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赛克嗪论文-孙兴成,王谨,袁伟峰,梅冰

宾赛克嗪论文-孙兴成,王谨,袁伟峰,梅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宾赛克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宾赛克嗪,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心功能

宾赛克嗪论文文献综述

孙兴成,王谨,袁伟峰,梅冰[1](2018)在《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和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治疗,治疗组给予宾赛克嗪治疗(肌肉注射2.0 mg/kg),观察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肝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90.00%对7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LVEF、SOD、GSH高于对照组,BNP、MDA、BUN、ALT、AS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氧化应激产物水平,且对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8年08期)

王汝欢,金鑫,龙超良,崔文玉,汪海[2](2015)在《胆碱能M和N双靶向拮抗剂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克百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救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胆碱能M和N受体双靶向拮抗剂宾赛克嗪对克百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救治效应。方法:腹腔注射克百威累积染毒致循环衰竭,肌内注射宾赛克嗪和阿托品,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压、心功能的变化;在克百威染毒小鼠模型上研究宾赛克嗪的抗毒效应(PR值)。结果:克百威所致大鼠循环衰竭时,与染毒前相比,外周血压、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均显着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显着升高(P<0.01)。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 mg/kg或阿托品1.0 mg/kg治疗后,在1 min内外周血压显着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 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 min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宾赛克嗪18 mg/kg可使小鼠抗克百威中毒的PR值提高到17.95。结论: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具有速效和强效救治克百威染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5年12期)

王爽,郑秀艳,孙文华,陈俊华,毛奎艳[3](2015)在《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产物及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阿托品治疗,实验组予以宾赛克嗪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CD4~+、CD8~+、CD4~+/CD8~+、(NK)(CD16~+CD56~+)细胞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产物SOD及GSH升高,MDA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SOD、GSH水平较高,MD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因子CD4~+、CD8~+水平升高,CD4~+/CD8~+、(NK)(CD16~+CD56~+)细胞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CD4~+、CD8~+水平较高,CD4~+/CD8~+、(NK)(CD16~+CD56~+)细胞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产物及细胞免疫因子水平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32期)

王汝欢[4](2013)在《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毒剂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甲酸酯类毒剂(carbamates pesticide,CB)中毒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产生大量的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导致胆碱能危象。目前,WHO推荐的标准救治方案是以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为主的综合治疗。这一方案存在很多局限。阿托品可降低M样毒性反应,但是阿托品的组织选择性差,对M受体的亚型选择性不强,毒副作用多,易导致阿托品中毒而死亡。宾赛克嗪是我室合成的新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具有速效、强效和特效救治作用。宾赛克嗪是一个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抗循环衰竭治疗药物。我们进一步评价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中毒的抗毒效应。一、宾赛克嗪对灭多威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宾赛克嗪和阿托品(18mg/kg)预防给药分别可以使灭多威的LD50±L95从6.70±0.53mg/kg提高到87.52±16.64mg/kg和39.32±6.11mg/kg,宾赛克嗪抗毒的PR值提高了12.06倍,而阿托品仅提高了4.87倍。宾赛克嗪对抗灭多威1.2LD(11.2mg/kg)中毒致死作用,其ED50为0.288±0.101mg/kg,而阿托品的ED50为0.322±0.196mg/kg。二、宾赛克嗪对克百威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宾赛克嗪和阿托品(18mg/kg)预防给药分别可以使克百威的LD50±L95从1.04±0.24mg/kg提高到18.66±4.18mg/kg和9.02±1.71mg/kg,宾赛克嗪抗毒的PR值提高了16.95倍,而阿托品仅提高了6.68倍。宾赛克嗪对抗克百威1.2LD(2.5mg/kg)中毒致死作用,其ED50为0.29±0.10mg/kg,而阿托品的ED50为0.32±0.20mg/kg。叁、宾赛克嗪对涕灭威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宾赛克嗪和阿托品(18mg/kg)预防给药分别可以使涕灭威的LD50±L95从0.34±0.02mg/kg提高到3.67±0.56mg/kg和1.63±0.30mg/kg,宾赛克嗪抗毒的PR值提高了10.01倍,而阿托品仅提高了3.90倍。宾赛克嗪对抗涕灭威1.2LD(0.5mg/kg)中毒致死作用,其ED50为0.40±0.09mg/kg,而阿托品的ED50为0.12±0.06mg/kg,宾赛克嗪的抗毒作用与阿托品相当。四、宾赛克嗪对灭多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在灭多威腹腔注射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的实验模型上,观察宾赛克嗪肌肉注射对循环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电图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染毒前相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BP)、心率(HR)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心肌纤维缩短速度的理论最大值(Vmax)以及+dp/dtmax与IP的比值(+dp/dtmax/IP)均显着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以及等容收缩期压力(IP)显着升高(P<0.01);心电图表现为P波倒置或消失、T波抬高、心动过缓、P-R间期和RR间期改变等。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mg/kg或阿托品1.0mg/kg治疗后,在1min内,外周血压SBP、DBP、MBP显着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min内,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dp/dtmax、Vpm、Vmax以及+dp/dtmax/IP均显着升高(P<0.05,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LVDP、-dp/dtmax以及IP显着降低(P<0.05,P<0.01),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在1min内心电图显着改善,在3min内基本恢复。表明新型抗胆碱药物宾赛克嗪具有抗灭多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五、宾赛克嗪对克百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在克百威腹腔注射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的实验模型上,观察宾赛克嗪肌肉注射对循环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电图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染毒前相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BP)、心率(HR)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心肌纤维缩短速度的理论最大值(Vmax)以及+dp/dtmax与IP的比值(+dp/dtmax/IP)均显着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压(LVDP)、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以及等容收缩期压力(IP)显着升高(P<0.01);心电图表现为P波倒置或消失、T波抬高、心动过缓、P-R间期和RR间期改变等。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mg/kg或阿托品1.0mg/kg治疗后,在1min内,外周血压SBP、DBP、MBP显着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min内,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dp/dtmax、Vpm、Vmax以及+dp/dtmax/IP均显着升高(P<0.05,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LVDP、-dp/dtmax以及IP显着降低(P<0.05,P<0.01),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在1min内心电图显着改善,在3min内基本恢复。表明新型抗胆碱药物宾赛克嗪具有抗克百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六、宾赛克嗪对涕灭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在涕灭威腹腔注射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的实验模型上,观察宾赛克嗪肌肉注射对循环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电图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染毒前相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BP)、心率(HR)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心肌纤维缩短速度的理论最大值(Vmax)以及+dp/dtmax与IP的比值(+dp/dtmax/IP)均显着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压(LVDP)、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以及等容收缩期压力(IP)显着升高(P<0.01);心电图表现为P波倒置或消失、T波抬高、心动过缓、P-R间期和RR间期改变等。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mg/kg或阿托品1.0mg/kg治疗后,在1min内,外周血压SBP、DBP、MBP显着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min内,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dp/dtmax、Vpm、Vmax以及+dp/dtmax/IP均显着升高(P<0.05,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LVDP、-dp/dtmax以及IP显着降低(P<0.05,P<0.01),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在1min内心电图显着改善,在3min内基本恢复。表明新型抗胆碱药物宾赛克嗪具有抗涕灭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结论如下:1.宾赛克嗪(18mg/kg ip)抗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中毒的PR值比阿托品(18mg/kg ip)高一倍多。2.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抗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1.2LD中毒致死作用相当。3.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其血流动力学特征体现为,血压、心率、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显着下降;心电图异常体现为,心率缓慢,心脏节律紊乱。表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功能均受到显着的抑制。4.在氨基甲酸酯类毒剂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系统染毒诱发大鼠循环衰竭的实验模型上,宾赛克嗪可对抗灭多威、克百威和涕灭威诱发大鼠循环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的异常改变,血压和心率恢复时间为0.5-1min,心功能恢复时间为0.5-2min,心电图在1min内显着改善,在3min内基本恢复。表明宾赛克嗪具有速效和强效救治氨基甲酸酯类毒剂中毒时循环衰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3-06-08)

王汝欢,石永平,金鑫,龙超良,崔文玉[5](2012)在《宾赛克嗪对灭多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宾赛克嗪对灭多威所致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灭多威累积染毒,达到循环衰竭标准后,采用肌肉注射给予不同剂量的宾赛克嗪和对照药阿托品治疗,观察循环衰竭前后外周血压、心功能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灭多威所致大鼠循环衰竭时,与染毒前相比,外周血压、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均显着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显着升高(P<0.01),心电图表现为心动过缓、结性心律、P-R间期改变等。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mg/kg或阿托品1.0mg/kg治疗后,在1min内外周血压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min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在1min内心电图显着改善,在3min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具有速效和强效救治灭多威染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2年12期)

宋丽雪,唐渊,龙超良,王汝欢,张津津[6](2012)在《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时混合型酸中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梭曼中毒导致犬发生进行性循环衰竭时酸中毒生化参数指标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的干预作用。方法 14只杂种犬,雄性,体质量12~15 kg。随机分为循环衰竭组和呼吸衰竭组,每组7只。动物称重、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正压呼吸。将导管置入左心室、股动脉及股静脉,通过八导电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心功能及动脉压变化。开始梭曼累积染毒,方法为每次肌肉注射1/3 LD梭曼(1 LD=10μg/kg),每10 min追加1次。呼吸衰竭组以氧分压(PaO2)<60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氧饱和度(SO2)<90%为标准,在犬达呼吸衰竭标准后,立刻用宾赛克嗪0.1 mg/kg肌肉注射进行抢救。循环衰竭组以平均动脉血压降至45 mmHg为标准,在循环衰竭维持约6 h后使用宾赛克嗪0.1 mg/kg静脉注射进行抢救。检测两组梭曼染毒前、后及抢救后动脉血指标变化。以梭曼染毒前各指标为对照组,染毒后实验结果用SAS 6.12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分析。结果犬染毒1 h发生呼吸衰竭时,机体pH值由染毒前的7.290±0.040降低到7.150±0.050水平,PaCO2、PO2由染毒前的(42.6±3.6)和(92.0±6.4)mmHg改变为(56.1±6.5)和(38.4±9.3)mmHg,发生显着性差异(P<0.01),使用宾赛克嗪抢救6 h后,与呼吸衰竭酸中毒时相比pH值升高至7.290±0.110,恢复到染毒前水平,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在2 h内均发生显着性改变(P<0.05)。犬染毒2 h发生循环衰竭时,pH值由染毒前的7.345±0.064降低到6.956±0.022,且呈显着性下降(P<0.01),使用宾赛克嗪救治后,平均动脉血压、pH值分别升高到76 mmHg、7.185±0.029水平(P<0.01,n=3~7),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部分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ChEI梭曼中毒诱发犬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时产生酸中毒,使用宾赛克嗪药物抢救后,在酸中毒的早期可得到明显改善作用,后期则能够有效地控制恶化的程度。(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2年06期)

张捷[7](2011)在《宾赛克嗪对突触后膜胆碱能受体功能拮抗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即有机磷毒物(OP)不仅被用于现代战争和恐怖事件,还产生重大的职业危害。ChEI中毒机理及其特效抗毒剂的研究意义重大。宾赛克嗪是本实验室研发的一种兼具M、N受体双靶向的速效强效抗毒剂。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1.在OP中毒过程中,失敏后的N受体不但有悖于传统观点所言处于无功能状态,而且还能通过易化M受体对激动剂的敏感性而增强OP的毒性效应,这为宾赛克嗪抗N作用的研究及其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2.在配体结合实验中,宾赛克嗪对M受体的亲和力远弱于阿托品,而在动物实验中,宾赛克嗪的抗致死作用强于阿托品,这为宾赛克嗪抗N作用的研究及其重要性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本实验室系列研究表明,并非抗毒剂的作用强度越强,抗毒效果越好,而是抗M、N作用强度的比例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其抗毒作用最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判断宾赛克嗪拮抗M、N受体的作用强度和特点,并对其拮抗M、N受体强度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本实验选用培养的新生大鼠颈上交感神经元为模型,由于接受节前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支配,其膜表面存在着大量N受体,同时也有M受体分布,适于本实验要求。采用具有高灵敏度,能够记录直观反映细胞膜电活动指标的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选取宾赛克嗪对烟碱激动N受体诱发电流的抑制作用为指标,考察宾赛克嗪对N受体功能拮抗作用的强度及其作用特点,并用美加明作对照。选取宾赛克嗪对M受体(M1亚型)介导的IM-抑制的拮抗作用,对M受体(M2/M4亚型)介导的IKV-增强的拮抗作用为指标,考察宾赛克嗪对M受体功能拮抗作用强度,并用阿托品作对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宾赛克嗪抗M、N受体的比例关系。同时,由于在中毒过程中N受体长期处于失敏状态,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M样毒性反应。然而,在N受体失敏状态下,拮抗剂对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很难精确判断。本研究首次在胆碱能突触模型(大鼠颈上交感神经元)上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N受体失敏对宾赛克嗪拮抗M受体功能作用的影响,并用阿托品作对照。研究宾赛克嗪对突触后膜胆碱能受体功能拮抗作用特征不仅有助于阐明其抗毒分子机制,而且为针对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疾病和ChEI中毒的新药的发现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上述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一.交感神经元的形态学和功能鉴定本实验采用的原代培养的Wistar乳鼠外周颈上交感神经节神经元(SCG)上同时含有M、N受体,而且大部分是胆碱能受体,是研究药物对M、N受体功能拮抗作用的理想模型。1.培养的新生大鼠交感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在本实验条件下,培养的新生大鼠SCG神经元生长良好,且细胞膜表面清洁,适合膜片钳实验研究。2.交感神经元表达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使用全细胞记录方法证明,培养的SCG神经元表达了钠、钾、钙等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建立了对烟碱受体激动剂的稳定反应性。二.宾赛克嗪对交感神经元N受体功能拮抗作用及其作用位点的研究1.交感神经元的烟碱诱发电流及其量效关系通过压力喷射给药的方式给予神经元不同浓度的激动剂,诱发的内向电流幅度逐渐增大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激动剂(烟碱)的EC50为:77.1μmol·L~(-1)。2.宾赛克嗪对烟碱激动N受体诱发电流的抑制作用宾赛克嗪对烟碱诱发的内向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和浓度依赖性,IC50±L95值为12.74±3.16μmol·L~(-1),b±Sb值为2.43±0.58。美加明对烟碱诱发的内向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和浓度依赖性,IC50±L95值为9.82±2.73μmol·L~(-1),b±Sb值为2.16±1.03。3.宾赛克嗪对神经元N受体介导电流阻断作用的可逆性宾赛克嗪和美加明对nAChRs介导的全细胞电流的抑制作用均具有可逆性,其中美加明恢复迅速,但不完全;宾赛克嗪恢复迅速,而且完全。4.宾赛克嗪对神经元N受体失敏的影响宾赛克嗪和美加明都使nAChRs失敏的时间常数τs减小(P<0.01),宾赛克嗪和美加明均能加速nAChRs失敏。5.宾赛克嗪对神经元N受体介导电流阻断作用的电压依赖性宾赛克嗪和美加明抑制nAChRs的作用均具有电压依赖性。6.宾赛克嗪对神经元N受体介导电流阻断作用的使用依赖性宾赛克嗪和美加明抑制nAChRs介导的全细胞电流均具有使用依赖性。上述结果提示,宾赛克嗪和美加明对nAChRs介导的全细胞电流峰值均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均与宾赛克嗪或美加明的使用浓度之间存在量效关系。宾赛克嗪对nAChRs介导的全细胞电流峰值的抑制作用与美加明相当。宾赛克嗪和美加明对nAChRs介导的全细胞电流的抑制作用均具有可逆性,均可加速nAChRs功能衰减,并同时具有电压依赖性和使用依赖性。表明宾赛克嗪和美加明的作用位点可能在nAChRs开放离子通道的内部,为离子通道阻断剂。叁.宾赛克嗪对M受体功能拮抗作用的研究1.宾赛克嗪对M受体(M1亚型)功能的拮抗作用给予宾赛克嗪后氧化震颤素对IM的抑制率明显降低,且该降低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L95值为4.13±1.27μmol·L~(-1),b±Sb值为-2.05±0.81。给予阿托品后氧化震颤素对IM的抑制率明显降低,且该降低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L95值为1.32±0.45μmol·L~(-1),b±Sb值为-2.67±0.59。2.宾赛克嗪对M受体(M2/M4亚型)功能的拮抗作用给予宾赛克嗪后氧化震颤素对IKV的增强率明显降低,且该降低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L95值为6.30±1.93μmol·L~(-1),b±Sb值为-2.15±0.61。给予阿托品后氧化震颤素对IKV的增强率明显降低,且该降低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L95值为2.56±0.87μmol·L~(-1),b±Sb值为-2.24±0.42。上述结果表明,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AChRs(M1亚型)的功能均有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宾赛克嗪的拮抗作用弱于阿托品,其IC50值是阿托品IC50值的3.13倍。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AChRs(M2/M4亚型)的功能均有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宾赛克嗪的拮抗作用弱于阿托品,其IC50值是阿托品IC50值的2.46倍。四.神经元N受体功能失敏对宾赛克嗪拮抗M受体作用的影响1.N受体失敏状态下宾赛克嗪对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N受体失敏状态下,给予宾赛克嗪后氧化震颤素对IM的抑制率明显降低,且该降低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L95值为52.28±9.76μmol·L~(-1),b±Sb值为-3.54±1.98。N受体失敏状态下,给予阿托品后氧化震颤素对IM的抑制率明显降低,且该降低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L95值为43.17±11.43μmol·L~(-1),b±Sb值为-1.17±0.15。2.N受体的失敏程度对宾赛克嗪拮抗M受体作用的影响随着N受体失敏程度逐渐减弱,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也呈逐渐恢复的趋势。同时,随着N受体的恢复,宾赛克嗪对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逐渐弱于阿托品。3.宾赛克嗪对M、N受体功能拮抗作用强度的比例关系的分析宾赛克嗪对nAChRs功能的拮抗作用与美加明相当,对mAChRs功能的拮抗作用弱于阿托品。宾赛克嗪对mAChRs的拮抗作用强度强于nAChRs,其强度之比为2:1~3.1:1。上述结果表明,与正常状态相比,在N受体失敏状态下,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均显着减弱,且宾赛克嗪减弱的幅度小于阿托品。随着N受体逐渐从失敏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也呈逐渐恢复的趋势。综上所述,本研究结论如下:1.宾赛克嗪和美加明对nAChRs介导的全细胞电流峰值均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宾赛克嗪的抑制作用与美加明相当。宾赛克嗪和美加明对nAChRs介导的全细胞电流的抑制作用均有可逆性,美加明恢复迅速,但不完全;宾赛克嗪恢复迅速,而且完全。该抑制作用均可加速nAChRs功能衰减,并同时具有电压依赖性和使用依赖性。表明宾赛克嗪和美加明的作用位点可能在nAChRs开放离子通道的内部,为离子通道阻断剂。2.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AChRs(M1亚型)的功能均有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宾赛克嗪的拮抗作用弱于阿托品,其IC50值是阿托品IC50值的3.67倍。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AChRs(M2/M4亚型)的功能均有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宾赛克嗪的拮抗作用弱于阿托品,其IC50值是阿托品IC50值的2.46倍。3.与正常状态相比,在神经元nAChRs失敏状态下,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AChRs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均显着减弱,且宾赛克嗪减弱的幅度小于阿托品。随着nAChRs逐渐从失敏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mAChRs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也呈逐渐恢复的趋势。神经元nAChRs失敏使mAChRs拮抗剂对mAChRs功能的拮抗作用强度减弱。4.宾赛克嗪对nAChRs功能的拮抗作用与美加明相当,对mAChRs功能的拮抗作用弱于阿托品。宾赛克嗪对mAChRs的拮抗作用强度强于nAChRs,其强度之比为2:1~3.1:1。(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1-06-18)

崔文玉,张雁芳,潘志远,赵想弟,龙超良[8](2011)在《宾赛克嗪拮抗M和N胆碱受体的特征及其抗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宾赛克嗪(benthiactzine)对胆碱受体功能拮抗作用及其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抗毒效应,并与阿托品比较。方法①以烟碱诱发小鼠惊厥,离体豚鼠回肠收缩为评价中枢和外周神经元N受体功能的指标;以槟榔碱诱发小鼠震颤为评价中枢M受体功能的指标;以槟榔碱和毛果芸香碱诱发小鼠流涎,乙酰胆碱和氧化震颤素诱发回肠收缩为评价外周M受体功能的指标;并在烟碱和毛果芸香碱联用诱发混合性震颤模型上,研究药物的药理学特点。②在DDVP染毒小鼠模型上研究药物的抗毒效应(PR值)。结果①宾赛克嗪抗槟榔碱致小鼠中枢性震颤的ED50±L95为(0.31±0.06)mg.kg-1,中枢抗M作用比阿托品(1.33±0.17)mg.kg-1强3.3倍。②宾赛克嗪抗槟榔碱和毛果芸香碱诱发小鼠流涎的ED50±L95分别为(0.38±0.09)mg.kg-1和(5.57±1.30)mg.kg-1,而阿托品分别为(0.17±0.03)mg.kg-1和(0.46±0.18)mg.kg-1,宾赛克嗪的外周抗M作用弱于阿托品。③宾赛克嗪抗烟碱诱发惊厥的ED50±L95为(2.87±0.76)mg.kg-1,具有较强的中枢抗N作用。④宾赛克嗪抗烟碱诱发回肠收缩的IC50±L95为(1.1±0.18)μmol.L-1,比阿托品(13.84±1.68)μmol.L-1强约13倍,说明宾赛克嗪具有外周神经元N受体拮抗作用。⑤宾赛克嗪抗毛果芸香碱和烟碱联用诱发小鼠震颤的ED50±L95为(2.64±0.35)mg.kg-1,比阿托品(4.95±0.65)mg.kg-1强约1倍。⑥宾赛克嗪和阿托品抗DDVP致死作用的ED50±L95分别为(2.87±0.40)mg.kg-1和(6.78±3.92)mg.kg-1;宾赛克嗪10 mg.kg-1可使小鼠抗DDVP中毒的PR值提高16.84倍,而阿托品仅能提高0.81倍。结论宾赛克嗪中枢抗M作用强于阿托品,外周抗M作用弱于阿托品,并具有中枢和外周神经元N受体拮抗作用;宾赛克嗪对敌敌畏中毒小鼠的抗毒效应明显强于阿托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1年07期)

宋丽雪,唐渊,汪海[9](2010)在《宾赛克嗪与阿托品对肠粘膜上皮细胞毒作用和安全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宾赛克嗪(新型抗毒剂)与阿托品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的比较影响,确定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治疗剂量下的药物选择依据。方法 42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宾赛克嗪组和阿托品组(药物对照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3个剂量组(2、6和18 mg/kg),于0、2、4、8、10、12、24、48、72、96、120和168 h腹腔注射,然后处死。取盲肠末端的整个结肠和回肠段,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与回肠部位的肠上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2 mg/kg剂量组(宾赛克嗪与阿托品):回肠绒毛较为平坦,结肠肌层增厚有少量炎性渗出;6 mg/kg剂量组:回肠与结肠表现为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水肿,肌层增厚;18 mg/kg剂量组:回肠与结肠表现为水肿渗出严重,淋巴组织大量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其中回肠部位肠腺有脓肿,少量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等。结论两种药物均对肠粘膜有损伤作用,剂量越大,对肠粘膜的损伤越严重。但是,在同一临床治疗剂量下,宾赛克嗪比阿托品对肠黏膜的损伤作用小,建议在治疗有机磷中毒时,宜考虑使用宾赛克嗪。(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潘志远[10](2010)在《宾赛克嗪对胆碱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及其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主要包括神经性毒剂和有机磷农药。ChEI中毒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体内乙酰胆碱(ACh)过度蓄积,持续激活胆碱受体,引发胆碱能危象。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焦虑、失眠、混乱、震颤、惊厥、心血管呼吸中枢麻痹、昏迷等症状。在外周,一方面ACh激动外周自主神经系统M受体引起瞳孔缩小、腺体分泌亢进、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等M样毒性症状;另一方面ACh激活外周神经节N受体后引起受体失敏,产生肌颤、无力、呼吸困难、麻痹等N样毒性症状。ChEI中毒救治是急救医学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WHO推荐的标准救治方案是以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但是采用标准方案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患者,抢救失败率仍然在20%以上,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一方案的局限性至少表现为以下叁方面:(1)胆碱酯酶复活剂的使用效果仍然备受争议;(2)虽然阿托品可降低M样毒性反应,但是阿托品的组织选择性差,对M受体的亚型选择性不强,毒副作用多,易导致阿托品中毒而加重死亡率;(3)救治策略中缺少针对N受体这一重要靶点的药物。进一步研究发现N受体拮抗剂不仅能在中毒早期对抗N受体激动所介导的N样毒性反应,而且能在中毒晚期对抗失敏态N受体对M受体的易化作用,显着增强M受体拮抗剂的抗毒疗效。因此,开发具有抗M和N作用的高效抗毒剂,是提高中毒救治成功率的一条可行的现实途径。目前已公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可迅速引发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始动因素和核心环节。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好坏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ChEI中毒发生快、起病急、程度重,是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的一种急危重症。临床观察到重度AOPP患者病死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发生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因此,研究中毒状态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对于阐明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引起MODS的机制,开发既可有效抗毒,又可保护肠屏障功能的抗胆碱能药物具有重要价值。宾赛克嗪是具有抗M和抗N作用的新型抗毒剂。前期研究证明宾赛克嗪具有独特的治疗学优势:吸收快,易于透过血脑屏障,主要分布在肺、腺体、脑、心脏;对神经元不同亚型N受体均具有不同的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对五种不同亚型M受体(M1~M5)和不同的离体组织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在沙林、梭曼、塔崩、VX中毒小鼠中抗毒效价和效能均显着强于阿托品;对神经毒战剂和有机磷农药中毒诱发的循环衰竭具有高效、速效、特效的救治作用;对毒剂诱发的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救治作用。更有意义的是,宾赛克嗪能抑制VX中毒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增高。由于宾赛克嗪本身对肠道平滑肌和肠黏膜M受体的亲和力很低,而且用量比阿托品少,因此推断其不易引起肠麻痹等副作用,不会加重肠黏膜损伤。本论文第一部分以槟榔碱诱发中枢性震颤和外周流涎、毛果芸香碱诱发外周流涎、乙酰胆碱和氧化震颤素诱发豚鼠离体回肠收缩为评价中枢和外周M受体功能的指标,以烟碱诱发惊厥、诱发豚鼠离体回肠收缩为评价中枢和外周N受体功能的指标,以毛果芸香碱与烟碱合用同时激动M和N受体诱发混合性震颤为指标,系统地研究了宾赛克嗪拮抗胆碱能受体功能的药理学特点,并与经典抗毒剂阿托品作比较。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论文第叁部分研究了宾赛克嗪抗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的药理学特征。在胆碱酯酶抑制剂敌敌畏染毒的小鼠模型上验证了宾赛克嗪的强效抗毒作用,并且着重研究了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的救治效果。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X染毒模型组、宾赛克嗪1、3、9mg/kg救治组和阿托品9mg/kg救治组;皮下注射VX(13μg/kg)染毒,药物救治组在染毒后5min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于染毒后3h各组动物取血,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同时取小肠组织,观察肠黏膜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如下:1.宾赛克嗪对胆碱受体功能拮抗作用的药理学特征1.1宾赛克嗪对中枢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宾赛克嗪和阿托品抗槟榔碱(8mg/kg, sc)致小鼠中枢性震颤的ED50±LD95分别是0.31±0.06mg/kg和1.33±0.17mg/kg,宾赛克嗪对抗中枢M受体功能的作用比阿托品强3.3倍。1.2宾赛克嗪对外周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抗槟榔碱(8mg/kg, sc)诱发小鼠外周流涎ED50值分别为0.38±0.09mg/kg和0.17±0.03mg/kg,其对抗强度比阿托品弱1.2倍。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抗毛果芸香碱诱发小鼠外周流涎的ED50值分别为5.57±1.30mg/kg和0.46±0.18mg/kg;其对抗强度比阿托品弱11倍。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均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乙酰胆碱、氧化震颤素诱发的离体回肠收缩,宾赛克嗪的作用稍弱,但两药IC50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可见,宾赛克嗪对抗外周M受体功能的作用比阿托品弱。1.3宾赛克嗪对中枢N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宾赛克嗪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烟碱诱发的惊厥,ED50值为2.87±0.76 mg/kg。而阿托品给药20mg/kg时不能对抗烟碱诱发的惊厥,其剂量高达60mg/kg时抗惊厥率仍然<20%。1.4宾赛克嗪对外周N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宾赛克嗪拮抗烟碱诱发的离体回肠收缩的IC50为1.1±0.18μM,阿托品的IC50为13.84±1.68μM,两药的IC50有显着性差异(P<0.05)。宾赛克嗪比阿托品的作用强约13倍。阿托品在大于75μM时可以完全抑制烟碱诱发回肠收缩,可能与其高浓度时使肠平滑肌麻痹有关。结果提示宾赛克嗪具有明确的拮抗外周神经节N受体作用。1.5宾赛克嗪对烟碱和毛果芸香碱诱发小鼠混合性震颤的拮抗作用宾赛克嗪和阿托品对抗毛果芸香碱和烟碱诱发小鼠混合性震颤的的ED50值分别为2.64±0.35mg/kg和4.95±0.65mg/kg,比阿托品强约1倍。2.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宾赛克嗪各浓度组对大鼠血浆和脑匀浆胆碱酯酶活性均没有影响。3.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3.1宾赛克嗪对敌敌畏致死作用的影响宾赛克嗪和阿托品(10mg/kg)预防给药分别可以使敌敌畏的LD50±L95提高到199.40±16.02mg/kg和20.22±3.07mg/kg,宾赛克嗪抗毒的PR值提高了16.84倍,而阿托品仅提高了0.81倍。宾赛克嗪对抗敌敌畏1.2LD中毒致死作用,其ED50为2.87±0.40mg/kg。而阿托品的ED50为6.78±3.92mg/kg,宾赛克嗪的抗毒作用显着强于阿托品。3.2宾赛克嗪对维埃克斯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3.2.1染毒大鼠血浆D-乳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的救治作用与正常对照组(29.07±6.55μg/mL)比较,模型组血浆D-乳酸浓度明显升高(87.75±22.91μg/mL,P<0.0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了2倍。宾赛克嗪1、3、9mg/kg治疗组(64.23±24.88,56.94±10.37,45.29±11.14μg/mL)能剂量依赖性降低VX染毒大鼠血中D-乳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宾赛克嗪3和9mg/kg治疗组血浆D-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均<0.01)。阿托品9mg/kg治疗组(44.42±14.38μg/mL)也可显着降低D-乳酸浓度,与宾赛克嗪等剂量组相比无差异。3.2.2染毒大鼠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的救治作用与正常对照组(2.99±0.43 U/L)比较,模型组在染毒后3h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显着升高(P<0.0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了2.2倍。与模型组(6.72±0.93 U/L)比较,宾赛克嗪1、3、9mg/kg救治组(5.26±0.81,4.11±1.11,3.17±0.68 U/L)可剂量依赖性逆转VX染毒大鼠血浆二胺氧化酶的活性升高(P<0.05和P<0.01),宾赛克嗪9mg/kg治疗组效果最好。阿托品9mg/kg治疗组(3.24±0.50 U/L)也可显着降低二胺氧化酶活性,与宾赛克嗪等剂量组相比无差异。3.2.3染毒大鼠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的救治作用光镜下显示模型组大鼠小肠发生肠壁变薄,皱壁变短,结构紊乱,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黏膜间质水肿等病理变化;电镜下显示模型组染毒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发生坏死,细胞器损伤,紧密连接破坏等变化。宾赛克嗪1、3、9 mg/kg组呈现剂量依赖性改善小肠的病理变化,阿托品9 mg/kg组也能改善此病理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结论如下:(1)宾赛克嗪对中枢和外周的胆碱受体均具有拮抗作用。宾赛克嗪对外周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比阿托品弱,是其副作用少的基础;对中枢M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比阿托品强,与其易进入中枢相关;宾赛克嗪同时具有中枢和外周神经节N受体拮抗作用;因此,宾赛克嗪能够全面对抗M/N毒性效应。(2)宾赛克嗪抗ChEI中毒的抗毒效价比阿托品高一个数量级,其高效抗毒作用与其兼具有抗M和抗N作用密切相关,而与胆碱酯酶活性无关。(3)ChEI中毒时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通透性增加;宾赛克嗪能改善肠黏膜屏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宾赛克嗪既能高效对抗ChEI中毒的毒性症状,又能改善肠黏膜屏障损伤,这对于防止ChEI中毒诱发的MODS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0-06-13)

宾赛克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胆碱能M和N受体双靶向拮抗剂宾赛克嗪对克百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救治效应。方法:腹腔注射克百威累积染毒致循环衰竭,肌内注射宾赛克嗪和阿托品,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压、心功能的变化;在克百威染毒小鼠模型上研究宾赛克嗪的抗毒效应(PR值)。结果:克百威所致大鼠循环衰竭时,与染毒前相比,外周血压、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均显着降低(P<0.01),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显着升高(P<0.01)。与循环衰竭时相比,给予宾赛克嗪0.25~1.0 mg/kg或阿托品1.0 mg/kg治疗后,在1 min内外周血压显着升高(P<0.05,P<0.01),在观察的60 min内外周血压维持平稳;在0.5~2 min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均脱离循环衰竭水平(P<0.05,P<0.01)。宾赛克嗪18 mg/kg可使小鼠抗克百威中毒的PR值提高到17.95。结论: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具有速效和强效救治克百威染毒诱发循环衰竭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宾赛克嗪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兴成,王谨,袁伟峰,梅冰.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18

[2].王汝欢,金鑫,龙超良,崔文玉,汪海.胆碱能M和N双靶向拮抗剂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克百威中毒诱发循环衰竭的救治效应[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

[3].王爽,郑秀艳,孙文华,陈俊华,毛奎艳.宾赛克嗪对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4].王汝欢.宾赛克嗪对氨基甲酸酯类毒剂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

[5].王汝欢,石永平,金鑫,龙超良,崔文玉.宾赛克嗪对灭多威诱发循环衰竭的治疗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

[6].宋丽雪,唐渊,龙超良,王汝欢,张津津.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时混合型酸中毒的影响[J].军事医学.2012

[7].张捷.宾赛克嗪对突触后膜胆碱能受体功能拮抗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

[8].崔文玉,张雁芳,潘志远,赵想弟,龙超良.宾赛克嗪拮抗M和N胆碱受体的特征及其抗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毒性效应[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

[9].宋丽雪,唐渊,汪海.宾赛克嗪与阿托品对肠粘膜上皮细胞毒作用和安全性的比较[J].毒理学杂志.2010

[10].潘志远.宾赛克嗪对胆碱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及其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毒效应的药理学特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

标签:;  ;  ;  ;  

宾赛克嗪论文-孙兴成,王谨,袁伟峰,梅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