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探究兴趣的培养与实验能力的提高(论文文献综述)
黄露佳[1](2021)在《小学高年级科学课探究活动对科学态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孙泽文[2](2021)在《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是五大领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对比以往以科学知识的获得为目的、以探究为手段的科学教育活动,《指南》中对科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则赋予了“探究”更全面的意义,探究既是学科学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运用适宜的教育形式开展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是必然要求。本研究缘起于四方面:首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主题选择未充分兼顾幼儿主体性;其次,幼儿园科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第三,项目教学的既有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幼儿科学活动经验的建构;最后是研究者个人的旨趣。本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从教师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认识与态度、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情况、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实施现状以及教师在开展科学领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所需支持四方面展开,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科学领域活动的态度与认识不匹配;二是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未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三是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第二部分研究准备。主要包括行动研究的准备以及行动研究设计。研究者通过实地观察、与教师交流讨论等方式初步确立了行动方案。第三部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与分析。主要包括了行动研究的概述以及三轮行动研究的实施历程。在每一轮活动实施过程中,分别包含活动设计依据、行动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行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总结与反思五部分。第四部分行动研究的结论与建议。基于整个行动实施过程,研究者得出五点研究结论:生成性的探究内容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有利条件、基于真实情境的持续探索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步骤性的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活动组织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教师的科学活动主题策划与专业实践能力在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基于整个行动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建议。
沈婕[3](2021)在《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模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者从整体上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当前,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虽已渐渐形成较为广泛认可的教学流程,但仍缺乏固定的、已形成一定理论的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模式,以至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忽视幼儿探索性,或探索只是停于表面,缺乏一定的体系和深度的现象仍时有发生。4c教学模式作为由乐高教育引入的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阐释并探讨了4c教学模式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能够带来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要重视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并创新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以有效打破长期以来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研究上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的习惯。此外,4c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哈尔滨H幼儿园的两个大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应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及案例分析的方法搜集、整理并分析资料,提出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建议,以期为教师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中应用4c教学模式提供有效的参考。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从内涵、特点、应用领域、实施步骤流程等方面,分别对4c教学模式及科学领域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梳理;第二章通过阐述4c教学模式及幼儿科学领域教育内涵及特点,分析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中应用的适宜性;第三章遵循4c教学模式的固定流程,以三个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为代表在H幼儿园两个大班实施了行动研究;第四章基于以上对4c教学模式应用过程的分析,从4c教学模式的应用准备、应用条件及应用过程方面,对如何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中有效应用4c教学模式提出相关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发现,4c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也能促进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科学方法能力的掌握及科学知识经验的建构。但同时也因4c教学模式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在应用中存在一定困难,无论是从应用准备、应用条件或是应用过程方面,都对尝试使用4c教学模式的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高纯[4](2021)在《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启示》文中指出物理核心素养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物理核心素养以形成学生物理观念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为长远计划。物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巨大意义。科学探究是我们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具体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以促进核心素养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本文以大荔县城郊中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归纳。调查结果显示当下的素质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生对物理观念的内涵认识不够充分且物理观念水平偏低;学生对科学思维的内涵理解较为明确,但物理建模、总结归纳等能力存在缺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充足,且重视程度较高,但教师的教学方式略显单一;学生的严谨、质疑与批判的科学态度养成已初见成效。同时,问卷调查中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等相关问题,其结果显示出学生对于物理科目有高昂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基于大荔县城郊中学的调查研究,本文结合多卤化汞化合物的理论研究过程,阐述科学研究对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促进作用。通过课程教学案例,探究并分析将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适当地引入到物理教学过程的意义及重要性。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发现将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融入教学课堂将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滕立青[5](202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电路与电能中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颁布后,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随之启动。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提高了物理实验的地位。为有效促进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在微调目前课堂授课形式的基础上,面向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则,研究小组合作模式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本文前三章为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首先,研究了新版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解释及要求和小组合作模式的发展背景以及当前课改要求和发展需要,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通过对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模式的概念以及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的描述,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接着,对小组合作形式和科学探究中五种能力培养的研究历程做了具体阐述。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了本文所要研究的有关科学探究方面的五个维度,分别是: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结果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估的能力。然后根据所要研究的维度,设计了五份高二上学期电学教案:测量导体电阻率、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导体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并对教学实践所用的两份教案作了详细阐述。本文的第四章主要是对教学实践后进行的问卷调查、活动后测试和问卷访谈以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利用问卷和测试题得到的信息均用了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做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完善但不注重细节,操作能力强但仪器使用不熟练,能处理数据但方法单一,能得出实验结论但结论不完善,能进行交流和简单的反思但部分学生反思评价能力不足。详细分析第四章后,本文的第五章提出了培养学生五个维度方面的教学策略。利用问题细化策略,将大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关的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对所设计的方案及时进行交流总结;通过提前讲解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小组成员相互指导实验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提前多方面训练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制定交流讨论规则,维持小组秩序,全员参与交流,以及引导学生通过评价过程自觉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本文的最后总结了整个研究过程,点明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表明了笔者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马玲[6](202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以重庆市6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方向。核心素养落实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但不同学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侧重点又有不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凝练出了生物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科学探究是组成要素之一。在此背景下,一线教师应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理论上对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解读,在实践上对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找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测验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的内涵、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对科学探究素养的组成要素进行解析,将其分为科学探究能力、对科学探究本质的认知以及科学探究情意品质。编制学生测试卷和问卷、教师问卷,对重庆市6所中学的师生展开调查,以了解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现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高中生物学教师对科学探究素养的内涵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意识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教学在不同学校类型和年级的教师之间存在差异,原市教委直属中学的教师在对科学探究素养的认知、重视程度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意识方面都较市重点和市普通中学更好,市重点中学次之,市普通中学相对较差,高二教师较高一教师更好。在学生方面,高中生对科学探究本质的认知情况较好,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在科学探究本质认知水平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而不同层次班级和学校的学生存在显着差异,重点班显着高于平行班的学生,原市教委直属中学显着高于市重点和市普通中学的学生,市重点中学显着高于市普通中学的学生;大部分高中生都具有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精神。在高中生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教师对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认识不深,对科学探究素养的内涵及具体内容的认识比较模糊;第二,教师培养意识淡薄,能够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师只占很小一部分;第三,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需求;第四,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封闭,对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第五,高中生科学探究能力整体水平一般,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班级和学校的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高二年级显着高于高一年级的学生,重点班显着高于平行班的学生,原市教委直属中学显着高于市重点和市普通中学的学生,市重点中学显着高于市普通中学的学生,男女生不存在显着差异;第六,高中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不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文献资料及相关理论,从教师层面上提出以下六点培养策略:(1)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认识水平;(2)更新教学理念,增强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意识;(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兴趣的培养;(4)改善评价方式,树立以科学探究素养为目标的评价观念;(5)重视实验教学和科学史教学,渗透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6)加强交流和合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韩志玲[8](2020)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关于“教育过程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的要求,提升高中生的实验技能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升学生对生物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和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改进传统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以新的思路设计、编制相应教学案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参考关于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国内外通过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杜威实用主义理论及自我效能感理论为指导,并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统计了解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现状及对于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情况等,选取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内容,设计、编制了“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等教学案例。选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并进行了科学探究素养问卷调查(前测)。前测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探究性实验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且目前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水平一般。教学实践中其高一1班为实验班,对其实施了4例案例设计教学,高一3班为对照班,对其实施传统的实验教学。实践完成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素养调查问卷(后测)和学生期末成绩等多维度的对比分析,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平均水平显着提升,其中收集、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与反思与评价这两个维度在实践前后差异极显着,在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这五个维度在实践前后差异显着;学生期末成绩分析显示:实验班学生学业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其中科学探究试题的平均得分差异尤为明显。研究表明本研究设计、编制的关于高中探究性实验教学四个教学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有效、可行,为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正向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和学业成绩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新思路。
杨绪豪[9](2020)在《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地区三所学校为例》文中提出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科学教育跟阅读、数学一样,从学前班开始开设,一直到12年级,贯穿学生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2017年,我国新一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在这个标准中,科学课程的开始开设时间从原来的三年级调整到一年级,这意味着科学和语文、数学一样成为真正的基础课程。政策的颁布需要在课堂中落实,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研究是进一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2019年,笔者在广东地区一所私立学校进行了一学期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实践期间对当地的教育投入、科学课程开设、师资情况、实验室配备和教学实施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体验。在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在广东这样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学校创造的科学学习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科学探究兴趣表现如何?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和调查研究结合的方法。首先,调查统计了S学校的师资队伍、功能场室、课程设置、科技活动、线上教学等科学教育实施条件的情况;并对X、Z学校的科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了X、Z两所学校科学教育实施条件和学生日常科学学习表现。然后,以笔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体验,记录,分析和反思,深描了发生在S校园中的系列教育故事,试图通过这个故事串对学生的科学学习状态进行深描,分析了S学校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和心理活动,更细致地展现出S学校小学科学教与学的情况。最后,选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健康体检与改进项目”初中科学测评项目组的科学探究兴趣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收集了三所小学——S、X、Z高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背景数据,利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科学探究兴趣各个相关的要素进行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各个维度测验结果分析,得出总体样本科学探究兴趣情况及提出问题、探索原因、解释交流三个维度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情况。将三所学校的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和学生科学学习状态进行对比,试图找到一些科学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并提出科学课程实施的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三所学校都有专职的科学教师,但所教授班级覆盖面小,仍有大部分班级由实习教师或其他科目教师代课,三所学校都配备了日常科学教学需要的实验室,而S学校额外针对科学活动课程建设了场馆,功能更加多样化,但开放程度需要提高,管理体系需要完善;三所学校均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但非专职科学教师所教授班级的科学课质量和课时得不到保证,活动课程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的科学学习状态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及时发现,给与关注。男、女生的科学探究学习兴趣差异显着,应有更多措施来保障女生的参与。科学教育的硬件建设虽然是科学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决定性因素。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无论是科学课堂、科学活动和科技比赛,还是功能场室的使用,学生的参与度更为重要。
赵雅昕[10](2020)在《基于问题式(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版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指出教师应开展“素养为本”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提倡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多种探究性活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试图解决当前传统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式(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问题解决理论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梳理当前有关问题式(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针对高中化学必修1实验教学中问题式教与学的现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化学必修1中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梳理,构建了基于问题式(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根据本文所研究的教学模式设计三种类型的实验教学案例,在乌海市第十中学进行教学实践,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具体如下:(1)在实验班实施本文研究的PBL教学模式对化学必修1实验内容进行教学后,对学生进行检测,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对提高学生化学成绩有一定的帮助。(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解决难点,突出实验特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从“看实验”转变为“做实验”,从教室走向实验室,促进学生自觉地设计实验方案、自由操作实验、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4)实施PBL教学模式,可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改善师生关系。总之,将本文研究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必修1实验教学中进行实施,不仅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培养与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素养为本”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
二、实验探究兴趣的培养与实验能力的提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探究兴趣的培养与实验能力的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主题选择未充分兼顾幼儿主体性 |
2.幼儿园科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 |
3.项目教学的既有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幼儿科学活动经验的积极建构 |
4.研究者个人的旨趣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对象及内容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四)研究综述 |
1.相关概念界定 |
2.文献综述 |
(五)理论基础 |
1.最近发展区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杜威、克伯屈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
(六)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二、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一)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
1.教师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认识与态度 |
2.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情况 |
3.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实施现状 |
4.教师在开展科学领域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及所需支持 |
(二)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1.教师对科学领域活动的态度与认识不匹配 |
2.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 |
3.教师科学专业知识的缺乏 |
三、行动研究的准备与设计 |
(一)行动研究的准备 |
1.研究园所的选择 |
2.研究对象的确定 |
3.参与研究的合作教师 |
4.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二)行动研究的设计 |
1.行动方案的初步确立 |
2.行动研究的过程 |
四、行动研究的过程与分析 |
(一)行动研究实施阶段概述 |
(二)第一次行动实施——《秋之月》 |
1.行动实施依据 |
2.本次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
3.项目活动主题及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 |
4.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
5.第一阶段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
(三)第二次行动实施——《神奇的雨水》 |
1.行动实施依据 |
2.本次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
3.项目活动主题及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 |
4.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
5.第二阶段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
(四)第三次行动实施——《蚂蚁》 |
1.行动实施依据 |
2.本次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
3.项目活动主题及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 |
4.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
5.第三阶段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
(五)行动实施结果的讨论 |
1.活动主题的选择由“教师主导”转向“幼儿与教师共同决定” |
2.活动的实施过程从“幼儿跟随教师”走向“教师辅助幼儿” |
3.活动内容从“专一”到“整合” |
4.活动评价的形式趋向多元化 |
五、研究的结论与教育建议 |
(一)行动研究的结论 |
1.生成性的探究内容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有利条件 |
2.基于真实情境的持续探索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
3.步骤性的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
4.小组合作的活动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
5.教师的科学活动主题策划与专业实践能力在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得到提升 |
(二)教育建议 |
1.读懂幼儿的探究需要和探索意愿,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 |
2.发挥环境作为“第三教师”的积极作用,促使幼儿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 |
3.采用多样的组织形式,丰富幼儿的感知与体验 |
4.教师应努力提升其科学素养,为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要重视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 |
(二)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模式需要创新 |
(三)4c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情境学习理论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七、研究伦理与效度 |
(一)研究伦理 |
(二)研究效度 |
第一章 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科学领域应用的适宜性分析 |
一、4c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
(一)4c教学模式的内涵 |
(二)4c教学模式的特点 |
二、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
(一)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内涵 |
(二)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特点 |
三、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应用的适宜性 |
(一)共同的基础: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 |
(二)共同的关注点: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过程 |
(三)共同的价值取向: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
第二章 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
一、行动的准备 |
(一)深入实践,发现问题 |
(二)确定研究对象 |
(三)选择合作伙伴 |
(四)拟定研究计划 |
二、计划的实施及调整 |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 |
(二)“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 |
(三)“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 |
三、行动反思及效果分析 |
(一)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分析 |
(二)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难点分析 |
第三章 在大班科学领域有效应用4c教学模式的建议 |
一、4c教学模式的应用准备 |
(一)备教师 |
(二)备幼儿 |
(三)备教材 |
二、4c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 |
(一)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
(二)促进多媒体使用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
三、4c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 |
(一)坚持以幼儿为主体 |
(二)保证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性 |
(三)完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
2.1 科学素养 |
2.2 核心素养 |
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3.1 物理观念 |
2.3.2 科学思维 |
2.3.3 科学探究 |
2.3.4 科学态度与责任 |
第三章 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
3.1 学生问卷调查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物理观念方面 |
3.2.2 科学思维能力方面 |
3.2.3 科学探究能力方面 |
3.2.4 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 |
3.3 小结 |
第四章 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
4.1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 |
4.2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分析 |
4.3 课堂教学实践 |
4.3.1 案例一:电子的发现 |
4.3.2 案例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
4.3.3 案例三:弗兰克——赫兹实验 |
4.4 国内外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形成案例对比 |
4.5 科学探究过程对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培养的启示 |
4.5.1 善加引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
4.5.2 从点到面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
4.5.3 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Ⅰ 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Ⅱ 多卤化汞理论研究 |
附1 多卤化汞的研究背景 |
附2 计算方法和细节 |
附3 主要计算结果讨论 |
附3.1 HgX_4(X=F,Cl, Br,I)的主要计算结论 |
附3.2 HgF_6分子的主要计算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电路与电能中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问题提出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科学探究能力的界定 |
二、小组合作学习 |
三、理论基础 |
第六节 总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综述 |
第二节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策略的研究综述 |
一、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研究综述 |
二、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研究综述 |
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综述 |
四、基于结果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研究综述 |
五、针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和评估的能力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教学对象 |
第二节 建立学习小组 |
第三节 基于分析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一、基于教学内容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设计维度分析 |
二、基于分析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第四章 教学实践 |
第一节 教学实践 |
一、教学实践对象 |
二、教学实践过程 |
第二节 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实施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教学实践后测试 |
一、实践后测试题编制和编制调查对象 |
二、《测量导体电阻率》后测试结果分析 |
三、《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后测试结果分析 |
四、实践后测试结果总体分析 |
第四节 学生访谈分析 |
一、访谈内容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一、细化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
二、提前讲解实验仪器 |
三、多方面训练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
四、制定讨论秩序,通过评价培养自觉反思的习惯 |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教学设计 |
附录二: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教学设计 |
附录三: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
附录四: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教学设计 |
附录五: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
附录六: 小组合作实验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七: 测量导体电阻率练习题 |
附录八: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练习题 |
附录九: 访谈提纲 |
附录十: 访谈实录 |
附录十一: 问卷统计 |
附录十二: 教学实践过程 |
致谢 |
(6)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以重庆市6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及路线 |
1.6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的相关研究 |
2.4 科学探究素养组成要素解析 |
第3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现状的调查 |
3.2 教师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调查 |
第4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策略 |
4.1 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认识水平 |
4.2 更新教学理念,增强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意识 |
4.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兴趣的培养 |
4.4 改善评价方式,树立以科学探究素养为目标的评价观念 |
4.5 重视实验教学和科学史教学,渗透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 |
4.6 加强交流和合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
第5章 基于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案例 |
5.1 教学案例设计 |
5.2 教学设计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
二、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 |
第二节 研究目标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教育实验法 |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探究性实验 |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 |
三、科学探究 |
四、科学探究素养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对高中生生物探究性实验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研究过程 |
三、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第二节 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研究过程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 |
一、依据课标建议选取实验内容 |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内容 |
三、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 |
第二节 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撰写 |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
第三节 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
一、问题性原则 |
二、探究性原则 |
三、创新性与实践性原则 |
第四节 探究性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策略 |
一、合作学习 |
二、探究学习策略 |
三、PBL教学策略 |
第五章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设计与编制 |
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四、《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第二节 实践对象 |
第三节 实践路线 |
第四节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应用与分析 |
一、期末成绩的分析 |
二、期末试卷中科学探究试题分析 |
三、科学探究素养问卷的总体性分析 |
四、科学探究素养问卷的描述性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关于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 B 《关于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 C 《关于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D 期末试卷中的科学探究试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地区三所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工具 |
六、研究对象 |
第2章 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 科学学习兴趣 |
(二) 科学探究 |
(三) 科学探究兴趣 |
二、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相关研究 |
三、地区教育差异 |
第3章 三所学校的调查与记录 |
一、师资力量 |
二、功能场室建设 |
三、课程设置 |
(一) 科学学科课程 |
(二) 科学活动课程 |
四、课外活动 |
五、疫情之下的应对措施 |
第4章 学生的科学学习状态 |
一、学生的课堂表现 |
(一) 整体:争先恐后 |
(二) 个体:渴望关注 |
二、学生的科学活动表现 |
(一) 学生的科技水平初探 |
(二) 对待科学的态度 |
(三) 竞争与合作 |
(四) 不同的学习动机 |
三、教师视角下促进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 |
(一) 学生过多不便管理 |
(二) 学生的不良习惯 |
(三) 教室安排 |
(四) 科技比赛 |
(五) 线上教学 |
第5章 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量化分析 |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二、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整体的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建议 |
一、科学教育教师队伍 |
二、场馆建设 |
三、课程设置与实施 |
四、学生学习状态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10)基于问题式(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呈现的新特点 |
1.1.2 创新高中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1.1.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1.2 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PBL教学模式的内涵 |
1.2.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1.2.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进展 |
1.2.4 文献综述启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路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径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问题式教与学的现状调查 |
2.1 高中化学必修1实验内容分析 |
2.1.1 物质制备类型实验梳理 |
2.1.2 化学性质类型实验梳理 |
2.1.3 生活实践类型实验梳理 |
2.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问题式教与学的现状调查 |
2.2.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2.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2.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 高中化学实验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
3.1 高中化学实验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1.1 建构主义理论 |
3.1.2 问题解决理论 |
3.1.3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理论 |
3.2 高中化学实验PBL教学模式的结构 |
3.2.1 情境驱动,提出问题 |
3.2.2 分析问题,组织探究 |
3.2.3 解决问题,作品展示 |
3.2.4 总结评价,得出结论 |
3.2.5 教学反思 |
4 高中化学实验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 |
4.1 实验案例的选择原则 |
4.1.1 问题性原则 |
4.1.2 目标性原则 |
4.1.3 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4.1.4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原则 |
4.2 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
4.2.1 开发课程资源,形成实际问题的科学假设的原则 |
4.2.2 趣味性原则 |
4.2.3 开展问题导向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原则 |
4.2.4 增强实验的基础性,训练和提高基本操作能力的原则 |
4.3 高中化学实验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
4.3.1 转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
4.3.2 改善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环境 |
5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
5.1 物质制备型实验——粗盐的提纯 |
5.2 化学性质型实验——氯气的化学性质探究 |
5.3 生活实践型实验——暖宝宝使用后成分探究 |
5.4 实践结果分析 |
5.4.1 学生成绩分析 |
5.4.2 基于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
6.3 启示与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四、实验探究兴趣的培养与实验能力的提高(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科学课探究活动对科学态度的影响研究[D]. 黄露佳. 延边大学, 2021
- [2]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行动研究[D]. 孙泽文. 大理大学, 2021(08)
- [3]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D]. 沈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 ——多卤化汞性质研究启示[D]. 高纯. 西北大学, 2021(12)
- [5]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电路与电能中的教学实践研究[D]. 滕立青.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6]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以重庆市6所中学为例[D]. 马玲. 西南大学, 2021(01)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案例研究[D]. 韩志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地区三所学校为例[D]. 杨绪豪.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10]基于问题式(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赵雅昕.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