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屈强比论文-白星,钱亚军,刘吉文,熊祥江

低屈强比论文-白星,钱亚军,刘吉文,熊祥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屈强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用钢,Q420qE,低屈强比,TMCP+回火处理

低屈强比论文文献综述

白星,钱亚军,刘吉文,熊祥江[1](2019)在《低屈强比桥梁用钢Q420qE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低碳+微合金设计,利用TMCP+回火工艺,开发了低屈强比的Q420qE桥梁用钢。利用扫描电镜(SEM)等试验手段,研究了试验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低碳成分条件下轧态均具有良好的屈强比,碳含量越低延伸性能越好,但是轧态组织中硬相组织如粒状贝氏体和M-A岛的存在不利于冲击性能的提高。回火处理会使轧态组织中第二相粒子析出,M-A岛软化分解,提高屈服强度,屈强比升高,冲击性能改善。低碳去B并添加适量的Cr-Mo成分,采用TMCP+中温回火处理,可使桥板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8期)

袁婷婷[2](2019)在《低屈强比X65M管线钢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X65M管线钢在不同调质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00℃淬火,660~670℃回火条件下,达到最佳性能匹配,X65M管线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获得低的屈强比(<0.85)。(本文来源于《山东冶金》期刊2019年04期)

吴洪义,赵彦灵,苏剑,欧阳炜,张博睿[3](2019)在《油气管线用L360MB钢低屈强比控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针对油气管线用L360MB钢成分和工艺对屈强比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C、Mn、Nb含量及碳当量与屈强比的关系,确定了在低耗高效的工艺条件下获得理想屈强比的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9年01期)

敬鑫,董磊,陈建华[4](2018)在《低屈强比桥梁钢Q345qD开发与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阐述了利用包钢稀土钢板材厂先进的炼钢和轧钢装备,通过采用中碳+高锰+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和合理控轧控冷工艺措施,找到了生产桥梁钢产品使屈强比≤0. 84的工艺方法,形成了可批量生产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焊接性、低温韧性特点的桥梁钢。(本文来源于《包钢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张兴[5](2018)在《低屈强比高强度结构钢的发展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低屈强比的物理内涵、影响因素以及低屈强比结构钢在国内外工程上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低屈强比高强度钢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目前生产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8年04期)

朱春生[6](2018)在《宝钢中等壁厚低屈强比X70M管线钢板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经济型的中等壁厚X70M管线钢板,采用C-Mn-Cr-Nb-Ti成分设计,利用低温区精轧+DQ工艺生产了中等壁厚X70M管线钢板,并与传统工艺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显示,新工艺生产的管线钢板拉伸曲线呈现类圆弧顶圆滑过渡形态,钢板抗拉强度较高,屈服强度适中,屈强比控制在较低水平。结果说明,开发的新工艺平衡了析出强化与固溶强化分别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正贡献关系,提升了钢板抗拉强度,扩大了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差值,解决了中等壁厚X70M管线钢板屈强比偏高的难题。(本文来源于《焊管》期刊2018年02期)

黄乐庆,杨永达,王彦锋,狄国标,马长文[7](2017)在《低屈强比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低屈强比的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以AR、CR及N状态交货的钢板其屈强比较低,其次为TMCP态钢板,QT态钢板的屈强比最高,并选择上述有代表性钢板的组织及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后对以控轧-弛豫-控冷工艺生产TMCP交货状态的钢板其屈强比控制原理进行分析,并将上述工艺在Q420q E成功的应用,得到了较低屈强比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3.轧制与热处理》期刊2017-11-21)

孙文,董晓明,沈建兰[8](2017)在《低屈强比K55高频电阻焊接套管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等微观组织手段、热模拟试验技术方法和实验室轧制试验,研究了低屈强比K55焊接套管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特性和工艺性能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工业试制。结果表明,采用C-Mn-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和优化的控轧控冷工艺,结合合适的HFW焊接工艺试制的K55焊接套管可获得适当的铁素体+珠光体片层组织的搭配,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满足API SPEC 5CT要求,屈强比稳定。(本文来源于《宝钢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李阳[9](2017)在《低屈强比SPCC钢板热处理工艺及夹杂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质碳素结构钢SPCC冷轧钢板因其具有良好的深冲性能、较低的屈服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光洁平整的表面状态在汽车、农用机械、电子产品、仪器仪表及家电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薄板材的性能严重影响着成品的工艺性能,因而优质的冲压板材是获得性能优异、表面光洁成品的保证。因此生产较低屈强比、力学性能优异的薄钢板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取泰山钢铁集团生产的两种不同规格的冷轧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4小时热处理,温度区间为440℃-760℃,步长为40℃。通过金相显微镜分析恒时热处理的金相组织,利用维氏硬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根据金相显微组织和硬度值选取较为合适的热处理温度;随后对其进行恒温不同保温时间的热处理,通过金相显微组织和硬度观察分析保温时间的影响。从恒温和恒时热处理结果中选定较为合适的几组热处理工艺制度,对950产线和1780产线的冷轧板进行热处理,测定其力学性能,并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拉伸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随后通过SEM配合能谱仪对金相试样中的夹杂物形貌及其成分、分布等观察分析。为获得较低屈强比、力学性能良好的SPCC钢板提出改善工艺。研究发现泰钢生产的两种规格的冷轧薄钢板均存在屈强比过高,冲压变形抗力过大的问题。分析其金相显微组织发现退火后的晶粒过于细小,晶粒度等级在9-10,晶粒度等级过高。恒时热处理结果显示,950产线和1780产线的SPCC钢板再结晶的温度在520℃左右,在520℃以下退火时,SPCC冷轧薄钢板金相组织中呈现纤维状的拉长晶粒,在520℃退火后金相组织中开始出现无畸变的新晶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无畸变的新晶粒开始增多并逐渐吞噬变形组织进行长大,在680℃时材料的再结晶过程基本完成,晶粒较为均匀。晶粒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680℃和720℃恒温热处理后发现,SPCC钢板退火后的晶粒度和硬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呈现缓慢波动变化,总体来说保温时间相比于退火温度对SPCC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较小。拉伸断口形貌分析显示宏观断口均为无金属光泽的暗灰色,属于韧性断口。在微观断口形貌上,随着温度的升高,950产线拉伸断口的韧窝尺寸和数量逐渐减小,韧窝的尺寸由均匀性向差异性发展,韧窝的深度变得越来越浅。1780产线680℃4小时退火后的拉伸断口韧窝的大小相对均匀,720℃4小时退火后拉伸断口平均尺寸跟680℃时相差不大,但韧窝尺寸大小不均,温度在760℃时,韧窝尺寸增大,平均韧窝尺寸在12μm左右且大小更加不均匀。拉伸断口中的韧窝越均匀,韧窝深度较深且尺寸越小,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从夹杂物方面分析来看,夹杂物对SPCC冷轧薄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夹杂物的含量、尺寸和分布上,夹杂物的含量越多,尺寸越大,则其韧性越差。950和1780产线的夹杂物总体来说尺寸较为均匀,大尺寸的环状外来夹杂物相对较少。夹杂物以链状的Al2O3和长条状的MnS以及不变形的硅酸盐居多,Al2O3和MnS常以复合的蝌蚪状存在于基体之中。1780产线的夹杂物相比950产线数量更少,因而其延伸率更高,塑性相对更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4-30)

吴勇[10](2017)在《42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度建筑用钢板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低C及Ti+Nb微合金化、低碳当量和低成本成分设计,采用两相区控轧控冷工艺,获得均匀细小且弥散分布的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的金相组织,控制软相铁素体和硬相珠光体的数量比例、尺寸、形貌及相互分布状况。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析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的关系,最后成功开发出420 MPa级低屈强比、焊接性优良的Q420GJE建筑钢板。(本文来源于《宝钢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低屈强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X65M管线钢在不同调质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00℃淬火,660~670℃回火条件下,达到最佳性能匹配,X65M管线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获得低的屈强比(<0.8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屈强比论文参考文献

[1].白星,钱亚军,刘吉文,熊祥江.低屈强比桥梁用钢Q420qE的研究与开发[J].金属热处理.2019

[2].袁婷婷.低屈强比X65M管线钢的研制[J].山东冶金.2019

[3].吴洪义,赵彦灵,苏剑,欧阳炜,张博睿.油气管线用L360MB钢低屈强比控制工艺研究[J].宽厚板.2019

[4].敬鑫,董磊,陈建华.低屈强比桥梁钢Q345qD开发与生产[J].包钢科技.2018

[5].张兴.低屈强比高强度结构钢的发展概况[J].宽厚板.2018

[6].朱春生.宝钢中等壁厚低屈强比X70M管线钢板的研发[J].焊管.2018

[7].黄乐庆,杨永达,王彦锋,狄国标,马长文.低屈强比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C].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3.轧制与热处理.2017

[8].孙文,董晓明,沈建兰.低屈强比K55高频电阻焊接套管开发研究[J].宝钢技术.2017

[9].李阳.低屈强比SPCC钢板热处理工艺及夹杂物探究[D].山东大学.2017

[10].吴勇.42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度建筑用钢板的开发[J].宝钢技术.2017

标签:;  ;  ;  ;  

低屈强比论文-白星,钱亚军,刘吉文,熊祥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