病预防研究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昌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调查[J]. 江西科学 2019(06)
    • [2].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东园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报告[J]. 医学动物防制 2020(03)
    • [3].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特征[J]. 中国公共卫生 2019(12)
    • [4].常用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23)
    • [5].艾滋病防治中的公权干预与私权保障——“支持性法理念”初探[J]. 医学与法学 2019(06)
    • [6].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3)
    • [7].基于集成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在兰州市艾滋病发病例数预测中的应用[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9(06)
    • [8].观察人性化关怀在艾滋病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1)
    • [9].贵州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J]. 中国校医 2020(01)
    • [10].2014—2018年兰州市城关区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9(06)
    • [11].2010—2015年来宾市某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19(06)
    • [12].2019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12)
    • [13].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的研究现状与挑战[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12)
    • [14].艾滋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护理[J]. 名医 2020(01)
    • [15].浅谈舒兰市艾滋病的监测、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方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0)
    • [16].上海市年轻艾滋病患者歧视感知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上海护理 2019(12)
    • [17].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致艾滋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1)
    • [18].我国艾滋病流行、防控及关怀现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12)
    • [19].艾滋病个案管理的研究进展[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04)
    • [2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帮扶昭觉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施及成效[J]. 华西医学 2020(01)
    • [21].一类有意识分类的艾滋病性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2].吸毒人群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J]. 心理月刊 2020(05)
    • [23].艾滋病病人希望水平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0(03)
    • [24].新疆艾滋病防治历程[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0(01)
    • [25].南宁市江南区2009~2018年50岁及以上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 右江医学 2020(03)
    • [26].为艾滋病患者筑光明之路[J]. 中国卫生人才 2020(03)
    • [27].艾滋病院内转介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J]. 现代医院 2020(04)
    • [28].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0)
    • [29].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3)
    • [30].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2)

    标签:;  ;  ;  ;  

    海南省乡镇校外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与流动经历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