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743011)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对策健康状况【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1-0641-01
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精神科护士是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探究表明:工作难度大,应激强度大,容易引起心理问题[1],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防护干预措施,其宗旨是促进和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更好的促进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1.1.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它既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所具备的技术专业性,如危险患者的抢救、躯体疾病的护理、各种注射及用药等,又具有固有的特殊性,即她们所服务的对象是普遍存在感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障碍的患者,他们发病时大脑机能失调、言语紊乱、行为冲动、情绪控制能力缺乏、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和干扰护理工作,护士在护理这些患者时身心付出要大的多。
1.2.工作环境的封闭性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不良的工作环境将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目前,大多数精神病医院都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管理方式,这样就使护理人员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就会减少,极易导致心理失衡。
1.3.护理工作的危险性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冲动行为随时可能发生,其攻击性行为往往难以预料,护士在工作中既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又要注意自身安全,由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精神科护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从而导致心身疾病并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4.缺乏理解和尊重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精神科护理工作常被误解和偏见,以为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与“疯子”打交道,低人一等,无前途。
认为精神科护士就只是管理精神病患者,帮患者洗澡、剪指甲,不需要什么技术,与疾病的好转关系不大,忽视了护理人员的重要性,致使护理人员的辛苦付出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在很大程度上使护士产生了失落感,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惫状态。
1.5.客观形势使护士产生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病人家属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护理行为不认可,使得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虽然患者的投诉对提高服务质量有促进作用,但如投诉不当会使护理人员产生不良情绪,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及专业素质偏低的护理人员,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在工作中经常受挫,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问题[2]。
2.缓解对策2.1.强化护士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强化护士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加强责任心,正确处理患者的病态行为,提高整体素质,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心态。
2.2.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极力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增加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工作风险,组织护理人员外出旅游、组织文化活动或聚会等等,以缓解心理压力。
2.3.管理者和同事应给予支持护士长要充分熟悉护士可能形成的一些紧张因素,积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护士长要了解自己的下属,知道她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护士冷暖,和她们建立深厚的感情。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2.4.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让护士学习法律知识、规章制度,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经常分析不安全因素,研究相应对策,充分保障自己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护理质量,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
2.5.注重自我内部调节精神病区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护士应加强修养,调整心态,提高自己面对不良刺激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同时,护士对护理工作应有清醒的认识,护理服务需要艰辛的付出,在工作环境中善于与病人沟通,密切观察病情,吸取经验教训,尽可能的减少压力因素干扰。当产生负性情绪时要积极寻找正确径路和方式宣泄,并寻求支持,正确处理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增强自信心,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稳定的心态。
3.小结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影响护理工作质量[3],应引起心理卫生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供心理援助和各方面的支持,创造必要的条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何贵蓉、李小妹、顾伟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探究状况[J]护理学杂志[2]靳永萍、张红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临床身心疾病2004.10(2)摘要[3]李小妹、刘彦君,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