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霞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中学225200
我听到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每个学期都获奖,不知道现在怎么变成这样?”是的,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我认为主要因素在于目前中学生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一抓起,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新理念、新思路、新观点、新的课程标准……演奏着教育改革的交响曲,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发展时期,中小学的教学衔接,不仅体现现在教学内容的衔接,还主要体现在教师教法的衔接上,更主要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上。如何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一些浅见。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作为初一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初中教师要熟悉小学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小学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初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小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初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小学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旧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如代数式的教学问题。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初一代数式的第一堂课,结合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这一旧知识可有效激起学生学习愿望,降低学习难度。而在实际教学中,例题和练习也都是在小学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以及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公式、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等基础上学习的。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虽然初一和六年级的学生在年龄上只相差一岁,上学时也只是进出的校门不同而已,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有天壤之别。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由算术法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要重视创设教学情境,便于学生产生感性认识。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性,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
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的方法是:可从布置按要求完成的预习作业开始,包括这样三部分——预习所得、习题试做、质疑问难,并在第二天展示优秀作业,让中下生有所参照,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数学概念、定理、应用题等课型,从布置预习慢慢地过渡到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而保持和再现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如何去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呢?首先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平时可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所学公式、法则意义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做斗争;其次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等等。
我想只要我们把“衔接”的体会、感想,融入我们平时的每一节数学课,我们的学生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