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者辨认可靠性规则研究

目击者辨认可靠性规则研究

论文摘要

目击者辨认,作为刑事司法一个独特的诉讼活动,对侦查阶段查获犯罪嫌疑人和审判阶段对被告人做出有罪判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幸的是,正是因为这种不容否认的关键地位也使得不可靠的辨认成了威胁正确司法的最大的敌人。证人辨认已被视作刑事司法过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1这一点已在众多研究者中达到了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目击者做出的辨认结论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它是否准确可靠除了受目击者的记忆、事件发生时的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在辨认过程中司法系统可以控制的若干程序的影响。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对目击者辨认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但由于目击者辨认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刑事司法中完全摈弃它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如何提高目击者辨认的可靠性,降低因目击者辨认错误造成的错案率,便成为刑事司法高效正确运行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心理学对目击者记忆研究已取得的成果为基础,以考察国外(英国、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目击者辨认制度为支撑,着重论述了提高目击者辨认的可靠性必须遵循的程序性保障核心规则:辨认前询问规则、混杂辨认规则、分别辨认规则、禁止暗示规则,并对我国目击者辨认制度当中前述四个规则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目击者辨认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全文共分为五章:本文第一章,从心理学角度,法学角度介绍辨认及目击者辨认的概念,并对目击者辨认作了简要的分类,以便对目击者可靠性规则进行研究。本文其余四章将分别对辨认前询问规则、混杂辨认规则、分别辨认规则、禁止暗示规则专章进行介绍。各章结构相同:首先,介绍该规则在我国的立法现状;其次,介绍实行该规则的理由,此部分是笔者花大量笔墨阐述的重点;最后,将对我国就该规则的构建或改进提出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辨认与目击者辨认
  • 一、辨认的概念
  • 二、目击者辨认的概念及特征
  • 第二节 目击者辨认的分类
  • 第二章 辨认前询问规则
  • 第一节 我国辨认前询问规则的立法现状
  • 第二节 实行辨认前询问规则的理由
  • 一、为可能的辨认程序的进行做准备
  • 二、防止辨认人在辨认中做虚假辨认或猜测
  • 三、作为判断辨认结果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 四、辨认前询问规则的立法例
  • 第三节 改进我国辨认前询问规则的立法建议
  • 一、我国现有法律关于辨认前询问规则的缺陷
  • 二、改进我国辨认前询问规则
  • 第三章 混杂辨认规则
  • 第一节 我国混杂辨认规则的立法现状
  • 第二节 实行混杂辨认规则的理由
  • 一、避免单独辨认固有的暗示性
  • 二、增强辨认结果的可信性
  • 三、建立了一项错误转移分摊机制
  • 四、混杂辨认规则立法例
  • 第三节 改进我国混杂辨认规则的立法建议
  • 一、我国现有法律关于混杂辨认规则的缺陷
  • 二、改进我国混杂辨认规则的立法建议
  • 第四章 分别辨认规则
  • 第一节 我国分别辨认规则的立法现状
  • 第二节 实行分别辨认规则的理由
  • 一、防止辨认人之间互相影响,使辨认人独立进行辨认
  • 二、便于混杂辨认规则的进行
  • 三、避免辨认人对数个嫌疑人互相混淆
  • 四、分别辨认规则的立法例
  • 第三节 改进我国分别辨认规则的立法建议
  • 一、我国现有法律关于分别辨认规则的缺陷
  • 二、改进我国分别辨认规则的立法建议
  • 第五章 禁止暗示规则
  • 第一节 我国禁止暗示规则的立法现状
  • 第二节 实行禁止暗示规则的理由
  • 一、避免因暗示性提问而使辨认者歪曲记忆痕迹
  • 二、避免因权威服从及顺从做出错误判断
  • 三、减少司法系统对目击者辨认的确信程度的影响
  • 四、禁止暗示规则的立法例
  • 第三节 改进我国禁止暗示规则的立法建议
  • 一、我国现有法律关于分别辨认规则的缺陷
  • 二、改进我国禁止暗示规则的立法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兄弟作案[J]. 生命与灾害 2019(12)
    • [2].谁是目击者[J]. 青少年科技博览 2018(06)
    • [3].逻辑题[J]. 新世纪周刊 2009(21)
    • [4].目击者隔街相望[J]. 故事作文(高年级版) 2010(12)
    • [5].C档案[J]. 飞碟探索 2008(09)
    • [6].碰撞事件[J]. 生命与灾害 2013(11)
    • [7].小侦探训练营之询问目击者有技巧[J].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6(10)
    • [8].目击者指认越快准确率越高[J].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2(05)
    • [9].目击者[J]. 六盘山 2013(06)
    • [10].我们相爱,且没有目击者(组诗)[J]. 星星 2018(25)
    • [11].共同目击者的错误记忆[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 [12].江西五套《目击者》的品牌发展之路——基于对该栏目的问卷调查反馈[J]. 新闻世界 2011(12)
    • [13].“目击者内容”在融合新闻生态中的应用探讨[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
    • [14].走进飞碟,一个飞碟目击者的自述[J]. 小学教学研究 2015(30)
    • [15].寻找目击者[J]. 民间文学(故事) 2014(05)
    • [16].警告对共同目击者讨论后产生的错误记忆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2(02)
    • [17].目击者视频:融合路径与伦理挑战[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9(06)
    • [18].全程目击者还原“城管抽梯工人坠亡案”[J]. 法律与生活 2018(05)
    • [19].记忆中为什么会有从未发生过的事[J]. 科学之友(A版) 2009(01)
    • [20].院前目击者心肺复苏情况分析及体会[J]. 中国医学工程 2012(07)
    • [21].悬疑在虚构与真实中徘徊 悬疑话剧《目击者》[J]. 上海戏剧 2013(05)
    • [22].目击者[J]. 山东文学 2013(09)
    • [23].过错[J]. 意林(少年版) 2010(18)
    • [24].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CPR)应减少障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11)
    • [25].目击者上报管道事件时间间隔分布规律研究[J]. 智库时代 2017(15)
    • [26].谁是凶手[J]. 新青年(珍情) 2013(11)
    • [27].目击者[J]. 今古传奇(故事版月末版) 2013(06)
    • [28].第八感觉[J]. 野草 2013(01)
    • [29].误导信息效应下共同目击者的信心-准确性关系[J]. 智库时代 2019(25)
    • [30].笑苑[J]. 健康 2010(02)

    标签:;  ;  ;  ;  ;  

    目击者辨认可靠性规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