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探地雷达成像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探地雷达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探地雷达成像方法一直是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热点。目前,偏移成像及合成孔径成像等方法较成熟,但均不能重建地下目标物体的电性参数,从而不能对目标物体进行分类识别。逆散射成像能重建地下目标物体的电性参数,但逆散射成像是个非线性问题,而非线性逆散射成像算法计算量巨大,难以适应实际应用。因此研究计算量小的线性逆散射成像算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论文针对近似无损和有损介质,并考虑到探地雷达应用中一些实际因素,研究并实现了线性逆散射成像算法,使之达到能够在现场进行处理的程度。首先,研究了基于探地雷达数值模拟软件GprMax的正演模拟相关技术,包括激励源、离散步长及吸收边界条件等的选取原则;通过对多个模型的散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了影响散射数据质量的因素,也为后面逆散射成像算法提供了所需要的散射数据。其次,根据衍射层析成像理论,并考虑到空气和土壤分界面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无损或近似无损介质的三维探地雷达线性逆散射成像算法。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函数的空间谱域角度分析了探地雷达工作频率及水平测线对算法的影响,并对算法频率步长的选取进行了优化,使得在保证算法成像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冗余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从而提高了算法计算效率,节约了大量数据采集时间。对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成像例子表明该算法能对目标物体进行快速且准确的重建,且取优化频率步长时计算效率更高。最后,基于一阶born近似、并矢格林函数及奇异值分解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损介质的线性逆散射成像算法。该算法考虑到了天线辐射类型和空气土壤界面的情况,使得算法更符合实际应用环境;采用渐进近似方法对描述目标函数与频域散射数据关系的线性算子进行近似,避免了离散线性算子时对多个积分进行计算,使得离散步骤更简单,且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对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成像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对目标物体进行快速且较好的重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探地雷达发展概况1.1.1 探地雷达发展历程1.1.2 探地雷达的特点和优势1.1.3 探地雷达应用领域1.1.4 探地雷达主要技术难点1.2 探地雷达成像算法概述1.2.1 探地雷达偏移成像算法概述1.2.2 探地雷达逆散射成像算法概述1.3 课题研究意义1.4 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成果1.4.1 研究内容及其成果1.4.2 主要创新点1.5 论文章节安排第二章 探地雷达相关理论基础2.1 电磁波传播基本规律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及本构关系2.1.2 电磁波的波动性2.2 平面波的传播特性2.2.1 理想介质中的平面波2.2.2 损耗媒质中的平面波2.2.3 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2.2.4 色散和群速度2.3 媒质中目标的电磁散射2.4 探地雷达基本原理2.4.1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2.4.2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方式2.4.3 探地雷达的测量参数2.4.4 探地雷达的分辨率2.5 探地雷达逆散射成像算法基本原理2.6 本章小结第三章 基于GprMax的探地雷达正演模拟3.1 探地雷达正演模拟概述3.2 探地雷达数值模拟方法概述3.3 基于GprMax的正演模拟相关技术3.3.1 激励源3.3.2 离散步长3.3.3 吸收边界条件3.4 GprMax的输入输出文件3.4.1 输入文件3.4.1.1 GprMax坐标体系3.4.1.2 GprMax2D相关命令3.4.1.3 GprMax3D相关命令3.4.2 输出文件3.5 基于GprMax的正演模拟例子3.5.1 模拟步骤的说明例子3.5.2 探地雷达地下目标散射数据的模拟3.5.3 探地雷达信号衰减和色散的模拟及分析3.5.4 均匀有耗媒质中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模拟及分析3.5.5 探地雷达分辨率的模拟3.6 本章小结第四章 一种无损或近似无损介质的线性逆散射成像算法4.1 引言4.2 算法原理4.3 工作频率及水平测线的影响4.4 成像例子4.4.1 仿真数据成像例子及结果分析4.4.1.1 频率步长影响算法性能的数值例子4.4.1.2 水平测线长度影响算法性能的数值例子4.4.1.3 算法应用于有耗介质的数值例子4.4.1.4 算法应用于强散射体的数值例子4.4.2 实测数据成像例子及结果分析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一种有损介质的线性逆散射成像算法5.1 引言5.2 算法原理5.3 成像例子5.3.1 仿真数据成像例子及结果分析5.3.1.1 重建有损介质中深层弱散射目标物体的数值例子5.3.1.2 重建近似无损介质中深层弱散射目标物体的数值例子5.3.1.3 算法应用于强散射体的数值例子5.3.2 实测数据成像例子及结果分析5.4 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6.1 结论6.2 建议参考文献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探地雷达论文; 逆散射论文; 成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