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含氮小分子论文-赵瑞瑞

有机含氮小分子论文-赵瑞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含氮小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荧光染料,香豆素,焦磷酸根,罗丹明6G

有机含氮小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赵瑞瑞[1](2017)在《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荧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染料由于显色明显,高灵敏性,用量小,检测设备廉价等诸多优势,在生物医学、药学、环境科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强固态荧光发射的π共轭的有机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的潜在应用使得其在最近的几年里吸引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荧光探针,其中一个是以香豆素为荧.光团专一性检测焦磷酸根(PPi)的荧光探针,另一个是能够通过螺内酰胺开环而选择性识别汞离子的罗丹明6G衍生物。同时,设计合成了两种能实现蓝光发射的氟硼配合物。在第一部分工作中,设计合成了基于香豆素的叁联吡啶-锌的配合物,在溶剂为CH3CN/HEPES(0.02 M,pH 7.2)= 5:5的条件下,该探针能够专一识别焦磷酸根(PPi)。该探针通过多重氢键作用与PPi以2:1结合模式络合,加入PPi后探针溶液由暗黄色变为淡绿色,荧光颜色由几乎无荧光变为亮绿色荧光,是一种裸眼可见的off-on探针。探针还可实现细胞及C elegans线虫体内PPi的荧光成像。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一个用于检测Hg2+的基于罗丹明的传感器。由于Hg2+可以诱导罗丹明螺环开环而可以实现对Hg2+的比色和荧光反应。在所有的竞争金属离子中,只有Hg2+会产生高达300倍的显着荧光增强,且具有明亮的黄绿色荧光发射。该传感器能够成功应用于Spi112细胞和线虫中Hg2+的体内成像。第叁部分工作中,设计合成了基于苯并咪唑、BODIPY的两个氟硼配合物。通过TGA实验证明这两个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化合物在溶液以及粉末状态下的荧光测定,证明该这两个化合物是一个可实现蓝光发射的发光材料。这一系列测定为这两个化合物在OLED中的潜在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阮志军,王璨,李振[2](2016)在《有机含氧小分子对碳纳米管的生长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光和机械性能,广泛地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传感、复合材料、生物医药和能源存储等领域。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制备CNTs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和激光刻蚀法。有机金属复合物同时包含碳源和金属,是制备CNTs非常理想的原料。最近,Vollhardt和M(u|¨)llen等人发现固相热解(Solid-state pyrolysis,SSP)有机金属复合物是一种有效地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额外的碳源、催化剂、载气和复杂的设备。然而在SSP中,碳纳米管的产率一般都不太高,得到的常常是碳纳米球或者其它的碳纳米颗粒而不是碳纳米管。之前的工作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有机金属前体中引入含氧基团可以起到促进CNTs生长的作用。但是,有机合成是一种相对繁琐的过程。考虑到含氧基团对CNTs的生长促进作用并非需要与有机金属化合物以共价键相连,我们思考能不能将含氧物种采用物理法直接添加到有机金属前体中呢?为了验证这个看似疯狂的想法,我们将不同类型商品化的含氧小分子(Oxygen-containing molecules,OCMs)直接与有机金属前体进行物理混合,再进行固相热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OCMs都可以作为碳纳米管的生长促进剂,并且不同类型的含氧小分子具有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具有最好的促进效果:几乎可以将原料中的碳源等量地转化为高品质的CNTs。与有机合成的方法相比,物理添加OCMs是一种更加简单、高效和经济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期刊2016-07-01)

臧铁男[3](2016)在《含氮有机光功能小分子的合成、性质和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由于光电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光功能材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其中,有机小分子己其出色的可调控性能在光功能材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荧光探针技术不仅可以通过荧光检测生物体中的目标分子,也可以与计算机系统联用,实现逻辑门功能。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出现也实现了显示技术的革命。这些均证明,光功能有机小分子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基于苯并吡喃的对于磷酸根(Pi)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并对其对Pi离子的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该探针具有对磷酸根的专一选择性,饱和当量为120当量,检测极限为uM级,并且可以有效地应用到线虫和草履虫的生物成像中。不仅如此,该探针在ATP酶存在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检测ATP水解出的Pi来间接地检测ATP的存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基于萘酰亚胺的对于硝基还原酶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线粒体靶向探针,该探针对硝基还原酶有着专一选择性,饱和当量为11ug/mL,检测极限低至33ng/mL,并对其在线粒体靶向识别以及生物成像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基于咪唑基团的铂配合物,该类化合物在稀溶液状态下可以发出蓝色磷光,而在固体状态下可以发出明亮的橙色磷光,通过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质,热稳定性测试和理论计算,为将其应用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起到了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4-01)

陈秀玲[4](2015)在《以小分子有机胺构建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在医药、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主要是以一级胺或二级胺为氨源,通过N-H键的断裂实现。但是,一级胺和二级胺的化学性质一般不稳定,对某些官能团比较敏感。与一级胺和二级胺相比,叁级胺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叁级胺的合成相对容易,因此,利用叁级胺作为底物构建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叁级胺为底物,通过C-N键的断裂合成炔丙胺、酰胺、N-杂环化合物等含氮有机化合物。此外,还对一级胺氨基化儿茶酚合成苯并恶唑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结果总结如下:1)发展了银催化末端炔烃、二氯甲烷和叁级胺叁组分一锅偶联反应制备炔丙胺化合物的新方法,即各种类型的炔烃(脂肪族炔、芳香族炔)、胺(链状胺、环状胺)、二卤甲烷(氯、溴、碘代二卤甲烷)都可以作为底物转化为70%-96%炔丙胺化合物。不对称的叁级胺作为反应底物,可以通过选择性C-N键的断裂合成炔丙胺。利用同位素标记反应,初步阐述该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二卤甲烷与叁级胺反应生成季铵盐,炔基银进攻季铵盐得到相应的炔丙胺化合物。2)建立了铜催化氧气氧化苄基腈和叁级胺合成酰胺化合物的新方法,实现了C-H键的氧化、C-C键的断裂、C-N键的断裂和C-N键的形成。脂肪族和芳香族叁级胺都可以作为底物,通过C-N键的断裂应用于酰胺化合物的合成。该反应体系下,含有吸电子或给电子基团的苄基腈化合物都可以通过C-C键的断裂与叁级胺反应生成酰胺产物,而且苯乙醛、苯乙酸和二苄基甲酮等化合物也可以通过C-C键的断裂与叁级胺反应转化为酰胺化合物。通过18O2同位素标记反应,证明产物中氧原子来源于反应体系中的氧气。通过大量的控制实验和文献报道,初步揭示该反应可能的反应历程:在Cu/O2体系下叁级胺现场转化为二级胺的铜盐;铜催化氧气氧化苄基腈生成α-羰基腈;二级胺的铜盐进攻α-羰基腈生成相应的酰胺产物。3)构建了以二苯基磷酸为催化剂,氧气氧化叁级胺与邻取代的苯胺缩合制备N-杂环化合物的新路线。除叁级胺,二级胺和一级胺也可以作为底物,通过C-N键的断裂,与邻取代的苯胺反应生成N-杂环化合物。1/3当量的叁级胺或1/2当量的二级胺可以与邻取代的苯胺反应高产率地生成N-杂环化合物。此反应具有较高的原子经济性,胺分子中的烷基通过C-N键的断裂全部应用于N-杂环化合物的合成。通过叁级胺N-氧化物中间体的捕获和大量的控制实验,提出该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在酸催化下,叁级胺首先氧化为N-氧化合物,N-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亚胺正离子,亚胺正离子水解为醛并与邻取代的苯胺氧化缩合生成N-杂环化合物。4)建立了铜催化空气氧化一级胺和儿茶酚通过氧化环化合成苯并恶唑化合物的新方法。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芳基C-O键的氧化官能团化反应。含有多种官能团的一级胺都可以与儿茶酚发生反应,生成2-芳基或2-烷基取代的苯并恶唑,产率为60%-90%。该反应体系下,儿茶酚分子中C-O键发生选择性氧化断裂,只生成单一结构的苯并恶唑产物,产物结构通过X-单晶衍射进行了确定。通过实验结果和文献报道,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在Cu/air体系下,儿茶酚被氧化为邻苯二醌,然后与一级胺进行缩合脱水、重排、环化、氧化脱氢生成相应的苯并恶唑衍生物。(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01)

陈良凤[5](2014)在《新型含氮有机荧光小分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荧光小分子材料具有易于合成和纯化、易于成膜、发光范围可控、发光亮度高、光度纯等优点。叁芳基吡啶、1,8-萘酰亚胺、咔唑、叁苯胺、香豆素均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将这些优秀的发色团强强结合,可增长产物的共轭结构、增强荧光量子效率与空穴传输能力。本论文将叁芳基吡啶骨架引入到1,8-萘酰亚胺、咔唑、叁苯胺、香豆素等骨架上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能,为将其开发为新型有机荧光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打下了基础,主要研究工作有:第一部分综述了有机荧光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合成了七个基于2,4,6-叁芳基吡啶与1,8-萘酰亚胺骨架的分子,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电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质,着重研究了分子结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紫外吸收波长在290-360 nm,荧光发射峰在435-438 nm(DCM),为蓝色发光,产物结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其热分解温度均高于360°C,热稳定性良好。第叁部分合成了八个基于咔唑、芳基和2,4,6-叁芳基吡啶的分子,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电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质。结果表明:其紫外吸收波长在299-312nm,荧光发射峰在390-440nm(DCM),为紫~蓝色发光,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空穴传输性质。第四部分合成了叁个基于2,4,6-叁芳基吡啶和叁苯胺的D–π–A分子,并对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电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质进行了研究。其紫外吸收波长在370-375nm,荧光发射波长为480-482 nm,为蓝绿色发光,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空穴传输性质。第五部分合成了四个基于香豆素的有机荧光小分子,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发现它们的紫外吸收波长在290-300 nm,荧光发射峰在372-491 nm(DCM),为紫~青色发光。由于香豆素上的两个羟基未成环,叔碳原子阻断了π电子的转移,分子平面性、刚性及共轭体系长度均不好,导致此类化合物荧光量子效率偏低。除第五部分化合物,其他产物均表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质,具有一定空穴传输性质,在有机荧光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石岩[6](2013)在《有机小分子及金属催化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天然产物、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物活性的分子、多功能材料以及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中都含有杂环结构单元。使用有机小分子和金属作为催化剂来合成杂环类化合物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受到了很多有机化学家的关注。本文分别介绍了利用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不对称催化合成靛红类螺杂环衍生物和金属铜催化的高效构建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反应。全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主要研究了以多重氢键给体的手性双边硫脲作为催化剂,对一系列2-氧化吲哚3-烯类化合物与带有不同取代基的硝酮进行[3+2]的成环反应,合成各种官能化的螺环靛红类衍生物。从而发展了一种简便、高立体选择性制备各种官能化的螺环靛红类衍生物的方法。各种硝酮以及带有各种取代基的2-氧化吲哚3-烯类化合物都能很好地适用于该反应,以中等到较好的收率,高立体选择性的得到一系列螺环靛红类衍生物。最后,通过X-衍射确定了产物的绝对构型,并在对照实验的基础上,对该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第二部分:在二氢奎尼丁(DHQD)2PHAL的催化下,我们对一系列靛红衍生的亚胺化合物与3-甲基氧化吲哚进行不对称加成反应的研究。简便、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各种官能化的3-胺基靛红偶类化合物。随后,我们对底物范围进行了扩展,考察了电性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以中等到较好的收率,高立体选择性的得到一系列3-胺基靛红偶类化合物。第叁部分:我们以CuBr作为催化剂,以Cs_2CO_3作为碱,以各种酮与2-卤代苯甲酰胺衍生物为底物进行a-芳基化反应,合成了各种官能化的异喹啉类化合物。发展了一种简便、高效地制备各种官能化的异喹啉类衍生物的方法。各种酮以及各种取代的2-卤代苯甲酰胺衍生物都能很好地适用于该反应,以中等到好的收率得到异喹啉类产物。该方法涉及多米诺α-芳基化和脱氢环化过程。该方法使用简单易得的试剂作为底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成出所需结构的化合物,实用性较强。第四部分.:在实验室对于手性Salen/Salan金属配合物及催化性质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合成了手性的Salan-Cu(Ⅱ)配合物:双核的{[(C_(28)H_(26)CuN_2O_2)_2·2CH_3OH· CH_3COOH](1))}和单核的{[C_(56)H_(55)CuN_4O_4 · 1/2CH_3OH · CH_3COOH · H_2O](2)},其中配合物1是按金属和配体1:1.2的比率得到,而当使用两个当量的配体时,可得到配合物2。之后利用红外、圆二色谱和热重分析的表征手段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配合物单晶的X-衍射分析可知:在配合物1中,两个铜原子通过μ-O原子架桥形成一个四原子二核的Cu_2O_2正方形平面构型。在配合物2中,一个铜原子和两个Salan配体通过协同作用形成五坐标的正方形椎体。之后这些原位合成的配合物,被应用到不对称Henry反应研究中。当在乙醇中室温下反应48小时,在这些配合物催化下可得到中等到较高的对映选择性(达到83%ee)。(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8-01)

缪世峰[7](2013)在《含氮共轭有机小分子多进制电存储材料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全球化和信息大爆炸式增长,目前基于“0”和“1”的二进制存储技术,其理论极限存储容量远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需求,因此突破传统二进制存储的极限,设计合成具有“0”、“1”、“2”……多位数值存储功能的叁进制、四进制乃至更多进制的电存储信息材料和纳米器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10年,我们课题组通过分子结构的调控首次得到了基于有机小分子材料的叁进制电存储器件,成功突破了有机多进制信息存储的“零记录”。本论文在有机分子叁进制电存储实现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系列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调节分子共轭长度、分子平面性、电荷陷阱深度和数量等因素研究分子结构对有机多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性能的影响,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研究分子骨架中吸电子基团的数量和强度对多进制存储器件性能的影响: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富电子基团叁苯胺为电子供体,以偶氮苯生色团或氰基为电子受体的推拉电子型共轭有机分子。深入探讨了分子骨架中不同数量及不同强度电子受体基团的引入对器件存储开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数据存储进制和存储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缺电子基团的数量和强度。基于两个吸电子基团分子的存储器件表现出良好的叁进制存储性能;而含有一个吸电子基团的分子的器件则只表现为二进制存储。此外,当吸电子基团由强变弱时,电存储器件的双稳态存储行为会从WORM型转变至Flash型。因此,通过调节分子骨架中吸电子基团的数量和强度可实现可调的多进制数据存储性能,为我们初步提出的“电荷陷阱”机理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后续性能优异的高密度数据存储分子的设计指明了方向。(2)研究分子共轭长度对多进制存储器件性能的影响:设计合成了两个含有相同推拉电子基团但分子长度不同的酰亚胺类有机小分子材料。通过AFM和XRD表征发现,共轭长度较长的分子在蒸镀成膜和退火过程中形成紧密堆积和排列有序的晶态薄膜,因而得到了高性能非易失性叁进制存储器件;而共轭长度较短的分子薄膜却为无定形的表面形态,因此叁明治结构器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导电开关行为。这表明分子共轭长度和热退火温度对分子在薄膜中堆积排列的有序度,进而对器件存储性能均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通过使用C-AFM探针在纳米级薄膜上实现了叁进制信息存储信号的写入和读出,从信息存储器件的微型化角度来看,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制备出亚纳米级甚至是分子级的存储器件,可在多进制实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缩小存储单元的尺寸更深入地提高器件的存储容量。(3)研究分子平面性对多进制存储器件性能的影响:设计合成了两个以二芳基酮为中心骨架但平面性不同的共轭偶氮分子,系统考察了其叁明治结构器件的多进制存储性能。结果发现,两种器件在外电场作用下均显示了非易失性叁进制电存储性能;但平面性较好的分子所制备的器件开启电压要明显低于平面性较差的分子所制备的器件。通过AFM、XRD、TEM及理论计算表明,吸电子中心基团平面性提高有利于分子在所制薄膜中发生更加紧密有序的π-π堆积,并且明显提升了薄膜的表面平整性,从而有效降低了载流子从电极到有机层的注入势垒,使得平面性良好的分子器件的开启阈值电压较平面性差的分子显著降低。这种通过分子平面性调控器件的开启电压对今后低功耗便携式纳米电子器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4)研究分子骨架中核心基团的引入对器件存储进制的影响:已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萘酰亚胺(NI)和咔唑(Cz)的组合只表现出二进制存储性能。本论文中,我们在NI和Cz基础上引入4-二氰亚甲基-4H-吡喃(DCM)单元作为中心基团,设计合成了以A-D-A型对称结构为骨架的新型蝙蝠状共轭分子。以该分子为电活性材料的溶液制程电存储器件表现出优秀的非易失性叁进制信息存储功能(如较高的ON/OFF电流比和较低的开启阈值电压),突破原先分子的二进制存储,表明了DCM核心基团犹如“蝙蝠的大脑”可以控制整个分子的电学性质和器件存储行为。(5)研究“电荷陷阱”深度的调节对多进制存储器件存储类型的影响:为拓展多进制信息存储器件的应用范围,制备出存储类型多样的有机高密度信息存储器件,首次设计合成了基于苯并噻二唑含弱吸电子基的直线型D-π-A-π-A’共轭小分子,叁个功能基团之间以乙炔键桥联以保证分子的完全共平面性。结果表明ITO/有机分子/Al叁明治结构器件随外加偏压的逐渐增大,可实现从二进制Flash型到叁进制WORM型精细可调的非易失性多进制电存储性能。此外,通过分子末端柔性烷基链效应对于分子的成膜性、薄膜形貌进而对器件存储性能的影响研究,我们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有机分子要实现叁进制信息存储功能必须满足“受体差异性”和“良好成膜性”这两个基本要求。这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在前述工作中提出的“电荷陷阱”机理,也为今后通过分子结构设计获得性能稳定的叁进制、四进制甚至更多进制的信息存储器件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05-01)

任海陇[8](2013)在《苯炔参与的含氮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偶极环加成及碳氮双键的插入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活性中间体,苯炔分子内存在极不稳定的叁键,使得苯炔具有超常的反应活性。由于能够快速高效的在分子中插入芳基以及合成各种苯并杂环,苯炔化学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关注。本文主要是研究苯炔与1,3-偶极子和潜偶极子的[3+2]偶极环加成反应,同时初步研究了与碳二亚胺类化合物的插入反应。探索苯炔参与的不同的反应类型,拓展苯炔反应的底物范围,为同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可供参考的新方法。研究内容分叁个部分:首先研究了苯炔与糖衍生硝酮合成二氢苯并异恶唑的反应:五碳糖衍生硝酮与苯炔发生[3+2]偶极环加成,合成二氢苯并异恶唑。该反应扩展了苯炔与硝酮反应的范围,产品具有潜在的生物医药价值。其次研究了苯炔与3-氧化吡啶类似物的环加成反应:利用Kobayashi苯炔前体发展了苯炔与3-氧化吡啶类似物的[3+2]偶极环加成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生成双环[3.2.1]骨架,观察到[7+2]环加成伴随有吡啶环开环的反应。最后研究了苯炔与碳二亚胺类化合物的插入反应:苯炔与碳二亚胺类化合物反应,苯炔插入到C-N双键生成邻位N取代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丰富了苯炔的反应类型,同时为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个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3-05-01)

朱成建[9](2011)在《手性含氮有机小分子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十年时间中,不对称有机催化得到了迅猛发展,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具有原料易得,且价格低廉,合成方法简单等优点,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好,并且对水分和空气不敏感,同时反应产物中无有毒金属残留。目前报道的催化剂包括了胺类、唑盐类、氮氧化物类、醇或酚类、脲或硫脲类、酮类、有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期刊2011-11-12)

陈刚[10](2010)在《含氮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比无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更多的优点,它已成为当今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叁苯胺和咔唑作为重要片断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功能分子,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化合物。化合物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的表征。详细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发现它们都具有较好的光化学性能,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这些化合物的最优构型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热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这些既具有发光功能又具有空穴传输功能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多功能特征的掺杂型发光材料。第二部分通过Wittig-Hornor反应将叁联吡啶通过乙烯基连接到叁苯胺上,化合物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的表征。详细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发现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350-450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在484-492 nm,位于绿光区,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这些化合物的最优构型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这些既具有发光功能又具有空穴传输功能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多功能特征的掺杂型发光材料。第叁部分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将不同的芳香化合物连接到偶氮分子上,得到了一系列的偶氮化合物。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看到,通过引入不同基团(苯、萘、噻吩、咔唑、吡啶等),紫外光谱发生较大的红移,此类化合物在715 nm左右出现荧光发射峰,对其光致变色性质也做了研究,在365 nm紫外灯下照射,并未测得明显的光致变色现象。(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0-03-01)

有机含氮小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光和机械性能,广泛地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传感、复合材料、生物医药和能源存储等领域。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制备CNTs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和激光刻蚀法。有机金属复合物同时包含碳源和金属,是制备CNTs非常理想的原料。最近,Vollhardt和M(u|¨)llen等人发现固相热解(Solid-state pyrolysis,SSP)有机金属复合物是一种有效地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额外的碳源、催化剂、载气和复杂的设备。然而在SSP中,碳纳米管的产率一般都不太高,得到的常常是碳纳米球或者其它的碳纳米颗粒而不是碳纳米管。之前的工作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有机金属前体中引入含氧基团可以起到促进CNTs生长的作用。但是,有机合成是一种相对繁琐的过程。考虑到含氧基团对CNTs的生长促进作用并非需要与有机金属化合物以共价键相连,我们思考能不能将含氧物种采用物理法直接添加到有机金属前体中呢?为了验证这个看似疯狂的想法,我们将不同类型商品化的含氧小分子(Oxygen-containing molecules,OCMs)直接与有机金属前体进行物理混合,再进行固相热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OCMs都可以作为碳纳米管的生长促进剂,并且不同类型的含氧小分子具有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具有最好的促进效果:几乎可以将原料中的碳源等量地转化为高品质的CNTs。与有机合成的方法相比,物理添加OCMs是一种更加简单、高效和经济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含氮小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赵瑞瑞.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荧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云南大学.2017

[2].阮志军,王璨,李振.有机含氧小分子对碳纳米管的生长促进作用[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2016

[3].臧铁男.含氮有机光功能小分子的合成、性质和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6

[4].陈秀玲.以小分子有机胺构建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

[5].陈良凤.新型含氮有机荧光小分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6].石岩.有机小分子及金属催化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构建[D].南京大学.2013

[7].缪世峰.含氮共轭有机小分子多进制电存储材料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3

[8].任海陇.苯炔参与的含氮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偶极环加成及碳氮双键的插入反应[D].河南大学.2013

[9].朱成建.手性含氮有机小分子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2011

[10].陈刚.含氮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

标签:;  ;  ;  ;  

有机含氮小分子论文-赵瑞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