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中的“新女性”心理探微(1928-1937)

左翼文学中的“新女性”心理探微(1928-1937)

论文摘要

回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本论文认为最令人回味的新女性形象群是出自30年代的左翼作家之手,但以往的研究中几乎没有谁将左翼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本论文尝试将30年代左翼文学中的新女性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她们在新旧过渡时代困惑与挣扎、反抗与斗争的精神历程,进而从新女性迂回而复杂的心理状态辨析左翼作家的精神特征和左翼文学的复杂特质。第一章在文本细读、重读的基础上,首先概括出30年代新女性的整体心理特征——处于传统与现代剧变中的困惑、矛盾心理。再分论三类新女性群体在革命背景下生存形式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以及所表现出的三种心理类型,在此基础上讨论形象的审美特征。第二章结合左翼十年时代的变革历程,从个体生命意识、两性心理交锋和个性解放历程三个维度讨论新女性心理变迁的微妙轨迹。第三章关于新女性心理成因的考察,探讨第一、二章文学现象集中出现的背后的社会历史与普遍审美心理,侧面反映出左翼作家的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以及介于两者之间彷徨难决的矛盾心理。本论文进而得出结论:左翼作家在30年代政治与文学的复杂取舍之间造就了最具生命力的新女性群体,既表现为人的主体意识的充分觉醒,又表现为新女性在历史夹缝中的情理激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30年代左翼文学中新女性群体心理特征
  • 第一节 30年代新女性心理共性
  • 第二节 新女性心理类型
  • 一 小资产阶级家庭妇女:传统阴影下的存在之殇
  • 二 时代女性:天使与魔鬼的心理交战
  • 三 革命圣女:“去性别化”心理的不实现
  • 第三节 新女性形象的审美意义
  • 第二章 30年代左翼文学中新女性的心理变迁
  • 第一节 个体生命意识:从摆脱孤独到甘于孤独
  • 第二节 两性心理交锋:从征服男性到奉献自我
  • 第三节 个性解放历程:从崇奉自尊到献身事业
  • 第三章 启蒙与革命视野下的新女性心理成因考察
  • 第一节 革命时代启蒙的变奏
  • 一 未完成的启蒙
  • 二 浪漫主义的限制
  • 三 谁的解放
  • 第二节 左翼作家时代心理和性别差异的象征性呈现
  • 第三节 社会审美心理的转变和读者对新女性形象的接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左翼作家的雕像No.2》[J]. 美术文献 2014(09)
    • [2].论准左翼作家的暴力叙事[J]. 新文学评论 2016(03)
    • [3].法国作家当前的社会处境[J]. 艺术学界 2017(01)
    • [4].从悲悯到解放:左翼美术的初心与遗音——以黄新波《控诉》与胡一川《开镣》为例[J]. 文艺研究 2019(01)
    • [5].民国出版经济与左翼作家作品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机制——以1930年代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活动为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6].论左翼作家之政治趋向[J]. 学术探索 2012(11)
    • [7].20世纪30年代左翼作家“牢狱小说”中的囚犯形象[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 [8].从“游民”到左翼作家——论艾芜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J]. 江汉论坛 2013(04)
    • [9].大型原创现代粤剧《东江传奇》[J]. 中国戏剧 2020(02)
    • [10].“山峡”内外:一个左翼作家的行走、书写与笔名[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03)
    • [11].左翼作家在“京海之争”中的角色与作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09)
    • [12].抗战时期左翼作家对辛亥的弹性言说和书写[J]. 红岩 2011(S3)
    • [13].革命:别一种上海——浅论蒋光慈的上海书写[J]. 新余高专学报 2009(06)
    • [14].左翼作家的革命情结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5].二战时期日本左翼作家文学转向问题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 2012(06)
    • [16].论三十年代的沈从文和左翼作家的相似性[J]. 艺术品鉴 2015(10)
    • [17].漂泊大洋彼岸的“中国红”——美国第一个华裔左翼作家蒋希曾的沉浮[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8].左翼作家的革命情结——兼及五四与左翼知识分子的心态比较[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 [19].左翼作家的心路历程:在历史与个体之间——评夏济安《黑暗的闸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8(03)
    • [20].美元文化与爱国文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新闻出版环境[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21].左翼作家展露人性之作《丽莎的哀怨》[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3(02)
    • [22].左翼作家杨骚戏剧创作论[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23].民国30年代关于创作不振的讨论——以《北斗》杂志为例[J]. 文艺争鸣 2013(10)
    • [24].论左翼作家电影创作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策略[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01)
    • [25].革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早期左翼法学话语的政治意涵论析[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9(02)
    • [26].论左翼作家的现代性书写[J]. 南方文坛 2016(05)
    • [27].《黄金时代》塑造的左翼作家形象分析——以影片中主要塑造的萧红为例[J]. 长江丛刊 2019(19)
    • [28].人道主义:高尔基与中国左翼作家的精神对话[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9].从恋爱到革命:左翼作家创作观念的自觉转变[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9(04)
    • [30].冯乃超与济南惨案[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4)

    标签:;  ;  ;  

    左翼文学中的“新女性”心理探微(1928-193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