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精神疾病影像学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盛莹莹[1](2021)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与功能连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低频振幅、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讨NSSI青少年人群脑功能表现特征,分析异常脑区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从而探索非自杀性自伤的神经影像学机制,为临床防治非自杀性自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心理门诊部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edition,DSM-5)非自杀性自伤诊断标准的青少年(13-18岁)患者23例(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组),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招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之相符的健康青少年18例(healthy control,HC组),对所有入组者完成一般资料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编制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评估后,采用GE公司Signa HDxt 3.0T型号磁共振进行颅脑f MRI扫描。运用MATLAB 2018b平台运行的DPARSF软件、SPM12对所有受试者的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DPABI软件分析NSSI组与HC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分析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并对差异脑区的影像指标ALFF结果与临床症状量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比较,NSSI组低频振幅值升高的脑区包括双侧杏仁核、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以双侧杏仁核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经组间比较,NSSI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前扣带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丘脑、左侧丘脑FC强度升高,与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眶部额中回FC强度减低(P<0.05,FDR校正);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NSSI组左侧杏仁核ALFF值与HAMD24评分呈正相关(r=0.627,P=0.004)。结论:NSSI青少年静息态下多个脑区存在神经元异常活动,主要涉及杏仁核、背外侧额上回,并且左侧杏仁核与多个脑区的FC存在异常,左侧杏仁核的异常活动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对病情评估意义重大。
谭建霞[2](2021)在《基于磁共振3D-T1WI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脑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磁共振3D-T1WI探讨非综合征性智力障碍(non-syndromic intellectual disability,NS-ID)儿童是否存在特定的脑结构影像学表征,分析患儿脑结构发育与智力障碍间存在的联系,为研究儿童智力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及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以智力低下为主诉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保科门诊就诊儿童,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第二版进行全面智力测评,符合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并行颅脑MRI扫描图像符合要求者共49例(简称ID组),男33例,女16例,其中语言缺陷(language deficit,LD)组19例,常规缺陷(common deficit,CD)组30例。同期招募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且颅脑MRI图像符合要求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儿童共34例(简称HC组),男20例,女14例。采用德国Siemens Skyra 3.0 T高场强磁共振扫描系统进行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dimensional T1weighted imaging,3D-T1WI)图像数据采集。图像预处理采用Matlab R2013b工作平台下SPM 8软件里的VBM-DARTEL工具包,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应用双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ID组、LD组、CD组与相匹配HC组间脑灰质、白质体积及全脑容积是否存在差异,以P<0.001,FDR校正且核团>20个体素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各组异常脑区体积与各项IQ评分及临床指标间相关性。结果:ID组、LD组、CD组分别与相匹配HC组比较: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利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智力障碍儿童脑灰质、白质总体积及全脑容积均较HC组减小。其中:(1)ID组与HC组比较:在左侧眶内额上回、左内侧额上回、右内侧额上回、右侧楔叶、双侧辅助运动区局部脑灰质体积较HC组增大。ID组在右侧颞中回局部脑灰质体积较HC组减小。相关分析显示所有儿童全脑总灰质体积(r分别为0.400,0.337,0.411)、右侧颞中回(r分别为0.448,0.468,0.446)灰质体积与总智商(full-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FSIQ)、语言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均呈正相关(P<0.05);右侧楔叶(r分别为-0.416,-0.377,-0.409)、左侧眶内额上回(r分别为-0.368,-0.346,-0.364)灰质体积与FSIQ、VIQ、PIQ均呈负相关(P<0.05)。(2)LD组与相匹配HC组比较:在右侧楔叶、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局部脑灰质体积较HC组增大。相关分析显示所有儿童右侧楔叶(r分别为-0.590,-0.493,-0.648)灰质体积与FSIQ、VIQ、PIQ均呈负相关(P<0.05)。(3)CD组与相匹配HC组比较:在左侧眶内额上回、左内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眶部、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左侧辅助运动区局部脑灰质体积较HC组增大。相关分析显示所有儿童全脑总灰质体积(r分别为0.483,0.444,0.500)与FSIQ、VIQ、PIQ均呈正相关(P<0.05);左侧额下回眶部(r分别为-0.258,-0.270,-0.270)、左侧眶内额上回(r分别为-0.418,-0.411,-0.396)、左侧辅助运动区(r分别为-0.412,-0.377,-0.411)灰质体积与FSIQ、VIQ、PIQ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1)NS-ID儿童存在特定的脑结构影像学表征,即额枕叶局部脑灰质体积增大,且部分脑区与IQ存在相关性,这可能是智力障碍患儿认知功能受损和适应行为障碍的解剖学基础;(2)不同类型NS-ID儿童脑灰质体积改变区域分布可能存在差异;(3)智力障碍儿童大脑灰质发育轨迹可能存在异常。
杨聪丽[3](2021)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精神保健上的应用》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神疾病慢慢变成了隐藏在人们身边的“无形杀手”。目前针对精神疾病,传统的医疗保健方法还十分有限,效果有时难以受益。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崛起,为这类疾病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精神保健上的应用》(Big Data Analytics and AI in Mental Healthcare)这篇文献对该技术在精神保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对日后精神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借鉴价值,因此对该文本进行翻译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鉴于此类科技文本的特点和功能,笔者选择目的论作为理论指导,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在词汇方面,译者运用零翻译、词类转换等翻译技巧,分析了缩略词和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在句法方面,为了更贴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译者运用了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采用合译、分译、词序调整等翻译技巧,对定语从句、被动句和长难句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此外,译者还以目的论为基础,从段内连贯和段落间连贯两方面,对语篇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总结。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次实践报告的背景和实践价值;第二章对翻译任务进行介绍,根据源文本的内容和特点,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第三章主要从译前准备,翻译过程,译后审校三个部分对翻译过程进行描述;第四章为案例分析,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核心部分,笔者将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方面入手,详细论述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第五章总结本次翻译实践的收获和不足。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希望目标读者可以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精神保健领域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为今后翻译类似文本的译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借鉴。
赵畅[4](2021)在《青少年精神障碍认知维度比较及前额叶认知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青少年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认知损伤的差异,研究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执行任务下前额叶激活模式,并分析认知功能与前额叶血流Oxy-Hb的影响,探讨不同疾病患者认知改变与执行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31例、双相障碍患者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9例,健康对照组31例。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Stroop 色词测验(Stroop Color Word Test)、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评估认知状态及执行功能;使用言语流畅性测试(verbal fluency task,VFT)为范式行功能性近红外(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检查,使用37个通道系统进行实时信号采集,测量受试者大脑皮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氧浓度改变,并对四组受试者前额叶皮质激活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基于RBANS认知测试结果比较:四组受试者在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语言、注意、延迟记忆及总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双相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在RBANS5个子测试及总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组和双相障碍组在5个子测试及总评分的差异均不显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5个子测试及总评分均低于抑郁症患者组和双相障碍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间执行功能对比:四组受试者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中错误应答数(Re)、持续性应答数(PE)、非持续性错误(nRpe)、完成分类数(Cc)、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能完成分类数(F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受试者在Stroop测试中的正确数、错误数、遗漏数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抑郁症组与双相障碍组在正确数、错误数、遗漏数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四组受试者在TMT-A完成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T-B完成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抑郁症组、双相障碍组、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四组各通道OxyHb浓度改变值比较:四组间在VFT任务期14个通道(CH4、CH10、CH11、CH15、CH17-21、CH24-CH26、CH28、CH34)的平均氧合血红蛋白浓度(Oxy-Hb)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Oxy-Hb浓度改变值相比较差异最为明显,其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CH11、CH19)、右侧背外侧前额叶(CH21)、右侧额极区(CH24、CH25、CH34)的差异最显着。抑郁症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Oxy-Hb浓度改变值较正常对照组都有所下降,但两组间的差异不显着。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任务期Oxy-Hb浓度改变值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CH11、CH19)和左侧额极区(CH17)差异较为明显,且抑郁症患者Oxy-Hb浓度改变较精神分裂症患者Oxy-Hb浓度改变值更低。[结论]抑郁症组、双相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在RBANS五个因子认知表现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抑郁症、双相障碍认知模式相似,精神分裂症认知受损程度与抑郁症、双相障碍差异较大,其认知受损模式也不相同。抑郁症、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的受损程度呈递增趋势。任务期抑郁症患者前额叶部分区域Oxy-Hb浓度改变值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额极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Oxy-Hb浓度改变值都有所下降,但两者的差异不明显。精神分裂症患者Oxy-Hb浓度改变值比抑郁症更显着,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右侧前额叶脑区功能降低的补偿机制。
任非非[5](2021)在《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方法:实验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醒脾解郁方组(XPJYF)、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EOT)、醒脾解郁方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XPJYF+EOT)。每组根据应激时间各分为3w、6w组。除CON外,其余各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造模,共21d。各组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造模前及造模第3 w、6 w时进行行为学观察。造模3 w时评价脾虚程度,结合行为学实验,评价模型成功与否。取材后以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变化及XPJYF干预效应。第二部分:大鼠分组及干预同研究一。取材后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分析线粒体及神经元突触体视学指标;高尔基染色观察神经元轴树突分支变化;提取海马突触体,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突触重塑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合成蛋白含量;检测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及线粒体酶活性。第三部分:制备XPJYF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并鉴定;采用CCK8法进行XPJYF细胞毒性实验;建立皮质酮(CORT)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分为 CON、CORT、CORT+X(H)、(M)、(L)、CORT+E、CORT+E+X(H)、(M)、(L)共9组。以细胞免疫荧光观察SYN、PSD-95表达及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成像;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及突触重塑蛋白表达;ELISA及RT-PCR检测5-HT、DA及其受体情况。第四部分:大鼠分组及干预同研究一。取材后以免疫荧光三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NeuN/CD31/GFAP表达;RT-PCR检测海马AMPK/SIRT1/PGC-1α通路基因表达;免疫组化及 Western blot 检测 NeuN、GFAP、VEGF、Collagen Ⅳ蛋白表达。结果:1.第一部分1.1宏观表征:造模前大鼠状态良好,反应灵敏,活动自如。造模3 w后,反应降低,神态倦怠,活动减少,毛发干枯或发黄,粪便逐渐变稀,至6 w时表现更明显,各用药组较模型组有改善。1.2体质量变化:模型各组大鼠体重较空白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体重增加(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3 w、联合各组体重增加(P<0.01,P<0.05),西药6 w组降低(P<0.05)。联合各组体重较西药组增加(P<0.01,P<0.05)。1.3行为学:模型各组糖水偏好率(SPT)较空白组降低(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FST)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联合各3 w及各用药6w组SPT升高,FST缩短(P<0.01,P<0.05)。联合各组SPT较中药、西药组升高(P<0.01,P<0.05),FST缩短(P<0.01,P<0.05)。与同组别基线比较,各组各时间点SPT降低(P<0.01),模型各组及中药、西药各6 w组FST延长(P<0.01,P<0.05)。1.4血清淀粉酶、尿D-木糖排泄率比较:造模3 w后血清淀粉酶和尿D-木糖排泄率均降低(P<0.01),至造模6周时更低(P<0.01)。1.5海马CA1区病理改变:HE染色:空白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分布、形态均无异常,圆形胞核清晰居中。模型3w组神经元数量减少,排列及形态不规则,细胞大小不一,部分呈三角形,细胞核深染、固缩,核仁显示不清;至6w时损伤进一步加重。各用药组有不同程度改善,以中药6 w组和联合组较为明显。尼氏染色:空白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正常分布,胞质内可见丰富的尼氏小体,近胞核处呈“虎斑样”,远端呈细颗粒样,核仁清晰。模型3 w组细胞排列散乱,胞质内尼氏小体减少。至6w时,损伤加重,细胞皱缩明显,部分细胞尼氏体减少,并可见中央性染色质溶解现象。各用药组损伤逐渐恢复,以西药3 w组及中药6 w组明显。2.第二部分2.1神经元超微结构:正常组神经元突起较多,线粒体正常,突触结构完整,突触小泡较多。造模3 w后,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突触小泡数量减少。至造模6 w,损伤加重,突触间隙显示不清,突触小泡减少,聚集分布,线粒体膜破坏,嵴断裂,基质空泡样变。各用药组上述损伤减轻。2.2线粒体体视学:模型各组Vvm较空白组升高(P<0.01),NM、δ、δm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Vvm降低(P<0.01,P<0.05),各6 w组NM升高(P<0.01),中药、联合各组及西药6 w组δ、δm升高(P<0.01,P<0.05)。较中药组,西药6 w组δ、联合6 w组Vvm降低(P<0.01),联合各组δm升高(P<0.01,P<0.05)。2.3突触体视学:模型各组数密度(Nv)、面密度(Sv)、突触小泡面数密度(NS)均较空白组降低(P<0.01)。中药、联合各6 w组Nv、Sv、Ns较模型组升高(P<0.01,P<0.05)。2.4高尔基染色:模型各组Sholl交点数及树突棘较空白组减少(P<0.01)。中药、联合各组Sholl交点数较模型组增多(P<0.01,P<0.05),中药、西药各6 w组及联合各组树突棘密度升高(P<0.01,P<0.05),且联合6 w组较中药、西药各6w组升高(P<0.05)。2.5突触体突触重塑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3 w组GAP-43、PSD-95增加(P<0.01),6w组降低(P<0.05),各组SYN、syntaxin 1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联合各组及西药3 w组GAP-43、PSD-95增加(P<0.01,P<0.05),中药、联合各组SYN升高(P<0.01),中药、西药及联合各6 w组syntaxin 1升高(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6 w组SYN降低(P<0.05),联合6 w组GAP-43增加(P<0.01)。2.6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模型各组SIRT1、PGC-1α、AMPK-α1、Tfam、NRF1较空白组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3 w组SIRT1和AMPK-α1、联合各组SIRT1、PGC-1α、Tfam升高(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3 w组AMPK-α1、6w组PGC-1α表达升高(P<0.01)。3.第三部分3.1细胞毒性实验:经免疫荧光鉴定,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符合神经元细胞特征。经CCK8实验,确定醒脾解郁方含药血清浓度为高剂量组10%、中剂量组10%和低剂量组20%,作用时间确定为24h。3.2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表达:与CON组比较,CORT组、CORT+E组SIRT1、PGC-1α、NRF1、Tfam 降低(P<0.01)。与 CORT 组比较,CORT+X 的 H、M 组 SIRT1、NRF1、Tfam 升高(P<0.01),CORT+E 组 SIRT1 降低(P<0.05),CORT+X(H)组PGC-1α 升高(P<0.01)。与 CORT+E 组比较,CORT+E+X(H)组 PGC-1α、Tfam 升高(P<0.05),CORT+E+X(M)组 NRF1、Tfam 升高(P<0.01)。3.3突触重塑蛋白表达:与CON组比较,CORT组、CORT+E组GAP-43、SYN、PSD-95 降低(P<0.01)。与 CORT 组比较,CORT+X 的 H、M 各组 GAP-43、SYN 升高(P<0.01),CORT+X(H)组 PSD-95 升高(P<0.01)。与 CORT+E 组比较,CORT+E+XPJYF 的 H、M、L 组 GAP-43、SYN、PSD-95 升高(P<0.01,P<0.05)。3.4 5-HT、DA及其受体mRNA含量:与CON组比较,CORT组、CORT+E组5-HT、DA、5-HT1AR mRNA、DRD1 mRNA 降低(P<0.01)。与 CORT 组比较,CORT+X(H)组 5-HT、DA 升高(P<0.05),CORT+E 组 5-HT 降低(P<0.05),CORT+X 的 H、M组 5-HT1AR mRNA、DRD1 mRNA 升高(P<0.01)。与 CORT1+E 组比较,CORT+E+X(H)组 5-HT 升高(P<0.05),CORT+E+XPJYF 的 H、M、L 组 5-HT1AR mRNA、DRD1 mRNA 升高(P<0.01,P<0.05)。4.第四部分4.1线粒体合成基因表达:模型各组SIRT1 mRNA、PGC-1α mRNA较空白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 SIRT1 mRNA、PGC-1αmRNA、AMPK-α1 mRNA 均升高(P<0.01),中药6w组、西药及联合各组NRF1 mRNA升高(P<0.01),西药3 w组、中药及联合各组Tfam mRNA表达均升高(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各组SIRT1 mRNA、PGC-1α mRNA、NRF1 mRNA 均升高(P<0.01),西药 3 w 组 SIRT1 mRNA升高(P<0.01)。4.2突触微环境蛋白表达:模型各组NeuN、GFAP、VEGF较空白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及联合各组NeuN、GFAP、VEGF均升高(P<0.01,P<0.05),西药各组GFAP升高(P<0.01),西药3 w组VEGF升高(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各组GFAP 降低(P<0.05),联合各组 GFAP 升高(P<0.01),联合 3 w 组 VEGF 升高(P<0.05)。结论:1.慢性束缚应激3周时,动物模型符合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标准,脑内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且随应激时间延长,损伤程度加重。中药醒脾解郁方和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均可不同程度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抑郁样行为,中药的远期保护优势较西药明显,且以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显着;2.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破坏,线粒体损伤,突触重塑功能降低,与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减少直接相关。中药醒脾解郁方和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均可动态调控该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但二者作用的优势环节不同,西药在调节神经递质方面更具优势,而中药在改善线粒体功能方面更为明显,且中药的远期作用效果优于西药。3.抑郁症海马神经元突触微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微血管基底膜损伤,与神经元突触重塑相关。中药醒脾解郁方可通过调控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保护突触微环境,促进抑郁症神经重塑,作用较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更具优势,且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显着。
连亚慧[6](2021)在《基于VBM及静息态fMRI对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BM)探究首发的,未经治疗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情况,并以脑灰质结构体积有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分析全脑与其功能连接状态,探讨抑郁症脑灰质结构改变与脑功能连接之间的联系,并为深入理解抑郁症的发病内在原理提供新的思路,进而为药物研发及疗效评估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抑郁症患者组病例选取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心理卫生门诊的病患30例,均为首次发作且未经过任何治疗。健康对照组则是选取年龄、性别与其他因素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APA)《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DSM-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同时所有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7分。使用同一台PHILPS 3.0T全身MRI机器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矢状位T1WI结构像及静息态脑功能像扫描,对所得到的脑结构图像进行VBM研究及分析,探究患者组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情况,对处理后的数据采取Alpha Sim校正,当P<0.05,cluster size>4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到患者组内脑灰质体积发生变化的脑区。以上述脑灰质体积改变的脑区为种子点,采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方法,分别探究该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状态,对处理后的数据采取FWE校正,当P<0.05,cluster size>201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显示抑郁症患者脑内功能连接值(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增强或减弱的相关脑区。结果:(1)由一般资料分析可知,首次发作且从未接受过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资料上没有统计学差异。(2)VBM分析方法表明首次发作且从未接受过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灰质体积减小的脑区为:左侧颞中回、右侧岛叶、左侧枕上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P<0.05,cluster size>45,Alphasim校正)。未观察到有明确脑灰质体积增高的脑区。(3)以右侧岛叶为种子点,发现首次发作且从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组脑内存在与该种子点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内侧额上回和楔前叶(P<0.05,cluster size>201,FWE校正)。未发现相关功能连接减弱区。分别以左侧颞中回、左侧枕上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为种子点,未发现患者组内存在与上述种子点功能连接增强或减弱的脑区。结论:(1)首次发作且从未接受过治疗的抑郁病人较健康人灰质体积减小的脑区主要涉及额颞枕叶及岛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多个脑区相关联,各个脑区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此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2)静息态脑功能研究发现患者组中功能连接状态发生改变脑区均属默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默认网络这一关键结构对抑郁症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为抑郁症患者脑网络中存在默认网络异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3)研究发现,脑灰质体积改变的脑区同时存在与其脑功能连接状态的异常,表明脑结构与脑功能的异常在抑郁症的发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作用。
丛佳林[7](2021)在《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整体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维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与糖代谢紊乱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2.结合前期研究基础,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并探讨不同证候要素与胰岛素抵抗、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在上述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中医证候的联系。3.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随访,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动态关联性。方法:1.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就诊的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和87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 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 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测验共包含7个认知维度、9项测试。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糖脂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计算HOMA-IR值,并以对照组HOMA-IR值的上1/4位点值1.88作为判断IR的切割点,将病例组划分为IR组(51例)与无IR组(36例)。将各组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纳入第一部分研究中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前期研究中多中心收集的2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素观察评定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内容包括40项临床症状、14项舌象、6种脉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统计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观察中医证素与HOMA-IR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3.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3年后随访,36例完成面对面访视。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基线-随访MCCB总分的变化情况将患者划分为认知下降组(19例)与认知未下降组(17例),比较两组3年随访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FINS、HOMA-IR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比较其它基线资料、代谢指标未见显着差异。IR组的空间广度测验(SS)、视觉空间记忆测试(BVMT-R)、MC CB总分较无IR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IR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产生显着影响,且导致整体认知水平降低。IR组与无IR组在PANSS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呈负相关(r=-0.227,r=-0.272,r=-0.282,P值均<0.05),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t=-2.343,p=0.022)、工作记忆(t=-2.200,p=0.031)、视觉学习和记忆(t=-2.122,p=0.037)呈现相关性。40项临床症状中出现频率位于前5位的是神疲乏力(42.97%)、心悸(38.38%)、少气懒言(37.30%)、胸闷(36.22%)、失眠多梦(31.89%)。脉象中以沉脉(39.19%)、弦脉(31.35%)出现频率最高。舌色以舌淡占比最高(49.46%),舌型以舌有齿痕占比最高(23.24%)、舌苔以苔薄白占比最高(37.03%)。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出气虚(27.83%)、气滞(18.91%)、痰(16.76%)、阴虚(12.70%)、阳虚(8.91%)、火(8.10%)、瘀血(6.76%)7类证候要素,病位以肝、脾、肾、心多见。27例以痰证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IR组(17例)与无IR组(10例)比较在HOMA-IR值(P=0.017,P<0.05)、BVMT-R(P=0.037,P<0.05)得分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痰证与胰岛素抵抗及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认知下降组的随访MCCB总分较认知未下降组显着降低(P<0.05)。认知下降组痰湿证素比例较基线明显增加(P<0.05),其证素演变显示出了由单一证素向复合证素转变的趋势(P<0.01)。下降比例较多的认知维度为视觉记忆和言语记忆,其中视觉记忆下降可能与痰湿证素有关,言语记忆下降可能与气虚证素相关,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会加重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工作记忆、视觉记忆等认知维度的损害程度。2.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痰为主,且痰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3.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会随着病程进展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过程中,中医证候要素呈现虚实夹杂、复合相兼的变化态势。痰证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相关,且在各认知维度中,痰证可能与视觉记忆损害存在紧密关联。4.验证了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并建立了中医证候与假说之间的联系。
任诗音[8](2021)在《“俯卧位颈椎牵伸调脊法”整复寰枢关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牵伸调脊法”整复寰枢关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与寰枢关节错位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诊疗开拓思路方法。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临床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给予“俯卧位颈椎牵伸调脊法”治疗,对照组予“坐位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寰齿侧间距差值及YGTSS各项评分,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YGTSS总积分与寰齿侧间距差值呈低度正相关(p<0.05,0.3≤r<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寰齿侧间距差值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YGTSS评分量表中运动积分、缺损分、YGTSS总积分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声积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寰齿侧间距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运动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声积分、缺损分、YGTSS总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寰枢关节错位有关。俯卧位颈椎牵伸调脊法与坐位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在减小患者寰齿侧间距差值、改善患者总体抽动障碍严重程度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两种方法在减小寰齿侧间距差值及改善患者总体抽动障碍严重程度方面疗效相当。俯卧位颈椎牵伸调脊法在安全性及患儿依从性方面优于对照组。
汪冰[9](2021)在《脑白质疏松患者注意网络功能损害的神经心理学及功能磁共振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常见认知障碍的一种类型,发病率高,社会负担重,临床表现存在“寂静”现象。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合理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脑白质病变是脑小血管病变的常见类型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白质影像学异常改变及临床综合征。影像学上常表现为脑室周围及皮质下白质的弥漫性斑点影像或斑片状。脑白质病变具有高患病率,无症状隐匿进展,早期轻微认知功能改变难以发现。为了减少在疾病初期不能确认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通常建议采用更精确而灵敏的认知功能测试早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筛查,从而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脑白质病变引起的功能缺失带来的负荷。注意功能是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脑白质病变患者注意功能临床意义研究偶尔会报告不一致的结果。可能因为早期轻度认知障碍表现不能通过常规神经心理学量表充分检测到,并且可能容易被其他临床症状掩盖。我们应该应用更准确和纯粹的工具来评估注意功能。注意网络测试(ANT)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认知任务,用来探索脑功能和行为之间特定关系。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研究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数据分析能有效描述脑功能活动的属性,揭示相关认知障碍发生的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注意网络实验范式和静息态f MRI技术,探究脑白质病变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具体表现,并探索其脑机制。(1)研究一:大量研究己表明脑白质病变常影响认知功能,但病灶的特征与注意功能的相关性并不清楚。本研究基于ANT范式,试图对脑白质病变患者注意功能进行精细评估,并探讨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及其特定部位对注意功能和其他神经心理学测试的影响。(2)研究二:本研究基于静息态f MRI数据,初步了解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神经机制。研究方法(1)研究一:本研究选取39例脑白质疏松患者和39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采用ANT范式评估脑白质病变注意的三个子网络效率的受损特点。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整体和区域分布的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ANT受损子网络效率的相关性。(2)研究二:本研究选取19例脑白质疏松患者和24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从局部脑功能整合角度研究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局域脑活动异常改变特征,并通过注意子网络效率和局部脑功能活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进一步揭示了WMH患者注意网络受损的发病机制。研究结果(1)研究一:WMH组和对照组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顺背(DS-forward)和言语流畅性测试(VFT)方面没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WMH患者蒙特利尔认知测试验(Mo CA)评分(P<0.001)、倒背(DS-backward)(P=0.004)及延迟记忆(P<0.001)降低。在Stroop点测试(P=0.014)、Stroop字测试(P=0.009)、Stroop干扰测试(P=0.004),颜色连线测验CCT-A(P<0.001)和CCT-B(P<0.001)等时间指标中,WMH组完成时间显着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按照不同病灶严重程度将脑白质病变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和广泛病变组。在大多数上述测试中表现存在显着差异。具体来说,在Stroop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主要在广泛WMH患者中观察到差异(post hoc P<0.01)。对于CTT-A测试,广泛和轻度WMH的患者完成时间均显着增加(post hoc P<0.001)。在执行ANT任务时,WMH患者的执行网络效率(P<0.001)和定向网络效率(P=0.050)显着低于对照组,而警觉网络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0.642)。WMH患者总体平均RT相对较长(P=0.012)。随着WMH负荷的增加,定向网络(Ptrend=0.014)和执行控制网络(Ptrend<0.001)效率也显着性降低。针对定向成分,差异仅在广泛WMH组中观察到(post hoc P=0.038)。针对执行控制网络,广泛和轻度WMH患者显示效率均显着降低(广泛病变组与对照相比,P<0.001;轻度组与对照相比,P=0.024;广泛组与轻度组相比,P=0.121)。警觉效率没有发现组间差异(P=0.405)。此外,对于定向网络效率,WMH负荷与Mo CA评分(<24 vs.≥24)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Pinteraction=0.032)。总WMH负荷最高的患者具有最低的定向效率和与执行控制效率。就局部WMH病变而言,随着PWMH(侧脑室体旁)和DWMH(顶叶区域)负荷增加,定向网络效率显着降低,而所有类型的PWMH(侧脑室前角,后角及体旁)和大多数类型的DWMH(额叶,顶叶和颞叶)与执行控制效率降低显着相关。CTT-B每增加1个单位,执行控制组分的效率显着下降(β=0.49,95%CI 0.13,0.86)。在整个人群、不同认知状态和年龄类别的人群中,ROC曲线显示出执行控制网络效率指标具有较优的辨别能力。(2)研究二:WMH组Re Ho值在右侧壳核、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回脑区显着降低。WMH组ALFF值在左侧距状裂、右侧辅助运动区显着降低。WMH组f ALFF值在右侧壳核、右侧海马旁回、左侧楔前叶、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侧额中回和右侧辅助运动区显着减低。WMH组Re Ho值在右侧三角部额下回显着升高。WMH组ALFF值在左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颞下回显着升高。WMH组f ALFF值在左侧角回、右侧顶下缘角回显着升高。相关分析提示WMH组在右侧颞下回、左侧距状裂和右侧辅助运动区ALFF及左侧角回f ALFF与定向网络效率呈正相关;右侧三角部额下回Re Ho与警觉网络效率呈正相关。右侧壳核Re Ho与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呈负相关。研究结论(1)研究一:基于计算机的ANT范式显示脑白质病变患者存在选择性的注意网络功能受损模式。且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可能与不同注意功能受损有特定的相关性。脑白质病变患者注意网络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功能受损。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定向和执行控制子网络效率值也显着性降低。侧脑室体旁和深部脑白质顶叶区域与定向网络效率呈负相关,而侧脑室前角,后角及体旁,以及大部分深部脑白质区域(额叶,顶叶和颞叶)与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呈显着负相关。ANT范式和其他神经心理学测试相比在识别脑白质病变和正常人群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研究二: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发现脑白质病变患者在多个脑区存在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荡指标的异常降低,同时本研究也发现脑白质病变患者也存在局部脑静息活动增强。基于注意子网络指标和异常活动区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异常的局部活动与ANT子网络效率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WMH患者注意网络受损的机制。
高帅帅[10](2021)在《精神分裂症及其一级亲属脑岛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脑岛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特征,为寻找精神分裂症相关影像学内表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s-f MRI,对精神分裂症组(26例)、健康一级亲属组(21例)及健康对照组(22例)采集大脑图像,利用PANSS,对精神分裂症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对rs-f MRI获取的数据利用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基于脑岛亚区为种子点构建三组对应的全脑功能连接图谱,并采用ANCOVA分析得到功能连接有显着组间效应的脑区,然后基于LSD检验的事后校验,对比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最后对精神分裂症组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存在差异功能连接的脑区与病程及PANSS各项评分相关性。结果:Rs-f MRI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一级亲属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存在脑岛亚区(左/右侧背侧前脑岛、左侧后脑岛和左侧腹侧前脑岛)至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值明显升高,且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和健康一级亲属存在右侧腹侧前脑岛至小脑的功能连接值明显升高,且P<0.05。而精神分裂症组存在差异功能连接的脑区与病程及PANSS各项评分均未发现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脑岛存在功能连接障碍,且精神分裂症脑岛亚区至额中回异常功能连接具有特异性,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影像学内表型之一,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右侧腹侧前脑岛至小脑具有相似的功能连接障碍,有望作为精神分裂症健康一级亲属的影像学内表型。
二、国内精神疾病影像学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精神疾病影像学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与功能连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磁共振3D-T1WI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脑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智力障碍的MRI研究进展与挑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精神保健上的应用》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Task Description |
2.1 Source of Translation Material |
2.2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ource Text |
2.3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
3.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
3.1.1 Tool Preparation |
3.1.2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
3.1.3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Preparation of Translator |
3.2 Translation Process |
3.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Parallel Text |
3.2.2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
3.3 Proofreading after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Lexical Level |
4.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y |
4.1.2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 |
4.2 Syntactical Level |
4.2.1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
4.2.2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
4.2.3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
4.3 Textual Level |
4.3.1 Intra-paragraph Analysis |
4.3.2 Inter-paragraph Analysi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Gain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
Appendix Ⅲ Term List |
Acknowledgements |
(4)青少年精神障碍认知维度比较及前额叶认知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评估及其执行功能的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认知功能损伤的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词汇-图形记忆评估量表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抑郁症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1. 抑郁症病理机制中的线粒体损伤 |
2. 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与突触可塑性损伤 |
3. 线粒体生物合成异常与抑郁症神经元突触重塑 |
4. 从“脾”论治抑郁症或成为中医治疗的新途径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醒脾解郁方对肝郁脾虚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概述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基于AMPK/SIRT1/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 |
概述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基于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探讨醒脾解郁方含药血清对皮质酮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突触重塑的影响 |
概述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基于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探讨突触微环境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 |
概述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结语 |
一、研究总结 |
二、初步结论 |
三、存在不足 |
四、创新点 |
五、展望 |
第四部分 附录 |
附录1: 致谢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附录3 个人简历 |
(6)基于VBM及静息态fMRI对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抑郁症患者基于结构及功能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
2.1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
2.2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
2.2.1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相关进展 |
2.2.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相关进展 |
2.2.3 其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相关进展 |
2.3 脑灰质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 |
2.4 VBM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患者组 |
3.1.2 健康对照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一般资料收集及临床心理量表评估 |
3.2.2 磁共振图像采集 |
3.2.3 数据处理 |
3.2.4 计算FC值 |
3.2.5 统计分析 |
3.2.6 结果显示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及临床相关量表评分比较结果 |
4.1.1 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
4.1.2 临床量表评分结果 |
4.2 VBM分析结果 |
4.3 Rs-fMRI中FC值分析结果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创新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
致谢 |
(7)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设计及内容 |
4. 研究优势及创新性 |
第一部分 胰岛素抵抗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因子分析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中医证素相关性的3年随访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紊乱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观察评定表 |
附录二 认知功能成套测验操作手册 |
(8)“俯卧位颈椎牵伸调脊法”整复寰枢关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儿童抽动障碍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1 祖国医学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认识 |
1.3 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 |
2 手法整复寰枢关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文献回顾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终止试验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干预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资料的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纳入病例一般情况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寰齿侧间距差值及YGTSS评分组间比较 |
3.3 YGTSS评分与寰齿侧间距差值的相关性分析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寰齿侧间距差值及YGTSS评分组内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后寰齿侧间距差值及YGTSS评分组间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寰枢关节的解剖、功能活动及影像学检查 |
2.1 寰枢关节的解剖 |
2.2 寰枢关节的功能活动 |
2.3 寰枢关节的影像学检查 |
2.4 寰齿侧间距差值作为观测指标的确立依据及测量方法 |
3 俯卧位颈椎牵伸调脊法的作用机制初探 |
4 俯卧位颈椎牵伸调脊法的安全性探讨 |
5 结果分析及讨论 |
5.1 两组可比性分析 |
5.2 YGTSS评分与寰齿侧间距差值的相关性分析 |
5.3 两组疗效分析 |
5.4 两组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 |
5.5 阴性结果的分析探讨 |
6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6.1 不足 |
6.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 |
附件2 影像学评价表 |
附件3 不良事件记录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脑白质疏松患者注意网络功能损害的神经心理学及功能磁共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1.1 脑白质病变 |
1.2 脑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 |
1.3 注意理论 |
1.4 注意网络 |
1.5 研究问题及假设 |
1.5.1 研究问题 |
1.5.2 研究假设 |
研究一:脑白质病变患者注意网络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磁共振评估 |
1.2.3 研究方法 |
1.2.4 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1.6 不足与展望 |
研究二:脑白质病变患者注意网络功能受损的静息态磁共振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注意网络测试 |
1.2.3 功能磁共振扫描 |
1.2.4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 |
1.2.5 统计学处理 |
1.3 研究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1.6 局限性及展望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综述 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10)精神分裂症及其一级亲属脑岛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研究方法 |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2 精神分裂症组、健康一级亲属组及健康对照组脑岛亚区功能连接组间差异 |
3 脑岛各亚区功能连接组别差异 |
4 脑岛亚区异常功能连接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
讨论 |
1 精神分裂症概述 |
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
3 精神分裂症脑岛功能研究 |
4 精神分裂症组、健康一级亲属组及健康对照组通过 rs-fMRI 功能连接研究分析存在差异脑区 |
5 本研究优势和不足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精神分裂症幻觉脑连接的磁共振技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四、国内精神疾病影像学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与功能连接的研究[D]. 盛莹莹.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磁共振3D-T1WI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脑结构研究[D]. 谭建霞.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精神保健上的应用》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杨聪丽.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4]青少年精神障碍认知维度比较及前额叶认知损伤的研究[D]. 赵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D]. 任非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VBM及静息态fMRI对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 连亚慧. 吉林大学, 2021(01)
- [7]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D]. 丛佳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俯卧位颈椎牵伸调脊法”整复寰枢关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D]. 任诗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脑白质疏松患者注意网络功能损害的神经心理学及功能磁共振研究[D]. 汪冰.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10]精神分裂症及其一级亲属脑岛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D]. 高帅帅.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