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传播论

我国政府传播论

论文摘要

政府传播问题既是政治学、行政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传播学、信息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对“政府传播”概念的比较界定入手,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了我国政府传播的主要形式、制度安排、管理模式、传播模型、传播要素,我国政府传播与政治发展、政府再造的关系,以及我国政府传播的现实发展需要与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民族地区政府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等内容。 本文认为,政府传播不仅是一种“边缘化”、交叉性的政府现象和公共行政问题,而且是政府本体职能特别是公共信息服务职能的“回归”及“外化”;政府传播不仅是应对“信息社会"、“公民社会”的“被动选择”,而是“(行政)权力向(社会)权利回归”的必然趋势。在政府传播过程中,政府须转变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话语”管制者、垄断者的角色定位,逐渐将(社会所托付的行政权力中的)公共信息权力转化成、还原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及其现实载体——公共信息产品。而这种公共信息产品的界定、生产和提供的过程,恰恰是政府职能得到重新“圈定”、政府权力再次寻获“边界”、公众参与重新获得“定位”的必然要求与结果。在这个可以被称为“公共信息流程再造”的过程中,被重新认识的不仅仅是诸如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职能和角色之类的表象,还有其“背后”的政府的职能和角色;被重新设计的不仅仅是类似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和规则,而是变革与嬗进中的政府“社会治理模式”,以及不断调谐的“政府——社会”关系、“政府——公民”关系。同时,本文试图对政府传播现象、政府传播行为和政府传播过程进行比较全面的观照,进而构建一个界定、分析、研究政府传播问题的整合化平台。笔者试图将政府传播过程的制度因素、互动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将政府传播实践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有机统一起来。政务公务人员无时不在“扮演”着公共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角色,而且越来越具有“公共(物质/精神)交往”和“公共领域”的“服务者”、“把关人”的双重定位。现在,全球所愈来愈强调的政府公共服务的“善治”及“回应”(responsiveness),可以说是对政府传播“人性化”发展的典型要求。而本文将试图提出一个“政府传播人”的分析模型,通过对其思维和行为的逻辑预设、抽象分析来探讨政府传播的“善治化”目标。 对于我国的政治发展,笔者认为其关键因素在于能否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领域和“政府——社会”互动机制,而公共领域生成和转型的关节点之一在于政府传播如何处理好其与社会舆论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政府传播首先应当形成和引导我国公众参与到“公民

论文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政府传播的直接研究视角
  • 二、政治传播的间接研究视角
  • 三、政府传播控制或政府与大众传媒关系的视角
  • 四、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与行政发展的视角
  • 五、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的视角
  • 六、政府形象建设的视角
  • 七、政府危机处理、危机传播的视角
  • 八、政治领导人形象塑造的视角
  • 九、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视角
  • 十、政府公共政策传播的视角
  • 十一、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的视角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及理论研究的方法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价值
  • 第一章 我国政府传播概述
  • 第一节 政府传播的界定
  • 一、政府传播的概念界定
  • (一) 对现有政府传播概念的介绍和评价
  • 1.传统的“政治学派”
  • 2.中兴的“传播学派”
  • 3.继起的“行政学派”
  • (二) 本文的政府传播概念
  • 1.政府的概念
  • 2.传播的概念
  • 3.政府传播的定义
  • 二、对政府内部传播的简要说明
  • (一) 政府内部人际传播和媒介传播
  • (二) 政府内部正式传播与非正式传播
  • (三) 政府内部单向传播与互动传播
  • 三、对(狭义)政府传播的展开说明
  • (一) 政府传播的分类
  • 1.常态传播、非常态传播
  • 2.规定性传播、非规定性传播
  • 3.中央政府传播、地方政府传播
  • (二) 政府传播的性质
  • 1.信源权力性
  • 2.传播主控性
  • 3.程序法定性
  • 4.对象不特定性
  • 5.公共救济性
  • 6.形式多样性
  • 7.功能多元性
  • (三) 对与政府传播相关相近概念的比较说明
  • 1.政府传播与政府宣传
  • 2.政府传播与政府新闻发言
  • 3.政府传播与大众传播
  • 4.政府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
  • 5.政府传播与政治传播
  • 6.政府传播与政党传播
  • 7.政府传播与电子政府、电子政务
  • 第二节 我国政府传播概述
  • 一、我国政府传播的历史与现状概述
  • (一) 革命战争年代的“政府性传播”
  • (二) 建国后的“高度计划型”政府传播
  • (三) 十年浩劫时期的“权力失范型”政府传播
  • (四) 拨乱反正时期的“思想解放型”政府传播
  • (五)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传播
  • 二、我国政府传播的形式、制度、管制特点与基本原则
  • (一) 我国政府传播的具体形式
  • 1.领导人传播
  • 2.新闻发布会
  • 3.发布政府(新闻)公报
  • 4.听证会
  • 5.白皮书
  • 6.政府直办媒体
  • 7.政府公告栏(牌)
  • 8.官方论坛
  • 9.官方纪录片
  • 10.标语、口号和宣传画等
  • 11.有奖征集活动
  • 12.政府标志物
  • 13.短信传播
  • 14.政府广告
  • 15.旁听
  • 16.政府开放日活动
  • (二) 我国政府传播的主要制度形态
  • 1.行政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
  • 2.新闻发言人制度
  • 3.政府上网制度
  • 4.听证制度
  • 5.政府出版制度
  • 6.公示制度
  • (三) 我国政府传播的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 1.“党管宣传”、“党管传播”和“党管干部”
  • 2.“内外有别”,“有保有压”
  • 3.对新闻传媒的监控机制多元化、有序化
  • (四) 我国政府传播的基本原则
  • 1.四项基本原则
  • 2.传播把关原则
  • 3.程序法治原则
  • 4.公民权利原则
  • 5.责任追溯原则
  • 6.开放共享原则
  • 7.公共救济原则
  • 第二章 我国政府传播的微观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政府传播流程的模型分析
  • 一、传播学上的三个著名传播模型
  • (一) “5W”经典模型
  • (二) “两级传播论”模型
  • (三) “沉默的螺旋”模型
  • 二、关于公共传播的若干传播模型
  • (一) 公共科学传播的“公众参与模型”
  • (二) 创新与扩散模型
  • (三) 教育视听传播模型
  • 三、我国学者关于政府传播的若干模型分析
  • (一) “传播政治学”简化模型
  • (二) 政府信息资源生产和提供的共享模型
  • (三) 政府公共信息传播失效的阻滞因素分析模型
  • (四) 政府传播要素分析的简化模型
  • 四、本文的“社会——政府——公民”模型
  • 第二节 我国政府传播内容分析
  • 一、对信息的简要说明
  • 二、对我国政府信息的界定
  • (一) 我国地方政府法规对政府信息的界定
  • 1.“广州版”政府信息界定
  • 2.“上海版”政府信息界定
  • 3.“东营版”政府信息界定
  • (二) 我国学者对政府信息的研究界定
  • (三) 本文对我国政府信息的理解
  • 第三节 我国政府传播中的传播者分析
  • 一、“政府人”与“公共信息人”模型
  • (一) “理性经济人”假设——早期公共部门研究的“逻辑预设”
  • (二) “感性社会人”模型——源于企业组织的管理思想
  • (三) “公共服务人”——政府行政行为的“公共人”逻辑
  • (四) “公共信息人”——本文对“公共服务人”的具象化
  • 二、“理想传播人”的模型
  • (一) “传播人”的“强力射击”模型
  • (二) “传播人”的“有限效果”模型
  • (三) “传播人”的“适度效果”模型
  • 三、我国“政府传播人”的模型分析
  • 第四节 我国政府传播渠道分析
  • 一、政府渠道分类说明
  •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有主渠道
  • 三、对一些新兴政府传播渠道的说明
  • 第五节 我国政府传播对象分析
  • 一、关于基本受众理论的简明介绍
  • 二、基于受众理论对政府传播对象研究的启示
  • 第三章 我国政府传播的宏观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政府传播与政治发展
  • 一、政治发展的定义、内涵
  • (一) 中西方学者关于政治发展的论述
  • (二)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政治发展目标的论述
  • (三) 本文对于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认识
  • 二、我国政府传播与政治发展的内在联系
  • 三、公共领域的生成与转型:我国政府传播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二节 我国政府传播与政府再造
  • 一、政府再造的概念与我国政府再造问题
  • 二、再造之一:政府传播与“电子政府”的构建
  • 三、再造之二:政府传播与政府危机管理的流程再造
  • (一) 政府危机传播是政府危机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 我国政府危机传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 (三) 通过政府危机传播促进危机处理流程的再造
  • 四、再造之三:政府传播与政府形象建设
  • (一) 政府形象体现政府再造的过程与结果
  • (二) 政府所传播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形象建设与维护的材料
  • (三) 让政府传播成为政府形象再造的利器
  • 第四章 我国政府传播发展的需求与趋势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政府传播的发展需求分析
  •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需求
  • 二、社会发展及公民参与的外在需求
  • 三、国际交往与国际和谐的潜在需求
  • 第二节 我国政府传播的发展趋势分析
  • 一、我国政府传播发展的“伴随现象”
  • 二、我国政府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 (一) 政府传播的信息走向“公共产品化”
  • (二) 政府的公共信息职能从宣传鼓动型向公共传播型转变
  • (三) 政府传播的“入世”问题提上议程
  • (四) “信息不对称”现象不断消除
  • (五) 政府传播成为推行非权力行政方式的重要行政力量
  • (六) 政府提高通过大众传媒来引导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 (七) 政府传播的“公关化”将得到加强
  • (八) 信息技术对于政府传播的影响日益明显
  • 第三节 我国民族地区政府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 一、民族地区政府传播的问题简析
  • 二、民族地区政府传播的创新对策
  • (一) 民族地区政府传播要多打“文化牌”
  • (二) 民族地区政府传播要多打“交往牌”
  • (三) 民族地区政府传播还要会打“政策牌”
  • (四) 民族地区政府传播还要多打“跨越牌”
  • (五) 民族地区政府传播还应当多打“特色牌”
  • 结语:政府传播促进社会和谐
  • 后记
  • 参考文献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审计新领域:公共信息审计[J]. 审计观察 2020(06)
    • [2].公共信息接触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政治参与——政治讨论的中介效应[J]. 国际新闻界 2018(10)
    • [3].基于公共信息的网络电信诈骗防范初探[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6)
    • [4].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智媒体公共信息产品的特点——以“重庆旅游公共信息产品”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07)
    • [5].澳大利亚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援助策略及启示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19)
    • [6].加拿大弱势群体的公共信息援助措施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19(20)
    • [7].佛山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的探索[J]. 中外企业家 2018(11)
    • [8].美国官方第一个对外文化扩张机构“公共信息委员会”[J]. 历史教学问题 2013(01)
    • [9].开放数据环境下公共信息再利用的经营模式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04)
    • [10].历史文化乡村旅游公共信息产品调研分析——以西递古村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03)
    • [11].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关系梳理与实现路径[J]. 财会学习 2016(12)
    • [12].公共信息公开的理论探讨与制度建构[J]. 江汉论坛 2016(10)
    • [13].欧盟新公共信息再利用指令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23)
    • [14].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初探[J]. 品牌与标准化 2015(06)
    • [15].大数据时代公共信息产品政府供给的策略研究[J]. 财政研究 2015(08)
    • [16].“互联网+”与物流[J]. 共产党员 2016(24)
    • [17].事实还是谎言?——读艾伦·阿克塞尔罗德著《兜售世界大战:美国宣传的兴起》[J].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02)
    • [18].公共信息委员会档案选译 四、公共信息委员会驻斯堪的纳维亚分部电影部主任(史密斯)的报告[J].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02)
    • [19].公共信息委员会档案选译 五、公共信息委员会主席备忘录(克里尔)[J].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02)
    • [20].公共信息委员会档案选译 六、来自西班牙大使馆的报告[J].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02)
    • [21].公共信息委员会档案选译 七、驻俄使馆致国务院的电报[J].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02)
    • [22].公共信息委员会档案选译 八、公共信息委员会对外部门主任(西森)写给战争总参谋部军事情报部长官(丘吉尔)的信[J].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02)
    • [23].公共信息委员会信息档案资源导论[J].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02)
    • [24].公共信息委员会档案选译 一、编者说明(Editorial Note)[J].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02)
    • [25].公共信息委员会档案选译 二、公共信息委员会国外媒体处主任(普尔)致克里尔主席的一封信[J].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02)
    • [26].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关系梳理与实现路径分析[J]. 企业导报 2013(24)
    • [27].公共信息标志[J]. 小学阅读指南(一二年级版) 2011(11)
    • [28].公共信息服务的法治保障[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01)
    • [29].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简论[J]. 历史教学问题 2014(02)
    • [30].医院公共信息告知书[J]. 中国医院 2016(09)

    标签:;  ;  ;  ;  ;  

    我国政府传播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