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报表性资产重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备考财务报表,问题探析,改进建议
报表性资产重组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娟[1](2016)在《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备考报表若干问题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备考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需要公开的重要财务信息,但目前并没有法规层面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本文依据信息披露和会计准则的一些普遍性原则,并总结实务中不同处理方式的优劣,对备考财务报表的定义、编制目的、主要框架以及编制过程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6年11期)
马燕[2](2013)在《大唐电信重组完成 2012年净利预增500%》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业绩处于下滑通道的大唐电信,昨日晚间发布了2012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500%左右。 然而,这惊人的增长源自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成,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所(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3-01-29)
陈蓉[3](2009)在《红太阳资产重组猫腻多多:拟注入资产有粉饰报表嫌疑》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26日是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000525,SZ)召开股东大会的日子,在今天,股东将审议红太阳股份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一系列议案。 红太阳股份董事会早在2008年12月就公告了向南一农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的议案。 今(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09-06-26)
胡鹏[4](2008)在《上市公司报表性资产重组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报表性资产重组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这种财务报表的改善来"摘帽"、保配、哄抬股价或者保住上市资格,而不是为了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报表性资产重组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本文建立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行为与监管部门的行为存在相互依赖性,指出在存在寻租空间的情况下,应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再监管。(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08年30期)
胡鹏[5](2006)在《上市公司报表性资产重组之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至今已有十几年了,其发展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报表性资产重组的大量存在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报表性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上市公司关联方(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加财务报表上的账面利润,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这种财务报表的改善来“摘帽”、保配、哄抬股价或者保住上市资格,而不是为了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 报表性重组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上市公司将大量的资源用于寻租、美化报表,而不是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报表性重组又直接损害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报表性重组,或是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圈钱,或是在二级市场炒作,这两种行为都以中小股东的损失为代价。报表性资产重组的频繁发生,又诱使一些原本业绩较好、经营正常的上市公司进行报表性重组,久而久之,证券市场上将只剩下绩差公司,证券市场的价值创造功能完全丧失。报表性资产重组的频繁出现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正常的投融资制度,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健全。而对其的监管因为会触及到各方的利益而面临很大阻碍,单纯的行政监管往往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只有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根源,搞清楚行为人为何要进行这种纯粹的寻租行为才能抓住其本质,进而寻求最佳解决途径。 本文利用博弈论对报表性资产重组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根源在于上退市制度的不合理,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和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上市公司经理人(或控股股东)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在寻利行为受阻的情况下自发或自觉地采取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寻租行为——报表性资产重组。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制度的层面入手,进行制度变迁,建立起更适合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制度基础。但是,证券市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较长时期内,我们仍将面对一个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因此,在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中不可避免地还会出现大量的报表重组。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应通过加强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来遏制报表重组行为。而且,即使证券市场制度已相当(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6-05-01)
朱健[6](2003)在《从报表性资产重组看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至今已有十几年了,其发展和完善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报表性资产重组的大量存在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其频繁出现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正常的投融资制度,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健全。 报表性资产重组是通过上市公司关联方(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加财务报表上的账面利润,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这种财务报表的改善来“摘帽”、保配、哄抬股价或者保住上市资格,而不是在财务报表改善之后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报表性资产重组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而对其的监管因为会触及到各方的利益而面临很大阻碍,单纯的行政监管往往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只有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根源,搞清楚行为人为何要进行这种纯粹的寻租行为才能抓住其本质,进而寻求最佳解决途径。 本文利用寻租经济学理论对报表性资产重组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根源在于上退市制度的不合理,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和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上市公司经理人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在寻利行为受阻的情况下自发或自觉地采取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寻租行为——报表性资产重组。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制度的层面入手,进行制度变迁,建立起更适合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制度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03-04-01)
檀向球[7](1999)在《上市公司报表性和实质性资产重组鉴别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Being a popular topic in securities market,assets reorganization has become a important way for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some companies using the title of reorganization to fabricate profits.So,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ways to discern material reorganization from false reorganization with the help of financial statements.(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1999年12期)
檀向球,提云涛,强立[8](1999)在《上市公司报表性和实质性资产重组鉴别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进行过资产重组的338家上市公司中有194家业绩明显改善,这说明资产重组的确是上市公司改善其经营业绩指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组的绩效,通过建立一套资产重组鉴别指标体系,区分实质性重组和报表性重组,对我们判断资产重组成功与否是很有帮助的.(本文来源于《证券市场导报》期刊1999年06期)
祁立,谭琳[9](1999)在《合并会计报表与企业资产重组》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实现资产重组后,若以简单汇总的数字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将会出现分析结果或评价与客观事实不符的情况,合并会计报表能真实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2期)
报表性资产重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业绩处于下滑通道的大唐电信,昨日晚间发布了2012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500%左右。 然而,这惊人的增长源自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成,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报表性资产重组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娟.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备考报表若干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6
[2].马燕.大唐电信重组完成2012年净利预增500%[N].证券日报.2013
[3].陈蓉.红太阳资产重组猫腻多多:拟注入资产有粉饰报表嫌疑[N].证券日报.2009
[4].胡鹏.上市公司报表性资产重组的博弈分析[J].商业时代.2008
[5].胡鹏.上市公司报表性资产重组之博弈分析[D].安徽大学.2006
[6].朱健.从报表性资产重组看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7].檀向球.上市公司报表性和实质性资产重组鉴别与分析[J].统计研究.1999
[8].檀向球,提云涛,强立.上市公司报表性和实质性资产重组鉴别与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1999
[9].祁立,谭琳.合并会计报表与企业资产重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