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Sm-Co基三元永磁合金的电子结构及磁性研究

新型Sm-Co基三元永磁合金的电子结构及磁性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和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在计算机、通讯、航天航空以及核工业等部门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的稀土永磁材料的某些磁性质(如矫顽力、居里温度及温度系数等)已不能适应新的应用要求。因此,具有更加优异磁性能的新型永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当代磁学科研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关于新型永磁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可应用于较高温度(≥450℃)的Sm-Co系列高居里温度和高矫顽力永磁材料。对于Sm2Co17(2:17型)永磁体,虽然其表现出高居里温度(Tc=920℃)和高磁能积[(BH)max=297KJ/m3],但是它的温度系数太差(β=-0.3%),致使其在300℃时,内禀矫顽力就下降到1T以下。近年来,实验发现具有TbCu7(P6/mmm)型结构,以Sm-Co为基的稀土永磁材料具有较大的各向异性场(HA=10~18T)和较低的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β=-0.11%)等高温优异磁性能,表现出更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是单纯的SmCo7是亚稳相,不易制得,而且在较高温度就分解成合金SmCo5与Sm2Co17。现在人们发现,如果在亚稳相SmCo7中加入某种第三元素(取代少量Co),降低系统的内能,就有可能使亚稳态合金SmCo7成为高温稳定相。因此,近几年的研究工作,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寻找三元合金Sm(Co,M)7(M=Si,Cu,Ti,Zr,Hf等)的稳定结构。尽管人们对合金Sm(Co,M)7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而且在实验室中取得了少量性能很好的样品,但其实验重复性很差,无法实现规模生产。至今,寻找三元合金Sm(Co,M)7的工作仍然处在实验的初期阶段,人们对1:7型Sm-Co-M合金的实验研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MS-Xα方法是由Slater等人根据能带理论的Hartree-Fock-Slater方程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物质电子结构及磁性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与传统的Hartree-Fock自洽场分子轨道理论不同。与从头计算方法比较,MS-Xα方法在处理含有重原子的体系时,计算量的增加相对较少;其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也可与从头计算方法相比拟。因此,我们采用基于原子团簇模型的MS-Xα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1.1 稀土合金永磁材料简介
  • 1.2 Sm-Co基永磁材料发展概况
  • 1.2.1 Sm-Co系二元合金的发展概况
  • 5系永磁体'>1.2.2 SmCo5系永磁体
  • 2Co17系永磁体'>1.2.3 Sm2Co17系永磁体
  • 7系永磁体'>1.3 新型永磁材料—SmCo7系永磁体
  • 7系永磁体'>1.3.1 RT7系永磁体
  • 1.3.2 1:7型Sm-Co-M系永磁体
  • 1.4 基本理论
  • 1.4.1 关于物质宏观磁性的两个重要模型
  • 1.4.1.1 局域电子模型
  • 1.4.1.2 巡游电子模型
  • 1.4.2 R-T合金中的交换相互作用
  • 1.4.2.1 T-T交换作用
  • 1.4.2.2 R-R交换作用
  • 1.4.2.3 R-T交换作用
  • 1.4.3 R-T合金的磁晶各向异性
  • 1.4.4 R-T合金的居里温度
  • 1.5 MS-Xα方法
  • 1.5.1 MS-Xα方程
  • 1.5.2 Muffin-tin近似
  • 1.5.3 价轨道及内层轨道
  • 1.5.4 Muffin-tin势表达式与体系总能量
  • 1.5.5 重叠球近似和参数的选择
  • 1.5.6 MS-Xα计算程序说明
  • 1.6 本论文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5的电子结构、自旋和轨道磁矩及其交换作用'>第二章 SmCo5的电子结构、自旋和轨道磁矩及其交换作用
  • 2.1 研究意义
  • 2.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磁矩
  • 2.3.2 电子态密度
  • 2.3.3 Co原子的轨道磁矩对磁晶各向异性的影响
  • 2.3.4 合金中Sm-Co间的交换耦合作用
  • 2.3.5 居里温度
  • 2.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7的电子结构及磁性质'>第三章 亚稳相SmCo7的电子结构及磁性质
  • 3.1 引言
  • 3.2 研究模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磁矩
  • 3.3.2 电子态密度
  • 3.3.3 Sm(5d)-Co(3d)间的交换耦合作用
  • 7的稳定性'>3.3.4 合金SmCo7的稳定性
  • 3.3.5 磁晶各向异性
  • 3.3.6 居里温度
  • 3.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7的磁性及电子结构的影响'>第四章 Cu与Ti对Sm(Co,M)7的磁性及电子结构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Cu与Ti对磁矩的影响
  • 4.3.2 Cu与Ti对DOS的影响
  • 4.3.3 Cu与Ti对合金稳定性的影响
  • 4.3.4 Cu与Ti对3d-5d耦合的影响
  • 4.3.5 Cu与Ti对居里温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5.85Si0.90的电子结构及磁性质'>第五章 合金SmCo5.85Si0.90的电子结构及磁性质
  • 5.1 引言
  • 5.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掺杂原子Si对合金磁矩的影响
  • 5.3.2 掺杂原子Si对DOS的影响
  • 5.3.3 掺杂原子Si对合金稳定性的影响
  • 5.3.4 掺杂原子Si对3d-5d耦合的影响
  • 5.3.5 掺杂原子Si对居里温度的影响
  • 5.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7的磁性及电子结构的影响'>第六章 Hf与Zr对Sm(Co,M)7的磁性及电子结构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Hf与Zr对合金磁矩的影响
  • 6.3.2 Hf与Zr对DOS的影响
  • 6.3.3 Hf与Zr合金的稳定性
  • 6.3.3.1 Hf与Zr对合金的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6.3.3.2 Hf对合金的磁稳定性的影响
  • 6.3.4 Hf与Zr对3d-5d耦合的影响
  • 6.3.5 Hf与Zr对居里温度的影响
  • 6.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旋极化电子在周期驱动耦合量子点中的隧穿[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10)
    • [2].电磁诱导光透明过程中两原子的自旋极化特性[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5(05)
    • [3].对称双势垒量子阱中自旋极化输运的时间特性[J]. 物理学报 2013(08)
    • [4].磁性硅烯超晶格中电场调制的谷极化和自旋极化[J]. 物理学报 2018(08)
    • [5].有机器件电流自旋极化放大性质研究[J]. 物理学报 2012(08)
    • [6].锶原子光晶格钟自旋极化谱线的探测[J]. 物理学报 2018(07)
    • [7].电场对OLED中自旋极化载流子输运的影响[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9(05)
    • [8].美研究员开发出新型“自旋极化”OLED技术[J].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2(07)
    • [9].浓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磁性和自旋极化的输运[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10)
    • [10].高自旋极化稀土材料TmS的电子结构[J]. 科技视界 2015(05)
    • [11].GaAs中电子自旋极化的浓度依赖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18)
    • [12].与铁磁引线耦合的垂直双量子点中的自旋极化输运[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3].自旋极化度对GaAs量子阱中吸收饱和效应与载流子复合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 物理学报 2015(15)
    • [14].磁有序结构的太赫兹光谱——自旋极化的THz波激发、色散和相干控制[J]. 自然杂志 2013(05)
    • [15].一维自旋极化输运方程的整体适定性[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6].扰动对有机磁体器件自旋极化输运特性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1(12)
    • [17].三终端量子点环中的自旋极化输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18].双势垒磁性隧道结中电子的自旋极化输运[J]. 科技导报 2010(14)
    • [19].磁性半导体/磁性d波超导结中的自旋极化输运[J]. 物理学报 2008(09)
    • [20].自旋极化对量子点系统电导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10(02)
    • [21].通过嵌入铁磁电极之间Aharonov-Bohm干涉仪自旋极化输运性质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09(06)
    • [22].完全自旋极化电子器件TiCl_3/RhCl_3/TiCl_3的量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0(04)
    • [23].连接不同轴向配体铁卟啉体系的自旋非极化和自旋极化密度泛函活性理论研究(英文)[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5(05)
    • [24].光磁相互作用及自旋极化的光学调控[J]. 物理学进展 2015(05)
    • [25].(Ga,Mn)As中电流诱导自旋极化的磁光Kerr测量[J]. 物理学报 2012(03)
    • [26].硅团簇自旋电子器件的理论研究[J]. 物理学报 2013(08)
    • [27].两端联有铁磁电极的A-B环中的双量子点自旋极化输运(英文)[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2(02)
    • [28].自旋极化超导电流及其在自旋电子学中的应用[J]. 物理 2011(01)
    • [29].在Rashba和Dresselhaus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下二端双通道中的局域自旋极化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30].磁性隧道结自旋极化电子的隧穿特性[J]. 计算物理 2008(02)

    标签:;  ;  ;  ;  ;  ;  

    新型Sm-Co基三元永磁合金的电子结构及磁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