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解决好农户投融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而在当前乡村社会,正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在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由于成本压力,网点最低只设到乡镇一级,在广大农村地区没有设点,无法深入农户的居住地。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大范围铺开,许多农民对该组织还不甚了解。而合会作为一种农户自主组建、自我管理,实现资金体内循环的传统非正规金融组织,在满足农户投融资需求方面历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合会曾经也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面临被取缔的命运。目前,在国家鼓励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背景下,合会又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而,本文以合会为研究对象,以维系合会运行的重要因素——信任为切入点,对其存在的机理及今后的发展路径展开分析。本文以中国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建国以来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为背景,以乡土社会下合会的运行为标尺,以福建省合会为观察点,借助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Logistic回归和典型案例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动态地考察乡村信任的演变及其对合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信任的角度,对合会的未来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体内容包括:(1)对文章所使用的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对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确立理论分析框架,奠定理论基础;(2)对乡土社会中合会的生存机理和运行机制做了简要分析,为后文做好理论铺垫;(3)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建国以来三个历史阶段的乡村社会关系变化及其对信任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信任变化对合会运行的影响;(4)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对当前乡村社会关系、信任及合会的运行进行现实考察,并从个人特征、社会交往、合会约束三个方面提出五大假说,从实证上深入研究信任对农户入会行为的影响;(5)利用所搜集的素材,对南安市LD村的合会运行展开典型案例分析,在对合会进行微观透视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提供佐证;(6)根据乡村信任和合会运行的现实情况,结合上面的分析结论,对合会的稳定运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借助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传统乡土社会封闭、自治、缺乏人员流动的特性,保证了乡村特殊信任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实现了合会的平稳运行。(2)建国以来乡村社会关系在国家力量的作用下实现了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的发展处于失衡状态,特殊信任较强而普遍信任较为脆弱,信任危机逐渐浮现。乡村信任转型对合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合会的组成人员日趋复杂,其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会金的用途变得更为隐蔽,合会蕴藏的风险不断增大。(3)变量中的“中共党员身份”、“家庭年均总收入”、“对未来生活所持态度”、“是否限制会脚人数”、“社会关系网的大小”、“社会圈子是否变得更为广阔”、“与亲戚朋友联系的间隔期”等对农户的入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是否担任村干部”、“对目前生活所持态度”、“是否与会头签订入会协议”、“是否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闲暇时间的安排”等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4)对福建省南安市LD村的案例分析显示,村庄共同体和特殊信任对合会的嵌入,使得合会在实际运行中风险很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建国以来乡村社会关系变迁和信任转型为切入点,以福建为例,借助描述性统计、Logistic回归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信任与合会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全面、动态地考察,深入分析信任对合会运行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对以往的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