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孙卓贵1王震环1张书君1于志伟1李淑青2

(1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北辰中医医院功能科300400;2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卫生所3004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3-012-02

【摘要】目的探讨CDFI超声对DN(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超声技术对不同阶段DN肾脏多点取样检查,观察肾脏二维表现及其血流参数变化,并对其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各期DN肾脏二维表现与病情呈正相关性;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DN的诊断因取样点的增加,使临界参数的设置更细化,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诊断糖尿病肾病

DM(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常见病多发病。DN是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在美国约40%的终末期肾病是由DN所致[1]。1999年国内初步统计,它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第二位疾病,占全部透析患者的13.3%[2]。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27例我院门诊及住院各期DN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CDFI超声多点取样检测及实验室检查等对比观察,获取DN早期诊断超声特征,评价肾功能变化,目的在于探讨CDFI超声对DN的诊断价值,为及时诊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临床确诊127例DN患者,男性70例,女性57例,年龄26~68岁,平均47±7岁,病程6~28年。对照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6~57岁,平均41.5±6岁,无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

1.2诊断标准依据WHO2001年DM诊断标准。DN早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根据24h尿白蛋白(uALB)的排泄率不同,将DN分为四期:24huALB<30mg为正常蛋白尿期;30~300mg为微量蛋白尿期;>300mg为临床蛋白尿期;尿总蛋白>0.5g/24h,肌酐水平>133umol/L为肾功能不全期。将127例DN患者分四组,即正常蛋白尿组(38例)、微量蛋白尿组(53例)、临床蛋白尿组(23例)及肾功能不全组(13例)。

1.3患者均空腹状态检查,按常规取侧卧位,探头频率3.5MHz,机器预置肾脏检查条件,适当调节增益,观察二维图像改变。

1.4CDFI对观察肾脏血流变化,并对主肾动脉、肾上极、中极、下极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多点取样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取样容积≤2mm,角度<60°,连续多次测量,显示3~5个标准频谱,冻结图像,测量Vs、Vd、Vm、PI、RI记录并存储。

1.5仪器应用飞利浦Envior-CHD、GE-VOLUSON730-PRO型CDFI超声诊断仪。

1.6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以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正常蛋白尿期、微量蛋白尿期、临床蛋白尿期,肾脏大小与病情呈正相关。而肾功能不全期,肾脏体积缩小(P<0.01)。

2.2CDFI正常蛋白尿期,血流分布无改变。微量蛋白尿期,主肾动脉,叶间动脉血流可显示。临床蛋白尿期,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显示不清。肾功能不全期,能量多普勒可显示部分叶间动脉,呈枯枝样改变。

2.3主肾动脉,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上极(表1)、中极、下极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微量蛋白尿阶段(即早期DN),PI、RI增高,而Vd、Vm减低。临床蛋白尿阶段,PI、RI明显增高,Vd、Vm则明显减低。肾功能不全阶段,PI、RI增高更明显,Vd、Vs亦有显著减低。

表1DN肾脏上极叶间动脉血流参数(x-±s)

注:△P<0.05;△△P<0.01(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3讨论

DN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按Mogenesen标准分期法,将DN分为5期。I期肾脏肥大和滤过功能亢进期。II期正常白蛋白尿期。III期微量蛋白尿期(早期DN期)。IV期临床蛋白尿期。V期肾功能不全期。研究显示各期肾脏形态、回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各异,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正常蛋白尿期、微量蛋白尿期及临床蛋白尿期,均显示肾脏增大,有统计学意义。王岩等报道糖尿病肾脏体积超过170cm3考虑早期DN,本研究结果与其相同。肾脏增大,微量白蛋白高滤过,预示着将发生DN。DN晚期,即肾功能不全期,肾脏缩小,包膜较光滑,表面小结节不明显,此特点与其他由肾实质病变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尽相同,说明DN时肾脏损害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肾小球是肾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学研究证实DN合并肾小球硬化时血管阻力增高,微小血管受累,血流减少。其特征之一,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异常,肾脏已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应用CDFI技术,主肾动脉逐级分支至肾包膜下细微血管,可显示血流情况,半定量分析肾动脉血流。研究表明主肾动脉,叶间动脉上极、中极、下极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蛋白尿期Vs、Vm有轻微降低(P<0.05)。微量蛋白尿期PI、RI值增高,Vs降低不明显,Vd、Vm减低(图1),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蛋白尿期PI、RI明显增高,Vd、Vm则明显减低,与韩家强等研究Vs、Vd呈正相关不同。肾功能不全期,PI、RI增高更明显,Vd、Vm显著减低(图2)(P<0.01)。

本研究表明,肾内动脉Vd和Vm减慢是DN最早出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肾脏上极、中极、下极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血流速度顺序轻微减低,不同病期DN的RI和PI值改变依次为正常蛋白尿期<微量蛋白尿期<临床DN期<肾功能不全期,临床蛋白尿期与正常蛋白尿期及微量蛋白尿期比较PI、RI改变明显(P<0.01)。RI值明显增加反映肾血管床阻力升高,肾血流灌注减少,与张勇等报告相同。弓形动脉上、中、下极血流参数正常蛋白尿期、微量蛋白尿期,均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蛋白尿期Vs、Vm降低明显,Vd改变较Vs改变有意义。PI、RI增高,微量蛋白尿期改变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表明肾微小血管阻力越高,肾小球受损程度越重。

CDFI评估肾脏血流灌注情况,弥补单一通过肾脏增大,诊断早期DN个体差异所致肾增大假阳性的不足,二维超声结合CDFI超声检查可提高DN诊断。

随着病情进展,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及肾功能不全期,肾动脉及分支动脉血管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出血、溃疡,并继发血栓形成,致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使肾脏供血减少。PI和RI均明显增高,Vs和Vm降低显著,肾血流减少,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代偿性的提高收缩期血流灌注,而肾功能不全期失代偿则血流灌注明显减少,显示高阻力、低流速、低灌注特征。表明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与许彤等相一致。

主肾动脉是肾脏的主要供血血管,直接影响肾内微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中发现,DN患者较正常对照组主肾动脉频谱测值Vd、Vm减低、RI增高,提示DN患者微血管阻力增加,远端组织的血流灌注不足,当DNVs明显降低,应引起诊疗过程中的高度重视。

采用肾脏上极、中极、下极多点取样测量,对比分析,较好的反映了整个肾实质的血流灌注及损害程度。与国内外对照,因取样点的增加,对临界参数的设置更细化,使诊断准确性提高,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Diabeticnephropathy.DiabetesCare,2003,26(Suppl1):S94-S98.

[2]李欣欣.超声诊断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8,30(5):689-691.

标签:;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